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荒南經(1)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4939字
- 2015-12-27 00:07:19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1,有獸,左右有首2,名曰(足朮)踢3。有三青獸相并,名曰雙雙4。
1 郭璞云:“赤水出昆侖山,流沙出鐘山也。”珂案:郭注“赤水出昆侖山,流沙出鐘山”,俱見海內西經。
2 郝懿行云:“并封前后有首,此左右有首,所以不同并封,見海外西經。然大荒西經之屏蓬即并逢也,亦云左右有首。”珂案:此“左右有首”之(足朮)踢,亦并封之類也,蓋獸牝牡相合之象,說已見海外西經“并封”節注。
3 郭璞云:“出(犬炎)名國;黜惕兩音。”郝懿行云:“(犬炎)名國未詳所在,疑本在經內,今逸也。”畢沅云:“呂氏春秋本味篇云:『伊尹曰:“肉之美者,述蕩之掔。”』高誘注曰:『獸名,形則未聞。』案即是此也。又案(足朮)踢當為述蕩之誤,篆文?、足相似,故亂之。”珂案:果如畢說,或述蕩是(足朮)踢之訛,亦未可知。
4 郭璞云:“言體合為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郝懿行云:“郭引宣五年傳文也。楊士勛疏引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喻焉。』是以雙雙為鳥名,與郭異也。”珂案:雙雙之獸(或鳥),亦并封之類也。然雙雙而謂“三青獸相并”則所未詳。大荒東經所謂“三青馬”、“三青鳥”、“三騅”,疑亦雙雙之類也。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1。赤水之東,有2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3。爰有文貝4、離俞5、(丘鳥)久6、鷹、賈7、委維8、熊、羆、象、虎、豹、狼、視肉。
1 郭璞云:“流極于此山也。”珂案:西次三經云:“昆侖之丘,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泛天之水。”即此。
2 郝懿行云:“藝文類聚八十四卷及太平御覽五百五十五卷并引此經無有字。”
3 郭璞云:“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于蒼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基在今九疑之中。”郝懿行云:“海內南經既云『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此又云『舜與叔均之所葬』,將朱、均二人皆于此焉堋邪?又郭云叔均,商均;蓋以為舜之子也。然舜子名義鈞,封于商,見竹書紀年(今本——珂),不名叔均。而大荒西經有叔均,為稷弟臺璽之子,海內經又有叔均,為稷之孫,準斯以言,此經叔均,蓋未審為何人也。郭云:『基在今九疑之中。』基當為墓字之訛。御覽五百五十五卷引此注作『墓今在九疑山中』也。”珂案:郭注“基在今九疑之中”,王念孫亦校基作墓。又云:“西經(大荒西經)云:『稷之弟臺璽生叔均。』是叔均非商均也。海內經云:『稷之孫曰叔均。』”是王、郝俱不以郭注叔均即商均為然。然此叔均,實是商均,叔、商一聲之轉。能與舜同葬,非舜子商均不足當之。舜與商均同葬蒼梧,并無礙于海內南經所云“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之不同傳說之流播。郝云“將朱、均二人皆于此焉堋”,未免失之拘矣。至叔均又謂是稷弟臺璽之子或謂是稷之孫者,尤見神話傳說之錯綜紛歧無定,是書非出自一手,蓋各記其所傳聞,不足異也。
4 郭璞云:“即紫貝也。”珂案:爾雅釋魚郭璞注云:“今之紫貝,以紫為質,黑為文點。”即此。
5 郭璞云:“即離朱。”珂案:離朱已見海外南經“狄山”節。
6 郭璞云:“即鵂鹠也。”珂案:經文(丘鳥)久已見海外南經“狄山”節。
7 郭璞云:“賈亦鷹屬。”郝懿行云:“水經?水注引莊子曰:『雅,賈。』馬融亦曰:『賈,烏。』(亦?水注引——珂)皆烏類,非郭義也。”
8 郭璞云:“即委蛇也。”珂案:海內經云:“南方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郭于“延維”下注云“委蛇”,是延維亦即此委維也。有關委維即委蛇之神話,詳海內經“苗民神延維”節注。
有榮山,榮水1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2。
1 珂案:經文榮山、榮水,吳任臣廣注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并作滎山、滎水。
2 郭璞云:“今南山(蟲丹)蛇吞鹿,亦此類。”郝懿行云:“南山當為南方,字之訛也。南方(蟲丹)蛇吞鹿,已見海內南經(“巴蛇食象”節——珂)注。”珂案:郭注“南山”,王念孫校亦作“南方”,宋本正作“南方”。
有巫山者,西有黃鳥。帝藥,八齋1。黃鳥于巫山,司此玄蛇2。
1 郭璞云:“天帝神仙藥在此也。”珂案:此經下文云:“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欒。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大荒西經云:“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說文一云:“靈,巫也,以玉事神。”是靈、巫古本一字。又巫山有朝云暮雨神話傳說。疑云雨山與靈山均即巫山之異名(各詳該節注)。而二地均有神藥,此巫山“帝藥,八齋”之說所由起也。郭注“神仙藥”者,當即是神仙不死藥也。
2 郭璞云:“言主之也。”珂案:或謂黃鳥司察此“食麈”之貪婪玄蛇,防其竊食天帝神藥也。古黃、皇通用無別,黃鳥即皇鳥,蓋鳳皇屬之鳥也。周書王會篇云:“方揚以皇鳥。”爾雅釋鳥云:“皇,黃鳥。”即此是也。北次二經泰頭之山有黃鳥,則是別一種鳥,非此。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1,榮水窮焉2。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3,姚姓,黍食,使四鳥4。有淵四5方,四隅皆達6,北屬黑水,南屬大荒7,北旁名曰少和之淵,南旁名曰從淵8,舜之所浴也9。
1 郝懿行云:“呂氏春秋諭大篇云:『地大則有常祥、不庭、不周。』高誘注以『不周』為山,則『不庭』亦山名矣,即此。”
2 珂案:榮水出榮山,流極于此也。
3 郭璞云:“蓋后裔所出也。”珂案:海外西經有三身國,海內經言帝俊生三身,即此。
4 郭璞云:“姚,舜姓也。”珂案:說文十二云:“虞舜居姚虛,因以為姓。”則此經妻娥皇而生三身之帝俊,其為舜也明矣。
5 珂案:御覽卷三九五引此經四作正。
6 郭璞云:“言淵四角皆旁通也。”珂案:經文“四隅皆達”御覽卷三九五引達作通。
7 郭璞云:“屬猶連也。”
8 郭璞云:“音驄馬之驄。”珂案:經文“從淵”,宋本作“(犬從)淵”,御覽卷三九五引作“縱淵”,引郭注“音驄馬之驄”作“音烏懸反”;疑注文本當作“從(或(犬從)、縱),音驄馬之驄;淵,音烏懸反”:各脫其半也。
9 郭璞云:“言舜嘗在此澡浴也。”珂案:御覽卷三九五引郭注作“言常在中澡洗”,經于帝俊生三身下又云“舜之所浴”,帝俊之即舜益已明矣。
又有成山,甘水窮焉1。有季禺之國,顓頊之子,食黍2。有羽民之國,其民皆生毛羽3。有卵民之國,其民皆生卵4。
1 郭璞云:“甘水出甘山,極此中也。”珂案:甘水已見大荒東經。
2 郭璞云:“言此國人顓頊之裔子也。”
3 珂案:羽民國已見海外南經。
4 郭璞云:“即卵生也。”郝懿行云:“郭注羽民國云『卵生』,是羽民即卵生也。此又有卵民國,民皆卵生,蓋別一國。郭云即卵生也,似有成文,疑此國本在經中,今逸。”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窮焉1。又有賈山,汔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備之山2。有恝恝之山3。又有蒲山,澧4水出焉。又有隗山5,其西有丹6,其東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7。有尾山。有翠山8。
1 郭璞云:“黑水出昆侖山。”珂案:黑水出昆侖西北隅,已見海內西經。
2 郭璞云:“即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者也。”珂案:登葆山見海外西經“巫咸國”節。
3 郭璞云:“音如券契之契。”
4 郭璞云:“音禮。”
5 郭璞云:“音如隗囂之隗。”珂案:宋本作“音槐囂”,今本是也。
6 郝懿行云:“經內丹類非一,此但名之曰丹,疑即丹雘之省文也。”
7 郭璞云:“音票。”珂案:吳寬抄本經文作溧,注作栗。宋本經文作漂,注作栗。毛扆云:“經漂音栗,二者必有一誤,當從吳寬抄本。”何焯校同。從吳寬抄本是也。此經漂音票,與吳寬本異。
8 郭璞云:“言此山有翠鳥也。”郝懿行云:“翠亦尾也。(禮記)內則云:『舒雁翠,舒鳧翠。』”珂案:郭、郝二氏之說,恐均與山名無關。
有盈民之國,于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葉1。
1 郝懿行云:“呂氏春秋本味篇高誘注云:『赤木玄木,其葉皆可食,食之而仙也。』又穆天子傳(卷四)云:『有模堇,其葉是食明后。』亦此類。”
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1。
1 郭璞云:“甘木即不死樹,食之不老。”珂案:不死之國,即不死民,見海外南經;不死樹在昆侖山上,見海內西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南極果,北不成,去果1。
1 郭璞云:“音如風之。未詳。”郝懿行云:“集韻云:『,充至切,音廁,風病也。』是即風之。郭氏又音如之,疑有訛字。”珂案:郭注“未詳”,蓋義未詳也。此疑當是巫師詛咒語滲入文中者,大荒西經“江山之南棲為吉”亦同然,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謂山海經“蓋古之巫書”,亦略可見矣。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余1。
1 郭璞云:“神名耳。”珂案:郭注“神名耳”宋本、吳任臣本作“一神名耳”,是也;毛扆、孫星衍校均增“一”字。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風曰乎民1,處南極以出入風2。
1 郭璞云:“亦有二名。”珂案:郭注“二名”宋本、毛扆本作“三名”,字之訛也。經文“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風曰乎民”,揆以大荒東經“(有神)名曰折丹,東方曰折,來風曰俊”文例,疑當作“有神名曰因乎,南方曰因,來風曰民”,上因字與下二乎字俱衍文,夸風則來風之訛也。
2 郝懿行云:“大荒東經有神名曰折丹,處東極以出入風,此神處南極以出入風,二神處巽位以調八風之氣也。”
有襄山。又有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厘。帝俊生季厘1,故曰季厘之國。有緡淵2。少昊生倍伐,倍伐降處緡淵。有水四方,名曰俊壇3。
1 郝懿行云:“文十八年左傳云: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貍;貍、厘聲同,疑是也。是此帝俊又為帝嚳矣。”珂案:帝俊本即帝嚳。初學記卷九引帝王世紀云:“帝嚳自言其名曰?。”即為最直接而有力之證據。大荒西經云:“帝俊生后稷。”大戴禮帝系篇則云:“帝嚳上妃姜嫄氏產后稷。”大荒西經有“帝俊妻常羲”,世本王侯大夫譜亦有“帝嚳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儀”,常儀即常羲也。此經帝俊生季厘同于帝嚳才子八人之季貍,特相同點之一也。
2 郭璞云:“音昏。”
3 郭璞云:“水狀似土壇,因名舜壇也。”珂案:郭注“俊壇”作“舜壇”,是郭復以帝俊即舜矣。
有臷民之國1。帝舜生無淫,降臷處2,是謂巫臷民。巫臷民?3姓,食谷,不績不經,服也4;不稼不穡,食也5。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百谷所聚6。
1 郭璞云:“為人黃色。”珂案:臷國已見海外南經。
2 珂案:經文“降臷處”上,當尚有“無淫”二字。
3 珂案:宋本、毛扆本作盼。
4 郭璞云:“言自然有布帛也。”
5 郭璞云:“言五谷自生也;種之為稼,收之為穡。”
6 珂案:臷民國蓋即大荒西經沃民國之類也,言其饒沃,故曰不績不經,不稼不穡:蓋神之裔,得天獨厚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1。
1 郝懿行云:“大荒北經云:『不句之山,海水入焉。』蓋海水所瀉處,必有歸虛尾閭為之孔穴,地脈潛通,故曰入也。下又有天臺高山,為海水所入。大荒北經亦有北極天柜,海水北注焉。皆海之所瀉也。”珂案:海水入山,蓋古人臆想,近神話矣。
有人曰鑿齒,羿殺之1。
1 郭璞云:“射殺之也。”珂案:羿殺鑿齒,已見海外南經。
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1,桑姓,食黍2,射蜮是食3。有人方扜弓射黃蛇4,名曰蜮人。
1 郭璞云:“音惑。”
2 王念孫云:“御覽南蠻六(卷七九0)作食桑。”
3 郭璞云:“蜮,短狐也;似鱉,含沙射人,中之則病死。此山出之,亦以名云。”珂案:詩何人斯云:“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楚辭大招亦云:“魂乎無南,蜮傷躬只。”蜮之為害,可以見矣。說文十三云:“蜮,短狐也,似鱉,三足,以氣射害人。”短狐,漢書作短弧。五行志云:“蜮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處,甚者至死,南方謂之短弧。”顏師古注云:“即射工也,亦呼水弩。”博物志異蟲云:“江南山溪中,水射工蟲,甲類也,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不治則殺人。”余說蜮者大同小異,多難悉記,實可畏也。惟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云:“蜮長三四寸,蟾蜍、鸑鷟、鴛鴦悉食之。”幸亦見制于物矣。而此經蜮民,乃“射蜮是食”,則亦除害之異人也。
4 郭璞云:“扜,挽也,音紆。”郝懿行云:“扜亦音烏,扜訓挽者,呂氏春秋壅塞篇云:『扜弓而射之。』高誘注云:『扜,引也。』義同郭。玉篇云:『扜,持也。』”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1,是為楓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