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匯考三(1)

漢代僭號二

新二

莽二

漢書王莽傳天鳳元年正月赦天下莽曰予以二月

建寅之節行巡狩之禮太官赍糒干肉內者行張坐

臥所過毋得有所給予之東巡必躬載耒每縣則耕

以勸東作予之南巡必躬載耨每縣則薅以勸南偽

予之西巡必躬載铚每縣則獲以勸西成予之北巡

必躬載拂每縣則粟以勸蓋臧畢北巡狩之禮即于

土中居雒陽之都焉敢有趨歡犯法輒以軍法從事

群公奏言皇帝至孝往年文母圣體不豫躬親供養

衣冠稀解因遭群臣悲哀顏色未復飲食損少今

一歲四巡道路萬里春秋尊非糒干肉之所能堪且

無巡狩須闋大服以安圣體臣等盡力養牧兆民奉

稱明詔莽曰群公群牧群司諸侯庶尹愿盡力相帥

養牧兆民欲以稱予繇此敬德其勖之哉毋食言焉

更以天鳳七年歲在大梁倉龍庚辰行巡狩之禮厥

明年歲在實沈倉龍辛巳即土之中雒陽之都乃遣

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之雒陽營相宅兆圖起宗廟

社稷郊兆云三月壬申晦日有食之大赦天下策大

司馬逯并曰日食無光干戈不戢其上大司馬印韨

就侯氏朝位太傅平晏勿領尚書事省侍中諸曹兼

官者以利苗男欣為大司馬莽即真尢備大臣抑奪

下權朝臣有言其過失者輒拔擢孔仁趙博費興等

以敢擊大臣故見信任擇名官而居之公卿入宮吏

有常數太傅平晏從吏過例掖門仆射苛問不遜戊

曹士收系仆射莽大怒使執法發車騎數百圍太傅

府捕士即時死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告

以官名亭長醉曰寧有符傳耶士以馬棰擊亭長亭

長斬士亡郡縣逐之家上書莽曰亭長奉公勿逐大

司空邑斥士以謝國將哀章頗不清莽為選置和叔

敕曰非但保國將閨門當保親屬在西州者諸公皆

輕賤而章尢甚四月隕霜殺草木海瀕尢甚六月黃

霧四塞七月大風拔樹飛北闕直城門屋瓦雨雹殺

牛羊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連率大尹職如太

守屬令屬長職如都尉置州牧部監二十五人見禮

如三公監位上大夫各主五郡公氏作牧侯氏卒正

伯氏連率子氏屬令男氏屬長皆世其官其無爵者

為尹分長安城旁六鄉置帥各一人分三輔為六尉

郡河東河內弘農河南潁川南陽為六隊郡置大夫

職如太守屬正職如都尉更名河南大尹曰保忠信

卿益河南屬縣滿三十置六郊州長各一人人主五

縣及它官名悉改大郡至分為五郡縣以亭為名者

三百六十以應符命文也緣邊又置竟尉以男為之

諸侯國閑田為黜陟增減云莽下書曰常安西都曰

六鄉眾縣曰六尉義陽東都曰六州眾縣曰六隊粟

米之內曰內郡其外曰近郡有鄣僥者曰邊郡合百

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內縣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侯

是為惟城諸在侯服是為惟寧在采任諸侯是為惟

翰在賓服是為惟屏在揆文教奮武衛是為惟垣在

九州之外是為惟藩各以其方為稱總為萬國焉其

后歲復變更一郡至五易名而還復其故吏民不能

紀每下詔書輒系其故名曰制詔陳留大尹大尉其

以益歲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陽以雍丘以東付陳

定陳定故梁郡以封丘以東付治亭治亭故東郡以

陳留以西付祈隧祈隧故滎陽陳留已無復有郡矣

大尹太尉皆詣行在所其號令變易皆此類也令天

下小學戊子代甲子為六旬首冠以戊子為元日昏

以戊寅之旬為忌日百姓多不從者匈奴單于知死

弟咸立為單于求和親莽遣使者厚賂之詐許還其

侍子登因購求陳良終帶等單于即執良等付使者

檻車詣長安莽燔燒良等于城北令吏民會觀之緣

邊大饑人相食諫大夫如普行邊兵還言軍士久屯

塞苦邊郡無以相贍今單于新和宜因是罷兵校尉

韓威進曰以新室之威而吞外裔無異口中蚤虱臣

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糧饑食寇肉渴飲其

血可以橫行莽壯其言以威為將軍然采普言征還

諸將在邊者免陳欽等十八人又罷四關填都尉諸

屯兵會匈奴使還單于知侍子登前誅死發兵寇邊

莽復發軍屯于是邊民流入內郡為人奴婢乃禁吏

民敢挾邊民者市益州蠻夷殺大尹程隆三邊盡

反遣平蠻將軍馮茂將兵擊之寧始將軍侯輔免講

易祭酒戴參為寧始將軍二年二月置酒王路堂公

卿大夫皆佐酒大赦天下是時日中見星大司馬苗

欣左遷司命以延德侯陳茂為大司馬訛言黃龍墮

死黃山宮中百姓奔走往觀者有萬數莽惡之捕系

問語所從起不能得單于咸既和親求其子登尸莽

欲遣使送致恐咸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當誅侍子

者故將軍陳欽以他罪系獄欽曰是欲以我為說于

匈奴也遂自殺莽選儒生能顓對者濟南王咸為大

使五威將瑯琊伏黯等為帥使送登尸敕令掘單于

知墓棘鞭其尸又令匈奴卻塞于漠北責單于馬萬

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及稍所略邊民生口在者皆

還之莽好為大言如此咸到單于庭陳莽威德責單

于背畔之罪應敵從橫單于不能詘遂致命而還之

入塞咸病死封其子為伯伏黯等皆為子莽意以為

制定則天下自平故銳思于地里制禮作樂講合六

經之說公卿旦入暮出議論連年不決不暇省獄訟

冤結民之急務縣宰缺者數年守兼一切貪殘日甚

是時中郎將繡衣執法在郡國者并乘權埶傳相舉

奏又十一公士分布勸農桑班時令案諸章冠蓋相

望交錯道路召會吏民逮捕證左郡縣賦斂遞相賕

賂白黑紛然守闕告訴者多莽自見前顓權以得漢

政故務自眾事有司受成茍免諸寶物名帑藏錢

谷官皆宦者領之吏民上封事書宦官左右開發尚

書不得知其畏備臣下如此又好變改制度政令煩

多當奉行者輒質問乃以從事前后相乘憒眊不渫

莽常御燈火至明猶不能勝尚書因是為奸寢事上

書待報者連年不得去拘系郡縣者逢赦而后出衛

卒不交代三歲矣谷常貴邊兵二十余萬人仰衣食

縣官愁苦五原代郡尢被其毒起為盜賊數千人為

輩轉入旁郡莽遣捕盜將軍孔仁將兵與郡縣合擊

歲余乃定邊郡亦略將盡邯鄲以北大雨霧水出深

者數丈流殺數千人立國將軍孫建死司命趙閎為

立國將軍寧始將軍戴參歸故官南城將軍廉丹為

寧始將軍三年二月乙酉地震大雨雪關東尢甚深

者一丈竹柏或枯大司空王邑上書言視事八年功

業不效司空之職尤獨廢頓至乃有地震之變愿乞

骸骨莽曰夫地有動有震震者有害動者不害春秋

記地震易系坤動動靜辟囗萬物生焉災異之變各

有云為天地動威以戒予躬公何辜焉而乞骸骨非

所以助予者也使諸吏散騎司祿大衛修寧男遵諭

予意焉五月莽下吏祿制度曰予遭陽九之囗百六

之會國用不足民人騷動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祿十

囗布二匹或帛一匹予每念之未嘗不戚焉今厄會

已度府帑雖未能充略頗稍給其以六月朔庚寅始

賦吏祿皆如制度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輿僚凡十

五等僚祿一歲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輔而為

萬斛云莽又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

王臣蓋以天下養焉周禮膳羞百有二十品令諸侯

各食其同國則辟任附城食其邑公卿大夫元士食

其采多少之差咸有條品歲豐穰則充其禮有災害

則有所損與百姓同憂喜也其用上計時通計天下

幸無災害者太官膳羞備其品矣即有災害以什率

多少而損膳焉東岳太師立國將軍保東方三州一

部二十五郡南岳太傅前將軍保南方二州一部二

十五郡西岳國師寧始將軍保西方一州二部二十

五郡北岳國將衛將軍保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

大司馬保納卿言卿仕卿作卿京尉扶尉兆隊右隊

中部左洎前七部大司徒保樂卿典卿宗卿秩卿翼

尉光尉左隊前隊中部右部有五郡大司空保予卿

虞卿共卿工卿師尉列尉祈隊后隊中部洎后十郡

及六司六卿皆隨所屬之公保其災害亦以十率多

少而損其祿郎從官中都官吏食祿都內之委者以

太官膳羞備損而為節諸侯辟任附城群吏亦各保

其災害幾上下同心勸進農業安元元焉莽之制度

煩碎如此課計不可理吏終不得祿各因官職為奸

受取賕賂以自共給是月戊辰長平館西岸崩邕涇

水不流毀而北行遣大司空王邑行視還奏狀群臣

上壽以為河圖所謂以土填水匈奴滅亡之祥也乃

遣并州牧宋弘游擊都尉任明等將兵擊匈奴至邊

止屯七月辛酉霸城門災民閑所謂青門也戊子晦

日有食之大赦天下復令公卿大夫諸侯二千石舉

四行各一人大司馬陳茂以日食免武建伯嚴尤為

大司馬十月戊辰王路朱鳥門鳴晝夜不絕崔發等

曰虞帝辟四門通四聰門鳴者明當修先圣之禮招

四方之士也于是令群臣皆賀所舉四行從朱鳥門

入而對策焉平蠻將軍馮茂擊句町士卒疾疫死者

什六七賦斂民財什取五益州虛耗而不克征還下

獄死更遣寧始將軍廉丹與庸部牧史熊擊句町頗

斬首有勝莽征丹熊丹熊愿益調度必克乃還復大

賦斂就都大尹馮英不肯給上言自越嶲遂久仇牛

同亭邪豆之屬反叛以來積且十年郡縣距擊不已

續用馮茂茍施一切之政道以南山險高深茂多

驅眾遠居費以億計吏士離毒氣死者什七今丹熊

懼于自詭期會調發諸郡兵谷復訾民取其十四空

破梁州功終不遂宜罷兵屯田明設購賞莽怒免英

官后頗覺寤曰英亦未可厚非復以英為長沙連率

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

之量度五臧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以治病

是歲遣大使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將戊己校

尉出西域諸國皆郊迎貢獻焉諸國前殺都護但欽

駿欲襲之命左帥何封戊己校尉郭欽別將焉耆詐

降伏兵擊駿等皆死欽封后到襲擊老弱從車師還

入塞莽拜欽為慎外將軍封劋胡子何封為集胡男

西域自此絕四年五月莽曰保成師友祭酒唐林故

諫議祭酒瑯邪紀逡孝弟忠恕敬上愛下博通舊聞

德行醇備至于黃發靡有愆失其封林為建德侯逡

為封德侯位皆特進見禮如三公賜第一區錢三百

萬授幾杖焉六月更授諸侯茅土于明堂曰予制作

地理建封五等考之經藝合之傳記通于義理論之

思之至于再三自始建國之元以來九年于茲乃今

定矣予親設文石之平陳菁茅四色之土欽告于岱

宗泰社后土先祖先妣以班授之各就厥國養牧民

人用成功業其在緣邊若江南非詔所召遣侍于帝

城者納言掌貨大夫且調都內故錢予其祿公歲八

十萬侯伯四十萬子男二十萬然復不能盡得莽好

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實遴嗇托以地理未定故

且先賦茅土用慰喜封者是歲復明六管之令每一

管下為設科條防禁犯者罪至死吏民抵罪者寖眾

又一切調上公以下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錢三千

六百天下愈愁盜賊起納言馮常以六管諫莽大怒

免常官置執法左右刺奸選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

尉六隊如漢刺史與三公士郡一人從事臨淮瓜田

儀等為盜賊依阻會稽長州瑯邪女子呂母亦起初

呂母子為縣吏為宰所冤殺母散家財以酤酒買兵

弩陰厚貧窮少年得百余人遂攻海曲縣殺其宰以

祭子墓引兵入海其眾浸多后皆萬數莽遣使者即

赦盜賊還言盜賊解輒復合問其故皆曰愁法禁煩

苛不得舉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給貢稅閉門自守又

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民窮悉起為盜賊

莽大怒免之其或順指言民驕黠當誅及言時運適

然且滅不久莽說輒遷之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

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

欲以厭勝眾兵既成令司命負之莽出在前入在御

旁鑄斗日大寒百官人馬有凍死者五年正月朔北

軍南門災以大司馬司允費興為荊州牧見問到部

方略興對曰荊揚之民率依阻山澤以漁采為業間

者國張六管稅山澤妨奪民之利連年久旱百姓饑

窮故為盜賊興到部欲令明曉告盜賊歸田里假貸

犁牛種食闊其租賦幾可以解釋安集莽怒免興官

天下吏以不得奉祿并為奸利郡尹縣宰家累千金

莽下詔曰詳考始建國二年以來諸軍吏及緣邊吏

大夫以上為奸利增產致富者收其家所有財產五

分之四以助邊急公府士馳傳天下考覆貪饕開吏

告其將奴婢告其主幾以禁奸奸愈甚皇孫功崇公

宗坐自畫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印三一曰維祉冠

存己夏處南山臧薄冰二曰肅圣寶繼三曰德封昌

圖又宗舅呂寬家前徙合浦私與宗通發覺按驗宗

自殺莽曰宗屬為皇孫爵為上公知寬等叛逆族類

而與交通刻銅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厭足窺欲非望

春秋之義君親毋將將而誅焉迷惑失道自取此辜

烏呼哀哉宗本名會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復名會宗

貶厥爵改厥號賜謚為功崇繆伯以諸侯之禮葬于

故同谷城郡宗姊妨為衛將軍王興夫人祝詛姑殺

婢以絕口事發覺莽使中常侍惲責問妨并以責

興皆自殺事連及司命孔仁妻亦自殺仁見莽免冠

謝莽使尚書劾仁乘干車駕坤馬左蒼龍右白虎前

朱鳥后元武右杖威節左負威斗號曰赤星非以驕

仁乃以尊新室之威命也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有

詔勿劾更易新冠其好怪如此以直道侯王涉為衛

將軍涉者曲陽侯根子也根成帝世為大司馬薦莽

自代莽恩之以為曲陽非令稱乃追謚根曰直道讓

公涉嗣其爵是歲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饑饉相聚

起于瑯邪轉鈔掠眾皆萬數遣使者發郡國兵擊之

不能克六年春莽見盜賊多乃令太史推三萬六千

歲歷紀六歲一改元布天下下書曰紫閣圖曰太一

黃帝皆仙上天張樂昆侖虔山之上后世圣主得瑞

者當張樂秦終南山之上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

諭矣復以寧始將軍為更始將軍以順符命易不云

乎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予其饗哉欲以誑耀

百姓銷解盜賊眾皆笑之初獻新樂于明堂太廟群

臣始冠麟韋之弁或聞其樂聲曰清厲而衰非興國

之聲也是時關東饑旱數年力子都等黨眾多更

始將軍廉丹擊益州不能克征還更遣復位后大司

馬護軍郭興庸部牧李擊蠻夷若豆等太傅犧叔

士孫喜清潔江湖之盜賊而匈奴寇邊甚莽乃大募

天下丁男及死罪囚吏民奴名曰豬突豨勇以為銳

卒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令

公卿以下至郡縣黃綬皆保養軍馬多少各以秩為

差又博募有奇技術可以攻匈奴者將待以不次之

位言便宜者以萬數或言能度水不用舟楫連馬接

騎濟百萬師或言不持斗糧服食藥物三軍不饑或

言能飛一日千里可窺匈奴莽輒試之取大鳥翮為

兩翼頭與身皆著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墮莽知其

不可用茍欲獲其名皆拜為理軍賜以車馬待發初

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其妻王昭君女也嘗內附莽

遣昭君兄子和親侯王歙誘呼當至塞下脅將詣長

安強立以為須卜善于后安公始欲誘迎當大司馬

嚴尤諫曰當在匈奴右部兵不侵邊單于動靜輒語

中國此方面之大助也于今迎當置長安囗街不如

在匈奴有益莽不聽既得當欲遣尤與廉丹擊匈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佛冈县| 蒲城县| 锡林浩特市| 海晏县| 施甸县| 东方市| 韩城市| 涪陵区| 高陵县| 六盘水市| 涪陵区| 濮阳县| 皋兰县| 张掖市| 呼图壁县| 德令哈市| 平山县| 青神县| 安陆市| 泗阳县| 万源市| 上杭县| 丹凤县| 扎赉特旗| 遵义县| 山东省| 同仁县| 江源县| 滦南县| 姜堰市| 巴中市| 平罗县| 玛纳斯县| 松江区| 新田县| 类乌齐县| 赤城县| 固始县| 同心县|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