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大羌活湯 【東垣】 解利兩感傷寒,或傷寒見風脈,傷風見寒脈,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項強等證。
羌活防風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各七分細辛甘草各五分生地黃知母川芎各二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未解,再服三四貼。此方治陰陽已分,陽證多者宜服。
陶氏沖和湯 【《入門》】 治兩感傷寒,陰陽未分者,以此探之。
羌活蒼朮防風川芎生地黃黃芩柴胡干葛白芷石膏各一錢細辛甘草各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黑豆三七粒,同煎服。一名沖和靈寶飲。
葛根解肌湯 【《回春》】 治陽明經病,目疼鼻干,不得臥,宜解肌。
葛根柴胡黃芩芍藥羌活石膏升麻白芷桔梗各一錢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一名柴葛解肌湯。
九味羌活湯節庵不問四時,但有頭痛骨節痛,發熱惡寒無汗,脈浮緊,宜用此以代麻黃為穩當。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若誤服則其變不可勝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陽禁忌,乃解表神方。
羌活防風各一錢半蒼朮川芎白芷黃芩生地黃各二錢二分細辛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生姜三片,大棗二枚,蔥白二莖,水煎服。一名羌活沖和湯。
四順理中湯 【《類聚》】 治腹痛自利。
即理中湯倍甘草一倍是也。一名四順湯。
四順理中丸五十六
即理中湯倍甘草一倍為末,蜜和作丸彈子大也。一名四順丸。
治中湯 【《三因》】 治太陰腹痛。
即理中湯加陳皮、青皮等分也。
三黃熟艾湯 【《活人》,下同】 治傷寒大熱利不止。
黃芩黃連黃蘗熟艾各一錢半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薤白湯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滯下,伏氣腹痛。
豆豉半合,綿裹薤白一握梔子七枚
右銼,水二升半,先煎梔子十沸,下薤白煎至二升,入豉煎至一升二合,分二服。
附子散 【《得效》】 治傷寒陰毒。
附子炮,二錢半桂心當歸白朮各二錢半夏制干姜炮,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
白朮散 【丹溪】 治傷寒陰毒,四肢逆冷,心胸煩躁。
川烏炮桔梗白朮附子炮細辛各五錢干姜炮,二錢半
右為末,每二錢水煎服。
回陽救急湯 【《醫鑒》】 治傷寒陰證,及陰毒四肢厥冷,脈沉細,唇青面黑。
人參白朮白茯苓陳皮半夏干姜炮肉桂附子炮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七片,水煎服。
陽旦湯 【《入門》,下同】 治傷寒陽證,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此為內熱外寒。
桂枝芍藥各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一片,棗二枚,水煎服。
陰旦湯治傷寒陰證,身大熱,反欲近衣,此為內寒外熱。
桂枝二錢黃芩干姜各一錢半芍藥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棗二枚,水煎服。
五積散治感傷風寒,頭痛身疼,四肢逆冷,胸腹作痛,嘔吐泄瀉,或內傷生冷,外感風寒,并皆主之。
蒼朮二錢麻黃陳皮各一錢厚樸桔梗枳殼當歸干姜白芍藥白茯苓各八分白芷川芎半夏桂心各七分甘草六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蔥白三莖,水煎服。海藏除白芷、肉桂,余藥慢火炒令色變,攤冷,入桂芷,名曰熟料五積散。不炒者,名曰生料五積散。
辛黃三白湯治陰證傷寒在表經者。
人參白朮炒白芍藥各二錢白茯苓當歸各一錢細辛麻黃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活人》】 治傷寒大熱,煩躁不得眠,或瘥后飲酒復劇者,及一切熱毒。
黃連黃芩黃蘗梔子各一錢二分半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柴苓湯 【丹溪】 治傷寒熱病,發熱泄瀉。
柴胡一錢六分澤瀉一錢三分白朮豬苓赤茯苓各七分半半夏七分黃芩人參甘草各六分桂心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溫服。
柴胡連翹湯 【《醫鑒》】 治傷寒發熱,讝語呻吟,睡臥不得。
柴胡黃芩枳殼赤芍藥桔梗(艸舌)蔞仁梔子仁連翹黃連黃蘗甘草各八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
知母麻黃湯 【《入門》,下同】 治壞傷寒,以傷寒瘥后經久,精神不守,言語錯謬,或潮熱頰赤寒熱如瘧,皆由汗下不盡,毒留心胞間所致也。
知母三錢麻黃赤芍藥黃芩桂心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微汗即愈。一本以桂枝代桂心。
參胡芍藥湯治傷寒十四日外,余熱未除,或渴或煩,不能安臥,不思飲食,大便不快,小便黃赤此為外證。
生地黃一錢半人參柴胡芍藥黃芩知母麥門冬各一錢枳殼八分甘草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
奪命湯 【丹溪】 治傷寒壞證,昏沉垂死,或陰陽二證不明,過經不解;及或因誤服藥,困重垂死,一切危急之證。
人參一兩
右銼,作一服,水二升,于銀石器內煎至一升,去滓,以新水沉冷,一服而盡,汗自鼻梁上出,涓涓如水,是藥之效也。一名獨參湯。
鱉甲散 【《入門》,下同】 治壞證諸藥不效。
鱉甲二錢犀角前胡黃芩生地各一錢枳殼八分烏梅二個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陶氏柴胡百合湯治百合病及勞復等證。
鱉甲酢炙,二錢柴胡百合知母生地黃陳皮人參黃芩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麥門冬湯海藏治勞復氣欲絕,能起死回生。
麥門冬二錢甘草炙,三錢粳米一合
右,水二盞,先煎粳米令熟,去米入二藥,及棗二枚,青竹葉十五片,煎至一盞,溫服。加人參尤妙。
鼠屎豉湯 【《活人》】 治同上。
梔子七個雄鼠屎七枚枳殼一枚,炒
右,以水一盞半,入蔥白二寸,香豉三十粒,同煎至一盞,分二服。勿令病人知。
梔豉枳黃湯 【《入門》】 治食復發熱。
梔子仁枳殼柴胡各一錢香豉五錢大黃三錢
右剉,水煎服。脹腹加厚樸,傷肉加山楂,傷面飯加神曲。
七味蔥白散 【《活人》】 治勞復食復。
蔥白連根三莖干葛麥門冬熟地各三錢香豉半合生姜切,一合
右銼,以甘爛水四升,煎至三分之一,去滓,分二服。
益氣養神湯 【《回春》】 治勞復宜養氣血。
人參當歸白芍藥酒炒麥門冬知母梔子仁炒,各一錢白茯神前胡各七分陳皮五分升麻生甘草各二分
右銼,作一貼,入棗二枚,水煎服。
豭鼠糞湯海藏治男子陰易病。
韭白根一把豭鼠糞十四個
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溫服,取微汗。未汗再服。豭鼠,雄鼠也,糞兩頭尖者是。
青竹茹湯 【《入門》】 治勞復及陰陽易病。
(艸舌)蔞根五錢青竹茹二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一名(艸舌)竹湯。治法服法同。
竹皮湯 【《綱目》】 治陰陽易及勞復病。
青竹刮取皮,一升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一名竹茹湯。
干姜湯 【《得效》】 治陰陽易病,速當汗之,滿四日不可療
干姜三錢
右剉,水煎服。得汗出,手足伸即愈。
竹皮逍遙散 【《入門》,下同】 治勞復及易病。
青竹皮卵縮腹痛倍之生地黃人參知母黃連滑石韭白柴胡犀角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煎,臨服入燒裩襠末一錢半調服,微汗之。未汗再服
人參逍遙散治女勞復虛弱者。
人參當歸各二錢柴胡一錢半白朮白芍藥白茯苓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桂枝紅花湯治熱入血室及血結胸。
桂枝芍藥甘草各一錢半紅花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四片,棗二枚,水煎服,汗出而解。
五味子湯 【《活人》】 治傷寒喘促,脈伏而厥。
五味三錢人參麥門冬杏仁陳皮各二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一名加味生脈散。
陶氏導赤各半湯 【《入門》】 治差后昏沉。
黃芩黃連梔子知母麥門冬茯神犀角人參滑石各一錢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一片,棗二枚,燈心一握,煎,入生芋汁三匙服。一名瀉心導赤散。
黃連犀角湯 【《回春》】 治狐惑。
黃連犀角烏梅木香桃仁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空心。
桃仁湯 【《得效》,下同】 治同上。
桃仁槐子碎艾葉各二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空心服。
雄黃銳散治下部(上匿下蟲)瘡。
雄黃青葙子苦參黃連各二錢桃仁一錢
右為末,以生艾汁和如棗核大,綿裹納下部。
酸棗仁湯 【《活人》,下同】 治傷寒后,虛煩不得眠。
棗仁炒,二錢麥門冬知母各一錢半茯苓川芎各一錢干姜甘草炙,各一分半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烏梅湯治傷寒后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
柴胡二錢梔子炒黃芩甘草炙,各一錢烏梅肉二個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豉五十粒,同煎服。
辰砂五苓散 【丹溪】 治傷寒發熱,狂言讝語,及差后熱不退虛煩等證。
澤瀉赤茯苓豬苓白朮各二錢半肉桂辰砂各五分
右細末,每二錢,沸湯煎服。
辰砂益元散 【《入門》,下同】 治傷寒熱不退,狂言讝語。
滑石六兩甘草辰砂各一兩
右細末,每二錢,井水調下,日二三。
溫經益元湯治發汗過多,衛虛亡陽,以致頭眩身栗,筋惕肉瞤。
熟地黃人參白朮黃芪蜜炒白芍藥當歸生地黃白茯苓陳皮甘草各一錢桂皮附子炮,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糯米一撮,水煎服。
陶氏再造散治陽虛不得汗,名曰亡陽證。
人參黃芪桂皮附子炮細辛羌活防風川芎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煨姜一片,棗二枚,煎至半,入炒芍藥一錢,再煎一二沸溫服。
附子理中湯 【《三因》】 治中寒口噤身強直。
附子炮人參白朮干姜炮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一方加吳茱萸、肉桂、當歸、陳皮、厚樸各等分,煎服。亦名附子理中湯。
朮附湯 【《得效》,下同】 治傷寒。
白朮三錢甘草炙,一錢半附子炮,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十片,煎,水調蘇合丸三丸服之。
回陽湯治中寒。
益智青皮各二錢川烏生附子生,各一錢干姜炮,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七片,棗二枚,水煎服。
防風沖和湯治春夏秋感冒風寒,頭痛身熱,自汗惡寒,脈浮緩。
羌活防風各一錢半白朮川芎生地黃白芷黃芩各一錢細辛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劑,入姜三片,蔥三莖,水煎服。一名加減沖和湯。
沖和散治四時感冒風寒。
蒼朮四錢荊芥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沃雪湯 【《類聚》】 解利四時傷寒,溫和表里,通順陰陽。
蒼朮三錢厚樸一錢半川芎當歸防風白芍藥陳皮葛根甘草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升麻葛根湯 【《局方》】 治溫病及時令感冒。
葛根二錢白芍藥升麻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姜三片,蔥二莖,煎服。
加味益氣湯 【《回春》】 治勞力感寒證。
人參黃芪防風柴胡各一錢白朮陳皮當歸各七分羌活一錢半甘草五分升麻黃蘗酒炒,各二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熱甚加酒炒黃芩三分。
陶氏補中益氣湯 【《入門》】 治內傷氣血,外感風寒,頭痛身熱,惡寒自汗,沉困無力。
人參生地黃黃芪當歸川芎柴胡陳皮羌活白朮防風各七分細辛甘草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