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9章

集部四

別集類四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舊鈔本)

金趙秉文撰。前有元光二年楊雲翼序。據序云,今禮部趙公自擇其所為文章,釐為二十卷,則此本實閑閑自定也。案:元遺山所作《墓志》及《中州集小傳》,皆言《滏水集》前後三十卷。又《歸潛志》云,閑閑晚年,自擇其文,凡主張佛老及為二家所求,作者另作一編,號《閑閑外集》,此二十卷本,殆闕《外集》,遺山特合言之耳。舊為何小山鈔自毛氏,以曝書亭藏本對校,義門老人復以意校過,并加評點。(卷首有“髯”、“何焯之印”二朱記。)

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明刊本)

金元好問撰,張德輝編。有李治、徐世隆序,後有《附錄》一卷,并王鶚後序。元刻本不傳。弘治間,御史沁水李瀚得其本於太仆儲巏刻之,瀚有序。(卷首有“竹隖御史之章”、“季振宜印”諸朱記。)

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鈔本)

元耶律楚才撰。集中詩為多,惟第八卷與十三、十四卷中有文,蓋當時未經編定,遽以付刊者。有王鄰、孟攀鱗序,李微後序。

藏春詩集六卷(舊鈔本)

元劉秉忠撰。題:“中書參知政事魯國文定公左山商挺孟卿類集?!庇虚悘?、馬偉、黎近序。舊藏檇李曹氏,板心有“檇李曹氏倦圃藏書”八字。秀水胡菊圃重以天順刊本校過。卷首有題記云:“集中止有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及詩馀,而無古詩及五言律、絕詩,其非全書明矣?!庇衷疲骸安苁蠒唇淈c勘,茲借武原張氏清綺齋藏雕本校對,一一改補,因識歲月:乾隆丙戌歲仲秋十日?!保ň硎子小靶闼刂 薄ⅰ包S印丕烈”、“復翁”諸朱記。)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三十九卷(明刊本)

元郝經撰,李之紹序。前有延祐五年中書省交江西行省開板劄付及中書省咨文,又《神道碑》、《墓志銘》、《行狀》、《封贈》等篇,此正德間沁水李叔淵從閣本鈔出付刊者,有劉龍陳鳳梧序。舊為千頃堂藏書。(卷首有“溫陵黃俞邰氏藏書印”朱記。)

桐江集四卷(鈔本)

元方回撰。案《四庫》著錄者有《桐江續集》,已多殘闕,文集僅存八卷。是本凡賦、序、說、記、考辨、跋、書疏、論議、墓志、事狀、祭文之類,共二百一篇。其見於《續集》者,有十六篇,而序目亦異。如:《送汪復心序》,《續集》作《汪巽元復心說》;《進齋記》,《續集》作《進齋序》。盧抱經氏有跋云:“乾隆庚寅借振綺堂汪氏本鈔錄?!庇衷疲骸凹螒c乙丑閏六月借維揚秦氏石研齋所藏弘治十四年范文恭手錄本重校,凡改正數百字,補落者數千字?!卑福菏菚m分四卷,而編次甚雜,序跋為多,皆似詩話,說詩主黃、陳,亦推朱子,力斥武功、丁卯及“四靈”、“江湖”,大抵與《瀛奎律髓》中評語相同。其跋吳尚賢、劉元輝詩集後,并載評語,兼錄其詩,連篇累幅,毫無剪裁,疑是虛谷原稿流傳,范氏所錄得者也。(卷首有“盧文弨印”朱記。)

野趣有聲畫二卷(鈔本)

題:“新安楊公遠叔明撰,後裔表正、儀邦重輯?!鼻坝邢檀玖旯琶穮驱埡残?、至元丁亥疏齋盧摯處道題詞,後有至元乙酉同郡方回跋。又嘉靖丙申汪元錫跋云:“予嘗聞冰翁云,家鏤《有聲畫》,在淳、元時已散失,此稿余族子得之,持以示予,予歸之芳溪先生,付讬得其所矣。楊氏後人,尚世世寶之。”

月屋漫稿四卷(舊鈔本)

元黃庚撰。前有泰定丁卯自序。王漁洋《居易錄》謂《月屋漫稿》一卷,皆無足取。實未見其全也。

剡源戴先生文集三十卷(舊鈔本)

元戴表元撰并序。明洪武初刊本,為二十八卷。世有影鈔本,王述庵氏嘗見之。此從萬歷間戴洵重刊本傳錄,有宋濂、周儀二序與洵刻板序。何氏義門嘗於毛氏借得嘉靖以前舊鈔本一冊,以校此集,補闕文十二篇,《唐畫西域圖記》後半幅脫落二百六十馀字。案:惜抱姚氏擬作《剡源集提要》為三十二卷,文二十二卷,詩十卷。又《集外文》一卷,《雜記》一卷,附其祖《拙逸稿》一卷,與此本不合。又作《江湖集提要》,引剡源《題孫過庭書譜》云云,此文亦不見是集也。

剡源文集四卷(舊鈔本)

此即何氏所得門人鈔本傳錄者,分甲乙丙丁四卷。文凡六十五篇,可據以校正戴本脫誤者甚多。

巴西鄧先生文集一卷(舊鈔本)

元鄧文原撰。此弘治以前鈔本,朱性父藏書,後歸邑中毛氏、泰興季氏。卷末有楊君謙手跋曰:“性父以此集與王止仲《褚園稿》見同示,鄧公何得比擬止仲?略讀一二,知其大略,因書。弘治二年二月廿四日楊循吉君謙父?!保ň硎子小凹彻砰w主人正本”、“毛鳳苞印”、“子晉氏”、“季印振宜”、“滄葦”諸朱記。)

履素齋稿一卷(鈔本)

舊傳《巴西集》有文無詩,此出知不足齋鮑氏采輯,題畫詩為多。

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鈔本)

元胡祗遹撰。原書六十七卷,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編,今已散佚不存。此館臣從《永樂大典》中錄出,重加編次,凡《賦》、《詩》、《詩馀》七卷,《文》十二卷,《雜著》四卷,《語錄》二卷。有延祐二年門生劉賡原《序》。案:《元史》本傳第詳政績而未及詩文,劉序謂“潛心伊洛之學,慨然以斯文為己任”,今讀其雜著,經濟學術,悉可考見。又嘗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其非無本之學可知矣。

松雪齋文集十卷外集一卷(元刊本)

元趙孟頫撰。前有大德戊戌剡源戴表元序,後有至元後己卯長沙何貞立後序。卷十後有花溪沈璜伯玉跋云:“公薨二十年,詩文猶未鏤板,今從公子仲穆求借全集,與友原誠鄭君再加校正,亟鋟諸梓”云云。據此則是本為《松雪集》最初刊本,《焦竑》所著錄即此也?!吨u文》、《封贈》、《行狀》,俱附卷末。

臨川吳文正公集四十九卷外集三卷學基學統一卷(明刊本)

元吳澄撰。前有成化二十年臨川伍福序,謂宣德中諸玄孫爟輩嘗繡梓於家,歲久剝蝕。巡按江西監察御史曹南陳公孟安按察僉憲,淳安方公大本屬為詳校,因得先生裔孫興化縣令鑒家藏錄本,凡舊所刊誤舛妄,悉為是正。編成五十三卷。案:今《四庫》著錄有一百卷,私錄二卷,《提要》謂其孫當所編,五世孫爟重刊。爟跋云:“大父縣尹公所編類,刊行於世,不幸刻板毀於兵火。永樂甲申始取家藏舊刻,重壽諸梓?!逼湔f微有不同,卷帙亦異。惟所云“卷首增入《家譜》、《神道碑》、《行狀》、《國史傳》”,則與此本同。又缺目所載《題趙天放桃源卷後》,舊在五十四卷,是本在二十七卷;《題約說後》,舊在五十七卷,是本在二十九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記》,舊在三十七卷,是本在二十卷末,疑即舊本刪并,卷次非有多少。至《天一閣書目》作四十二卷,當別一本也。(卷首有“藍瑛”、“葛鼒”、“葛氏翼魯”、“王鳴盛印”諸朱記。)

還山遺稿二卷附錄二卷(明刊本)

元楊奐撰。案:文憲《還山集》,大德中,其孫南劍錄事曙得其本於姚牧庵,刻之建寧,有六十卷。見牧庵《紫陽先生文集》序,其本久佚。此則明宋延佐采掇,殘賸不及十之一。然文憲所作,賴是以存其略。有嘉靖元年終南山人王元凱序。

魯齋遺書六卷(元刊本)

元許衡撰。案:是書明代凡三刻,而卷第、名目皆不同:一為成化甲午倪顒刻本,其書未見;一為正德戊寅刊本,前有何瑭序,分卷凡七,名《魯齋全書》;一為嘉靖乙酉蕭鳴鳳刊本,仍更名《遺書》。(案:鳴鳳題識云:“舊本名《魯齋全書》,竊謂先生之書,尚多散佚,未敢謂之‘全’,故更名《遺書》”云云。詳鳴鳳所述,是祗見正德本,未知元大德本原名《遺書》也。)為書八卷,附錄二卷。淡生堂著錄及《四庫》所收,皆蕭本也。此乃大德九年刊本,前有楊學文序及大德元年《贈謚詔》,內翰王文秉《贊》。卷一,奏議;卷二、卷三無總目,自《讀易私言》至《答丞相問大學明明德》凡五篇,皆論學之文;卷四,雜著;卷五,書簡;卷六,詩章、樂府,編年、歌括分卷與明刊本絕異。卷一後有題識二行云:“右數段皆非全文,偶見別紙草稿,今附錄於此?!笔莿t《魯齋集》以此本為最初矣。後有歐陽圭齋所作《神道碑》一篇,述姚文公作《祠堂記》謂五百年必有名世者出,惟公足以當之。案:今本《牧庵集》無之,此又可證牧庵文佚去者多也。卷末有“嘉靖己丑八月朔日至樂齋重裝”一行。(卷首有“王季子至樂齋印”朱記。)

魯齋全書七卷(明刊本)

明正德中,魯齋七世孫婿郝綰編集,河內知縣高杰刊行,有何瑭序,較元刊本多《性理》一種,《附錄》一卷,其篇目已改。元刊之舊,視嘉靖本較為近古?!短煲婚w書目》及《愛日精廬藏書志》著錄,皆即此本。(卷首有“楝亭曹氏藏書”朱記。)

靜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舊鈔本)

元劉因撰。元至順間宗文堂刻本,有李謙序,太倉宋蔚如從之影寫,復於《容城兩賢集》中補錄詩文二卷附後。(卷首有“宋賓王印”、“蔚如氏?!?、“婁東錢義根覺士氏珍藏”諸朱記。)

靜修先生文集三十卷(明刊本)

此弘治間金臺崔暠得成化蜀藩本重雕,計《丁亥集》五卷,《樵庵詞》一卷,《遺文》六卷,《遺詩》六卷,《拾遺》七卷,《續集》三卷,《附錄》二卷,有陳立及蜀藩序、周旋後序、崔暠刻板序。(卷首有“陸時化字潤之”朱記。)

貞一齋雜著一卷詩稿一卷(鈔本)

元朱思本撰。思本,字本初,江西臨川人。學道龍虎山中,從張仁靖真人扈直兩京,又從吳全節居都下,後主席玉隆萬壽宮,嘗以周游天下,考覈地理,竭十年之力,著有《輿地圖》二卷,刊石於上清之三華院,惜今不傳。集中有自序,可見其概。卷首有臨江范槨、眉山劉有慶、臨江歐陽應丙、蜀郡虞集、玄教大宗師吳全節、東陽柳貫序。是書世無刻本,諸家書目亦鮮著錄,此從叢書堂鈔本傳錄。

存悔齋詩一卷(舊鈔本)

元龔璛撰。汲古閣鈔本。舊出至正間俞貞木錄本。前錄《郡乘》一則,後有朱性父補錄十七首,毛斧季復補七首。子晉、斧季俱有跋。(卷首有“毛晉印”、“毛晉秘翫”、“毛姓秘玩寶晉”諸朱記。)

許白雲先生文集四卷(明刊本)

元許謙撰,金臺許伸編集。正統間刻本有李伸序、張瑄跋,後附錄《學箴》一篇,舊為先生手書,有黃淮、胡廣、錢溥、張洪題跋。

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編》影印本。

默庵安先生文集五卷(舊鈔本)

元安熙撰。前有泰定三年虞集序,泰定四年男槩記語,謂門人蘇君伯修輯錄,類為《內集》五卷、《外集》五卷。此本或出後人重編,抑僅存《內集》邪?

雲峰胡先生文集十卷(明刊本)

元胡炳文撰。舊有集二十卷,元刊本世已不傳。明成化中七世孫用光搜訪重刻,僅存其半。此正德丁卯歲婺源縣令慈溪羅縉重刻本,有林瀚、陳音、儲巏、汪舜民、汪循序,何歆裔孫濬後序。(卷首有“樸學齋”朱記。)

秋澗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卷(元刊本)

元王惲撰,其子公孺編。延祐七年,朝廷以其書關系政教,嘗經乙覽,移江浙行省給帑刊行,有王構、羅應龍序,公孺王秉彝跋。

楚國文憲公雪樓程先生文集三十卷(明刊本)

元程鉅夫撰。案:文憲為揭文安之師,集本四十五卷,子大本編輯,文安校正。其孫伯崇復屬文安子卨重定為三十卷,至正癸卯刻於建陽市,僅成前十卷,旋遇兵燹,板毀。洪武二十八年曾孫溍合印本、寫本并刻於朱氏之肆。卷首有《附錄》一卷,有歐陽玄、李好文、彭從吉、熊釗序,曾孫溍跋。(卷首有“石川張氏”、“崇古樓珍藏印”、“嚴蔚私印”、“豹人”諸朱記。)

漢泉曹文貞公詩集十卷(元刊本)

元曹伯啟撰。題:“文林郎江西諸道行御史臺管勾男復亨類集,國子生浚儀胡益編錄。”寫刻甚精,書法似趙文敏,殆即益所書也。有張起巖、呂思誠序,吳全節跋。集後附錄《碑文》、《像贊》、《祭文》、《哀辭》、《挽詩》為一卷。(卷首有“王寵履吉”、“東海氏昆侖草堂記”二朱記。)

清容居士集五十卷(舊鈔本)

元袁桷撰?!对姟肥木恚段摹啡?,後附《謚議》、《墓志》。卷數與《元史》本傳合。卷中有跳行空格,以明所尊,蓋猶鈔自元刻也。舊為金壽門藏本。(卷首有“金印吉金”朱記。)

周此山詩集四卷(舊鈔本)

元周權撰。有袁桷、歐陽玄序,謝端、揭徯斯、柳貫跋。五硯樓袁氏藏本,黃蕘圃以秀野草堂舊鈔本訂正訛闕,并補鈔陳旅序於首,遂為此集善本。(卷首有“五硯樓”、“廷梼之印”、“袁氏又愷”諸朱記。)

申齋劉先生文集十卷(鈔本)

元劉岳申撰。李祁序,門人蕭洵校正并跋。吉水知州番陽費震刻之。傳本絕稀,故顧俠君《元詩選》遺之。此從元刊本傳錄。舊為愛日精廬藏本。

貢文靖公雲林詩集六卷(明刊本)

元貢奎撰。六卷皆詩,後附錄《天游亭記》、《嵇法師碑》、《游長春宮詩序》三篇。此弘治庚戌刊本,前有陳塏序、范吉《刊板序》。舊為千頃堂藏本。(卷首有“黃虞稷印”、“晉江黃氏藏書”二朱記。)

梅花字字香二卷(舊鈔本)

元郭豫亨述并序,皆集宋人詠梅句為《梅花詩百首》,亦集句之創體,分《前》、《後集》為二卷。

馬石田文集十五卷(元刊本)

元馬祖常撰,王守誠、陳旅、蘇天爵序。前有至元五年淮東道肅政廉訪司事下揚州路總管府刊板牒,後有虞集《桐鄉阡碑》、許有壬《神道碑》、自作《石田山房記》為附錄一卷。太倉陸氏藏書。(卷首有“陸潤之鑒藏”朱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隆县| 新沂市| 望都县| 英德市| 黑河市| 余江县| 华蓥市| 濉溪县| 炉霍县| 绥江县| 汉沽区| 黑山县| 高清| 阿鲁科尔沁旗| 大丰市| 潜山县| 太仆寺旗| 江油市| 新竹县| 建湖县| 叶城县| 彭泽县| 察雅县| 株洲市| 北安市| 乐昌市| 承德县| 宜兴市| 宁德市| 安义县| 寿光市| 南部县| 红原县| 远安县| 雷波县| 通许县| 廉江市| 洛宁县| 吉林市| 东明县|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