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引

傳曰。仲景者姓張氏。名機。仲景其字也。南陽人。(張松北見曹操以其川中醫有仲景為夸以建安言之則松亦仲景時人)受業于同郡張伯祖。善于治療。尤精經方。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

后在京師為名醫。于當時為上手。以宗族二百余口。建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傷寒居其七。乃著論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文辭簡古奧雅。古今冶傷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其書為諸方之祖。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之。故后世稱為醫圣。夫扁鵲倉公。神醫也。神尚矣。人以為無以加于仲景。而稱仲景曰圣。豈非以仲景之見諸事業。載諸簡編者。皆表章天人。股肱素難。達之天下。通之古今。易簡而易知易能。非神奇怪異。人之所不可知不可能者所可同年而語哉。是故稱圣焉。賈太傅曰。吾聞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

語不虛矣。然醫圣也。書曰論。何也。論也者。仲景自道也。蓋謂憤傷寒之不明。戚宗族之非命。

論病以辨明傷寒。非謂論傷寒之一病也。其文經也。其事則論。其心則以為始事于戚。乃不欲忘其初。

其多則惠我后人。其意則又不欲以經自居。易曰謙謙君子。此之謂也。吾故曰。名雖曰論。實則經也。

雖然若曰傷寒經。殊乖矣。必曰醫經。稱情哉。(論之條目。坊間行本。法則平敷瀚布。漫不可紀。方則增補加減者。獨遺桂枝附子去桂加術湯。無補而缺一。今以三百九十七者條隸六經。各有綱紀統屬。以相部領。維之使有定序。余亦章句圈絕。庶便初學易讀。補方之缺者。數亦合矣。而證外之外又無謂。疑外與列。真草皆相似。或傳寫之誤。然人皆曰傷寒論也。金匱序略曰。傷寒卒病論。卒讀倉卒之卒。誠書之初名。此其有據也。但不知卒病二字。漏落于何時。俗尚茍簡。承襲久遠。無從可稽矣。君子于此。不能無憾焉。)萬歷癸巳陽月之吉九山山人方有執識

陽病陰病圖說

經絡筋脈類皆十二。配三陽三陰而總以六經稱。六經之經。與經絡之經不同。六經者。猶儒家六經之經。猶言部也。部猶今六部之部。手足之分上下。猶宰職之列左右。圣人之道。三綱五常。

百行庶政。六經盡之矣。天下之大。事物之眾。六部盡之矣。人身之有。百骸之多。六經盡之矣。

由此觀之。則百病皆可得而原委。而斯道之一貫。不在掌握乎。但六經之于人身。無所不該。全在人隨處理會。靈樞曰。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又曰。能知六經標本者。可以無惑于天下。正謂此也。若以六經之經。斷然直作經絡之經看。則不盡道。惑誤不可勝言。后世謬訛。蓋由乎此。

太陽者。風寒之著人。人必皮膚當之。當之則發熱。熱在皮膚。皮膚在軀殼之外。故曰表。有汗無汗在榮衛。榮衛亦在表。表合太陽足膀胱經。合者何。膀胱不與諸腑通筋膜聯系耳。故曰孤腑。

開竅于前。前者表陽之道。故合也。言太陽而不言膀胱經與皮膚者。不待言而可知也。然太陽猶有手小腸經。安知所言非此乎。小腸經不與皮膚合。不合則不主病。不主病則不足言。不足言則不在言內亦可知也。

陽明者。風寒之邪過皮膚而又進。接皮膚者肌肉也。不曰肌肉而曰陽明者。肌肉居五合之中。為軀殼之正。內與陽明足胃合也。合謂何。胃亦中。為五臟六腑之海。合內外之正。

以正合正也。故又曰正陽。然則陽明雖有二經。其手大腸經不與肌肉合不在言內。而所言者為胃經可知也。夫惟以正合正。故始終任重。風寒一至胃實。則不復再傳。而吉兇死生機焉。有以哉。

少陽者。邪過肌肉而又進。則又到軀殼之內。腑臟之外。所謂半表半里者。少陽足膽經之合也。

合者何。膽不自立。粘連于肝而不離。與外不屬軀殼而不離軀殼。內不屬腑臟而不離腑臟者同道故合也。然則不以膽與合言而以少陽言者。膽與合皆偏隅。少陽統大綱其道備也。夫以病起于表。

表外也。外為陽。故曰陽病。陽病自外而內。其漸如此。過此則入內矣。內而腑臟。腑合表而應病。不待言也。臟主內。內。里也。里為陰。臟亦陰。故曰陰病。陰病者。臟受病之謂也。

太陰。脾也。脾居中而陽事。故次少陽而為三陰之先受。少陰。腎也。厥陰。肝也。心肺何以不受哉。靈樞曰。心為人一身之主。不受外邪。心受外邪人則死。以不受外邪。故位高而居上。肺主出不受納。故最高而極上。二臟又不與外之三陽合。且陰道逆。其主下。故肝雖近脾。腎雖遠而居下。腎反次脾受。肝最后受。故曰厥陰。厥雖以兩陰交盡而得名。有逆道也。陰道自下而上。

逆固如此。而三臟者。與表三陽又合道。天人一致之妙。有如此夫。由此官制。病雖無量。無有不歸于三陽三陰者。極此而推。素問曰。百病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至哉言也。

表道自外而內。里道自下而上。三陽三陰參經絡貫之于一。以統而言之。故于其漸也。不曰進。不曰入。不曰行走。而曰傳。又曰轉。借驛傳輸轉。以用其義。道本自然也。后人不察。只管愎空鑿如此傳如彼傳之妄謬。天下有不歸一于三陽三陰之病乎。嗚呼。仲景歿。六經熄。病論不為不多也。而皆曰醫者意也。事物皆歸一于意矣。尚何道可言哉。

一日二日三四五六日者。猶言第一第二第三四五六之次序也。大要譬如計程。如此立個前程的期式約摸耳。非計日以限病之謂。證見如經為診。不可拘日拘經以冒病。且如幾幾合并。太陽未過。已到陽明。太少合并。陽明位間乎中。謂中間不然。可乎。此可以一日一經數乎。可以一日二經三經言也。又況一入陽明。不復再傳。此可以拘日拘經數乎。再經數向何處去也。膠柱鼓瑟。刻舟求劍。圣人之道。可以如此而求之哉。故曰道在言外。嗚呼。仲景遠矣。紙上摸影以爭奇炫巧者紛紛然矣。安得心志存乎作德。有主而不惑者。吾與之共論言外之道而數此。

大約腑低下。陽根于陰而不離乎陰也。胃當脾前。廩水谷而應土。其脘上通咽。主內而不出。

出則病。小腸次胃而受盛。大腸次小腸而傳送。谷道肛門。其下口也。二腸通胃而一道。故承胃下出重濁以應地。陽以行陰也。膀胱無上口。當腎前。居闌二腸之門。泌別厘清。滲而為溺以出前竅。水道莖垂。其下口也。膽在肝內而前向。有入無出。故稱實。

大勢臟高上。陰根于陽而不離乎陽也。肺總腑臟而華蓋。其脘上通喉。主出而不內。誤內。

則必咳。不出不已。心次肺而前向。脾次心而中居。肝次脾而左 。心肝同肺系。故從肺上通輕清以應天。陰以和陽也。脾當胃后。無出無入。孤中而鼓胃。故胃實則脾約。腎當膀胱后。次脾而綴脊囗 。其中即人安生立命之門。婦人花開蒂結。娠妊于此。娩必腰痛。瓜果成熟。蒂脫而落故也。脈訣以右腎為命門。非但有出無入。故曰虛。

天生萬物。人為最靈。腑陽臟陰緣得其正。褚氏有言。同化五谷。故胃為脾腑而脈從脾。同氣通泄。故大腸為肺腑而脈從肺。同主精血。故膀胱為腎腑而脈從腎。同感交合。故小腸為心腑而脈從心。同以脈為竅。故膽為肝腑而脈從肝。如此則是以五腑五臟言也。以六腑六臟言之。

素靈以心主配三焦。脈訣以命門配三焦。心主配者。主經絡而言也。命門配者。主脈而言也。各就所主而言。雖不同。其為用火用虛。而所以言之意則一。雖皆曰虛。虛者大也。嗚呼。古之君子。必求成德。德成莫要于藝精。藝精莫要于識病。識病莫要于知脈。知脈莫要于窮理。斯理未明。燮調難許。欲愈眾疾。罔云而已。德可言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黔南| 剑川县| 修武县| 浏阳市| 海宁市| 勐海县| 泸水县| 如东县| 永城市| 洱源县| 察隅县| 鸡泽县| 嵊州市| 常州市| 当阳市| 买车| 清苑县| 瑞丽市| 历史| 鹰潭市| 应城市| 孝感市| 天峻县| 巩义市| 汝南县| 湘阴县| 延边| 随州市| 石台县| 峡江县| 文安县| 陕西省| 五指山市| 称多县| 濮阳市| 长顺县| 板桥市| 广元市| 上饶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