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匯考四(2)

保各堅守不下赤眉擄掠無所得十二月乃引而東

歸眾尚二十余萬隨道復散光武乃遣破奸將軍侯

進等屯新安建威大將軍耿弇等屯宜陽分為二道

以要其還路敕諸將曰賊若東走可引宜陽兵會新

安賊若南走可引新安兵會宜陽明年正月鄧禹自

河北渡擊赤眉于湖禹復敗走赤眉遂出關南向征

西大將軍馮異破之于崤底帝聞乃自將幸宜陽盛

兵以邀其走路赤眉忽遇大軍驚震不知所為乃遣

劉恭乞降曰盆子將百萬眾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

待汝以不死耳樊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

百余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

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帝令縣廚

賜食眾積困喂十余萬人皆得飽飫明旦大陳兵馬

臨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觀之謂盆子曰自知當死

不對曰罪當應死猶幸上憐赦之耳帝笑曰兒大黠

宗室無蚩者又謂崇等曰得毋悔降乎朕今遣卿歸

營勒兵鳴鼓相攻決其勝負不欲強相服也徐宣等

叩頭曰臣等出長安東都門君臣計議歸命圣德百

姓可與樂成難與圖始故不告眾耳今日得降猶去

虎口歸慈母誠歡誠喜無所恨也帝曰卿所謂鐵中

錚錚傭中佼佼者也又曰諸卿大為無道所過皆夷

滅老弱溺社稷污井然猶有三善攻破城邑周遍

天下本故妻婦無所改易是一善也立君能用宗室

是二善也余賊立君迫急皆持其首降自以為功諸

卿獨完全以付朕是三善也乃令各與妻子居洛陽

賜宅人一區田二頃其夏樊崇逢安謀反誅死楊音

在長安時遇趙王良有恩賜爵關內侯與徐宣俱歸

鄉里卒于家劉恭為更始報殺謝祿自系獄赦不誅

帝憐盆子賞賜甚厚以為趙王郎中后病失明賜滎

陽均輸官地以為列肆使食其稅終身

隴西

隗囂 按各代僭竊凡有偽國號者標

其國號其止僭帝號者以所據之地標之

后漢書隗囂傳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也少仕州郡

王莽國師劉歆引囂為士歆死囂歸鄉里季父崔素

豪俠能得眾聞更始立而莽兵連敗于是乃與兄義

及上邽人楊廣冀人周宗謀起兵應漢囂止之曰夫

兵兇事也宗族何辜崔不聽遂聚眾數千人攻平襄

殺莽鎮戎大尹崔廣等以為舉事宜立主以一眾心

咸謂囂素有名好經書遂共推為上將軍囂辭讓不

得已曰諸父眾賢不量小子必能用囂言者乃敢從

命眾皆曰諾囂既立遣使聘請平陵人方望以為軍

師望至說囂曰足下欲承天順民輔漢而起今立者

乃在南陽王莽尚據長安雖欲以漢為名其實無所

受命將何以見信于眾乎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

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也且禮有損益質文無常

削地開兆茅茨土階以致其肅敬雖未備物神明其

舍諸囂從其言遂立廟邑東祀高祖太宗世宗囂等

皆稱臣執事史奉璧而告祝畢有司穿坎于庭牽馬

操刀奉盤錯鍉遂殺牲而盟曰凡我同盟三十一將

十有六姓允承天道興輔劉宗如懷奸慮明神殛之

高祖文皇武皇裨墜厥命厥宗受兵族類滅亡有司

奉血鍉進護軍舉手揖諸將軍曰鍉不濡血歃不入

口是欺神明也厥罰如盟既而薶血加書一如古禮

事畢移檄告郡國曰漢復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上

將軍隗囂白虎將軍隗崔左將軍隗義右將軍楊廣

明威將軍王遵云騎將軍周宗等告州牧部監郡卒

正連率大尹尹尉隊大夫屬正屬令故新都侯王莽

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鴆殺孝平皇帝篡奪其位矯托

天命偽作符書欺惑眾庶震怒上帝反戾飾文以為

祥瑞戲弄神祇歌頌禍殃楚越之竹不足以書其惡

天下昭然所共聞見今略舉大端以喻吏民蓋天為

父地為母禍福之應各以事降莽明知之而冥昧觸

冒不顧大忌詭亂天術援引史傳昔秦始皇毀壞謚

法以一二數欲至萬世而莽下三萬六千歲之歷言

身當盡此度循亡秦之軌推無窮之數是其逆天之

大罪也分裂郡國斷截地絡田為王田賣買不得規

錮山澤奪民本業造起九廟窮極土作發冢河東攻

劫丘壟此其逆地之大罪也尊任殘賊信用奸佞誅

戮忠正覆按口語赤車奔馳法冠晨夜冤系無辜妄

族眾庶行炮烙之刑除順時之法灌以醇酰裂以五

毒政令日變官名月易貨幣歲改吏民囗亂不知所

從商旅窮窘號泣市道設為六管增重賦斂刻剝百

姓厚自奉養苞苴流行財入公輔上下貪賄莫敢檢

考民坐挾銅炭沒入鍾官徒隸殷積數十萬人工匠

饑死長安皆臭既亂諸夏狂心益悖北攻強胡南擾

勁越西侵羌戎東摘濊貊使四境之外并入為害緣

邊之郡江海之瀕滌地無類故攻戰之所敗苛法之

所陷饑饉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萬萬計其死者則

露尸不掩生者則奔亡流散幼孤婦女流離系擄此

其逆人之大罪也是故上帝哀矜降罰于莽妻子顛

殞還自誅刈大臣反據亡形已成大司馬董忠國師

劉歆衛將軍王涉皆結謀內潰司命孔仁納言嚴尤

秩宗陳茂舉眾外降今山東之兵二百余萬已平齊

楚下蜀漢定宛洛據敖倉守函谷威命四布宣風中

岳興滅繼絕封定萬國遵高祖之舊制修孝文之遺

德有不從命武軍平之馳使四裔復其爵號然后還

師振旅櫜弓臥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無負子之

責囂乃勒兵十萬擊殺雍州牧陳慶將攻安定安定

大尹王向莽從弟平阿侯譚之子也威風獨能行其

邦內屬縣皆無叛者囂乃移書于向喻以天命反復

誨示終不從于是進兵擄之以徇百姓然后行戮安

定悉降而長安中亦起兵誅王莽囂遂分遣諸將徇

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燉煌皆下之更始二

年遣使征囂及崔義等囂將行方望以為更始未可

知固止之囂不聽望以書辭謝而去曰足下將建伊

呂之業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創英雄未集以望異

域之人疵瑕未露欲先崇郭隗想望樂毅故欽承大

旨順風不讓將軍以至德尊賢廣其謀慮動有功發

中權基業已定大勛方緝今俊乂并會羽翮比肩望

無耆之德而猥托賓客之上誠自愧也雖懷介然

之節欲潔去就之分誠終不背其本貳其志也何則

范蠡收責句踐乘偏舟于五湖咎犯謝罪文公亦逡

巡于河上夫以二子之賢勒銘兩國猶削跡歸愆請

命乞身望之無勞蓋其宜也望聞烏氏有龍池之山

微徑南通與漢相屬其傍時有奇人聊及閑暇廣求

其真愿將軍勉之囂等遂至長安更始以為右將軍

崔義皆即舊號其冬崔義謀欲叛歸囂懼并禍即以

事告之崔義誅死更始感囂忠以為御史大夫明年

夏赤眉入關三輔擾亂流聞光武即位河北囂即說

更始歸政于光武叔父國三老良更始不聽諸將欲

劫更始東歸囂亦與通謀事發覺更始使使者召囂

囂稱疾不入因會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更始使

執金吾鄧將兵圍囂囂閉門拒守至囗時遂潰圍

與數十騎夜斬平城門關亡歸天水復招聚其眾據

故地自稱西州上將軍及更始敗三輔耆老士大夫

皆奔歸囂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以前

王莽平河大尹長安谷恭為掌野大夫平陵范逡為

師友趙秉蘇衡鄭興為祭酒申屠剛杜林為持書楊

廣王遵周宗及平襄人行巡阿陽人王捷長陵人王

元為大將軍杜陵金丹之屬為賓客由此名震西州

聞于山東建武二年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屯云陽

禹裨將馮愔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囂逆擊破之于高

平盡獲輜重于是禹承制遣使持節命囂為西州大

將軍得專制涼州朔方事及赤眉去長安欲西上隴

囂遣將軍楊廣迎擊破之又追敗之于烏氏涇陽間

囂既有功于漢又受鄧禹爵署其腹心議者多勸通

使京師三年囂乃上書詣闕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

殊禮言稱字用敵國之儀所以慰藉之良厚時陳倉

人呂鮪擁眾數萬與公孫述通寇三輔囂復遣兵佐

征西大將軍馮異擊之走鮪遣使上狀帝報以手書

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但駑

馬鉛刀不可強扶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

不過數步即托驥尾得以絕群隔于盜賊聲問不數

將軍操執款款扶傾救危南距公孫之兵北御羌胡

之亂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千百人躑躅三輔微將

軍之助則咸陽已為他人禽矣今關東寇賊往往屯

聚志務廣遠多所不暇未能觀兵成都與子陽角力

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儻

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管仲曰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自今以后手書相聞勿用

傍人解構之言自是恩禮愈篤其后公孫述數出兵

漢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綬授囂囂自以與述

敵國恥為所臣乃斬其使出兵擊之連破述軍以故

蜀兵不復北出時關中將帥數上書言蜀可擊之狀

帝以示囂因使討蜀以效其信囂乃遣長史上書盛

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未宜謀蜀帝知囂欲持兩

端不愿天下統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初囂

與來歙馬援相善故帝數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

朝許以重爵囂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

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五年復遣來歙說囂遣子入

朝囂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隨歙詣闕

以為胡騎校尉封鐫羌侯而囂將王元王捷嘗以為

天下成敗未可知不愿專心內事元遂說囂曰昔更

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一旦敗壞大

王幾無所厝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

十數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羇旅危國以求

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計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

馬最強北守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

里山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

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蓄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

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要之魚

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勢即還與蚯蚓同囂心然元計

雖遣子入質猶負其險囗欲專方面于是游士長者

稍稍去之六年關東悉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

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于度

外耳因數騰書隴蜀告示禍福囂賓客掾史多文學

生每所上事當世士大夫皆諷誦之故帝有所辭答

尢加意焉囂復遣使周游詣闕先到馮異營游為仇

家所殺帝遣衛尉銚期持珍寶繒帛賜囂期至鄭被

盜亡失財物帝常稱囂長者務使招之聞而嘆曰吾

與隗囂事欲不諧使來見殺得賜道亡會公孫述遣

兵寇南郡乃詔囂當從天水伐蜀因此欲以潰其心

腹囂復上言白水險阻棧閣絕敗又多設支閡帝知

其終不為用叵欲討之遂西幸長安遣建威大將軍

耿弇等七將軍從隴道伐蜀先使來歙奉璽書喻旨

囂疑懼即勒兵使王元據隴坻伐木塞道欲謀殺歙

歙得亡歸諸將與囂戰大敗各引退囂因使王元行

巡侵三輔征西大將軍馮異征鹵將軍祭遵等擊破

之囂乃上疏謝曰吏人聞大兵卒至驚恐自救臣囂

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廢臣子之節親自追還昔

虞舜事父大杖則走小杖則受臣雖不敏敢忘斯義

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賜死則死加刑則刑如遂蒙恩

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有司以囂言慢請誅其子恂帝

不忍復使來歙至汧賜囂書曰昔柴將軍與韓信書

云陛下寬仁諸侯雖有亡叛而后歸輒復位號不誅

也以囂文吏曉義理故復賜書深言則似不遜略言

則事不決今若束手復遣恂弟歸闕庭者則爵祿獲

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歲厭浮語

虛辭即不欲勿報囂知帝審其詐遂遣使稱臣于公

孫述明年述以囂為朔寧王遣兵往來為之援埶秋

囂將步騎三萬侵安定至陰盤馮異率諸將拒之囂

又令別將下隴攻祭遵于汧兵并無利乃引還帝因

令來歙以書招王遵遵乃與家屬東詣京師拜為大

中大夫封向義侯遵字子春霸陵人也父為上郡太

守遵少豪俠有才辯雖與囂舉兵而常有歸漢意曾

于天水私于來歙曰吾所以戮力不避矢石者豈要

爵位哉徒以人思舊主先君蒙漢厚恩思效萬分耳

又數勸囂遣子入侍前后辭諫切甚囂不從故去焉

八年春來歙從山道襲得略陽城囂出不意懼更有

大兵乃使王元拒隴坻行巡守番須口王孟塞雞頭

道牛邯軍瓦亭囂自悉其大眾圍來歙公孫述亦遣

其將李育田弇助囂攻略陽連月不下帝乃率諸將

西征之數道上隴使王遵持節監大司馬吳漢留屯

于長安遵知囂必敗滅而與牛邯舊故知其有歸義

意以書喻之曰遵與隗王歃盟為漢自經歷虎口踐

履死地已十數矣于時周洛以西無所統壹故為王

策欲東收關中北取上郡進以奉天人之用退以懲

外裔之亂數年之間冀圣漢復存當挈河隴奉舊都

以歸本朝生民以來臣人之埶未有便于此時者也

而王之將吏群居穴處之徒人人扺掌欲為不善之

計遵與孺卿日夜所爭害幾及身者豈一事哉前計

抑絕后策不從所以吟嘯扼腕垂涕登車幸蒙封拜

得延論議每及西州之事未嘗敢忘孺卿之言今車

駕大眾已在道路吳耿驍將云集四境而孺卿以奔

離之卒拒要扼當軍沖視其形埶何如哉夫智者睹

危思變賢者泥而不滓是以功名終申策畫復得故

夷吾束縛而相齊黥布杖劍以歸漢去愚就義功名

并著今孺卿當成敗之際遇嚴兵之鋒可為怖栗宜

斷之心胸參之有識邯得書沈吟十余日乃謝士眾

歸命洛陽拜為太中大夫于是囂大將十三人屬縣

十六眾十萬余皆降王元入蜀求救囂將妻子奔西

城從楊廣而田弇李育保上邽詔告囂曰若束手自

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高皇帝云橫來大者王小者

侯若遂欲為黥布者亦自任也囂終不降于是誅其

子恂使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圍西城耿弇與虎

牙大將軍蓋延圍上邽車駕東歸月余楊廣死囂窮

困其大將王捷別在戎兵登城呼漢軍曰為隗王城

守者皆必死無二心愿諸軍亟罷請自殺以明之遂

自刎頸死數月王元行巡周宗將蜀救兵五千余人

乘高卒至鼓噪大呼曰百萬之眾方至漢軍大驚未

及成陳元等決圍殊死戰遂得入城迎囂歸冀會吳

漢等食盡退去于是安定北地天水隴西復反為囂

九年春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恚憤而死王元周宗

立囂少子純為王明年來歙耿弇蓋延等攻破落門

周宗行巡茍宇趙恢等將純降宗恢及諸隗分徙京

師以東純與巡宇徙弘農唯王元留為蜀將及輔威

將軍臧宮破延岑元舉眾詣宮降元字惠孟初拜上

蔡令遷東平相坐墾田不實下獄死牛邯字孺卿狄

道人有勇力才氣雄于邊垂及降大司空司直杜林

太中大夫馬援并薦之以為護羌校尉與來歙平隴

右十八年純與賓客數十騎亡入胡至武威捕得誅

孫述

后漢書公孫述傳述字子陽扶風茂陵人也哀帝時

以父任為郎后父仁為河南都尉而述補清水長仁

以述年少遣門下掾隨之官月余掾辭歸白仁曰述

非待教者也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攝五縣政事修理

奸盜不發郡中謂有鬼神王莽天鳳中為導江卒正

居臨囗復有能名及更始立豪杰各起其縣以應漢

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入略漢中又商人王岑

亦起兵于雒縣自稱定漢將軍殺王莽庸部牧以應

成眾合數萬人述聞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安溪县| 博野县| 体育| 普宁市| 合山市| 确山县| 庆云县| 晋江市| 大同县| 黄龙县| 湖南省| 乌拉特后旗| 民县| 宜阳县| 德惠市| 千阳县| 达州市| 河间市| 明水县| 蓝山县| 弥渡县| 舒兰市| 阿克| 莫力| 万盛区| 民权县| 云霄县| 盘山县| 安龙县| 富源县| 衡东县| 沿河| 米脂县| 津市市| 耒阳市| 轮台县| 云浮市| 东乌| 宿迁市|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