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一、端學則。程、董二先生云:『凡學于此者,必嚴朔望之儀、謹晨昏之令,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整;飲食必節、出入必??;讀書必專一、寫字必楷敬;幾案必整齊、堂室必潔凈;相呼必以齒、接見必有定;修業有余功、游藝有適性;使人莊以恕,而必專所聽』。此白鹿書院教條與鰲峰書院學規并刊,工夫最為切近。

一、務實學。古之大儒,明體達用、成己成物,皆由為諸生時明于內重外輕,養成深厚、凝重氣質;故出可以為國家效力宣猷,入亦不失為端方正直之士。家塾黨庠術序,胥由此道也。諸生取法乎上,毋徒以帖括為工。

一、崇經史。「六經」為學問根源,士不通經,則不明理;而史以記事,歷代興衰、治亂之跡,與夫賢佞、忠奸,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罔不備載。學者肆力于經史,則有實用;而時文之根柢,亦胥在焉。舍經史而不務,雖誦時文千百篇,不足濟事。

一、正文體。自明以帖括取士,成、弘為上,隆、萬次之,啟、禎又次之。我朝文運昌明,名公巨篇,汗牛充棟;或兼收博采、或獨宗一家,雖各隨風氣為轉移,而理必程、朱,法則先正,不能易也。夫不仰泰山,誤止狙猊之高;不窮典謨,妄夸諸子之陋。諸生取法宜正,立言無陂。

一、慎交游。讀書之士,敬業樂群,原以講究詩書,切磋有益;故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若少年聚會,不以道義相規而以媟褻相從,德何以進、業何以修?稂莠嘉禾,不可不察。諸生洗心滌慮,毋蹈前習。

臺灣道兼提督學政覺羅四明勘定海東書院學規

一、端士習。臺郡風氣初開,士習最亟。蓋士為凡民表率,士習端,則民風淳,理固然也。況士人身入圣門,將自命為何等人物;倘口誦詩書,而所行輒下同市販,豈不為土林羞?諸生沐浴圣教,淪肌浹髓,諒不至此。而居常行動,尤必厚重端凝,以固其基址;謹飭斂抑,以束其身心。凡一切輕薄浮夸,與夫奔競鉆營、蕩檢踰閑諸事,所宜痛戒。呂榮公曰:『后生初學,且須理會個氣象。氣象好時,百事皆當』。正此意也。

一、重師友。師以明道解惑,友以取善輔仁。古人負笈千里,求一良師友而不可得;矧今同堂課業以資砥礪,其有悠忽度日、甘自廢棄者乎!今與諸生約定:用唐人十日休沐之例,每旬一假,每月分上、中、下三澣;余盡肄業書院中,以收師友之益。如在假外任意出入者,察出按日抵扣膏火。至夫樂群,所以敬業也。諸生長聚院中,如或謔浪以為詼諧、或酒肉以相征逐、或勢利以為炎涼、或睚眥以圖報復、或較短論長以相角勝,凡茲陋習,并損交情,宜共禁戒。乃若居常聚首,則同體泛愛親仁之意;和氣相處,休戚相關。有善則揚,有惡則隱;無黨同而伐異,毋別戶而分門,毋挾嫌而忌刻。除質疑問難或有要事商酌外,各宜習靜房中,不得數相往來,以致廢時失業。

一、立課程。業精于勤、荒于嬉,自古志之。今之鹵莽滅裂之學,或作或輟,歲月坐弛,而欲幾于有成,難矣。余于諸生,忝為一日之長。宜仿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之遺意而行之,各置一簿子,將每日所新讀及舊所溫習之書「四書」、「六經」、「三史」、「通鑒綱目」、「近思錄」、「性理大全」、古文詩文等項,逐一照格填注冊內,各目量材力之淺深,以為功課之多寡;勿怠緩、勿急迫,優游玩索,以俟自得。每旬日,諸生將所注簿子匯繳,憑院長逐條稽查,以驗所學之勤惰。如有疑義不明,即面相質問,以著教學相長之義。如此,則循序可以漸進,積累于以有成;將日就月將,自無廢棄之日矣。

一、敦實行。讀書所以致用也。圣賢垂世立教,詩書、禮樂、易象、春秋之文,于以發揮義理,非是為一場話說;欲使人躬行實踐,體驗于身心,而推諸家國天下之間。今學者開口便云「讀書」,到底讀書將為甚事?此處宜自猛省。倘徒慕讀書之名,而于倫常行已間多不可問,則所為讀書之本已失;雖能讀破萬卷、作絕妙文字,亦何以質圣賢而盟幽獨!故人既自拔于流俗,將以圣賢為必可為。凡一切言動視聽以及五常、十義之倫,逐項須要認真,毋得仍前忽略;則士修之于家而獻之天子之庭,將為言坊行表之儒矣。

一、看書理。朱子云:『讀「六經」工夫多、得效少,論「孟」工夫少、得效多』。程子曰:『「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自明矣』。由程、朱之言思之,一部四子書,句句皆切于學者操存涵養之要、擴充體驗之功、修齊治平之實,非若他書之浩渺無涯難于盡曉也。竊怪今之為講說者,不泥文義,卻全背遠去;理會文字,又滯泥不通。更有一種講章陋習,章章節節硬立一兩句書旨,定一間架,強以圣賢言語來湊合。大抵多為時文立柱穿插起見,不知與圣賢本意已去千里。程子云:『讀書須濯去舊見以來新意』。又云:『學貴自得,不可以相類泥其義』。朱子云:『某說書不敢先立一見、橫生一解,惟平氣虛心,以求圣賢本意之所在』。合茲以觀,學者看書不當泛泛以書博我,而當以我看書。字字句句,實從經文傳注涵泳而出,而又一一皆體之于身、驗之于心,吻合無間;則積漸久,心地光明,自能脫然有會通處。由是而「六經」而子、史,亦易為力矣。至若時下講章便于舉業者,則汪、陸二大全外,金壇王氏「匯參」一書為得其要領云。

一、正文體。道之顯著者,謂之文。自有天地以來,蓋已有之。顧代各異尚,體亦數變,見諸「六經性理」、「文心雕龍」、「文粹」、「文鑒」以及八家所自序說,其論詳矣。至有明鄉、會兩闈,以八股取土,本荊公經義而參以帖括遺意;學者代圣賢立言,于以發揮天地民物之理。其一定繩尺,比諸詩賦、論策,更宜細意燙貼,故至今遵守而不變也。顧有明文字,成化以前祗依傳注直寫,恰如化工之肖物,一字不可減增;此太羹元酒之味、朱弦疏越之音,非可以擬議而得矣。迨正、嘉之年,堂皇肅穆,正大昌明,淵渟岳峙,文至此可云極盛。隆、萬第講機法,而氣度漸即于輕佻,此為日之既昃乎?然尺度謹嚴,猶不失先民矩矱。天、崇諸君厭其卑弱,次起而矯之;苦心孤詣,窮幽極險,以規模唐、宋大家;才情魄力,誠足以橫絕一代。然支離龐雜,不合于經者亦有之。我朝氣運昌隆,人才輩出。國初如熊、劉諸公外,張京江、韓慕廬、李文貞公輩皆能精理內涵、浩氣外達,誠足以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矣。即近代以來,風氣稍異,而清真雅正、明訓昭宣;其作文直抒所見者,如桐城方氏、金壇王氏、宜興儲氏、張百川、任翼圣數家,實能以濂、洛、關、閩之理,運王、唐、歸、胡之法者,學者尤不可不奉為圭臬。至夫合選善本,如「欽定四書文」外,王罕皆「分種八編」殊有層級可循,無吊詭龐雜諸弊;宜所傳習。外若矜奇好異,軋茁字句以泫聽聞,概所弗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陕西省| 辉县市| 观塘区| 洛阳市| 沙湾县| 华池县| 石门县| 禄丰县| 云浮市| 连平县| 隆尧县| 益阳市| 阜南县| 汉中市| 宁南县| 樟树市| 吉水县| 永清县| 冕宁县| 哈尔滨市| 昂仁县| 阿拉善左旗| 乐清市| 翼城县| 嘉兴市| 阿拉善左旗| 梨树县| 奉新县| 浦城县| 甘谷县| 罗城| 津市市| 突泉县| 永川市| 衡阳市| 石门县| 汕头市| 梨树县| 社会|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