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 書林清話
  • 葉德輝
  • 4993字
  • 2015-12-28 12:13:13

福建汪文盛。嘉靖己酉(二十八年。)刻《前漢書》一百二十卷,《后漢書》一百二十二卷,見《錢日記》、《孫記》、《丁志》、《繆記》。(丁云:“《錢竹汀日記》云:漢書嘉靖本卷首題福建按察司周采、提學副使周、巡海副使何喬校刊,末題嘉靖己酉年孟夏月吉旦侯官縣儒學署教諭事舉人廖言監修。今細按周采等銜名,實自后加。其中汪文盛、高氵囗、傅汝舟名字,尚有鏟削未盡者。氵囗,字宗呂,號髯翁,侯官人,著有《石門詩集》。汝舟,字虛木,氵同縣人,有《傅山人集》。”德輝按:汪本書名大題后云“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明汪文盛、高氵囗、傅汝舟校”,凡十九字,作兩行書。其中各卷亦或題二周一何名,蓋汪、高、傅為地方鄉紳,周、何則地方官也。官主刻,紳主校,故皆題名也。)刻《五代史記》七十四卷,見《丁志》。(書名大題后云“宋歐陽修撰,徐無黨注,明汪文盛、高氵、傅汝舟校”。每頁二十四行,行二十二字。版式與所刊《兩漢書》同,惟字略肥。天一閣、;百百;宋樓所藏皆此本。文盛所刻《儀禮注疏》、《兩漢》及此書,皆高、傅兩人同校。)

蘇獻可通津草堂。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王充《論衡》三十卷,見《天祿琳瑯》九、《孫記》、《朱目》、《陸志》、《森志》、《繆續記》。刻《韓詩外傳》十卷,見《莫目》。(德輝按:此與沈辨之野竹齋刻本實同一版本。細審野竹齋木記,似是將原有木記削去補刻,而通津本則出于自然。世皆以沈本誤作元刻,余竊疑其更在通津本之后。傳世已久,疑莫能明矣。)

東吳郭云鵬濟美堂。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分類補注李太白詩集》三十卷,見《丁志》。(云:后有云鵬自跋,并“嘉靖癸卯春元月寶云堂梓行”小木記。)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曹子建集》十卷,見《丁志》。無年號刻《河東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錄》二卷、《集傳》一卷、《后序》一卷,見《孫記》、《陸志》、《丁志》。(云:每卷尾有“東吳郭云鵬校壽梓”篆文木記,版心有“濟美堂”三字。德輝按:此與徐氏東雅堂韓集板式行字相同,蓋同出宋廖瑩中世彩堂本,但韓集猶刻于柳集之后,而世盛稱東雅堂《韓集》鮮稱此本者,何也。)刻《歐陽先生文粹》二十卷,《補遺》十卷,見《天祿琳瑯》十、(云:云鵬跋,題寶善堂梓行。德輝按:此與所刻李集木記同,非僅濟美堂矣。)《丁志》。(作《歐陽先生遺粹》。)

俞憲朱鳴館。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西溪叢語》三卷,見《黃記》、《陸志》、《陸跋》、《莫錄》、《繆記》。

東吳徐氏。嘉靖間仿宋刻《儀禮注》十七卷,見《陸志》。(德輝按:徐刻《三禮》罕見。黃丕烈士禮居仿刻之《周禮注》,亦其一也。蓋《三禮》皆據宋本,與武英殿仿岳氏《五經》之一《禮記》,行字相同。但岳本有釋音,徐本無釋音,以此為異。吾藏明刻《儀禮》與此同,《周禮》有釋音與《禮記》同,蓋翻岳本也。)

東吳徐時泰東雅堂。刻宋廖瑩中世彩堂《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陸志》、《繆續記》、《丁志》。(云:眉間有雍正丁未長洲陳景云記云:“近吳中徐氏東雅堂主人徐時泰,萬歷中進士,歷官工部郎中。崇禎末,堂已易主,項宮詹煜居之。煜后以降賊名麗丹書,里人噪而焚其宅,堂遂毀。今僅存池塘遺跡而已。”德輝按:據陳記,則時泰通籍在萬歷。其刻書必在通籍后,而郭刻柳集疑當在時泰前,故天啟中柳氏有重刻本,韓板乾隆時猶存江蘇洞庭東山王氏。吾藏二本,一本明印,一本后有乾隆十一年洞庭東山王金增師李氏修板跋。)

嘉禾項篤壽萬卷堂。隆慶庚午(四年。)刻《鄭端簡奏議》十四卷,見《丁志》、(云:末有“隆慶庚午九月雕工畢”一條。)《繆續記》。萬歷甲申(十二年。)刻《東觀余論》三卷,見《天祿琳瑯》九、《孫記》、《陸續跋》、《丁志》。

嘉禾項德宛委堂。刻元陸友仁《研北雜識》二卷,見《陸志》、《丁志》。天啟甲子(四年。)刻《奇姓通》四十卷,見《繆記》。(德輝按:德疑篤壽兄弟之子。篤壽之兄名元淇;弟名元汴,字子京,流傳書畫名跡所謂項墨林天籟閣是也。篤壽子德楨,萬歷己未進士。孫鼎鉉,萬歷辛丑進士;聲國,崇禎甲戌進士。見《嘉興府志。進士題名》。元汴子穆,字德純。穆季弟德明,字鑒臺。亦見《府志。列傳》。又德新字又新,見朱彝尊《明詩綜。小傳》。又德宏,見朱彝尊《曝書亭集》“蘭亭神龍本跋”。均以德為名,則德必其從子行也。)刻《避暑錄話》四卷,見《莫目》。(吾藏此本。)

馬元調寶儉堂。萬歷甲辰(三十二年。)刻元稹《長慶集》六十卷,白居易《長慶集》七十一卷,見《森志》、《繆記》。

鄧文遠堂。萬歷丁巳(四十五年。)刻程大昌《演繁露》十六卷、《續》六卷,見《丁志》。無年號刻《唐文粹》一百卷,見《孫記》。刻王楨《農書》三十六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六。

高承埏稽古堂。刻《劉賓客佳話錄》一卷,《劇談錄》二卷,《云仙散錄》十卷,《隋唐佳話》三卷,見《繆記》。《南部新書》十卷,《友會叢談》十卷,見《繆續記》。(德輝按:吾縣王山長岱《浮槎文集》五“高寓公先生傳”云:高公諱承埏,字澤外,號寓公,晚號鴻一居士。系出齊公子高后,以王父字為氏,至宋武烈王諱瓊發跡于汴。至忠節公世,則隨蹕南渡。元末,九世孫文忠公遜志,自蕭縣避地嘉興,因系籍焉。長補諸生,己卯得雋,庚辰捷南宮,廷對三甲,官終工部虞衡司主事。戊子感懷賦詩,絕筆而逝,時年四十六。傳甚詳,茲略摘其仕履。己卯為崇禎四年,庚辰為五年,卒于戊子,則順治五年。所刻書又有唐牛僧孺《玄怪錄》,李復言《續玄怪錄》,李浚《北窗續錄》,梅彪《石藥爾雅》,元伊世珍《郎環記》,高德基《平江紀事》,唐姓佚名《灌畦暇語》,明陳繼儒《偃曝馀談》、《墨畦》,袁宏道《關中游歷》等書。總題《稽古堂日鈔》,見顧修《匯刻書目》。以不見于諸家書目,附記于此。)刻《子夏易傳》十一卷。(吾藏此本。)

吳氏西爽堂。無年號刻《晉書》一百三十卷,見《楊志》。刻《三國志》六十五卷,見《繆續記》。

萬玉堂。刻《太玄經》十卷,見《天祿琳瑯后編》五、(誤入宋版。)《瞿目》、《森志》、《繆續記》。

吳郡杜詩。刻鮑彪《戰國策校注》十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四。(誤入宋版。)

元和吳元恭。刻《爾雅注》三卷,見顧廣圻《思適齋集》。(顧有翻刻。)此皆刻書有根據,不啻為宋槧作千萬化身者也。其余叢刻書,以顧元慶《四十家文房小說》為最精,胡維新《兩京遺編》次之,程榮《漢魏叢書》又次之。吳《古今逸史》時有脫訛,何允中《增刻漢魏叢書》殊少抉擇。至晚季胡文煥《格致叢書》,陳繼儒《秘笈》之類,割裂首尾,改換頭面,直得謂之焚書,不得謂之刻書矣。

明人私刻坊刻書明刻精本,已具于前。其他私刻坊刻之書,以年代相近,存于今者視宋、元刻本為多。今以書院、精舍、書堂等類,分別記之。一曰書院。則有:紫陽書院。成化三年刻《瀛奎律髓》四十九卷,見《楊志》。

義陽書院。嘉靖辛卯(十年。)刻何景明《大復集》二十六卷,見《莫目》。

無錫崇正書院。嘉靖壬辰(十一年。)華麟祥刻《事類賦》三十卷,見《天祿琳瑯》九、《丁志》。

廣東崇正書院。嘉靖丙申(十五年。)刻《四書集注》十四卷,見《范目》。(《范目》誤丙申為丙辰,又誤書院為書堂。)嘉靖丁酉(十六年。)刻《漢書》一百二十卷,見《朱目》、《繆記》。刻《后漢書》一百二十卷,見《范目》、《陸志》、《朱目》、《繆記》、《森志》。

九峰書院。嘉靖丙申(十五年。)刻元好問《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見《黃記》、(金本。)《丁志》。(舊鈔本。)

蕓窗書院。嘉靖甲辰(二十二年。)刻《侯鯖錄》八卷,見《繆續記》、《丁志》。(作蕓川書院。)無年號刻《荀子》二十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六。刻《揚子》十卷、《文中子》十卷,見《繆記》。(云板心有“蕓窗書院刊”五字。)

鰲峰書院。無年號刻《侯鯖錄》八卷,見傅沅叔增湘藏書。(云小字本,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有“鰲峰書院之記”六字木記。)

籍山書院。萬歷庚子(十九年。)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三十一卷,見《丁志》。(云大觀二年艾晟序,后有“大德壬寅孟春宗文書院刊行”木記,蓋知南陵縣事楚武昌朱朝望據元本重梓者也。)

正學書院。刻《國語補音》三卷,見《楊志》。

東林書院。刻《龜山楊文靖集》三十五卷,見《瞿目》。

龍川書院。刻《陳龍川先生集》三十卷,見《丁志》。一曰精舍。則有:建溪精舍。洪武壬戌(十五年。)刻《傅汝礪詩集》八卷,見《瞿目》、《陸志》。(云后有“洪武壬戌渝川百丈山前建溪精舍新{開木}”一行。)

詹氏進德精舍。弘治壬子(五年。)翻刻南山書院本《廣韻》五卷,見《森志》、《陸續跋》。

余有堂鳳山精舍。正德丁卯(二年。)刻《論語集注》十卷,見《森志》。

南星精舍。嘉靖乙酉(四年。)刻《嵇中散集》十卷,見《孫記》、《陸志》。(《志》作南星書屋。)

崦西精舍。刻《宋之問集》二卷,見《瞿目》。(云板心有“崦西精舍”字。)一曰書堂。則有:古杭勤德書堂。洪武戊午(十一年。)刻《皇元風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見《楊譜》、《繆續記》。(誤作元刻。)刻楊輝《算書五種》七卷,見《楊志》。

遵正書堂。洪武壬申(二十五年。)刻《增修箋注妙選群英草堂詩馀前集》二卷、《后集》二卷,見《繆續記》。(《記》載書中印記云:“洪武壬申孟夏遵正書堂新刊”兩行十二字。德輝按:此本從元泰宇書堂本翻刻。)

廣成書堂。永樂甲辰(二十三年。)翻刻元南山書院本《廣韻》五卷,見《森志》、《陸續跋》、《楊志》、《楊譜》。

書林魏氏仁實書堂。景泰六年刻《性理大全》七十卷,刻王幼學《朱子資治通鑒綱目集覽》五十九卷,見《孫記》、(云序例后有“歲在上章敦孟夏書林魏氏仁實書堂新刊”分書木記。上章敦為景泰六年庚午也。)《天祿琳瑯》五、《瞿目》。(均誤作元版。)弘治甲子(十七年。)刻《楚辭集注》八卷、《后語》六卷、《辨證》二卷,見《繆續記》。(云后有“書林魏氏仁實堂重刊”一行。)弘治乙丑(十八年。)刻《道德經》二卷,列子《沖虛至德真經》八卷,見《森志》。(每半版十二行,行二十六字,注雙行。)

歙西鮑氏耕讀書堂。天順辛巳(五年。)刻宋鮑云《天原發微》五卷,見《瞿目》。

玉峰書堂。成化四年刻明寇平《全幼心鑒》八卷,見《繆記》。(云一小兒捧一牌,曰“玉峰書堂”四字。)

陽書堂。成化四年刻《長安志》二十卷、《長安志圖》三卷,見《黃記》、《楊錄》。

羅氏竹坪書堂。成化癸巳(九年。)刻《子午流注經》三卷,見《森志》。

崇仁書堂。成化甲午(十年。)刻《春秋胡傳》三十卷,見《范目》。

劉氏明德書堂。弘治七年刻《衛生寶鑒》二十四卷、《補遺》一卷,見《森志》。無年號刻《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見《楊譜》、《楊志》。(大題下跨行木記云“劉氏明德堂京本校正”,卷末木記云“劉氏明德書堂新刊”。)

劉氏文明書堂。弘治辛酉(十四年。)刻《廣韻》五卷,見《楊志》。

集賢書堂。弘治乙丑(十八年。)刻周藩《袖珍方大全》四卷,見《丁志》。(云末有正統十年熊宗立識語,又有“弘治乙丑仲春吉旦集賢書堂新刊”木記。)

陳氏存德書堂。正德戊辰(三年。)刻《類證注釋錢氏小兒方訣》十卷,《陳氏小兒病原方論》四卷,見《森志》、《繆續記》。

錫山秦氏繡石書堂。嘉靖丙申(十五年。)刻《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續集》四十卷、《別集》三十卷,見《陸志》、《丁志》、《森志》、《繆記》。無年號刻《漢武故事》二卷,見《錢記》。

崇文書堂。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宋陳應行編《吟窗雜錄》五十卷,見《繆續記》。(云序末有“嘉靖戊申孟夏崇文書堂家藏宋本刊行”字。)

新賢書堂。嘉靖壬戌(四十一年。)《新刊四明先生高明大字續資治通鑒》二十卷,見《孫記》。

吳氏玉融書堂。刻《事林廣記外集》二卷,見《陸續跋》。一曰書屋。則有:南星書屋。嘉靖乙酉(四年,)刻《嵇中散集》十卷,見《陸志》、《孫記》。(孫作“南星精舍”。)

許宗魯宜靜書屋。嘉靜戊子(七年。)刻《呂氏春秋》十六卷,見《森志》。無年號刻《爾雅注》三卷,見《范目》、《丁志》。刻《國語》二十一卷,見《繆記》、《丁志》。(誤作宜靜書堂刊本。)刻吳或《韻補》五卷,見《瞿目》。(鈔本。)

前山書屋。嘉靖甲午(十三年。)黃省曾刻《水經》四十卷,《山海經》十八卷,見《天祿琳瑯》八。(云惟《山海經》板心上方有“前山書屋”四字,而《水經》無之。)

義興沈氏楚山書屋。嘉靖中刻宋朱弁《曲洧舊聞》十卷,見《瞿目》。(云板心有“楚山書屋”四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普格县| 贵德县| 布尔津县| 平阴县| 新宾| 海伦市| 荔浦县| 淮北市| 平顶山市| 若羌县| 兴化市| 红安县| 读书| 安溪县| 西宁市| 化德县| 博白县| 班戈县| 二手房| 新疆| 红河县| 拜泉县| 丹阳市| 瓦房店市| 威宁| 故城县| 遵化市| 馆陶县| 裕民县| 黎平县| 揭阳市| 莱阳市| 将乐县| 泾源县| 富阳市| 雷山县| 东辽县| 遵化市| 九龙坡区|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