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2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3729字
  • 2015-12-27 00:21:39

治熱病。壯熱惡寒。食則嘔逆。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前胡(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生干地黃(一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半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數(shù)日未得汗。遍身壯熱。嘔逆。不下食。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jié)) 川升麻(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一兩分) 鱉甲(三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因服涼藥過多。致胃冷嘔逆。宜服白茅根飲子方。 白茅根(半兩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三兩) 葛根(一兩) 高良姜(半兩)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上件藥。都細(xì)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熱病煩渴飲水過多。時有嘔逆方。 枇杷葉〔二(一)兩拭去毛炙微黃〕 茅根(一兩銼) 葛根(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熱病噦候諸方

夫熱病噦者。由伏熱在于胃間。令人胸滿氣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后。胃氣虛冷。亦致噦也。

治熱病未得汗。燥熱。飲水過多。腹脹氣急。嘔噦不止。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前胡(半兩去蘆頭) 茅根(一兩銼) 葛根(半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毒瓦斯攻胃。嘔噦不止。宜服甘草飲子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川升麻(一兩) 生姜(一兩) 葛根(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都細(xì)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腹胃虛脹。心膈壅滯。嘔噦不能食。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 柴胡(一兩去苗) 黃芩(半兩) 赤芍藥(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桂心(半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大腹皮(三分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熱嘔噦。不欲飲食。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柴胡(一兩去苗) 蘆根(一兩半銼) 人參(三分去蘆頭) 葛根(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入生地黃汁少半分(合)。更煎一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胃中有熱。谷氣入。則胃氣逆。逆則噦。不下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黃 (一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半兩去心)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生干地黃(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噦逆。宜服赤芍藥散方。 赤芍藥(三分) 前胡(半兩去蘆頭) 人參(三分去蘆頭) 桂心(半兩) 犀角屑〔三分(半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三分) 蘆根(半兩) 大腹皮(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邪熱已退。胃氣未和。噦不能食。宜服白術(shù)散方。 白術(shù)(三分) 蘆根(三分銼) 草豆蔻(三分去皮) 人參(三分去蘆頭)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 濃樸(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噦逆不下食。宜服白茅根散方。 白茅根(一兩銼) 百合(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葛根(一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未得汗。嘔噦不止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蘆根(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退諸方

夫熱病。其人或未發(fā)汗吐下。或經(jīng)服藥以后。而脈洪大實數(shù)。腹胃脹滿。小便赤黃。大便難。或煩或渴。面色變赤。此為腑臟有結(jié)熱故也。

治熱病得汗后。余熱不退。頭痛心煩。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知母(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黃芩(三分) 柴胡(半兩去苗) 犀角屑(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兩莖。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除。寒熱往來。頭重體痛。宜服此方。 葛根(一兩銼) 黃 (一兩銼) 黃芩(三分) 梔子仁(一兩) 地骨皮(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 石膏(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豉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解。頭項出汗。身上無汗。瘀熱在內(nèi)。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宜服茵陳(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三分) 豬苓(半兩去黑皮)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秦艽(三分去苗) 桑根白皮(半兩銼) 木通(半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解。往來寒熱不定。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三(二)分銼〕 麻黃〔二(一)兩去根節(jié)〕 柴胡(一兩去苗) 大青(半兩)葳蕤(半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后。余熱不解。身體沉重。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 川升麻(一兩) 黃連(三分去須) 石膏(一兩) 梔子仁(一分)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退。頭痛唇干。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知母(一兩) 川升麻(一兩) 黃連(三分去須) 麥門冬(一兩去心) 黃芩(一兩) 葛根(一兩銼) 石膏(二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解。宜服此方。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黃連(一兩去須) 恒山(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得吐即止。

未吐再服。

治熱病已得汗。余熱未退。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半) 知母(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葳蕤(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汗后。余熱不除。煩躁。恍惚不安。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梔子仁(一兩) 藍(lán)葉(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大青(一兩)白蘚皮(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治熱病心腹脹滿諸方

夫熱病服冷藥。及飲冷水過多。結(jié)在心下。故心腹脹痛。此為臟虛。先有舊 故也。或吐下以后。病不解。內(nèi)外有熱。亦心腹脹滿。此為有實也。

治熱病。心腹脹滿。四肢煩悶。不欲飲食。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 白術(shù)(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麥 (一兩麩炒微黃)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心腹脹滿。或時疼痛。飲食全微。宜服赤芍藥散方。 赤芍藥(半兩) 柴胡(半兩去苗) 桔梗(半兩去蘆頭) 木通(三分銼) 赤茯苓(半兩)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心腹脹滿。不能飲食。四肢羸乏。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三分去核生用) 赤茯苓(一兩半) 陳橘皮(一兩微浸去白瓤炒)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術(shù)(一兩) 檳榔(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出汗后。心腹脹滿。嘔逆少氣。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木香(半兩) 白術(shù)(三分)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傷冷太過。腹脹嘔逆。不內(nèi)飲食。宜服濃樸散方。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藿香(三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訶黎勒皮(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得汗后。熱不解。心腹脹滿。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白術(shù)(半兩)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黃芩(三分) 赤芍藥(一兩)訶黎勒皮(三分) 檳榔(半兩) 桔梗(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得汗后。心腹脹滿。疼痛。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一兩) 桂心(半兩) 檳榔(一兩) 訶黎勒皮(一兩) 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入)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二十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怀来县| 衢州市| 包头市| 郁南县| 阿巴嘎旗| 且末县| 金山区| 平邑县| 大竹县| 宝丰县| 贡山| 广东省| 馆陶县| 句容市| 巴林左旗| 盐边县| 合川市| 武山县| 沂源县| 平遥县| 马公市| 东丰县| 宜丰县| 洞头县| 兴安盟| 马鞍山市| 沛县| 巴马| 谢通门县| 太湖县| 台中县| 灌阳县| 阿荣旗| 陕西省| 鞍山市| 威海市| 景洪市| 建瓯市| 饶平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