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8章

宋呂勝己撰。勝己,字秀克,渭川人。嘗為沅州守,部使者忌之,中以事,罷歸。有別業一洲,可五百畝,植花竹其上,號“小渭川”,作《渭川行樂詞》。善隸書,工古法,見陳槱《負暄野錄》。此書藏書家俱未著錄,出明人鈔本。“楨”、“桓”字有闕筆。題注“恩”字提行,猶鈔自宋刻可知。舊為愛日精廬藏本。

于湖先生長短句五卷拾遺一卷(影鈔宋本)

宋張孝祥撰。《宋史藝文志》、《直齋書錄》俱作一卷。此出乾道間刻本,有陳應行、湯衡序。毛氏《六十家詞》本先刻一卷,續刻二卷,章次俱不合。

蕭閑老人明秀集注三卷(金刊殘本)

金蔡松年撰。題:“雷溪子魏道明元道注解。”原書六卷,無序跋。今存卷一至三。案:《目》卷一、二為《廣雅》上、下,卷三、四為《宵雅》上、下,卷五、六為《時風》上、下。松年,字伯堅,翰林學士靖子,官至尚書右丞相。始寓汴都,其第曰蕭閑堂,又作園於鎮陽,曰蕭閑圃,故自號蕭閑老人。元遺山《中州集詩傳》云,百年以來,樂府推伯堅與吳彥高,號“吳蔡體”。集中《念奴嬌》第二首為公最得意作,讀之,其平生自處可見已。道明,易州人,官安國軍節度使,著有《鼎新詩話》,亦見《中州集》。昔秀水朱氏輯《詞綜》未見此集,僅於《中州樂府》中錄取,訛以所著為《蕭閑公集》。是本雖不全,亦罕覯之秘笈矣。每半葉十二行,行廿三字。雙行夾注,行三十字。凡“供”、“堯”、“乘”字,皆有減筆。稽瑞樓得諸郡中周氏。

右詞集

花間集十卷(明刊本)

題:“銀青光祿大夫行衛尉少卿趙崇祚集。”歐陽烱序。是書有紹興十八年刻本,晁謙之跋。此明嘉靖間依樣重雕,謙之謂皆唐末才士所作。

陽春白雪八卷外集一卷(舊鈔本)

宋趙聞禮編。聞禮,字立之,臨濮人,事跡末詳。《直齋書錄》作五卷,亦見《文淵閣書目》。此出元刻本,所輯詞凡二百馀家,一歸雅音,堪與《花庵詞選》、《絕妙好詞》并重。聞禮所著,有《釣月詞》,今已佚。卷中有《玉漏遲》、《法曲獻仙音》、《瑞鶴仙》、《好事近》四闋。又,郭從范《瑞鶴仙》、《浣溪紗》、《念奴嬌》三闋,朱氏《詞綜》未載其人,可以補闕。

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十卷(明刊本)

題:“花庵詞客編集。”有淳祐己酉玉林自序。玉林,黃昇字也。後有無名氏題記云:“謂玉林此編姑據家藏文集之所有,朋游聞見之所傳,嗣有所得,當續刊之。若其序次,亦隨得本之先後,非固為之高下也”云云。據序謂親友劉誠甫謀刊諸梓,此記當是劉氏筆。卷末有墨圖記云:“萬歷二年七月既望,龍丘桐源舒氏伯明新雕,梁溪寓舍印行。”(卷首有“二知齋手澤”、“粲書堂印”二朱記。)

名儒草堂詩馀三卷(舊鈔本)

題“廬陵鳳林書院輯”,不著姓氏,所采皆元人詞。厲樊榭極愛之,謂可匹周草窗《絕妙好詞》。近有刊本傳世。此本為葉石君鈔藏,有手跋曰:“右元人《草堂詩馀》三卷,借己蒼馮氏藏本錄。原書有‘姑蘇吳岫塵外軒讀過’并‘方山’二印。崇禎己卯冬十二月十二日。”

遺山新樂府五卷(鈔本)

金元好問撰。是書惟見《文淵閣書目》,世無刊本。朱竹垞輯《詞綜》,取諸明人選本,未見是編也。舊為愛日精廬張氏藏書。中多訛脫,近於張子謙處,借得王蓮涇藏書鈔本校勘一過。

右詞選

新刊張小山北曲聯樂府三卷外集一卷(舊鈔本)

元張可久撰。可久,字小山,慶元人。以路吏為首領官。夙工詞曲。明李中麓嘗搜采其作,刻成二卷,曰《小山小令》。此汲古毛氏從元刻本傳錄。前有海粟馮子振、燕山高栻題詞二闋。《目錄》後,有刊書人題識云:“《小山樂府》,《前集》、《今樂府》,《後集》、《蘇陼是漁唱》,《續集》、《吳鹽》,《別集》、《新樂府》,今類為一編,與眾本不同。《外集》近間所作”云云。其每調下仍以四集為次,較李刻多至百馀首,為《小山樂府》之全書矣。(卷首有“毛晉私印”、“汲古主人”二朱記。)

樂府補題一卷(舊鈔本)

不著編輯姓氏。案:陳旅《安雅堂文集陳恕可墓志》,知為恕可所輯。舊鈔,陳皆誤“練”,所錄皆宋末人詞。王沂孫、周密、王易簡、馮應瑞、唐藝孫、呂同老、李彭老、陳恕可、唐玨、趙汝鈉、李居仁、張炎、仇遠凡十三人,多一題同賦,題下注明其處曰:委宛山房、浮翠山房、紫雲山房、馀閒書院、天柱山房等,蓋當時會友所作也。委宛山房,即恕可所居之室,自號委宛山人。舊為汲古毛氏鈔本。(卷首有“汲古主人”、“毛子晉氏”、“毛晉之印”、“黃丕烈印”、“蕘輔”諸朱記。)

天下同文一卷(舊鈔本)

不著編輯姓氏。所錄元人詞盧摯、姚雲、王夢應、顏奎、羅志可、詹玉、李琳凡七人。見《文淵閣書目》,亦毛氏鈔本。(卷末有“汲古主人”、“毛子晉氏”、“毛晉之印”諸朱記。)

樂府新聲三卷(元刊本)

不著編輯姓氏。采元人《新樂府》,皆分套數。汲古閣藏本。(卷尾有“毛晉私印”、“子晉”二朱記。)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

朝野新聲太平樂府八卷(元刊本)

題:“青城澹齋楊朝英集。”皆采元人新制《樂府》,按宮調編次。舊為朱竹垞藏本,而中如貫酸齋、關漢卿、姚牧庵諸人,《詞綜》俱未錄入,蓋纂輯時猶未獲此書也。(卷首有“梅會里朱氏潛采堂藏書”、“竹垞收藏”二朱記。)

太平樂府九卷(明活字本)

明萬歷間擺印,即楊氏所編者。卷首冠以燕山卓從之《中州樂府音韻類編》一卷。邑人孫唐卿所藏,以元刻本校過并跋。(卷首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孫唐卿氏”二朱記。)

中原音韻一卷(元刊本)

題:“高安艇齋周德清輯并序又跋。”德清,工詞曲,與虞集、歐陽玄、羅宗信交,故諸公皆為之序。道園謂是書以聲之清濁定字為陰陽,又以聲之上下分韻為平仄,使用韻者隨字陰陽,置韻成文,各有所協,則上下中律而無拘拗之病矣。舊為蕭飛濤藏本。(卷末有“江聲”朱記。)

按:家塾影印本。

后序

常熟藏書家遠有端緒,自明萬卷樓楊氏、脈望館趙氏、絳云樓錢氏遞相祖述,汲古毛氏實集其成。羽翼之者,述古錢氏,近之愛日、稽瑞兩家繼之。蕞爾一邑,儲藏之富,甲于東南。蓋典籍,天下之神物也。非其人,非其地,則神物不能久聚。吾邑為言子故鄉,圣門文學,南方得其精華。蕭梁太子讀書之臺,至今猶在。虞山、尚湖,靈秀扇發,山川人物,理相感召。故雖瑯函寶笈,聚散無常,不久旋復其故,斯殆有神者主之耶!鐵琴銅劍樓者,昭文罟里瞿氏藏書之室也。瞿氏,瑛母家,外從祖蔭棠府君性好書,積十余萬卷,繪檢書圖以見志。舅氏于雍府君,搜奇羅佚,不懈益勤,仿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例,編成書目。昔唐杜暹好藏書,卷后題云:“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教,鬻及借人為不孝。”舅氏每援此語,為兒輩諄諄告戒。瑛少時,往來母家,舅氏之訓,猶能略記一二,其于古書愛護之深若是。惜目未刊行而舅氏遽即世。子敬之、浚之克承先志,延同邑王君寶之、太倉季君菘耘,館于家,任以校讎之事。長洲宋于庭先生為作書目序,書甫成,刊經部三卷,適遭成豐庚申之難,板毀于兵。浚之捆載書籍,轉徙流離,最后渡江而北,藏之海門。寇退,載書回里,繪虹月歸來圖,瑛為作記。時瑛分纂郡志,敬之昆仲致書倩瑛介紹,延郡中管君申季、王君芾卿、葉君鞠裳同至罟里重校,缺者補之,誤者正之。光緒三年八月,瑛偕浚之同赴吳門,而邀諸友來鄉,以蕆前事。浚之得暴疾,歿于舟次。臨歿,猶以書未行世為恨。子斐卿、第卿既痛厥考赍志以歿,凡宋元善槧曁前明諸家藏本久散四方者,留心采訪,稍稍購歸。又承其伯父敬之命增修全板,而后先人累葉未竟之業,至此始告成。因思瞿氏四世以來,收藏厘訂,代有替人,中更兵燹、波濤之險,其書十亡六七,其目幸而獲存。吾邑藏書家,其必以瞿氏為后勁矣。瑛前與王、季兩君為文字交,繼又與申季諸君同與斯役,請為之序,爰述其始末如此。

光緒五年三月同邑張瑛拜序。

吾家藏書之富,權輿于曾祖、祖考兩世,凡宋元曁前明善本,不惜重價收購,儲積至十萬余卷,遂成巨觀。鐵琴銅劍樓書目一編,其先后創述源流,具詳張表伯序中,茲不復贅。獨念甲少孤,祖、父之事,俱不及見,僅得諸吾嗣父與吾兩兄之傳聞,知吾祖所尤加意者,恒以書之鬻借為子孫戒。甲敬佩之弗敢忘。洎伯兄、仲兄相繼歿后,甲忝任箕裘,竊思書目之成,由祖若父以逮吾兄,歷四世而始克卒業,惜鏤板全而書未及行世。其間又值兵戈四起,典籍大半散亡,是書之幸而獲存,蓋亦猶剝中碩果矣。倘任先人厘訂之苦心,與先兄繼承之至意,一旦遽歸湮沒,則小子罪孰大焉?爰于書之已付剞劂而間有謬訛者,重與諸名家商定其篇,悉加更正。既成,亟為刊布,以公同好。但其中字義雖經幾輩校讎,恐仍不免疎漏可尋,有資補輯。敬祈海內博雅君子,匡其不逮,是又甲之所深幸也夫!

光緒二十四年歲在著雍閹茂涒灘月下之澣。

孫啟甲謹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新乡市| 七台河市| 卓尼县| 霍邱县| 博罗县| 黄平县| 清涧县| 拜城县| 江川县| 皮山县| 商南县| 班戈县| 革吉县| 沂南县| 都昌县| 肥西县| 黄骅市| 阜康市| 桦川县| 墨脱县| 九江市| 西青区| 绵竹市| 梨树县| 大渡口区| 锦州市| 威远县| 灯塔市| 醴陵市| 西贡区| 古浪县| 恩施市| 左贡县| 宣汉县| 安义县| 康定县| 张家川| 黑龙江省| 饶平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