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董氏,府治寧南坊人;千總郭張文妻。張文隨征朱匪歿于軍,室如懸磬,爨火屢空。氏忍饑寒、茹冰蘗,課子讀書。人謂其有「書荻」之風焉。

林氏,府治西定坊人;鄭元妻。年十九歸鄭,甫二載元歿。遺腹生男,鞠養教訓,列于成均。

王氏金娘,洪士珍妻。年二十六守節,卒年五十七。

顏氏好娘,林生妻;居永寧里瀨口。年二十三夫歿,守節四十余年。

李氏性娘,府治西定坊人;吳來之妻。歸吳逾年,來之歿,撫孤成立。

黃氏合娘,許配劉爻生。未婚,爻生歿,合娘守貞,養老母、撫幼弟以老。

吳氏,府治東安坊人;許配王晉光。年十八,未婚而晉光死。氏請于父母,赴夫家治喪;復陳于翁,請以晉光兄子為嗣。時尚未育,后果得男紹瑯,撫之成立入泮。

呂氏諧娘,府治東安坊人。年十八未許嫁,里中惡少年戲之;諧娘羞忿自盡。知縣李閶權審擬,遵例旌表。

洪氏,臺灣西定坊人;庠生洪珪女。年十九,適張光華;生二子,長四歲,次周歲。華歿,氏年二十三,矢志守節;上事翁嫜,下撫孤子。長子元龍,名振黌序。苦節三十八載。知縣陶紹景給匾額曰「礪節全孤」。

黃氏,鳳山學生李時燦妻。年二十有三,生子俊臣;甫四歲,燦歿。氏守節,事姑盡孝,撫養幼子俾成立。凡孀居十五年。乾隆十三年題旌,祀節烈祠。

王氏掞娘,鳳山竹橋莊人。年十七,歸夫黃研。逾年,研卒;無嗣,或勸別適。氏曰:『婦人從一而終;夫亡無子,唯有一死,無愧九原而已』。服三年喪,將大祥,告其姑與母曰:『我生不辰,不能終媳婦之職,報鞠育之恩;忍死至今,為夫服耳。今事畢矣』。于大祥日,哭泣盡哀;夜起梳洗,投繯而絕。

吳氏潔娘,鳳山竹橋莊人。年十八,歸黃尚志。尚志病劇,語氏曰:『予病不起,未有子祠,難以守節,死后汝宜自計』。氏泣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果若不起,誓不獨生』。尋尚志卒,家方治殮,氏更素服潛出村外半里許,投水死。

黃氏明娘,鳳山人。年十九,歸夫金仁。越三年仁卒,無嗣,舅姑老且病;氏奉養備至,久而不懈。尋舅姑相繼亡,氏亦病篤;人欲為延醫,氏卻之曰:『吾不從夫死者,為舅姑也;今舅姑往矣,吾何以生』!不藥卒。聞者哀之。

董氏,鳳山興隆莊人;儒士李鳳妻。年二十,鳳卒;遺腹生男。守節四十年,事舅姑盡孝,撫遺孤俾成立。知縣鄒承垣贈匾「節孝可風」。

成氏桂娘,鳳山興隆莊人;儒士黃忠妻。家貧甚,事舅姑以孝聞。時姑病篤,忠外出,氏醫藥無計,刲股肉以進;姑卒不起,送終盡禮。鄰里知其事,咸服其孝。

曾氏好娘,鳳山興隆莊人;儒士盧從妻。后卒,遺孤三歲,家貧困,氏勤女紅,撫養之俾成立;事舅姑,菽水盡歡。后子奇游郡庠。鄰里稱其節孝。

吳氏,諸羅鹿仔草莊人;陳振揚妻。年十七于歸,十八振揚卒;生男甫數月,氏矢志靡他。事姑孝,教子有義方,守節三十六年。知縣周芬斗詳請題旌,現祀節烈祠。

嚴氏,諸羅大坵田人;趙越妻。越外出,氏抱子獨宿,鄉里惡少年潛入欲污之;氏嚴斥之曰:『吾婦人,義不可辱』。遂投繯自盡。署知縣嵇璇詳請題旌。

林氏,彰化人;翁昌齡妻。年十七歸翁,生二子。昌齡卒,氏矢志守節,歷四十余年。姑歿,送終盡禮。撫二子皆成立。乾隆十三年題旌。

流寓

前明寧靖王名術桂,字天球,別號一元子;太祖九世孫遼王后,長陽郡王次支也。

始授輔國將軍。崇禎壬午,流寇破荊州,術桂偕惠王暨藩封宗室避湖中。甲申,京城陷,莊烈帝殉社稷,福王嗣立于建業。術桂與長陽王入朝,晉鎮國將軍;令同長陽守浙之寧海縣。

乙酉夏,浙西郡邑盡歸國朝;長陽率眷屬至閩中,術桂尚留寧海。而鄭遵謙從紹興迎魯王監國,時傳長陽入閩存亡莫測,監國封術桂為長陽王。鄭芝龍據閩,又尊唐王為帝,囗囗囗囗;術桂奉表稱賀,唐王亦如監國所封。后聞其兄尚存、已襲遼王,術桂具疏請以長陽之號讓兄次子承之;唐王不允,改封寧靖,仍依監國督方國安軍。

丙戌五月,大兵渡錢塘;術桂乃涉曹娥江奔避寧海,覓海艇出石浦。監國亦由海門來會,同至舟山。十一月,鄭彩率舟師北來,因芝龍與唐王不洽,知越州不守、監國出奔,故遣迎之。術桂與監國乘舟南下,歲杪抵廈門,而芝龍已先歸命北行矣。

是時,鄭鴻達迎淮王于軍中,請寧靖監其師;合芝龍子成功兵攻圍泉州,經月不下,鴻逵乃載淮王與寧靖同至南澳。值粵東故將李承棟奉桂王之子稱帝肇慶,改元永歷,寧靖因入揭陽,永歷令居鴻達師中,月就所在地方支膳銀五十兩。戊子春,命督鴻逵、成功師。庚寅冬,粵事又潰;辛卯春,寧靖仍與鴻逵旋閩,取金門。

及成功取臺灣,寧靖輒東渡,就竹滬墾田數十甲以贍朝晡。既而元妃羅氏卒,遂葬焉。

戊午,聞靖海將軍調集水軍樓船進討,鄭氏諸臣燕雀處堂,晏如也;寧靖獨蒿目憂之。常言:『臺灣有變,我再無他往,當以身殉』。癸亥六月,大師克澎湖。二十六日,鄭兵敗回,寧靖謂姬媵曰:『我之死期已至,汝輩聽自便』。僉云:『王既能全節,妾等寧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請先賜尺帛,死隨王所』。寧靖曰:『善』!姬袁氏、王氏(或云蔡,誤也)、媵妾秀姑、梅姐、荷姐俱冠笄被服,同縊于堂。寧靖乃大書曰:『自壬午流賊陷荊州,攜家南下,甲申避亂閩海,總為幾莖頭發,保全遺體,遠潛外國,今四十余年,已六十有六歲;時逢大難,全發冠裳而死,不負高皇、不負父母。生事畢矣,無愧無怍』!次日,校役舁主人柩至。寧靖視之,無他言;但曰:『未時』。即加翼善冠、服四團龍袍,束玉帶、佩印綬;將寧靖王麐鈕印送交鄭克塽,拜辭天地、祖宗。耆士老幼俱入拜,寧靖答拜。又書絕命詞曰:『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發;于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書罷,結帛于梁自經;且曰『我去矣』!遂絕。眾扶之下,顏色如生。越十日,藁葬于鳳山縣長治里竹滬,與元妃合焉;不封、不樹。妾媵五棺埋于魁斗山,去其墓三十里;時稱為五烈墓。

寧靖無嗣,繼益王裔宗位之子名儼鉁為后;時年七歲,安置河南開封府杞縣。

沈瑞,襲封續順公,鎮潮州。其仲曰珽。逆耿之變,鄭經附之。經寇粵,以瑞家屬及珽遷臺,居永康里;經遇之厚,妻以鄭斌女。辛酉,傅為霖謀叛鄭,事覺被戮;以瑞與謀,囚其家屬。珽告瑞曰:『我家蒙國厚恩,奈何受制于鄭?宜早為計』!瑞曰:『吾志決矣』。命珽結繯畢,瑞不能及,珽扶之就繯;珽拜于地。瑞氣絕,扶之下,亦自投繯。瑞妻妾三人聞瑞死,皆自盡。有同母女弟年十六,聞之大慟曰:『一家俱亡,留此無益也』。亦就繯死。

王忠孝,字愧兩;泉之惠安人。登明進士,以戶部主事榷關。劾太監忤旨,廷杖下獄。后戍邊,士卒千余赴都門泣留;三年,乃免。國變,家居杜門不出。康熙三年,偕盧若騰入臺;不圖宦達,日與流寓諸人肆意詩酒,作方外客。居四年,卒。

辜朝薦,字在公;粵之潮州揭陽人。登明崇禎戊辰進士。始任江南安慶推官,歷掌諫垣,晉京卿;與黃奇遇、羅萬杰、郭之奇號為四駿。初棲浯島,繼入臺,卒。生一子文麟;長回潮州,登進士,為安溪令。

沈佺期,字云又,號復齋;泉之南安人。登明崇禎癸未進士,官右副都御史。明亡,絕意仕途;后至廈門,謝客。嗣入臺,以醫藥濟人,遇病輒療。壬戌秋,卒于臺。

沈光文,字文開,號斯庵,浙之鄞縣人;文恭公一貫之族孫也。明副榜;由工部郎中晉太仆少卿,奉差廣東監軍。順治辛卯,自潮州航海至金門。總督李率泰聞其名,陰使以書幣招之;不赴。后將入泉州,舟過圍頭洋遇颶風,飄至臺;鄭成功以客禮見,不署其官。及經嗣,光文以賦寓諷,幾罹不測;乃變服為僧入山。旋于目加溜灣社教讀,以醫藥活人。及臺灣平,文開與姚制府有舊,將資遣回籍;姚死,竟不能歸,因家焉。所著有「臺灣賦」、「東海賦」、「檨賦」、「桐花芳草賦」、「草木雜記」。卒,葬于善化里東保。

盧若騰,字閑之,同安人;明進士。莊烈召對稱旨,授兵部主事。疏劾督師楊嗣昌,升本部郎中兼總京衛武學。三上疏劾定西侯蔣惟祿,有惡其太直者。外遷寧紹兵備道;瀕行,劾兵備陳國興。既至浙,興利革弊,兩郡士民有「盧菩薩」之謠。鼎革后,遯跡澎湖,杜門著述,詩文甚富。

李茂春,字正青;漳之龍溪縣人。登明末鄉薦,富著述。風神秀整,跣足岸幘,旁若無人。居于臺之永康里,題其茅亭曰「夢蝶處」。日誦佛經自娛,人稱「李菩薩」云。卒,葬新昌里。

張士囗〈木郁〉,惠安人;萬歷丙辰進士,張礦之孫。八歲補弟子員,登崇禎癸酉科副榜。康熙十三年耿逆之變,避難于浯、廈、漳、澄之間。二十八年,遁跡來臺,居于東安坊,杜門不出;持長齋,焚香烹茗,日以書史自娛,飄然于世俗之外。辟谷三年,惟食茶果。年九十九,卒。

張灝,字為三;同安縣人。由進士,官兵部職方司郎中。初隱于大囗〈山上登下〉,庚申自廈門至臺。康熙癸亥,施將軍撥舟送回;至澎湖,病卒。時年九十五矣。

張瀛,字洽五;為三之弟。登壬午賢書,未受職;同其兄處大囗〈山上登下〉。庚申自廈門至臺,辛酉以病卒。時年八十四。

郁永河,字滄浪;浙江仁和諸生。好遠游,意興甚豪,遍歷閩幕。康熙丁丑,以采磺來臺。著「稗海紀游」一書,多摭拾臺中逸事;所賦詩,亦有可傳者。

陳夢林,字少林;漳浦諸生。性好學,多從諸名士大夫游。諸羅令周鍾瑄修「縣志」,具書幣迎至臺,總其成。時朱逆兆未萌;而夢林修志,憂深慮遠,若預見其未然者。其后參藍總戎廷珍幕府,為計擒數巨魁。其深沈多知略如此(見廷珍所為「東征志序」)。

藍鼎元,字玉霖,漳浦諸生;南澳總兵廷珍之族弟也。長身、美須髯,善言論。參廷珍戎務,指揮并中要害;決勝擒賊,百不失一。當羽檄交馳,裁決如流,倚馬立辦;廷珍視若左右手。所著「平臺紀略」、「東征記」,并傳于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临颍县| 鹤山市| 禹州市| 朔州市| 江津市| 河津市| 嘉黎县| 肇州县| 水城县| 页游| 梁山县| 安泽县| 秭归县| 酒泉市| 磐石市| 新乡县| 合阳县| 涪陵区| 手游| 新竹市| 通辽市| 大洼县| 祁东县| 赤壁市| 灵石县| 宽城| 榕江县| 东莞市| 当阳市| 乌拉特前旗| 荆门市| 卓资县| 通辽市| 丹棱县| 通化市| 天峨县| 金山区| 渝中区| 沅陵县|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