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 傷寒論條辨
- 方有執
- 4980字
- 2015-12-27 00:57:48
稱神道妙者。是猶畫道然耳。何也。畫家多不好畫眼前對象。爭好畫鬼畫龍。畫鬼畫龍者。欺人所不見。易神易妙。而易售也。以眼前言之。近小簡易。莫如瓠囗 。即使奪化之工為之。止不過模舊式。描得出兩個扁扁圈子相累耳。置一渾淪圓瓠囗 質其旁而責之畫。雖金陵壁手。莫不縮項努目。張口吐舌。斂手避席。不能奈何仿佛于毫厘矣。故曰依樣畫瓠囗 。何以不得病情影向而尋虛尋補言之。非畫龍畫鬼何。要皆謂之不切實。非邪。然則切實當何如。曰。醫。醫人也。
傳曰。道不遠人。又曰。道不離日用間。今也只在俯仰天地間。寒溫冷熱中。尋常眼面前。穿衣吃飯上。著實備細跟尋。然后質之先圣之格言。不復迷惑于淫邪之虛妄。如此而若謂不得實。
竊敢言斷斷乎無此理。斷斷乎無此理。
問醫病。
曰醫病莫大于病鑿。鑿謂何。曰。天生萬物莫不各皆賦之以事。有此物事。則有此道。故曰道本乎天。天者。理也。自事物之得于理之所固有者而言之。莫不各皆無余無欠。無虧無剩。而各成其自然而然。是故決不可不循此自然而然者。以行之于日用事物之間。而后可以言道。加之毫厘。損其絲忽。差失其所當然。移易其所以然。要皆道之鑿也。故曰。一本萬殊之謂道。至善之謂道。大中至正之謂道。醫之有道。自本草素靈難經傷寒論淵源而來。數千年矣。世遠人亡。
經殘教弛。正學失傳。愚者不及知。則亦已矣。乃智者知之過。則有厭常而喜新。增多以為高。
改古以翻今。好奇而立異。作聰明。騁私曲。支離破碎。 張為幻者出。而道于是乎鑿鑿然矣。
嗚呼。鈐非邪之首。鑿之魁邪?;钊?。不 鑿邪。類證。巫鑿也。
捶綱。漫鑿也。例。逆鑿也。賦。 鑿也。注解。仆外家之鑿耳。何足以與鑿例。至若多鑿紛紛。
鑿以誤鑿。鑿鑿相尋者。難以枚數?;茨献釉?。今釋正而追曲。背是而從眾。是與俗儷走而內行無繩。習鑿之謂也。醫而至于習鑿。生民之命縣之鑿手。言之可不痛心。然心此則愛。愛則仁。
仁則非道不行。此道之所以道也。不則忍。忍由徇己。己則何所不至。不流于鑿不已也。此鑿之所以鑿與。蓋事無兩適。出乎此。必入乎彼。出乎彼。必入乎此。此近時之醫。所以又有鑿燥為糙者出也。夫燥。埽音也。鑿之為糙。不陋甚乎。醫之風。頹矣。后學君子。茍志于道。當先正此頹風。夫然后。茲則庶乎其可也。
問任醫。
曰。任醫如任相。相受天子九錫之榮。而司天下萬民之命。當正大體。不當親細務。是故。
進退百官。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其要在于公天下之賢才。察識其所能而器用之于天下。以天下利天下焉爾。天下無虞。則修禮樂以和樂之。設有警焉。則整干戈以戡定之。斟酌前代之成法。
而損益以因革之。不作聰明以生事于承平。不為貪鄙以幸禍于危亂。論語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不知此。不足與論任醫之道。
問治病。
曰。治病如治寇。寇為天下害。不治則禍亂不息。鼠竊狗偷。一擊或可。若夫云集而烏合。
蜂屯而蟻聚。其勢至于據險守僻。稱名僭號者。豈等閑師旅所可驅除哉。要必雄軍大將。堅甲利兵。搗穴破巢。梟渠磔 。收功端在于擒王。王擒而天下之事定矣。卒徒雖有逸者。旋可息伏。
若拘拘惟卒是圖。不殄元惡。元惡既在。禍亂終當復起。離之上九曰。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丑。無咎。知夫此。而后可與辨夫治病之理。
問用藥。
曰。用藥如用兵。兵非可玩之器。文修武備。盛世長策。無事而動。不惟徒取費耗。殆將啟舋招尤。事不容已。兵興師出。我既為師。彼則為敵。大敵在前。必察其情。虛實真偽。得其情而可以無疑矣。毋驕兵以輕敵。毋慢兵以失機。順天時。因地利。率人和。承物宜。旗 嚴明。
士卒用命。有定謀。有成算。整行陣。飭奇正。然后戰勝攻取可必。不則憧憧御敵。其不敗也鮮矣。易曰。師出以律。否減兇。不知此。不足與言用藥之義。
問立方。
曰。立方如立國。得國在得君。當紛亂擾攘之時。際臣佐使之會者。茍非立國。則無以安天下。
國不得君。則國非其國矣。蓋濟時主治。人君自有一代之真。非偽似者所可覬覦徼幸于其間也。
得其真。則鼓行列陣??梢允盏垢暧兄?。失其真。則雖汗馬血兵。不過徙為疽背噬臍之多事耳。是故具正法眼者。的知沐猴井蛙之不足與定禍亂也。傳曰。一正君而國定。知乎此。而后可與議夫立方之法。
問春溫夏暑秋涼冬寒者。四時之令氣也。而素問言四氣之所以為人病。則曰春傷于風。夏傷于暑。秋傷于濕。冬傷于寒。
夫冬夏之傷于寒暑。無容議矣。乃春則不以溫言。而言傷于風。秋則不以涼言。而言傷于濕。何也。
曰。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溫在病矣。雖不言傷。而傷在不言之中可知也。且溫主生。生則亦不可以傷言。又可知也。然四時皆有風。何謂春獨傷。曰。四時皆有風。唯春獨動。動則萬物皆蟲生。所以人亦傷也。夏生飧泄。何也。曰。風屬木。木邪盛。則土受害。人身之土。脾胃是也。脾主化輸。胃廩水谷。飧泄者。水谷利也。古人謂水飯曰飧。民間水飯用于夏。長夏土令行。
木邪發而餐泄作者。物盛必衰。土敗木賊也。秋何不以涼言。曰。盛夏酷暑。爍石流金。人如坐甑中。得秋涼而解。且涼主收。彼方解而收。不傷人可知矣。故惟涼不傷人。人故無涼病。濕者何。曰。黃梅雨節。五月則然。土潤溽暑。大雨時行。長夏之令也。于此不以濕言。乃于秋氣至。
涼風生。暑毒退。水痕收。天氣清。地氣爽之時。而曰傷于濕者。人病不外則內。以人身中之自內出者言也。內出者何。曰萬物至秋成。物成人味濃。味濃則痰多。痰。廣韻胸上水病。濕莫濕于水。水寒相搏。則咳。所以冬必咳嗽者。以歲言之。冬至子之半。水泉動也。若以日言。夜分亦子之半。亦水泉動也。故人之病咳嗽者。以歲計。則冬半發。以日計。則夜分發。應水泉之動而動也。不然。若以外入之濕言。病發則當為腫。為滿。為脹。為痛。為痿。為痹。不當咳嗽也。嗚呼。道明必自物格始。傳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故又曰。誠則明矣。然不誠則無物。
有何道可言哉。
問人皆曰醫者意也。意可以言醫乎。
曰。意可以入醫。亦足以亂醫。不可以言醫。何謂也。曰。醫有道。道本乎天。意由諸己。
己則未免雜于妄。天則誠而已。故意正而誠。乃所以造道。邪而妄。適足以害道。不察害道之意。
而直指意以言醫。是亦亂醫云爾。烏可以言醫乎。且意能害道。不獨醫為然。果齋李正叔曰。自夫子設教洙泗。以博文約禮授學人。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相與共守之。未嘗失墜。其后正學失傳。
士各以意為學。其務于該洽者。既以聞見累積自矜。而流于泛濫駁雜之歸。其溺于徑約者。又謂不立文本可以識心見性。而陷于曠蕩空虛之域。儒之以意害道。蓋聞其弊有如此矣。醫自藥始于本草。理原于素靈。脈著于難經。中正之道成。乃剖腹則異于華。秘方又奇于倉。神農之家事蕪。
帝伯之大道塞。人亦各皆以意為醫。其務于阿世媚俗。而以賈為事者。則借口于調胃補虛以悅人。其好為索隱行怪而以詭炫售者。則又放言謂通仙如神以自誕。矜方玩法。析治分科以相嫌隙。先正謂醫與相通道。而其所以壞。則又相符如此。
儒尚且爾。醫何足怪哉。嗚呼。是皆道之厄也。儒之厄周程張子起而辟之于前。朱子統而正之于后。而后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今則郁郁乎盛矣。醫之厄。仲景起。方法一。道大備。論而正之。
方甫定。仲景死。其言未及韋而湮。不奈曲學喪心。懵經愎意。鑿道營私。論經則訛其傳而昧其轉。是非莫辨。致傷寒有七十二之妄言。久道則以子代父而占世。賢不肖。 使救敲之不暇者。
得以撒驕而自縱。厄則極矣。竊聞之物極則反。信斯言也。奚謂無挽邪。天將厭其極。則必有再辟者出。出則此書者。非再辟之璣衡邪。故條辨之。蓋亦庶幾有補于將來缺略之萬一云爾。若夫刪繁剔誤。是則幸望后賢。問者俞俞爰付梓。
痙書敘
余以魯鈍。于醫初未學也??赃B困兩番喪內。病皆起于中傷風寒。遍求多醫。治殊弗效。
致變俗謂虛怯。竟墮不滿三十而短世。前后若一。兒女遭驚風。歷殤者五。厄苦慘痛。 無聊。
客游淮楚。值彼旱疫正熾。適罹其災。死信宿而重生。重生者。疫蓋素問熱病。傷寒類也?;闯刂蝹?。不輕用藥。以故不藥而自死。不藥而自生。骨立而起。起而發膚悉更。是豈偶然。天也。追思往事。藥病之在道。初以求道于人。卒不得見聞人之有道。既而聽命于天。乃幸荷天之慶。人固不能策功于道。以直全正命于人。天則乃爾曲全于我。然則天之所以不欲我死。必欲再造我以重生者。留我之意。莫非試我以警。將欲畀我以致用于斯乎。我茍不能仰體以俯而知之。
則不得與善事乎天者同日而語矣。于是念念集斯道之大成。圣古今而祖方法者在仲景。乃購求其遺書。僅得其金匱之略。傷寒之卒病論。皆世所閣置。塵穢之殘煙。啟而讀之。凜凜然驚心駭目。
病歷多艱。論皆顯印。顧念幸生既得于脫死之后。后若舍此而外慕遠求。則亦不可以為能從事于求祥言矣。庸是篤志專此。銳力憤敏。涉苦萬端。鬢霜而后豁悟。默契潛通其言外之緒趣?;诤拊八字^之虛怯。冤屬論中壞病之謬訛。慚不可及矣。乃汲汲揚煙滌穢。條辨其顛倒錯亂。疏其蝕。重整成卷。梓布有年。以痙向未齊同。實則二書之一事。何謂邪。病起太陽。證惟強耳。
強而汗。汗而濕。濕而寒。寒而痙。寒痙者。世俗之口頭語。中庸之邇言。甚易知也。且痙因于多汗。多汗因于血虛。血虛惟兒家為最。以未充也。新產婦人次之。以在蓐也。大人間有。以方剛也。老者得無。以既衰也。今之驚風。概是如此。以此參求。亦甚易明也。昧者不察。又不識強痙二字之名義。更不省痙亡于痙亂。一見有強。懵懂鶻突。
便哆抽筋。及至痙作。捉摸不著。又妄誕著駭。倉卒揣摩不來。遂濫謬驚風。誣詭名而奪痙位。
汨沒天真。冤命禍世。害道釀厄。因循至今。千余年矣。我既感天之警覺。幸見天則??巳杳运弥T后。得諸己矣。若或隱忍坐視諸人。鉗口畏懦而不讜言。則亦自負。適所以為違天自棄。
咎不反歸我乎。懼此更集是篇。梓附條辨。以報天命。以申同倫。以一體遐邇焉。嗚呼。是篇也。
書云乎哉。我于書但好讀古人者耳。我無書也。曷敢直以書言借也。文云乎哉。我無文也。曷敢驟以文言。非也。然則謂何。曰。無謂也。蓋欲希望由是。將來冤斯可雪。禍斯可熄。道斯可明。
厄斯可解。則庶乎盡己可言。而回天有待。抑以張諸后此。遙為鑿道造 ?;钑r惑世。含血噴天以自污之龜鑒云耳。
萬歷戊戌孟秋既望有執自敘
痙書
素問曰。諸痙項強。皆屬于濕。
痙。音頸。強。上聲。下皆仿此。諸。猶凡也。痙。廣韻風強病。俗謂打寒噤是也。項。頸后也。強。筋脈牽強。木勁而不和柔。反拗而不順從。受病之經。其經之筋皆然。濕則下文是也。
金匱曰。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金匱。痙。皆 。叔和注。囗。當作痙。今從之。以便初學。太陽病。傷寒論曰。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是也。發汗本傷寒之治法。而中風之治。亦在法中。其例一也。太多者。汗法以微似為度。茍至于如水流漓而濕。則過度而為太多也。此舉傷寒而言。雖不及中風與濕。而中風與上文濕。義具見言表。可知矣。致。與下文變意同。
千金曰。太陽中風。重感于寒濕則變痙也。(中。音眾。)寒濕者。中風本自汗出。出不已。而至于如水流漓。則與發之過多而濕。濕而生寒。其義一也。上條舉發汗包自汗而言。
此舉中風該傷寒而言。通前三條并而觀之。文雖出于三家。而風寒變痙之所以然者具見。義則誠如互發。學人最宜精玩。痙自素問以來。其見于傷寒論者。乃叔和所述金匱之略也。千金雖有此語。未見其精悉。自此以下。無痙文本可稽。近來鄉俗。未聞曾有一人能言痙者。雖醫亦然。
不但痙也。強亦未見有能分曉者。斯道之不明。豈其遭 訛誤以致如斯乎。誠可嘆惜。愚以兩娶五出。一女四男。皆殤于驚風。遍觀兒醫之家。驚風之論。辭甚鄙野。大都末流之俚諺。古無此等荒唐之說。來歷不明。其詳不可考。疑憾數年。不能自釋。既而偶病傷寒。死信宿而重生。感天有所警也。改故業而致身仲景之門。受讀金匱傷寒論。憤力敏求。私淑其旨趣。寤寐其神妙。以病時多艱。印證二書條目。心融意會?;腥玷b對夢醒。若有默迪在前。難以告語人者。見叔和 當作痙之注。憶病初項強囗 囗 之不能自勝。念兒家口不能言之自苦。豈旁窺側測之所能喻及。大悟驚風之謬。悉皆痙語之訛。因集諸痙。刷正警非。別為次序如今。竊案以候照對云。
金匱又曰。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傷寒論。無為。難治三字。)太陽者。以太陽經所主之部屬皮膚言也。皮膚為人一身之表。表之為言外也。風寒本天之二氣。于人身為外物。故其中傷于人。必自外而內。人之中傷之。必皮膚先受起。以病方在皮膚。
皮膚屬太陽。故曰太陽病。蓋舉大綱而言始。以見周身之皮膚具病。所包詳備。辭簡而意周。微哉旨也。后人不察。如諸家紛紛爭以經絡之一線而器訟。豈不大謬。發熱。風寒之邪??陀谔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