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匯考三(2)

皆賜姓征氏號二征將軍當誅單于輿而立當代之

出車城西橫囗未發尤素有智略非莽攻伐四裔數

諫不從著古名將樂毅白起不用之意及言邊事凡

三篇奏以風諫莽及當出廷議尤固言匈奴可且以

為后先憂山東盜賊莽大怒乃策尤曰視事四年寇

賊奸宄不能殄滅不畏天威不用詔命兒佷自臧持

必不移懷執異心非沮軍議未忍致于理其上大司

馬武建伯印韨歸故郡以降符伯董忠為大司馬翼

平連率田況奏郡縣訾民不實莽復三十稅一以況

忠言憂國進爵為伯賜錢二百萬眾庶皆詈之青徐

民多鄉里流囗老弱死道路壯者入賊中夙夜連

率韓博上言有奇士長丈大十圍來至臣府曰欲奮

擊邊寇自謂巨毋霸出于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

海瀕軺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即日以大車四馬建

虎旗載霸詣闕霸臥則枕鼓以鐵著食此皇天所以

輔新室也愿陛下作大甲高車賁育之衣遣大將一

人與虎賁百人迎之于道京師門戶不容者開高大

之以視百蠻鎮安天下博意欲以風莽莽聞惡之留

霸在所新豐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太后而霸

王符也征博下獄以非所宜言市明年改元曰地

皇從三萬六千歲歷號也地皇元年正月乙未赦天

下下書曰方出軍行師敢有趨歡犯法者輒論斬毋

須時盡歲止于是春夏斬人都市百姓震懼道路以

目二月壬申日正黑莽惡之下書曰乃者日中見昧

陰薄陽黑氣為變百姓莫不驚怪兆域大將軍王匡

遣吏考問上變事者欲蔽上之明是以適見于天以

正于理塞大異焉莽見四方盜賊多復欲厭之又下

書曰予之皇初祖考黃帝定天下將兵為上將軍建

華蓋立斗獻內設大將外置大司馬五人大將軍二

十五人偏將軍百二十五人裨將軍千二百五十人

校尉萬二千五百人司馬三萬七千五百人侯十一

萬二千五百人當百二十二萬五千人士吏四十五

萬人士千三百五十萬人應協于易弧矢之利以威

天下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將條備焉于是置前后

左右中大司馬之位賜諸州牧號為大將軍郡卒正

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乘

傳使者經歷郡國日且十輩倉無見谷以給傳車馬

不能足賦取道中車馬取辦于民七月大風囗王路

堂復下書曰乃壬午晡時有烈風雷雨發屋折木之

變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

矣昔符命文立安為新遷王臨國雒陽為統義陽王

是時予在攝假謙不敢當而以為公其后金匱文至

議者皆曰臨國雒陽為統謂據土中為新室統也宜

為皇太子自此后臨久病雖瘳不平朝見挈茵輿行

見王路堂者張于西廂及后閣更衣中又以皇后被

疾臨且去本就舍妃妾在東永巷壬午烈風毀王路

西廂及后閣更衣中室昭寧堂池東南榆樹大十圍

東僵擊東閣閣即東永巷之西垣也皆破折瓦壞發

屋拔木予甚驚焉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

甚憂之伏念紫閣圖文太一黃帝皆得瑞以仙后世

褒王當登終南山所謂新遷王者乃太一新遷之后

也統義陽王乃用五統以禮義登陽上遷之后也臨

有兄而稱太子名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則言不順

至于刑罰不中民無所錯手足惟即位以來陰陽未

和風雨不時數遇枯旱蝗螟為災谷稼鮮耗百姓苦

饑寇賊奸宄人民正營無所錯手足深惟厥咎在名

不正焉其立安為新遷王臨為統義陽王幾以保全

二子子孫千億外攘四裔內安中國焉是月杜陵便

殿乘輿虎文衣廢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樹立外堂上

良久乃委地吏卒見者以聞莽惡之下書曰寶黃廝

赤其令即從官皆衣絳望氣為數者多言有土功象

莽又見四方盜賊多欲視為自安能建萬世之基者

乃下書曰予受命遭陽九之囗百六之會府帑空虛

百姓匱乏宗廟未修且祫祭于明堂大廟夙夜永念

非敢寧息深惟吉昌莫良于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

郎池之南惟玉食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

玉食予將親筑焉于是遂營長安城南提封百頃九

月甲申莽立載行視親舉筑三下司徒王尋大司空

王邑持節及侍中常侍執法杜林等數十人將作崔

發張邯說莽曰德盛者文縟宜崇其制度宣視海內

且令萬世之后無以復加也莽乃博征天下工匠諸

圖畫以望法度筭及吏民以義入錢谷助作者駱驛

道路壞徹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陽大臺儲元宮及

平樂當路陽祿館凡十余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廟是

月大雨六十余日令民入米六百斛為郎其郎吏增

秩賜爵至附城九廟一曰黃帝太初祖廟二曰帝虞

始祖昭廟三曰陳胡王統祖穆廟四曰齊敬王世祖

昭廟五曰濟北愍王王祖穆廟凡五廟不墮云六曰

濟南伯王尊禰昭廟七曰元城孺王尊禰穆廟八曰

陽平頃王戚禰昭廟九曰新都顯王戚禰穆廟殿皆

重屋太初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廟

半之為銅薄櫨飾以金銀雕文窮極百工之巧帶高

增下功費數百巨萬卒徒死者萬數巨鹿男子馬適

求等謀舉燕趙兵以誅莽大司空士王丹發覺以聞

莽遣三公大夫逮治黨與連及郡國豪杰數千人皆

誅死封丹為輔國侯自莽為不順時令百姓怨恨莽

猶安之又下書曰惟設此壹切之法以來常安六鄉

巨邑之都枹鼓稀鳴盜賊衰少百姓安土歲以有年

此乃立權之力也今邊寇未滅誅蠻僰未絕焚江湖

海澤麻沸盜賊未盡破殄又興奉宗廟社稷之大作

民眾動搖今復壹切行此令盡二年上之以全元元

救愚奸是歲罷大小錢更行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

寸直貨錢二十五貨錢徑一寸重五銖枚直一兩品

并行取盜鑄錢及偏行布貨五人知不發舉皆沒入

為官奴婢太傅平晏死以子虞唐尊為太傅尊曰國

虛民貧咎在奢泰乃身短衣小囗乘牝馬柴車藉囗

瓦器又以歷遺公卿出見男女不異路者尊自下車

以象刑赭幡污染其衣莽聞而說之下詔申敕公卿

思與厥齊封尊為平化侯是時南郡張霸江夏羊牧

王匡等起云杜綠林號曰下江兵眾皆萬余人武功

中水鄉民三舍墊為池二年正月以州牧位三公刺

舉怠解更置牧監副秩元士冠法冠行事如漢刺史

是月莽妻死謚曰孝睦皇后葬渭陵長壽園西令求

侍文母名陵曰億年初莽妻以莽數殺其子涕泣失

明莽令太子臨居中養焉莽妻旁侍者原碧莽幸之

后臨亦通焉恐事泄謀共殺莽臨妻愔國師公女能

為星語臨宮中且有白衣會臨喜以為所謀且成后

貶為統義陽王出在外第愈憂恐會莽妻病困臨予

書曰上于子孫至嚴前長孫中孫年俱三十而死今

臣臨復適三十誠恐一旦不保中室則不知死命所

在莽候妻疾見其書大怒疑臨有惡意不令得會喪

既葬收原碧等考問具服奸謀殺狀莽欲秘之使殺

案事使者司命從事埋獄中家不知所在賜臨藥臨

不肯飲自刺死使侍中驃騎將軍同說侯林賜魂衣

璽韨策書曰符命文立臨為統義陽王此言新室即

位三萬六千歲后為臨之后者乃當龍陽而起前過

聽議者以臨為太子有烈風之變輒順符命立為統

義陽王在此之前自此之后不作信順弗蒙厥佑夭

年隕命嗚呼哀哉跡行賜謚謚曰繆王又詔國師公

臨本不知星事從愔起愔亦自殺是月新遷王安病

死初莽為侯就國時幸侍者增秩懷能開明懷能生

男興增秩生男匡女開明生女捷皆留新都國以

其不明故也及安疾甚莽自病無子為安作奏使上

言興等母雖微賤屬猶皇子不可以棄章視群公皆

曰安友于兄弟宜及春夏加封爵于是以王車遣使

者迎興等封興為功修公匡為功建公為睦修任

捷為睦逮任孫公明公壽病死旬月四喪焉莽壞漢

孝武孝昭廟分葬子孫其中魏成大尹李焉與卜者

王況謀況謂焉曰新室即位以來民田奴婢不得賣

買數改錢貨征發煩數軍旅騷動四裔囗侵百姓怨

恨盜賊并起漢家當復興君姓李李者征征火也當

為漢輔因為焉作讖書言文帝發忿居地下趣軍北

告匈奴南告越人江中劉信執敵報怨復續古先四

年當發軍江湖有盜自稱樊王姓為劉氏萬人成行

不受赦令欲動秦雒陽十一年當相攻太白揚光歲

星人東井其號當行又言莽大臣吉兇各有日期會

合十余萬言焉令吏寫其書吏亡告之莽遣使者即

捕焉獄治皆死三輔盜賊麻起乃置捕盜都尉官令

執法謁者追擊長安中建鳴鼓攻賊幡而使者隨其

后遣太師犧仲景尚更始將軍護軍王黨將兵擊青

徐國師和仲曹放助郭興擊句町轉天下谷幣詣西

河五原朔方漁陽每一郡以百萬數欲以擊匈奴秋

隕霜殺菽關東大饑民犯鑄錢伍人相坐沒入為官

奴婢其男子檻車兒女子步以鐵鎖瑯當其頸傳詣

鍾官以十萬數到者易其夫婦愁苦死者什六七孫

喜景尚曹放等擊賊不能克軍師放縱百姓重困莽

以王況讖言荊楚當興李氏為輔欲厭之乃拜侍中

掌牧大夫李棽為大將軍揚州牧賜名圣使將兵奮

擊上谷儲夏自請愿說瓜田儀莽以為中郎使出儀

儀文降未出而死莽求其尸葬之為起冢祠室謚曰

瓜寧殤男幾以招來其余然無肯降者閏月丙辰大

赦天下天下大服民私服在詔書前亦釋除郎陽成

修獻符命言繼立民母又曰黃帝以百二十女致神

仙莽于是遣中散大夫謁者各四十五人分行天下

博采鄉里所高有淑女者上名莽夢長樂宮銅人五

枚起立莽惡之念銅人銘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

使尚方工鐫滅所夢銅人膺文又感漢高廟神靈遣

虎賁武士入高廟拔劍四面提擊斧壞戶牖桃湯赭

鞭鞭灑屋壁令輕車校尉居其中又令中軍北壘居

高寢或言黃帝時建華蓋以登仙莽乃造華蓋九重

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載以秘機四輪車駕六馬力

士三百人黃衣幘車上人擊鼓挽者皆呼登仙莽出

令在前百官竊言此似囗車非仙物也是歲南郡秦

豐眾且萬人平原女子遲昭平能說經博以八投亦

聚數千人在河阻中莽召問群臣禽賊方略皆曰此

天囚行尸命在漏刻故左將軍公孫祿征來與議祿

曰太史令宗宣典星歷候氣變以兇為吉亂天文誤

朝廷太傅平化侯飾虛偽以偷名位賊夫人之子國

師嘉信公顛倒五經毀師法令學士疑惑明學男張

邯地理侯孫陽造井田使民棄土業犧和魯匡設六

管以窮工商說符侯崔發阿諛取容令下情不上通

宜誅此數子以慰天下又言匈奴不可攻當與和親

臣恐新室憂不在匈奴而在封域之中也莽怒使虎

賁扶祿出然頗采其言左遷匡為五原卒正以百

姓怨非故六管非匡所獨造莽厭眾意而出之初四

方皆以饑寒窮愁起為盜賊稍稍群聚常思歲熟得

歸鄉里眾雖萬數亶稱巨人從事三老祭酒不敢略

有城邑轉掠求食日闋而已諸長吏牧守皆自亂斗

中兵而死賊非敢欲殺之也而莽終不諭其故是歲

大司馬士按章豫州為賊所獲賊送付縣士還上書

具言狀莽大怒下獄以為誣罔因下書責七公曰夫

吏者理也宣德明恩以牧養民仁之道也抑強督奸

捕誅盜賊義之節也今則不然盜發不輒得至成群

黨遮略乘傳宰士士得脫者又妄自言我責數賊何

故為是賊曰以貧窮故耳賊護出我今俗人議者率

多若此惟貧困饑寒犯法為非大者群盜小者偷穴

不過二科今乃結謀連黨以千百數是逆亂之大者

豈饑寒之謂邪七公其嚴敕卿大夫卒正連率庶尹

謹牧養善民急捕殄盜賊有不同心并力疾惡黜賊

而妄曰饑寒所為輒捕系請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

敢言賊情者亦不得擅發兵賊由是遂不制惟翼平

連率田況素果敢發民年十八以上四萬余人授以

庫兵與刻石為約赤糜聞之不敢入界況自劾奏莽

讓況未賜虎符而擅發兵此弄兵也厥罪乏興以況

自詭必禽滅賊故且勿治后況自請出界擊賊所向

皆破莽以璽書令況領青徐二州牧事況上言盜賊

始發其原甚微非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長吏不

為意縣欺其郡郡欺朝廷實百言十實千言百朝廷

忽略不輒督責遂至延曼連州乃遣將率多發使者

傳相監趣郡縣力事上官應塞詰對共酒食具資用

以救斷斬不給復憂盜賊治官事將率又不能躬率

吏士戰則為賊所破吏氣寢傷徒費百姓前幸蒙赦

令賊欲解散或反遮擊恐入山谷轉相告語故郡縣

降賊皆更驚駭恐見詐滅因饑饉易動旬日之間更

十余萬人此盜賊所以多之故也今雒陽以東米石

二千竊見詔書欲遣太師更始將軍二人爪牙重臣

多從人眾道上空竭少則亡以威視遠方宜急選牧

尹以下明其賞罰收合離鄉小國無城郭者徙其老

弱置大城中積藏谷食并力固守賊來攻城則不能

下所過無食埶不得群聚如此招之必降擊之則滅

今空復多出將率郡縣苦之反甚于賊宜盡征還乘

傳諸使者以休息郡縣委任臣況以二州盜賊必平

定之莽畏惡況陰為發代遣使者賜況璽書使者至

見況因令代監其兵況隨使者西到拜為師尉大夫

況去齊地遂敗三年正月九廟蓋構成納神主莽謁

見大駕乘六馬以五采毛為龍文衣著角長三尺華

蓋車元戎十乘在前因賜治廟者司徒大司空錢各

千萬侍中中常侍以下皆封封都匠仇延為邯淡里

附城二月霸橋災數千人以水沃救不滅莽惡之下

書曰夫三皇象春五帝象夏三王象秋五伯象冬皇

王德運也伯者繼空續乏以成歷數故其道駁惟常

安御道多以所近為名乃二月癸巳之夜甲午之辰

火燒霸橋從東方西行至甲午夕橋盡火滅大司空

行視考問或云寒民舍居橋下疑以火自燎為此災

也其明旦即乙未立春之日也予以神明圣祖黃虞

遺統受命至于地皇四年為十五年正以三年終冬

絕滅霸駁之橋欲以興成新室統壹長存之道也又

戒此橋空東方之道今東方歲荒民饑道路不通東

岳太師亟科條開東方諸倉賑貸窮乏以施仁道其

更名霸館為長存館霸橋為長存橋是月赤眉殺太

師犧仲景尚關東人相食四月遣太師王匡更始將

軍廉丹東祖都門外天大雨沾衣止長老嘆曰是謂

泣軍莽曰惟陽九之囗與害氣會究于去年枯旱霜

蝗饑饉薦臻百姓困乏流離道路于春尤甚予甚悼

之今使東岳太師特進褒新侯開東方諸倉賑貸窮

乏太師公所不過道分遣大夫謁者并開諸倉以全

元元太師公因與廉丹太使五威司命位右大司馬

更始將軍平均侯之兗州填撫所掌及青徐故不軌

盜賊未盡解散后復屯聚者皆清潔之期于安兆黎

矣太師更始合將銳士十余萬人所過放縱東方為

之語曰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卒

如田況之言莽又多遣大夫謁者分教民煮草木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金堂县| 邢台市| 永登县| 大同市| 南乐县| 吴忠市| 延安市| 班玛县| 永昌县| 花垣县| 江永县| 巫溪县| 宜都市| 双牌县| 邢台县| 郓城县| 武安市| 吴旗县| 洮南市| 响水县| 外汇| 革吉县| 申扎县| 九江县| 景洪市| 七台河市| 麻阳| 灵川县| 托里县| 康平县| 图木舒克市| 城固县| 霍城县| 巢湖市| 冷水江市| 吕梁市| 灌云县| 焦作市| 邻水|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