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匯考二(3)

乎天工人其代之朕以孝平皇帝幼年且統國政幾

加元服委政而屬之今短命而崩嗚呼哀哉已使有

司征孝宣皇帝元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

皇帝之后元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

安漢公莽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漢室遂同殊風

至于制作與周公異世同符今前輝光囗武功長通

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為皇帝者乃攝行皇

帝之事也夫有法成易非圣人者囗法其令安漢公

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

曰漢光邑具禮儀奏于是群臣奏言太后圣德昭然

深見天意詔令安漢公居攝臣聞周成王幼少周道

未成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周公權而居

攝則周道成王室安不居攝則恐周隊失天命書曰

我嗣事子孫大不克共上下遏失前人光在家不知

命不易天應棐諶乃囗隊命說曰周公服天子之冕

南面而朝群臣發號施令常稱王命召公賢人不知

圣人之意故不說也禮明堂記曰周公朝諸侯于明

堂天子負斧依南面而立謂周公踐天子位六年朝

諸侯制禮作樂而天下大服也召公不說時武王崩

缞粗未除由是言之周公始攝則居天子之位非乃

六年而踐祚也書逸嘉禾篇曰周公奉鬯立于阼階

延登贊曰假王囗政勤和天下此周公攝政贊者所

稱成王加元服周公則致政書曰朕復子明辟周公

常稱王命專行不報故言我復子明君也臣請安漢

公居攝踐祚服天子韨冕背斧依于戶牖之間南面

朝群臣聽政事車服出入警蹕民臣稱臣妾皆如天

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廟享祭群神贊

曰假皇帝民臣謂之攝皇帝自稱曰予平決朝事常

以皇帝之詔稱制以奉順皇天之心輔翼漢室保安

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義隆治平之化其朝見

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復臣節自施政教于其宮家國

采如諸侯禮儀故事臣昧死請太后詔曰可明年改

元曰居攝居攝元年正月莽祀上帝于南郊迎春于

東郊行大射禮于明堂養三老五更成禮而去置柱

下五史秩如御史聽政事侍旁記疏言行三月己丑

立宣帝元孫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以王舜為太傅

左輔甄豐為太阿右拂甄邯為太保后丞又置四少

秩皆二千石四月安眾侯劉崇與相張紹謀曰安漢

公莽專制朝政必危劉氏天下非之者乃莫敢先舉

此宗室恥也吾帥宗族為先海內必和紹等從者百

余人遂進攻宛不得入而敗紹者張竦之從兄也竦

與崇族父劉嘉詣闕自歸莽赦弗罪竦因為嘉作奏

曰建平元壽之間大統幾絕宗室幾棄賴蒙陛下圣

德扶服振救遮捍匡衛國命復延宗室明目臨朝統

政發號施令動以宗室為始登用九族為先并錄支

親建立王侯南面之孤計以百數收復絕屬存囗續

廢得比肩首復為人者嬪然成行所以藩漢國輔漢

宗也建辟雍立明堂班天法流圣化朝群后昭文德

宗室諸侯咸益土地天下喁喁引領而嘆頌聲洋洋

滿耳而入國家所以服此美膺此名饗此福受此榮

者豈非太皇太后曰昃之思陛下夕惕之念哉何謂

亂則統其理危則致其安禍則引其福絕則繼其統

幼則代其任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休息孳孳不

已者凡以為天下厚劉氏也臣無愚智民無男女皆

諭至意而安眾侯崇乃獨懷悖惑之心操畔逆之慮

興兵動眾欲危宗廟惡不忍聞罪不容誅誠臣子之

仇宗室之讎國家之賊天下之害也是故親屬震落

而告其罪民人潰畔而棄其兵進不跬步退伏其殃

百歲之母孩提之子同時斷斬懸頭竿杪珠珥在耳

首飾猶存為計若此豈不悖哉臣聞古者畔逆之國

既以誅討則豬其宮室以為污池納垢濁焉名曰兇

虛雖生菜茹而人不食四墻其社覆上棧下示不得

通辨社諸侯出門見之著以為戒方今天下聞崇之

反也咸欲騫衣手劍而叱之其先至者則拂其頸沖

其匈刃其軀切其肌后至者欲撥其門仆其墻夷其

屋焚其器應聲滌地則時成創而宗室尤甚言必切

齒焉何則以其背畔恩義而不知重德之所在也宗

室所居或遠嘉幸得先聞不勝憤憤之愿愿為宗室

倡始父子兄弟負籠荷鍤馳之南陽豬崇宮室令如

古制及崇社宜如亳社以賜諸侯用永監戒愿下四

輔公卿大夫議以明好惡視四方于是莽大說公卿

曰皆宜如嘉言莽白太后下詔曰惟嘉父子兄弟雖

與崇有屬不敢阿私或見萌芽相率告之及其禍成

同共讎之應合古制忠孝著焉其以杜衍戶千封嘉

為師禮侯嘉子七人皆賜爵關內侯后又封竦為淑

德侯長安為之語曰欲求封過張伯松力戰斗不如

巧為奏莽又封南陽吏民有功者百余人污池劉崇

室宅后謀反者皆污池云群臣復白劉崇等謀逆者

以莽權輕也宜尊重以鎮海內五月甲辰太后詔莽

朝見太后稱假皇帝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十二

月群臣奏請益安漢公宮及家吏置率更令廟囗廚

長丞中庶子虎賁以下百余人又置衛士三百人安

漢公廬為攝省府為攝殿第為攝宮奏可莽白太后

下詔曰故太師光雖前薨功效已列太保舜大司空

豐輕車將軍邯步兵將軍建皆為誘進單于籌策又

典靈臺明堂辟雍四郊定制度開子午道與宰衡同

心說德合意并力功德茂著封舜子匡為同心侯林

為說德侯光孫壽為合意侯豐孫匡為并力侯益邯

建各三千戶是歲西羌龐恬傅幡等怨莽奪其地作

西海郡反攻西海太守程永永奔走莽誅永遣護羌

校尉竇況擊之二年春竇況等擊破西羌五月更造

貨錯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錢一直五十與

五銖錢并行民多盜鑄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挾黃金

輸御府受直然卒不與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都試

勒車騎因發奔命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移檄郡國

言莽毒殺平帝攝天子位欲絕漢室今共行天罰誅

莽郡國疑惑眾十余萬莽惶懼不能食晝夜抱孺子

告禱郊廟放大誥作策遣諫大夫桓譚等班于天下

諭以攝位當反政孺子之意遣王邑孫建等八將軍

擊義分屯諸關守囗塞槐里男子趙明霍鴻等起兵

以和翟義相與謀曰諸將精兵悉東京師空可攻長

安眾稍多至且十萬人莽恐遣將軍王奇王級將兵

拒之以太保甄邯為大將軍受鉞高廟領天下兵左

杖節右把鉞屯城外王舜甄豐晝夜循行殿中十二

月王邑等破翟義于圉司威陳崇使監軍上書言陛

下奉天洪范心合寶龜膺受元命預知成敗咸應兆

占是謂配天配天之主慮則移氣言則動物施則成

化臣崇伏讀詔書下日竊計其時圣思始發而反虜

仍破詔文始書反虜大敗制書始下反虜畢斬眾將

未及齊其鋒芒臣崇未及盡其愚慮而事已決矣莽

大說三年春地震大赦天下王邑等還京師西與王

級等合擊明鴻皆破滅莽大置酒未央宮白虎殿勞

賜將帥詔陳崇治校軍功第其高下莽乃上奏曰明

圣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比屋而封至功成

事就則加賞焉至于夏后涂山之會執玉帛者萬國

諸侯執玉附庸執帛周武王孟津之上尚有八百諸

侯周公居攝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

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蓋諸侯千八

百矣禮記王制千七百余國是以孔子著孝經曰不

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

歡心以事其先王此天子之孝也秦為亡道殘滅諸

侯以為郡縣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高皇帝受

命除殘考功施賞建國數百后稍衰微其余僅存太

皇太后躬統大綱廣封功德以勸善興滅繼絕以永

世是以大化流通旦暮且成遭羌寇害西海郡反虜

流言東郡逆賊惑眾西土忠臣孝子莫不奮怒所征

殄滅盡備厥辜天下咸寧今制禮作樂實考周爵五

等地四等有明文殷爵三等有其說無其文孔子曰

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臣請諸將帥當受

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奏可于是封者高為侯伯次

為子男當賜爵關內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數百人擊

西海者以羌為號槐里以武為號翟義以虜為號群

臣復奏言太后修功錄德遠者千載近者當世或以

文封或以武爵深淺大小靡不畢舉今攝皇帝背依

踐祚宜異于宰國之時制作雖未畢已宜進二子爵

皆為公春秋善善及子孫賢者之后宜有土地成王

廣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及漢家名相大將蕭

霍之屬咸及支庶兄子光可先封為列侯諸孫制度

畢已大司徒大司空上名如前詔書太后詔曰進攝

皇帝子褒新侯安為新舉公賞都侯臨為褒新公封

光為衍功侯是時莽還歸新都國群臣復白以封莽

孫安為新都侯莽既滅翟義自謂威德日盛獲天人

助遂謀即真之事矣九月莽母功顯君死意不在哀

令太后詔議其服少阿羲和劉歆與博士諸儒七十

八人皆曰居攝之義所以統立天功興崇帝道成就

法度安輯海內也昔殷成湯既沒而太子蚤夭其子

太甲幼少不明伊尹放諸桐宮而居攝以興殷道周

武王既沒周道未成成王幼少周公屏成王而居攝

以成周道是以殷有翼翼之化周有刑錯之功今太

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安漢公宰尹群僚衡平

天下遭孺子幼少未能共上下皇天降瑞出丹石之

符是以太皇太后則天明命詔安漢公居攝踐祚將

以成圣漢之業與唐虞三代比隆也攝皇帝遂開秘

府會群儒制禮作樂卒定庶官茂成天功圣心周悉

卓爾獨見發得周禮以明因監則天稽古而損益焉

猶仲尼之聞韶日月之不可階非圣哲之至孰能若

茲綱紀咸張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圣漢安靖元

元之效也今功顯君薨禮庶子為后為其母緦傳曰

與尊者為體不敢服其私親也攝皇帝以圣德承皇

天之命受太后之詔居攝踐祚奉漢大宗之后上有

天地社稷之重下有元元萬機之憂不得顧其私親

故太皇太后建厥元孫俾侯新都為哀侯后明攝皇

帝與尊者為體承宗廟之祭奉共養太皇太后不得

顧其私親也周禮曰王為諸侯緦缞弁而加環绖同

姓則麻異姓則葛攝皇帝當為功顯君緦缞弁而加

麻環绖如天子吊諸侯服以應圣制莽遂行焉凡壹

吊再會而令新都侯宗為主服喪三年云司威陳崇

奏衍功侯光私報執金吾竇況令殺之況為收系致

其法莽大怒切責光光母曰女自眠孰與長孫中孫

遂母子自殺及況皆死初莽以事母養嫂撫兄子為

名及后悖虐復以示公義焉令光子嘉嗣爵為侯莽

下書曰遏密之義訖于季冬正月郊祀八音當奏王

公卿士樂凡幾等五聲八音條各云何其與所部儒

生各盡精思悉陳其義是歲廣饒侯劉京車騎將軍

千人扈云大保屬臧鴻奏符命京言齊郡新井云言

巴郡石牛鴻言扶風雍石莽皆迎受十一月甲子莽

上奏太后曰陛下至圣遭家不造遇漢十三世三七

之囗承天威命詔臣莽居攝受孺子之托任天下之

寄臣莽兢兢業業懼于不稱宗室廣饒侯劉京上書

言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暮數夢曰

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長曰攝皇帝當為真即

不信我此亭中當有新井亭長晨起視亭中誠有新

井入地且百尺十一月壬子直建冬至巴郡石牛戊

午雍石文皆到于未央宮之前殿臣與太保安陽侯

舜等視天風起塵冥風止得銅符帛圖于石前文曰

天告帝符獻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騎都尉崔發等

囗說及前孝哀皇帝建平二年六月甲子下詔書更

為太初元將元年案其本事甘忠可夏賀良讖書臧

蘭臺臣莽以為元將元年者大將居攝改元之文也

于今信矣尚書康誥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

周公居攝稱王之文也春秋隱公不言即位攝也此

二經周公孔子所定蓋為后法孔子曰畏天命畏大

人畏圣人之言臣莽敢不承用臣請共事神祇宗廟

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稱假皇帝其號令天下

天下奏言事毋言攝以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漏刻

以百二十為度用應天命臣莽夙夜養育隆就孺子

令與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萬方期

于富而教之孺子加元服復子明辟如周公故事奏

可眾庶知其奉符命指意群臣博議別奏以視即真

之漸矣期門郎張充等六人謀共劫莽立楚王發覺

誅死梓潼人哀章學問長安素無行好為大言見莽

居攝即作銅匱為兩檢署其一曰天帝行璽金匱圖

其一署曰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某者高皇

帝名也書言王莽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圖書皆

書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興王盛章因自竄姓名

凡為十一人皆署官爵為輔佐章聞齊井石牛事下

即日昏時衣黃衣持匱至高廟以付仆射仆射以聞

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嬗御王冠謁太后還坐

未央宮前殿下書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黃帝

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屬皇

天上帝隆顯大佑成命統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

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

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

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其改正

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

為建國元年正月之朔以雞鳴為時服色配德上黃

犧牲應正用白使節之旄旛皆純黃其署曰新使五

威節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始建國元年正月朔莽

帥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璽韨上太皇太后順符命去

漢號焉初莽妻宜春侯王氏女立為皇后本生四男

宇獲安臨二子前誅死安頗荒忽乃以臨為皇太子

安為新嘉辟封宇子六人千為功隆公壽為功明公

吉為功成公宗為功崇公世為功昭公利為功著公

大赦天下莽乃策命孺子曰咨爾嬰昔皇天右乃太

祖歷世十二享國二百一十載歷數在于予躬詩不

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封爾為定安公永為新室

賓于戲敬天之休往踐乃位毋廢予命又曰其以平

原安德漯陰鬲重丘凡戶萬地方百里為定安公國

立漢祖宗之廟于其國與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世

世以事其祖宗永以命德茂功享歷代之祖焉以孝

平皇后為定安太后讀策畢莽親執孺子手流涕歔

欷曰昔周公攝位終得復子明辟今予獨迫皇天威

命不得如意哀嘆良久中傅將孺子下殿北面而稱

臣百僚陪位莫不感動又按金匱輔臣皆封拜以太

傅左輔驃騎將軍安陽侯王舜為太師封安新公大

司徒就德侯平晏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京兆尹

紅休侯劉歆為國師嘉新公廣漢梓潼哀章為國將

美新公是為四輔位上公太保后丞承陽侯甄邯為

大司馬承新公丕進侯王尋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

將軍成都侯王邑為大司空隆新公是為三公大阿

右拂大司空衛將軍廣陽侯甄豐為更始將軍廣新

公京兆王興為衛將軍奉新公輕車將軍成武侯孫

建為立國將軍成新公京兆王盛為前將軍崇新公

是為四將凡十二公王興者故城門令史王盛者賣

餅莽案符命求得此姓名十余人兩人容貌應卜相

徑從布衣登用以視神焉余皆拜為郎是日封拜卿

大夫侍中尚書官凡數百人諸劉為郡守皆徙為諫

大夫改明光宮為定安館定安太后居之以故大鴻

臚府為定安公第皆置門衛使者監領敕阿乳母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察雅县| 乐山市| 汝州市| 宾阳县| 若尔盖县| 延长县| 宁安市| 双鸭山市| 赤水市| 桐乡市| 宁远县| 文水县| 客服| 海阳市| 罗源县| 东源县| 读书| 都昌县| 平乐县| 余干县| 富裕县| 峨眉山市| 双城市| 巴中市| 武义县| 藁城市| 诏安县| 府谷县| 永清县| 建平县| 宿州市| 吉木萨尔县| 江永县| 明光市| 石门县| 化德县| 穆棱市| 清流县| 镇坪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