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大荒東經(1)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4952字
  • 2015-12-27 00:07:19

1 珂案:明道藏本目錄,海內經第十八之下注云:“本一千一百十一字,注九百六十七字。此海內經及大荒經本皆進在外。”“進在外”或作“逸在外”。疑此皆郭璞注語。畢沅云:“郭注本目錄下有云:『海內經及大荒經本皆進在外。』案此經末又無建平校進?識,又不在藝文十三篇之數,惟秀奏云:『今定為十八篇。』詳此經文,亦多是釋海外經諸篇,疑即秀等所述也。”郝懿行云:“據郭此言是此以下五篇皆后人所述也,但不知所自始,郭氏作注亦不言及,蓋在晉以前,郭氏已不能詳矣。今考本經(海外、海內各經——珂)篇第,皆以南西北東為敘,茲篇以后,則以東南西北為次,蓋作者分別部居,不令雜廁,所以自別于古經也。又海外海內經篇末皆有『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已下三十九字,為校書?識,此下亦并無之。又此下諸篇,大抵本之海外內諸經而加以詮釋,文多凌雜,漫無統紀,蓋本諸家記錄,非一手所成故也。”畢、郝之說近是。唯謂荒經以下五篇為詮釋海外、內各經文字,尚有未協。蓋茲五篇古本別行,成書當不在山經及海外、內各經之后。以未經整理,故文多凌雜無統紀。然乃愈見其古樸,確屬劉秀校書時“進在外”或“逸在外”者,謂為“秀等所述”則誣矣。

東海之外大壑1,少昊之國2。少昊孺帝顓頊于此3,棄其琴瑟4。有甘山者,甘水出焉5,生甘淵6。

1 郭璞云:“詩含神霧曰:『東注無底之谷。』謂此壑也。離騷(楚辭遠游——珂)曰:『降望大壑。』”珂案:列子湯問篇云:“勃海之東,不知其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減焉。”即此壑也。關于歸墟神話,已見海外東經“大人國”節注。經文“東海之外大壑”,藝文類聚卷九引作“東海之外有大壑”,是也;脫有字。

2 郭璞云:“少昊金天氏,帝摯之號也。”珂案:西次三經云:“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首,其鳥皆文尾,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氏(郝懿行說員神磈氏即少昊)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是少昊之神職也。至于少昊在東海所建之國,則有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對昭公之言云:“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囗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紀于鳥”而以鳥名官之說,自是神話之歷史化。推尋其本貌,當即少昊在東海所建立之鳥國,以鳥名官之,諸官實皆鳥也。少昊名摯,古摯、鷙通(史記白圭傳:“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摯鳥即鷙鳥也,可證),則為此百鳥之王而名“摯”之少昊,神話中其亦鷙鳥之屬乎?

3 郭璞云:“孺義未詳。”郝懿行云:“說文(十四)云:『孺,乳子也。』莊子天運篇云:『烏鵲孺。』蓋育養之義也。”

4 郭璞云:“言其(宋本作今——珂)壑中有琴瑟也。”郝懿行云:“此言少皞孺養帝顓頊于此,以琴瑟為戲弄之具而留遺于此也。……少皞即顓頊之世父,顓頊是其猶子,世父就國,猶子隨侍,眷彼幼童,娛以琴瑟,蒙養攸基,此事理之平,無足異者。”珂案:郝說是也;雖仍從歷史觀點解釋,已近神話本貌矣。海內經云:“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此神話之顓頊世系也。顓頊乃黃帝曾孫。而少昊之世系于神話中則窅然無聞。歷史記敘亦多異說,或謂是黃帝之子(世本),或謂是黃帝之孫(路史),迄不能明。然據繹史卷七引帝王世紀云:“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則郝疏所謂“少皞即顓頊之世父,顓頊是其猶子”,大致可信矣。經文“孺帝顓頊”之“孺”,郝釋為“孺養”,當無問題也。

5 珂案:大荒南經云:“大荒之中,又有成山,甘水窮焉。”郭璞注:“甘水出甘山,極此中也。”是甘水由東而南,窮于成山之淵也。

6 郭璞云:“水積則成淵也。”珂案:大荒南經云:“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閑,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據宋本改)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經文“東南海之外”,北堂書鈔卷一四九引無南字,無南字是也。大荒南經此節疑亦本當在此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之下,乃簡策錯亂,誤脫于彼也。此經甘淵實當即大荒南經羲和浴日之甘淵,其地乃湯谷扶桑也。海外東經云:“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鳥國建都之地。尸子(孫星衍輯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謂此也。則所謂甘淵、湯谷(扶桑)、窮桑,蓋一地也。

大荒東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1。

1 郝懿行云:“淮南墬形訓云:『東南方曰波母之山。』蓋波母之波字脫水旁因為皮爾。臧庸曰:『波母即皮母,同聲字也。』”

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1,日月所出2。

1 珂案:初學記卷五引此經作大谷。

2 珂案:山海經記日月所出之山凡六(楊慎補注云七,蓋合湯谷扶木而計也,然湯谷扶木僅日出之地,非日月所出之地):曰大言山、曰合虛山、曰明星山、曰鞠陵于天山(楊慎補注作鞠陵,脫于天二字)、曰猗天蘇門山、曰壑明俊疾山,皆在大荒東經;紀日月所入之山亦六(楊慎補注云五,蓋漏列龍山也):曰豐沮玉門山、曰龍山、曰日月山、曰鏖鏊鉅山、曰常陽山、曰大荒山,皆在大荒西經;紀日月所出入之山一:曰方山,亦在大荒西經:是皆各隨所聞見而著其地,故說有不同。此大言山,為日月所出山之一也。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1。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2。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3。

1 郭璞云:“晉永嘉二年,有鹙鳥集于始安縣南廿里之?陂(宋本、毛扆本作驁陂——珂)中,民周虎張得之,木矢貫之鐵鏃,其長六尺有半,以箭計之,其射者人身應長一丈五六尺也。又平州別駕高會語云:『倭國人嘗行,遭風吹度大海外,見一國人皆長丈余,形狀似胡,蓋是長翟別種。』箭殆將從此國來也。外傳(國語魯語——珂)曰:『焦僥人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丈(丈當作之——珂),數之極也。』按河圖玉版曰:『從昆侖以北九萬里,得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從昆侖以東得大秦人,長十丈,皆衣帛。從此以東十萬里,得佻人國,長三十(十字衍——珂)丈五尺。從此以東十萬里,得中秦國人,長一丈。』谷梁傳曰:『長翟身橫九畝,載其頭,眉見于軾。』即長數丈人也。秦時大人見臨洮,身長五丈,腳跡六尺。準斯以言,則此(此字疑衍——珂)大人之長短,未可得限度也。”珂案:有關大人國神話,已見海外東經“大人國”節注。國語魯語所記防風神話蓋其朔矣。其后又記客與仲尼(孔子)之問答云:“客曰:『防風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在虞夏商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翟,今為大人。』”則大人之來源亦有其傳說之依據也。神異經東南荒經云:“東南隅大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并高千里。天初立時,使其夫妻導開百川,懶不用意,謫之并立東南。不飲不食,不畏寒暑,唯飲天露。須黃河清,當復使其夫婦導護百川。”是神話中大人之最大最古者。至于楚辭招魂云:“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托兮,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則已是文人幻設之詞,非可以為典要也。

2 郭璞云:“亦山名,形狀如堂室耳。大人時集會其上作市肆也。”珂案:大人之市,已見海內北經。

3 郭璞云:“踆或作俊,皆古蹲字。莊子曰:『踆于會稽』也。”珂案:郭引莊子外物篇文,“踆于會稽”,今本作“蹲乎會稽”。云:“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索巨鉤,錎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蓋亦龍伯大人之類也。經文“張其兩耳”之“兩耳”,太平御覽卷三七七及卷三九四并引作“兩臂”,作“兩臂”是也。

有小人國,名靖人1。

1 郭璞云:“詩含神霧曰:『東北極有人長九寸。』殆謂此小人也。或作竫,音同。”郝懿行云:“說文(十)云:『靖,細貌。』蓋細小之義,故小人名靖人也。淮南子作竫人,列子作諍人,并古字通用。列子湯問篇云:『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與郭引詩含神霧同。初學記十九卷引郭氏贊云:『僬僥極么,竫人又小,四體取足,眉目纔了。』”珂案:靖人、僬僥、周饒、侏儒,并一聲之轉,已見海外南經“周饒國”節注。

有神,人面獸身,名曰犁(霝鬼)之尸1。

1 郭璞云:“音靈。”郝懿行云:“玉篇云:『靇同,又作靈,神也;或作(霝鬼)。』廣韻引此經作(霝鬼),云,或作,與玉篇同。靇見說文。”珂案:說文十一云:“靇,龍也。”犁(霝鬼)之尸蓋即奢比之尸之類也。

有潏1山,楊水出焉。

1 郭璞云:“音如譎詐之譎。”

有蒍國,黍食1,使四鳥:虎、豹、熊、羆2。

1 郭璞云:“言此國中惟有黍谷也。蒍音口偽反。”珂案:蒍國或當作媯國。媯,水名,舜之居地也。史記陳世家:“舜為庶人,堯妻之二女,居于媯汭,后因為氏。”媯國當即是舜之裔也。山海經帝俊即舜(說詳下“帝俊生中容”節注),則此蒍國(媯國)實當是帝俊之裔也。又山海經記帝俊之裔俱有“使四鳥”或“使四鳥:豹、虎(或虎、豹)、熊、羆”語,此蒍國(媯國)亦“使四鳥”,則其為帝俊之裔更無疑問矣。

2 郝懿行云:“經言皆獸,而云使四鳥者,鳥獸通名耳。使者,謂能馴擾役使之也。”珂案:經文“虎豹熊羆”,宋本作“豹虎熊羆”。帝俊之裔之有“使四鳥:豹、虎(或虎、豹)、熊、羆”能力者,蓋出于書舜典所記益與朱、虎、熊、羆爭神神話。書舜典云:“帝(舜)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曰:『俞,往哉!汝諧。』”此其外貌固歷史也,而其實質則神話也。漢書人表考(清梁玉繩撰)卷二云:“江東語豹為朱。”則此“朱、虎、熊、羆”舊注所謂舜之四臣者,實“豹、虎、熊、羆”四獸也。而益者,燕也,即詩玄鳥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之玄鳥是也。益為古代殷(商)民族之祖宗神,帝俊與舜均無非此神之化身。帝俊即殷墟卜辭所稱“高祖?”者,?甲骨文作囗,或作囗,為一鳥頭人身或猴身之怪物。古既有“玄鳥生商”之說,其鳥頭者亦當為玄鳥(燕)之頭無疑矣。則帝俊(舜)與益,實二而一也。舜典謂舜使益馴草木鳥獸而為之長,益“讓于朱、虎、熊、羆”者,歷史家對古神話之修改與涂飾也。推其本貌,想當無此彬彬有禮之美妙景象,與其謂之“讓”,毋寧謂之“爭”之為愈也。益與豹、虎、熊、羆四獸爭神而四獸不勝,終臣服于益,舜典“帝曰『往哉汝諧』”之實質蓋指此也。四獸既臣于益,故益之子孫為國于下方者,乃均有役使四獸之能力。帝俊即益,故山海經帝俊之裔亦有“使四鳥”或“使四鳥:豹、虎、熊、羆”之記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1,日月所出。

1 珂案:北堂書鈔卷一四九引此經合作含。此合虛山為日月所出山之二也。

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1,中容人食獸、木實2,使四鳥:豹、虎、熊、羆。

1 郭璞云:“俊亦舜字假借音也。”郝懿行云:“初學記九卷引帝王世紀云:『帝嚳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疑?即俊也,古字通用。郭云俊亦舜字,未審何據。南荒經云:『帝俊妻娥皇。』郭蓋本此為說。然西荒經又云:『帝俊生后稷。』大戴禮帝系篇以后稷為帝嚳所產,是帝俊即帝嚳矣。但經內帝俊疊見,似非專指一人。此云帝俊生中容,據左傳文十八年云,高陽氏才子八人,內有中容(今本作仲容——珂),然則此經帝俊又當為顓頊矣。經文踳駁,當在闕疑。”珂案:郝說帝俊即帝嚳,是也;然謂“郭云俊亦舜字,未審何據”,則尚有說也。大荒南經“帝俊妻娥皇”同于舜妻娥皇,其據一也。海內經“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即舜子商均(路史后紀十一:“女罃(女英)生義均,義均封于商,是為商均。”說雖晚出,要當亦有所本),其據二也。大荒北經云:“(衛)丘方圓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為舟。”而舜二妃亦有關于竹之神話傳說,其據三也。余尚有數細節足證帝俊之即舜處,此不多贅。是郭所云實無可非議也。至于帝俊神話之又或同于顓頊神話者,是部分神話偶然相同,非可以謂帝俊即顓頊也。

2 郭璞云:“此國中有赤木玄木,其華實美;見呂氏春秋。”珂案:呂氏春秋本味篇云:“指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高誘注云:“赤木玄木,其葉皆可食,食之而仙也。”即郭注所引。惟其華當作其葉,字之訛也。

有東口之山。有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美姑县| 韶关市| 淮安市| 贵溪市| 崇左市| 开封县| 长顺县| 山西省| 崇州市| 当雄县| 子洲县| 石棉县| 萨嘎县| 平山县| 阜康市| 岚皋县| 界首市| SHOW| 宜兰县| 阳江市| 搜索| 霍山县| 张北县| 久治县| 鹿邑县| 翁牛特旗| 阿拉尔市| 嵊州市| 兴海县| 南陵县| 临城县| 许昌市| 乌拉特中旗| 娄烦县| 大石桥市| 永嘉县| 图木舒克市| 永丰县| 西昌市|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