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無錫縣志
  • 佚名
  • 8205字
  • 2015-12-27 01:35:08

邑里第一

古者封建諸侯錫以爵土分布九州島秦漢縣邑天下古法遂廢唐置十道宋設十五路元并為十一省縣統于路路統于省無錫為邑歷世雖久文獻尚存而所損益猶可考見故歷敘縣邑廢置地里廣狹城池高深作邑里第一

古今郡縣表一之一

按史漢書無錫禹貢揚州之北境在天官星紀為斗牛女之分而無錫實當女之辰于古為荒服自周太王長子太伯以其弟季歷賢而有圣子昌因知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于是太伯與仲雍奔荊蠻文身斷發以避季歷季歷立是為王季昌繼立是為文王于是太伯處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者千余家立為吳太伯太伯遭殷之末中國侯王數用兵恐及于荊蠻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吳之西北隅名曰故吳墟即今無錫梅里之太伯城是也周武王克商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至春秋魯成公七年晉使行人于吳吳于是始大通吳于上國自襄公時會中國之諸侯矣周敬王六年闔閭用伍子胥之謀伐楚入郢師還始城姑蘇而遷都焉魯哀公二十年越滅吳無錫自是歸于越周顯王三十五年楚滅越則無錫隨以屬楚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路十二縣后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并獻淮北十二縣請封于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以其地屬會稽郡前漢因之陸羽惠山寺記云惠山當秦時大產鉛錫至漢興錫方殫故剙無錫縣是無錫為縣自前漢始王莽世錫復出改曰有錫縣漢中興錫止仍復舊名東漢光武時始升無錫為侯國至順帝時分會稽置吳郡縣仍隸焉武帝時置刺史部十三州以揚州領會稽郡晉明帝太康初平吳分天下為十九州島既又分吳郡置毘陵其地仍為揚州之封域厥后以避東海王世子諱改毘陵為晉陵或治于丹徒或治于京口又僑置南蘭陵郡于武進郡雖遷革不一而縣邑如故陳后主禎明二年又改無錫縣為吳州隋高祖罷天下郡為州以統縣煬帝復置郡罷州而縣如故最后于常熟置州遂名常州尋復故縣隸毘陵郡唐太宗貞觀初分天下為十道尋增改為十五道縣無所更易代宗大歷中升無錫為望縣至僖宗朝竊據不常郡縣每陷于僭逆宋太祖平五代之亂至太宗初分天下為十五路而常隸兩浙路縣因屬焉元一海宇縣歸版圖置十一省以常屬江浙省元貞間升天下大縣為州而無錫以民齒之伙遂得為中州云

風俗一之二

無錫為浙右名邑之冠當南北之沖會土地沃衍有湖山之勝泉水之秀商賈之繁集冠蓋之駢臻其民多聞習事故其習尚夸美然自三代以來承太伯之高蹤踵季子之遐躅其后才賢輩出孝義迭見猶足有可觀采其平原曠野盡為良田川澤足以資灌溉之利魚米足以益富羨之饒男耕女織生業是勤歲產之盛實登侯封是以衣食足而禮義備民生敏于習文疏于用武蓋其性然耳凡風俗之可見者如此云

戶口一之三

按地志無錫縣戶口之數自晉宋至唐率統郡以計不得其詳舊稱縣之主客戶共一萬六千九百有一而主戶嘗二倍于客紹興初無錫之戶口始以縣計可考實二萬三千三百一十四戶一十萬五千六百二十一口南渡后復加以三分之一為戶三萬四千三百一十合口一十三萬五千八百二十有七淳佑間詔計天下民數無錫得三萬七千九百一十六戶二十三萬五百六十八口元兵南下殘擄之余十去其四既又大減于疫存者僅十分而五厥后平治既久生聚日繁至元二十七年天下郡縣上版籍無錫得戶七萬二百四十二上之其數蓋已三倍于古常所統縣五戶口之羨皆有不逮矣不既庶矣乎

貢賦一之四

禹別九州島任土作貢其來尚矣無錫本為吳地在揚州之域田之下下厥賦下上上錯載在夏書驗之于今猶可征也至其貢則未見焉舊云當周秦時錫山常產錫豈亦在揚貢惟金之內歟今錫則殫矣而貢亦隨泯焉厥草則圖經稱有蕷藥之貢而今亦無矣考之唐書地里志止言常州之貢而無錫以貢名者不知果何物惟稉秫菽麥土地所宜自唐立二稅之法而無錫之賦至今不能變焉蓋夏以稅輸者二麥總一萬七百九十四石秋以糧入者一十九萬二千二百一十石有奇以歲之豐囗羨余不足而高下其數焉然大率不甚相遠也總以一縣之土計之得一萬五千八百六十頃三十八畝有奇而田居十分之九山水共得其一故貢賦之出莫不尚于勤農以為邦本雖易世不能變其它若囗果桑麻蔬菜花卉因人而培植者不系乎土產若夫禽蟲鳥獸魚鰕蚌鱉山林川澤之利在乎逐末者一時之所趨又不足以紀方物茲特著其產于土者為賦之常而著為貢賦云爾

州境一之五

公侯之國皆方百里古之制也按后漢書地里志無錫侯國則知舊邑乃循古制自漢迄唐雖廢置不同而是邑封域之廣蓋未嘗變按今州在常州東南九十里外州之境內東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二十七里是為提封之境

四正之境

東六十五里入平江路常熟州宛山

西四十七里入晉陵縣五牧橋

南七十七里入平江路吳縣烏山

北五十里入江陰州陳溝

四隅之境

東南四十三里入平江路長洲縣烏角溪

西南五十一里入晉陵縣白石塘

東北七十四里入江陰州嶺村

西北五十里入晉陵縣五湖口

境內道路

出州南門迤邐望東南行過新安鎮主望亭烏角溪口通吳橋與平江路長洲縣界驛道接從此徑平江城為州之向南驛道

出州北門過高橋轉石塘灣迤邐望西北由洛社市至五牧橋與晉陵縣界驛道接從此徑本路城為州之向北驛道

出州北門望北行經五步塘過張塘橋歷長堽至陳溝上馬鎮小橋與江陰州界路接為徑江陰之驛道

出州西門從五里街西行經惠山前循山而北至胡山下稍望西南過閭江橋至孤村與晉陵縣界路接抵百瀆為入義興之路

出州東門東行越隆亭過張公橋從鴻山至甘露與常熟州界接為入常熟之路

城關一之六

吳越春秋云太伯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吳之西北隅名曰故吳墟南徐記云縣舊城基也舊城下筑濠闊一丈五尺或云舊羅城周回四里三十七步子城周回一百三十步宋干興初縣令李晉卿重筑舊子城一百七十七步東接運河西距梁溪考吳越春秋所稱乃太伯之古城在今梅里南徐記所載即今之州城按今州城雖廢跡猶可見城有七門并敘如左

四正門

東為熙春門【徑常熟路】西為梁溪門【徑宜興路】

南為陽春門【徑平江路又名朝京】北為蓮蓉門【徑郡城路】

三偏門

顧橋門【通南門下塘】新塘門【通南市橋在南市橋西(土兌)下】

董家門【通南禪寺前】

公署一之七

州縣設官舊矣自秦漢以來歷世相承因之不變雖井邑廢置職官異稱據今證古損益可知姑舉其端以備官紀若夫員置之數爵祿之等則有司存非志所載

無錫州

儒學

醫學

蒙古學

鎮守無錫管軍官

稅課司二處

在城甘露

億豐倉

豐積庫

巡檢司四處

甘露膠山華藏新安

站二處

新安洛社

鋪一十四處州前【在城內】

南門九里東葑新安

馬墓【已上在州城外南去通平江驛道上】

五里亭潘葑石塘灣洛社

五牧【已上在州城外北去通本郡驛道上】

塘北張塘長堽【已上在州城外東北通江陰路】

鄉坊一之八

鄉黨之名見于禮經由來遠矣周制萬二千五百家為鄉而鄉有大夫有士猶漢之縣也唐循秦漢之舊縣邑天下高祖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四家為鄰四鄰為都在邑為坊在野為村宋神宗用王安石之策行保甲之法以五家為小保五小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都都統于鄉由是鄉保之名著稱于世今備錄如左而茲邑之阨塞了然可見津梁所以通徒行者并附錄焉

城隅凡四

東南【南至顧橋門北至第六箭河東至弓河西至運河】

東北【南至第六箭河北至蓮蓉門東至弓河西至運河】

西南【南至陽春門北至水(石達)橋河東至運河西至新橋門南茅場】

西北【南至水(石達)橋河北至營河外北門下塘東至運河西至西溪】

總坊

懷仁坊【即鎮巷在鳳光橋南轉東】天井巷【即通濟巷在鎮巷西】

廣濟坊【即倉橋巷在中市橋東(土兌)下】邵家巷【在稅務南】

烈帝廟巷【在景云坊北】景云坊【即樊家巷莊巷相對】

禮遜坊【即唐家巷在烈帝廟巷南】楊家巷【廟巷對】

永興坊【即沙巷通廣濟坊元名潁興坊宋儒有三陳四沈居其中陳望潁川沈望吳興故以名坊】

董家巷【對邵巷】莊巷【樊家巷對】

遺愛坊【即郗家巷因縣令郗漸居此故名在唐家巷南】

泥巷【沙巷對】邊家巷【在莊巷南】

張花木巷【在董家巷底】鳳仙巷【在董家橋南(土兌)已上屬東南隅】

玄文坊【在鳳光橋下】遵義坊【即樓巷在大市橋下】

崇安坊【在崇安寺前】金墩巷【在樓巷內通金匱山故名】

扒兒巷【即斛杷巷在樓巷內】崇安寺前矮巷【通樓巷】

資糕巷【在崇安坊南】雞鵝巷【在資糕巷南】

戴墓巷【樓巷相對內有戴氏墓故名】都子巷【即福田巷通戴墓巷】

東門泥巷【通戴墓巷】箬葉巷【即黃狗巷在東門里】

閭窯四郎君廟巷【在東門里】朱知軍巷【在都子巷南】

盛巷【韓修橋下】楊家巷【在北門橋內】

孫郎中巷【楊家巷南】道堂巷【孫郎中巷南已上屬東北隅】

睦親坊【即新街巷在水塔橋南】思禪坊【中市橋西(土兌)下即北禪寺巷】

三登坊【虹橋北(土兌)下宋有三登倉在彼故名】

卞家巷【通官街】吳打繩巷【通官街】

新橋坊【即新橋門巷】泥巷【通官街】

新街內小巷【通水(石達)河】女貞觀東巷【通新街巷】

蕭都官巷【在茅子橋南】北禪寺前小巷【對寺】

州學西巷【在學西】毛桃巷【在新街巷西】

鎮基四郎君廟巷【通新街巷】鑄冶巷【在女貞觀西】

繡座四郎君廟巷【在新橋門】斷頭巷【在卞家巷內已上屬西南隅】

狀元坊【在大市橋西(土兌)宋嘉定間蔣重珍擢大魁故立此坊】

太平坊【在大市橋下】興仁坊【即沈家巷在大市橋西】

營巷【在沈家巷內】開明坊【即明堂巷在大市橋西】

古唐巷【通興仁坊】尿巷【在抅攔前】

健兒巷【明堂巷西】平政坊【在州前大街西】

愛民坊【在州前大街東】和豐坊【即州巷對州治】

迎溪坊【即石灰巷】崇義坊【在女貞觀巷口】

魚腥巷【在迎溪橋東】館驛巷【在橋司側】

城濠巷【即沈家巷東口】馮司法巷【古唐巷對】

打繩巷【在北倉橋南】庵巷【在北倉橋北】

泥巷【在庵巷北已上屬西北隅】菜園巷【在南禪寺前】

鄉二十有二【舊二十六鄉后并為二十五去震澤今復省其三曰茂苑開寶歸德統都六十保五百八十有五詳見總村下】

天授【在州東三里茂苑并入南至在城及景云鄉界北興寧東交山興寧西萬安鄉界】

興寧【在州北四十六里南天授北江陰州金鳳鄉東膠山西興道鄉界】

興道【在州西北四十里南招義萬安北江陰州界東興寧西晉陵縣江陰州界】

萬安【在州西二十五里南開元北招義東興道西布政鄉界】

招義【在州西北四十里南萬安北興道東萬安西晉陵縣界】

青城【在州西北五十里南神護北招義東招義鄉西晉陵縣界】

神護【在州西北五十里元名神龍南布政北青城東布政西晉陵縣安上鄉界】

富安【在州西五十里元名永安震澤并入南晉陵縣界北神護東布政鄉西晉陵縣界】

布政【在州西四十里南太湖北神護東開元西富安鄉界】

開元【在州西二里南揚名北萬安東在城西布政鄉界】

揚名【在州西南四十里南開化北在城東景云西開元太湖界】

開化【在州西南六十里南太湖北揚名東新安鄉西太湖】

新安【在州南五十里南太湖北揚名東太伯西開化鄉界】

太伯【在州東七十里南長洲縣界北景云東垂慶鄉西運河】

垂慶【在州東五十里元名垂拱南太伯北延祥東長洲縣界西上福鄉界】

延祥【在州東七十里南垂慶北常熟州宛山塘東常熟州界西上福鄉界】

上福【在州東五十里南梅里北宅仁東延祥西梅里鄉界】

宅仁【在州北六十里元名光宅南梅里北江陰州界東懷仁西交山鄉界】

懷仁【在州東北六十里南上福北江陰州界東常熟州界西宅仁鄉界】

膠山【在州東五十里南梅里鄉北江陰州界東宅仁西興寧鄉界】

梅里【在州東三十五里南太伯北宅仁東上福西景云鄉界】

景云【在州東二十八里南太伯北天授東梅里鄉西在城】

總村【凡保分所該村墅并從一二順數至十止仍著所攝都分于下余可例推】

胡村【一保】前王【二保】蔡家渡【三保】馮窯【四保】

埄村【五保】后祁【六保】高橋【七保】梨花莊【八保】

塘頭【九保】下王【十保一都】楊莊【一保】倪村【二保】

觀莊【三保】龍陽【四保】斗門【五保】下墟【六保】

富村【七保】居莊灣【八保】嚴埭【九保】侯莊【十保二都并天投鄉】

西張村王莊后湯路東寺頭

前姑里后姑里張村小李墅

成塘長堽【三都】東皇前馬鎮

后馬鎮俞村開原莊麻碕

陳村西高山下西戴碕

新塘【四都】大李墅包李胡家渡

西高山下西西高山下東

西高山高魯堰丁塔鄒祁【九十保五都并屬興寧鄉】

袁巷俞巷蓮蓉干柯

南碕章村浮舟麻塘

吳村方前【六都】吳家柘塘

花巷前舟唐村鄧巷

伯墅周村大劉繆家【七都】

奚村曹坊大墩東陳

玉祁西陳楊莊黃巷

后曹呂舍【八都并屬興道鄉】陳村

惠符萬壽青墩徐村

吳蔣東孟西孟陳城

張高莊【九都】嚴莊弓村潘葑【三保四保】

社埄新涇河下徐錢村

西張【九十保十都并屬萬安鄉】

直湖羊巷陳巷下湖

張巷寺巷洛社姚莊

謝村乙虞橋【十保十一都】盛村曹市

安莊下塘五牧梅巷

歐塘彭店高廟新村【十保十二都并招義鄉】

西村志公橋吳村彭村

曹村楊村張村閔巷

張塘坊下祈【十三都】楊橋強家渡

王巷侯巷匡村余村

左村嚴坊大橋秦巷【十四都并屬青城鄉】

上舍鄭店陽莊安陽

費莊【五保六保】修浦開原莊【八保九保】

馮橋【十五都】郭莊蘆橋尹城

張莊徐舍寺前賈山

嚴塔蓮干賈村【十六都并屬神護鄉】

刁莊堵村謝巷曹村

俞巷陸墟黃巷吳村

張舍前邵【十七都】孟村張村

胡干花村叚莊西溪

后吳巷頭馬巷西山灣【十八都】

章山閭江前言村桑村

邵巷倉峴嶺蔡村胡山

歸山楊灣【十九都并屬富安鄉】陳村

新豐后莊蓮干賁巷

韓村上倉西丁村東丁村

華藏【二十都】奚村三家村廟塘

官瀆唐巷石橋圣山

徐塘歷村毛村【二十一都并屬布政鄉】

莫塘下虞橋渨湖錢橋

陶墟龍山烏涇橋河滸

五里階許陂【二十二都】雞坑石步

卞家灣山囗華山囗利斗城明陽

丁村蝦蟲囗麻橋常庵戴社【二十三都并屬開原鄉】

倉干涇板橋河莊下曹

路耿大浮漆塘周村

胡戴張莊【二十四都】大橋梁塘【二保三保】

沿塘章村連垛丁巷

塘北后溪蘇秦【二十五都】茅場

獨山半淹青祁方東

青山莊南橋馬蠡蘆村

永勝橋【二十六都并屬揚名鄉】許墓李山

軍將橫山許舍葛埭

楊橋前張陶墅唐干【二十七都】

沙頭棖上南辛倉前

吳塘白茅長太瀆東

庵塘丁澤【二十八都】徐店橫塹

方湖后吳上顧萬步

湖沙港趙舍楊橋唐干【二十九都并屬開化鄉】

店涇袁巷戈村趙垛

茅墳前陳楊木橋曹店

廟橋后陳【三十都】唐店余村

焦莊蠡東沿塘東張

西許張村溪橋張莊【三十一都】

望亭沿塘【二保三保】下庫湖頭

徐陶新安城凈慧寺溪西

新橋【三十二都并屬新安鄉】漕湖方橋

泗洲寺虞巷青墩袁巷

泥潭徐塘下莊孫村【三十三都】

大車堰劉村楊墓柘社

商巷朱村南蠡莊萬團橋

望亭沈瀆【三十四都】包莊南河

金鵝墩何店觀莊華莊

唐莊鰲塔馬頓沿塘【三十五都】

白泥墩【一保】丁村【二保】虎盆【三保】道士莊【四保】

東黃【五保三十六都并屬太伯鄉】張塘橋小茅涇

應店丁秦【闕】磚橋

途林狄澤胡堰楊墓【三十七都】

毛塘橋東莊觀前東朱

胡莊三黃子馬橋廟橋

后淹〔闕〕【三十八都并屬垂慶鄉】丁舍

白茅墩白石橫涇上朱

莊巷圓通廟橋陳巷

潘巷【三十九都】毛莊蓬墩費橋

莊前寺南甘露鎮塘涇

蔡灣黃塘胡橋【四十都】新涇巷

趙莊東黃湯巷濠上

后塘栢橋北黃馬巷

西城【四十一都】鴻山杜莊浦巷

東蘸曹墓塘斷塘朱莊

石室唐賈橋尤村【四十二都并屬延祥鄉】

東莊板村宋村白塔山

殷巷西安羅莊許巷

太平橋嵩山【四十三都】河北華巷【二保三保】

支巷戈家浜東村西村

西后村寨里胡巷【四十四都并屬上福鄉】

興塘管莊虞村許村

膠山走馬塘顧巷華陂

上村楊巷【四十五都】唐巷東方莊

杜馬橋袁店馮堰貴村

萬村尤村陳村楊鄧【四十六都】

岳莊顧馬墅苧澤蘇塘河

下虞梓堰袁巷南庵

施村黃土塘【四十七都并屬宅仁鄉】羊尖

前市周莊千牛莊東許

舍上顧市莊頭弓巷

前村【四十八都】利國顧莊封侯

鄧莊單宅羊梓吳戴

前戴后戴黃莊【四十九都】胡唐

蕩上下莊后祁凌店

菖蒲涇潘市陸市張村

城塘【五十都并屬懷仁鄉】前山【一保】羊墅【二保】

回村【三保】丁村【四保】西斗村【五保五十一都】

牛塘【六保】白土【七保八保】顧莊【九保】西袁【十保五十二都】

上舍范巷木村杜村

道場巷李巷殷巷王村

廟下坎莊【五十三都】下馮羅橋

北塘上店惠巷寺莊

下徐翁巷于巷前王【五十四都并屬膠山鄉】

滕莊戴墅席祈莊頭

隆庭鴨城阪橋祁陀

安澤后羅【五十五都】蠡頭尤車垛

張公橋石埭堠山宋村

社洞小呂梅村丁村【五十六都】

蘆尖萬村秦村毛塘

香涇袁墅破塘許巷

冷村堠陽【五十七都并屬梅里鄉】沿塘

吳村孫道村后蘇巷鮑巷

黃村鐵柱岸黃草岸前蘇村

冷瀆村【五十八都】石澤【一保】時窯【二保】

江陂【三保】王莊【四保】羊橋【五保】坊前【六保】

杜村【七保八保】下楊【九保十保五十九都】周涇村

黃土何墓袁墅沈莊

白土張塘新安村歐村

華莊【六十都并屬景云鄉】

津梁

染涇橋【在里路】董家橋【跨弓河】

蜆子橋【跨弓河】度僧橋【通南禪寺并屬東南隅】

鳳光橋【跨第六箭河唐武德七年與鳳光寺同建】

斜橋【跨第六箭河之中唐咸亨二年造宋景寧間重建亦名崇寧橋】

韓修橋【一名阛肆橋在洞虛觀東】通濟橋【即青石橋在韓修橋東】

通濟石洞橋【跨第六箭河在鳳光橋東】

青牛橋【跨弓河】洞虛觀橋【在觀前】

盛巷橋【舊名興寧橋跨億豐倉河通驛道東晉哀帝興寧中造或云唐貞觀六年建】

倉東泥橋【在盛巷底并屬東北隅】

中市橋【一名倉橋跨運河在大市橋之南南市橋之北故名因三登倉近又稱倉橋】

南市橋【在中市橋南跨運河唐武德中鑿運河時建欄楯上刻為人形俗稱為孩兒橋】

虹橋【跨東帶河】水石囗達橋【跨水石囗達河】

女貞觀橋【在女貞觀東】州學橋【在學前】

將軍堰橋【在女貞觀南唐單雄信提兵道此以鎗止水為堰故名并屬西南隅】

州橋【一名中門橋在州前譙樓外三步】

大市橋【一名通濟橋跨運河隋大業八年二月建宋嘉定中縣令鄭之悌易以石梁】

胡橋【一名東橋跨州后營河口唐咸亨二年造宋嘉熙初邑令趙公重修故又名趙公橋其曰胡橋者橋下有胡統軍廟意者取名之義以此橋邊沈姓所居故又名沈橋】

北倉泥橋【在倉西跨運河】泰定橋【在胡橋北】

迎溪橋【在州西南以其橋迎溪故名】茅子橋【在州南并屬西北隅已上在城】

蓮蓉橋【唐貞觀三年造】三里橋凌涇橋

高橋【跨五瀉河】排涇橋【并通常州驛道】廟橋【在東門外百步】

下田橋【在九頃岸】塘南橋【在五步塘南】塘北橋【在塘頭中】

老鴉橋【在下墟村南】師姑橋【即塘頭北橋】顧橋【在北門外】

嚴埭橋塔子涇橋【并屬天授鄉】

張塘橋【在張村江陰路】馬鎮小橋【通江陰路】高魯堰橋

胡家渡橋【江陰水路上并屬興寧鄉】麻塘橋

塘頭橋【并跨麻塘港并屬興道鄉】潘葑橋【通大塘】

萬壽從村橋茅瀆橋蠡口橋

黃渚瀆橋【并屬萬安鄉】洛社橋

郭瀆橋石瀆橋【并通常州驛道】界涇橋【在晉陵界口】

小石橋【在洛社大橋北】躭蟹橋【在寺巷北】乙虞橋【在躭蟹橋北】

花渡橋大橋【在彭瀆橋南】柳堰橋【在五牧鋪東】

曹塘渡橋【在歐瀆】彭瀆橋【并屬招義鄉】

五牧橋【通大塘】志公橋【通西村】嚴坊渡橋【通花渡】

下田橋【并屬音城鄉】鄭店橋【跨梢塘】

東塘橋【跨直湖港】黃灣涇橋【在修浦】新瀆橋【跨東塘河并屬神護鄉】

狀元橋【即胡埭橋宋蔣狀元嘗居是因名通負耒橋】負耒橋【在花村橋南】

花村橋【在新瀆莊橋近】張橋【通陸墟】張舍橋【通胡埭】

廟橋【通花村橋】孟春橋【通陽山路】陸墟橋

閭江橋【跨閭江河通晉陵縣界并屬富安鄉】藕蕩橋【跨梢塘】

梢塘橋劉塘橋【通開元路】韓村橋【通負耒橋】

馬家橋【通梢塘橋】新瀆莊橋【跨直湖港并屬布政鄉】

西門橋【一名梁清橋一名梁溪一名清溪一名跨溪在西門外隋大業中建】

新板橋【在西門外】大德橋【在五里街】錢橋【通萬安路】

烏涇橋【通藕蕩橋】兌橋【通錢橋】下虞橋【通兌橋】

許陂橋【通橫山路并屬開元鄉】孤瀆橋【跨塘河】

何巷橋曹黃涇橋梁墓涇橋

團涇橋鋪涇橋【并在大塘】中橋

南橋【并在馬蠡】新涇橋【沿塘】陳公橋【通大橋】

善堰橋【通渠塘橋】梁塘橋【通新安】仲八郎橋【通大橋】

大橋【在落星塘】薛石橋【通開化路】石塘橋【跨石塘并屬揚名鄉】

橫山橋【通丁澤】丁澤橋【通軍將路】沙木橋【跨吳塘門】

葛埭橋【通沙頭】后吳橋【在后吳村】上顧橋【在上顧村】

橫塹橋【通周村】周團橋【通新安】南板橋【通葛埭橋】

陶墅橋【通揚名并屬開化鄉】東葑瀆橋

周涇橋率瀆橋白龍橋

徐陶涇橋馬墓橋午干涇橋

急水橋通吳橋【一名望亭橋又名風波唐永淳間造并跨大塘】

蠡橋新橋【并跨蠡瀆】新安溪橋【跨溪】

楊木橋【通湖上】巡塘橋【跨巡塘】管塘橋【跨新涇】

袁巷橋【跨黃泥涇】廟橋周倉橋【并通揚名】

高橋【通開化并屬新安鄉】麋城橋【跨長洲縣界】

徐塘橋【通麋城橋】楊墓橋【在楊墓】何店橋【通南河】

唐莊橋【通徐塘橋】南河橋【通望亭】沈瀆橋【跨瀆并屬太伯鄉】

張塘橋【通馬橋】馬橋【通望亭】磚橋【通平江路】

胡堰橋【通平江路】涂林橋【通常熟路】界涇橋【通長洲界并屬垂慶鄉】

蘇舍塘橋【通平江路】朱舍橋【通鴻山前】曹墓塘橋【通太平橋】

東西濠橋【在甘露市】市橋【在甘露市】蔡師橋【甘露市東】

蔡橋【甘露市南】師姑橋【甘露市北】唐巷橋【在甘露市】

虹橋【甘露市內】夏橋【通江陰界并屬延祥鄉】

太平橋【在華巷】九里橋【跨太平河】呂巷橋【跨延祥大河】

芙蓉塘橋【跨走馬塘】杜家橋【通延祥路并屬上福鄉】

萬村橋馮堰橋唐橋

梓堰橋沈蘇橋【并跨新河】石灰橋【跨蘇塘河】

管莊橋和塘橋雙涇橋【并跨包鹽河并屬宅仁鄉】

陸墅石橋香花橋【在羊尖常熟界】羅家橋【在后墅并屬懷仁鄉】

白土橋【即永豐橋在顧莊東】復興橋

太平橋【通江陰路】上舍寺橋【并跨吳瀆港并屬交山鄉】

永安橋【在隆庭】新塘橋【跨大河】鴨城橋

張公橋坊橋梅村橋【并跨伯瀆河】

福塘橋【通張公橋】毛塘橋【通延祥路】潭塘橋【并屬梅里鄉】

東門橋【在東門外】塔水橋【橋下有塔影泛水面故以名橋】

黃婆橋【在蘇村】黃團橋【在黃婆橋南】冷瀆橋

顧橋【南禪寺前】保安寺橋【顧橋門外】新橋

江陂橋百千瀆橋王莊橋

驢橋羊橋【并跨伯瀆并屬景云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阳县| 从化市| 邵东县| 滁州市| 多伦县| 张家界市| 沙湾县| 旬邑县| 黔西| 嘉黎县| 江陵县| 贵州省| 鄱阳县| 雷州市| 清徐县| 尼勒克县| 榆林市| 奉新县| 石门县| 丹寨县| 方正县| 绩溪县| 广宁县| 墨竹工卡县| 郓城县| 彝良县| 开鲁县| 南澳县| 馆陶县| 墨脱县| 广东省| 奉化市| 枣强县| 庆阳市| 突泉县| 若尔盖县| 临西县| 资源县| 海丰县| 肥东县|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