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大荒東經(2)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4330字
  • 2015-12-27 00:07:19

1 郭璞云:“亦使虎豹,好謙讓也。”珂案:君子國已見海外東經。郭注“亦使虎豹”,御覽卷五二引作“役使虎豹”。

有司幽1之國2。帝俊生晏龍3,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4。食黍,食獸,是使四鳥5。

1 珂案:列子天瑞篇張湛注引此經司幽之國作思幽之國。

2 珂案:御覽卷五十引此經國作民。

3 珂案:海內經云:“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即此晏龍也。詳海內經“晏龍”節注。

4 郭璞云:“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此莊子所謂白鵠相視,眸子不運而感風化之類也。”珂案:郭注,影宋本太平御覽卷五十引作“言其人直思而氣通,魄合而生子,此莊子所謂白鶴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之類也”,無二“感”字,“無配合”作“魄合”,是也。惟“白鵠”作“白鶴”,疑訛。莊子天運篇云:“白鶂之相視,目子不運而風化。”郭引莊子蓋本此,鵠、鶴均應作鶂。

5 郝懿行云:“四鳥亦當為虎、豹、熊、羆,此篇言使四鳥多矣,其義并同。”

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1。

1 珂案:此明星山,為日月所出山之三也。

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1,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2。

1 郝懿行云:“帝鴻,黃帝也,見賈逵左傳(文公十八年)注;然則此帝俊又為少典矣,見大戴禮帝系篇(帝系篇云:『少典產軒轅,是為黃帝』——珂)。路史后紀(后紀十注——珂)引此經云:『帝律生帝鴻。』律,黃帝之字也;或羅氏所見本與今異。”珂案:古代神話傳說,由于輾轉相傳,歷時既久,錯綜紛歧之處必多,此經帝俊生帝鴻,帝鴻不必即黃帝,縱帝鴻即黃帝矣,帝俊亦不必即少典,要在闕疑可也。

2 郭璞云:“又有乘黃獸,乘之以致壽考也。”珂案:白民乘黃,其狀如狐,乘之壽二千歲,已見海外西經。此白民國在大荒東經,與海外西經之白民國方位迥異,是否即是一國,所未詳也。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1。

1 郭璞云:“太平則出而為瑞也。”珂案:青丘國九尾狐已見海外東經。郝懿行云:“郭氏此注云『太平則出為瑞』者,白虎通(封禪篇)云:『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云『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國歸周。』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曰:『天命文王以九尾狐。』”則已超出神話范圍,而涉迷信領域矣。

有柔仆民,是維嬴土之國1。

1 郭璞云:“嬴猶沃衍也;音盈。”珂案:嬴土之國猶大荒西經“沃之國”也;已見海外西經“諸夭之野”節。

有黑齒之國1。帝俊生黑齒2,姜姓,黍食,使四鳥。

1 郭璞云:“齒如漆也。”珂案:黑齒國已見海外東經。

2 郭璞云:“圣人神化無方,故其后世所降育,多有殊類異狀之人,諸言生者,多謂其苗裔,未必是親所產。”

有夏州之國。有蓋余之國。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1。

1 郭璞云:“水伯。”珂案:天吳已見海外東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1、東極2、離瞀3、日月所出4。名曰折丹5——東方曰折6,來風曰俊7——處東極以出入風8。

1 郭璞云:“音菊。”

2 郝懿行云:“淮南墬形訓云:『東方曰東極之山。』謂此。”

3 郭璞云:“三山名也。音谷瞀。”郝懿行云:“初學記一卷引此經與今本同。注谷瞀二字當有訛文。”珂案:郭注“三山名也”,指鞠陵于天、東極、離瞀三山。

4 珂案:此鞠陵于天山(包括東極、離瞀二山),為日月所出山之四也。

5 郭璞云:“神人。”郝懿行云:“名曰折丹上疑脫有神二字,大荒南經『有神名曰因因乎』,可證。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一卷引此經作有人曰折丹,太平御覽九卷引亦同。”珂案:郝校是也;大荒西經“有人名曰石夷”,大荒東經“有人名曰鹓”,均可證此經“名曰折丹”上脫“有神”或“有人”字。

6 郭璞云:“單吁之。”郝懿行云:“吁當為呼,字之訛。”珂案:王念孫亦校作呼。

7 郭璞云:“未詳來風所在也。”吳任臣云:“(大戴禮)夏小正云:『正月,時有俊風。』俊風,春月之風也,春令主東方,意或取此。”珂案:吳說可供參考。山海經記有四方神與四方風之名并四方神之職守,此其一也。除此而外,尚見于大荒南經:“有神名曰因乎——南方曰因,來風曰民——處南極以出入風”;大荒西經:“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大荒東經云:“有人名曰鹓——北方曰鹓,來風曰(犬炎)——是處東北隅以止日月”(以上所舉各經文字,訛誤之處特多,茲就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所云并略參己意厘訂如上,說詳各該節注):并此東方之神折丹而為四也。卜辭有四方風之名。書堯典亦云:“(堯)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厥民隩,鳥獸氄毛。”即此四方神與四方風神話之歷史化者也。

8 郭璞云:“言此人能節宣風氣。時其出入。”郝懿行云:“大荒南經亦有神處南極以出入風也。蓋巽位東南,主風,故二神司之,時其節宣焉。”

東海之渚中1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2,踐兩黃蛇,名曰禺(豸虎)。黃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3,禺京處北海,禺(豸虎)處東海,是為海神4。

1 郭璞云:“渚,島。”

2 郭璞云:“以蛇貫耳。”珂案:郭注“以蛇貫耳”已見海外東經“奢比尸”節。

3 郭璞云:“即禺強也。”郝懿行云:“禺強,北方神,已見海外北經。莊子(大宗師)釋文引此經云:『北海之神,名曰禺強,靈龜為之使。』今經無此語。其云『靈龜為之使』者,蓋據列子(湯問篇)云:『夏革曰:“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云云。所謂靈龜,豈是與?”

4 郭璞云:“言分治一海而為神也。(豸虎)一本作號。”珂案:經文“黃帝生禺(豸虎)”已下三(豸虎)字及郭注“(豸虎)一本作號”之(豸虎),宋本、毛扆本、吳任臣本俱作(豸虎)。揆之經文,則作(豸虎)是也。上文既稱“東海之神,名曰禺(豸虎)”,則下文“處東海,是惟海神”之禺(豸虎)自應仍作(豸虎),無由而別作(豸虎)之理。其作(豸虎)者,或傳寫之訛也。郭注“(豸虎)一本作號”者,(豸虎)說文玉篇均無此字,疑即號之異文,海內經云“帝俊生禺號”是也。禺(豸虎)、禺京分治一海而為海神,禺京既海神而兼風神矣(已見海外北經“北方禺強”節注),則其父禺(豸虎)亦必海神而兼風神,觀其人面鳥身之形,與子同狀,可知也矣。

有招搖山,融水出焉。有國曰玄股1,黍食,使四鳥2。

1 郭璞云:“自髀以下如漆。”珂案:玄股國已見海外東經。

2 珂案:海外東經作“(使)兩鳥夾之”。

有困民國1,勾姓而食2。有人曰王亥3,兩手操鳥,方食其頭4。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5。有易殺王亥,取仆牛6。河念有易7,有易潛出,為國于獸,方食之,名曰搖民8。帝舜生戲,戲生搖民9。

1 珂案:吳其昌(卜辭所見殷先公先王三續考——燕京學報第十四期)云:“大荒東經云:『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名曰搖民。』而海內經云:『有嬴民,鳥足。有封豕。』『困民』之『困』,乃『因』字之誤(此二字本極易誤);『因民』、『搖民』、『嬴民』,一聲之轉也。”蓋吳以海內經“有封豕”為“有王亥”(說詳該節注)之誤文,彼經“鳥足”之“嬴民”即此經有易所化之搖民,故云此經“困民”之“困”乃“因”字之誤,因、嬴、搖一聲之轉:其說是也。史記秦本紀略云:“秦之先柏翳(伯益),舜賜姓嬴氏,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大廉玄孫曰孟戲,鳥身人言。”而此經下文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已知舜與伯益均一人之化身矣(見前“蒍國”節注),則伯益之裔孟戲與舜之裔戲亦必為一人可知也。孟戲“鳥身人言”而姓嬴,當即海內經所記“鳥足”之嬴民;戲與搖民雖未記其形貌,然亦必為鳥形可知,則搖民之為嬴民可以證成矣。準斯而言,此經“困民”固當是“因民”之訛也;因、嬴、搖一聲之轉也。

2 何焯云:“『而食』下有脫文。”郝懿行云:“『勾姓』下,『而食』上當有闕脫。”珂案:而字或當是黍字之缺壞。黍,篆書作囗,缺其上部禾字之半,即與而形近易訛。“勾姓,黍食”,則辭曉義明,完整無缺矣。

3 珂案:王亥一名,在古書中最為紛歧:卜辭、古本竹書紀年及此經均作王亥;楚辭天問作該,又作眩,云“該秉季德”,“眩弟并淫”;呂氏春秋勿躬篇作王冰,云“王冰作服牛”;初學記卷二十九引世本作篇作胲,云“胲作服牛”;御覽卷八九九引同書則作鯀:知胲可誤鯀,胲亦可誤為“眩弟并淫”之眩矣;而史記殷本紀作振,云“冥卒,子振立”;索隱引世本作核;漢書人表又作垓;山海經海內經訛誤最大,乃作封豕(詳海內經“嬴民、封豕”節注):其實皆一名之訛變也。

4 珂案:當亦圖象如此。

5 郭璞云:“河伯仆牛皆人姓名。托,寄也。見汲郡竹書。”珂案:郭云“河伯仆牛皆人姓名”,又云“見汲郡竹書”,但下文郭注引竹書卻無“仆牛”字樣,知“仆牛人姓名”蓋郭臆說也。仆牛,天問作“樸牛”,王逸注:“樸,大也。”世本作“服牛”,服牛,馴牛也。均無“人姓名”之意。則仆牛者,亦非“人姓名”可知已。此句當言王亥托寄其所馴養之牛羊于有易與河伯。

6 郭璞云:“竹書曰:『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宋本作上,是也——珂)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珂案:關于王亥被殺故事,楚辭天問敘其事較詳,云:“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協時舞,何以懷之?平脅曼膚,何以肥之?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恒秉季德,焉得夫樸牛?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昏微遵跡,有狄不寧,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而后嗣逢長?”詩文義古奧,又兼傳寫訛挩,不可盡釋。約言之,首四句概敘王亥被殺于有易,喪失牛羊事。次四句寫王亥王恒兄弟初至有易備受歌舞飲饌接待情景。次四句寫王亥因“淫”而被殺,殺王亥者乃有易一激于一已嫉憤之“牧豎”。次四句寫王恒至有易求情,得其兄所喪失牛羊,因有所戀,不即返國。次四句寫上甲微興師伐有易,滅其國家,肆情于婦子,使國土成為一片荊榛。末四句譴責王恒既與兄并淫,復以詐術危害其兄,其后嗣反而繁榮昌盛,足見天道之難憑也。詩中有扈、有狄,即有易也,昏微即上甲微也(說見吳其昌卜辭所見殷先公先王三續考)。易大壯六五爻辭云:“喪羊于易,旡悔。”旅上九爻辭云:“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兇。”說者亦以為是王亥故事云。

7 珂案:經文“河念有易”,王念孫于“河”下校增“伯”字,是也。

8 郭璞云:“言有易本與河伯友善,上甲微殷之賢王,假師以義伐罪,故河伯不得不助滅之。既而哀念有易,使得潛化而出,化為搖民國。”

9 珂案:此言搖民除有易所化之一系而外,復有一系是由帝舜之裔戲所生。此乃搖民傳說之異聞,故附記于此。其實有易即戲也,易、戲聲近,易化搖民即戲生搖民也。

海內有兩人1,名曰女丑2。女丑有大蟹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彭泽县| 星子县| 丽江市| 广丰县| 南澳县| 那坡县| 吴忠市| 武山县| 蒲江县| 石门县| 黑河市| 邯郸县| 买车| 徐水县| 安吉县| 宽城| 定南县| 桃园县| 元氏县| 辉南县| 托克逊县| 青铜峡市| 道孚县| 沧源| 云龙县| 拜泉县| 墨玉县| 万宁市| 凌海市| 阳曲县| 新龙县| 阳曲县| 彭山县| 余姚市| 溧阳市| 麟游县| 阳西县| 延庆县| 惠州市|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