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中山經(10)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4891字
  • 2015-12-27 00:07:19

珂案:刑天,炎帝之臣;刑天之神話,乃黃帝與炎帝斗爭神話之一部分,狀其斗志靡懈,死猶未已也。御覽七九引歸藏:“昔黃神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呂氏春秋蕩兵篇:“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淮南子兵略篇:“炎帝為火災,故黃帝禽之。”大戴禮五帝德:“黃帝教熊、羆、貔、豹、虎,以與赤帝戰于版泉之野,三戰然后得行其志。”是自戰國至秦漢咸有關于黃炎斗爭之傳說。炎帝兵敗,乃又有蚩尤崛起以與黃帝頡抗。蚩尤者,“炎帝之后”(玉函山房輯佚書輯遁甲開山圖),亦炎帝之臣也(世本宋衷注),大荒北經謂“蚩尤作兵伐黃帝”者,蓋為兵敗之炎帝復仇也。蚩尤與黃帝之戰,乃古代神話傳說中一大戰爭,書呂刑“蚩尤唯始作亂”云云,即已記其大要矣。山海經復涉夸父,謂“應龍(黃帝神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大荒北經),“應龍殺蚩尤與夸父”(大荒東經)。夸父者,大荒北經云:“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而海內經謂后土為炎帝之裔,是夸父亦炎帝之裔也。在黃帝與蚩尤之戰中,夸父自亦當參加蚩尤戰團,因而始相繼為應龍所“殺”。蚩尤與夸父喪亡后,乃又有刑天舞其干戚,“與帝爭神”。刑天者,炎帝之臣,或亦炎帝之后也。路史后紀三云:“炎帝乃命邢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以薦厘來,是曰下謀。”此邢天即宋本御覽五五五所引此經邢天,亦鮑校本八八七所引此經邢天也。路史所記雖較晚,當亦有古說憑依,惜典籍佚亡,難尋究矣。然“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常羊山傳又為炎帝降生之處,春秋緯元命苞(玉函山房輯佚書輯)云:“少典妃安登,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之于常羊,生神農。”是炎帝生于常羊,漢人已有成說矣。大荒西經所謂“有偏句、常羊之山”者,此常羊與刑天斷首之常羊,炎帝降生之常羊,俱在西方,自是同一常羊無疑。是刑天傳說與炎帝傳說之關系,豈不仍有蛛絲馬跡可尋乎?則刑天者,亦猶蚩尤夸父,奮起而為炎帝復仇,以與黃帝抗爭者也。常羊山北,經歷數地即是軒轅國,軒轅,黃帝之號,則葬首常羊之刑天所與“爭神”之“帝”,豈非黃帝而何?蓋軒轅常羊一帶,均屬黃炎斗爭神話傳說之范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草),是蚩尤刑天諸巨人前仆后繼斗爭精神之最好寫照也。而陶潛讀山海經詩,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為尤能得此斷頭英雄凌厲無前之神態。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兩水閑,戚操魚?1,祭操俎2。

1 郭璞云:“?,魚屬。”王念孫云:“大荒西經:『有寒荒之國,有二人女祭女薎。』注云:『或持?,或持俎。』案此女戚亦當作女薎,因上文干戚文而誤為戚也。魚?(珂案:王念孫所據項絪本作此字,宋本、藏經本同)當為角觶,注內『?,魚屬』當為『角觛,觶屬』。說文(四):『觛,小觶也。』”珂案:王校語中“角觶”疑當作“角觛”,始與上下文相應。據此,則女祭女戚當是女巫祀神之圖象也。

2 郭璞云:“肉幾。”

(上次下鳥)鳥、(詹鳥)鳥1,其色青黃,所經國亡2。在女祭北。(上次下鳥)鳥人面,居山上。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集3。

1 郭璞云:“次、瞻兩音。”

2 郭璞云:“此應禍之鳥,即今梟、鵂鹠之類。”

3 畢沅云:“古無(上次下鳥)、(詹鳥)字,是云維鳥云云,是也,下丈夫國亦云在維鳥北。”

珂案:大荒西經云:“有元丹之山,有五色之鳥,人面有發。爰有青?、黃?,青鳥、黃鳥,其所集者其國亡。”即此。?、?乃(上次下鳥)、(詹鳥)之異名。青鳥、黃鳥即(上次下鳥)鳥、(詹鳥)鳥,亦即大荒西經之青?、黃?,說詳大荒西經該節注。

丈夫國在維鳥北,其為人衣冠帶劍1。

1 郭璞云:“殷帝太戊使王孟采藥,從西王母至此,絕糧,不能進,食木實,衣木皮,終身無妻,而生二子,從形中出,其父即死,是為丈夫民。”珂案:淮南子墬形篇有丈夫民;大荒西經亦云:“有丈夫之國。”太平御覽卷三六一引玄中記云:“丈夫民。殷帝太戊使王英采藥于西王母,至此絕糧,不能進,乃食木實,衣以木皮。終身無妻,產子二人,從背脅間出,其父則死,是為丈夫民。去玉門二萬里。”同書卷七九0引括地圖文略同,唯“王英”仍作“王孟”,“從背脅間出”作“從背間出”。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殺之1。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2。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1 郝懿行云:“十日并出,炙殺女丑,于是堯乃命羿射殺九日也。”珂案:此固郝推想之詞,然亦頗有此可能;因十日并出事見于典籍者,除莊子齊物論“十日并出,萬物皆照”,楚辭招魂“十日并(并原作代,據聞一多楚辭校補改)出,流金礫石”及郭璞注海外東經引竹書“胤甲居西河,十日并出”外,以淮南子本經篇所著“堯之時,十日并出”事為最古。然所謂“炙殺”,疑乃暴巫之象,女丑疑即女巫也。古天旱求雨,有暴巫焚巫之舉。論衡明雩篇:“魯繆公之時,歲旱,繆公問縣子:『寡人欲暴巫,奚如?』”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魯僖公——珂)欲焚巫尪。”是其證矣。暴巫焚巫者,非暴巫焚巫也,乃以女巫飾為旱魃而暴之焚之以禳災也,暴巫即暴魃也。女丑衣青(見大荒西經),旱魃亦衣青(見大荒北經),是女丑飾為旱魃而被暴也。下文“(女丑)以右手鄣其面”及“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語,均被暴而不勝其楚毒之象。及十日炙殺女丑,乃有“堯使羿”或堯自身上射九日之舉也(說詳海外東經“湯谷十日”節注)。

2 郭璞云:“蔽面。”珂案:大荒西經云:“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郭注本此。

巫咸國1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2。

1 珂案:大荒西經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大荒南經云:“大荒之中,又有登備之山。”郭璞注:“即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則巫咸國者,乃一群巫師組織之國家也。世本作篇:“巫咸作筮。”宋衷注:“巫咸,不知何時人。”而路史后紀三乃謂神農使巫咸主筮,則巫咸神農時人也;御覽七九引歸藏:“昔黃神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則巫咸黃帝時人也;御覽卷七二一引世本宋注云:“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醫。”是巫咸又堯時人也:諸說不同。而御覽七九0引外國圖云:“昔殷帝大戊使巫咸禱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為巫咸民,去南海萬千里。”最為詳明。王逸注楚辭離騷亦云:“巫咸,古神巫也,當殷中宗之世。”殷中宗即殷帝大戊(史記殷本紀作太戊),是此巫咸,當即是殷時巫咸也。然外國圖謂巫咸民去南海萬千里,又與山海經所說西方之巫咸國抵牾:終莫可究詰矣。

2 郭璞云:“采藥往來。”珂案:郭注蓋本大荒西經“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為說,然細究之,“采藥”只是群巫所作次要工作,其主要者,厥為下宣神旨,上達民情。登葆山蓋天梯也,“群巫所從上下”者,“上下”于此天梯也。說詳海內經“九丘建木”節注。

并封1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后皆有首,黑2。

1 珂案:大荒西經云:“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周書王會篇云:“區陽以鱉封,鱉封者,若彘,前后皆有首。”是并封、屏逢、鱉封皆聲之轉,實一物也。聞一多伏羲考(見聞一多全集第一冊)謂并封、屏蓬本字當作“并逢”,“并”與“逢”俱有合義,乃獸牝牡相合之象也,其說甚是。推而言之,蛇之兩頭、鳥之二首者,亦均并封、屏蓬之類,神話化遂為異形之物矣。

2 郭璞云:“今弩弦蛇亦此類也。”郝懿行云:“弩弦蛇即兩頭蛇也,見爾雅釋地枳首蛇注。”珂案:爾雅釋地枳首蛇郭璞注云:“岐頭蛇也。或曰今江東呼兩頭蛇為越王約發,亦名弩弦。”

女子國1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2周之3。一曰居一門中4。

1 珂案:淮南子墬形篇有女子民。大荒西經云:“有女子之國。”三國志魏志東夷傳云:“(沃沮)耆老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后漢書東夷傳云:“或傳其國有神井,窺之輒生子。”即此類也。

2 珂案:御覽七九0引此經水下有外字。

3 郭璞云:“有黃池,婦人入浴,出即懷妊矣。若生男子,三歲輒死。周猶繞也。離騷曰:水周于堂下也。”珂案:御覽三九五引外國圖云:“方丘之上,暑濕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黃水,婦人入浴,出則乳矣。去九嶷二萬四千里。”蓋本郭注為說也。

4 郝懿行云:“居一門中,蓋謂女國所居同一聚落也。”珂案:郝說非也。所謂“居一門中”者,亦圖象如此,猶“兩女子居,水周之”之為另一圖象然。

軒轅之國1在此2窮山之際3,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4,尾交首上。

1 珂案:大荒西經云:“有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棲為吉,不壽者乃八百歲。”西次三經有軒轅之丘,郭注云:“黃帝居此。”

2 失名云:“博物志無此字,太平御覽(卷七九0)引經亦無此字。”郝懿行云:“經文此字疑衍。李善注(文選)思玄賦引此經云:『在窮山之際。』史記五帝紀索隱引此經同,并無此字。”

3 郭璞云:“其國在山南邊也。大荒經曰:岷山之南。”郝懿行云:“大荒西經說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此云岷山者,以大江出岷山故也。”

4 珂案:古天神多為人面蛇身,舉其著者,如伏羲、女媧、共工、相柳、窫窳、貳負等是矣;或龍身人頭:如雷神、燭龍、鼓等是矣,亦人面蛇身之同型也。此言軒轅國人人面蛇身,固是神子之態,推而言之,古傳黃帝或亦當作此形貌也。

窮山1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2。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3。

1 珂案:楚辭天問云:“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化為黃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營;何由并投,而鯀疾修盈?”此數語自來多不得其解。自唐蘭天問“阻窮西征”新解(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一二三期合刊)一文出,謂“窮”即山海經海外西經“窮山”,“鯀尸剖而生禹,其尸體遂化為黃熊而西征,被阻于窮山,卒越巖而南,求活于諸巫”,乃豁然貫通焉。鯀所被“阻”之“窮”,確即此窮山,因巫咸國在其南,去此不遠也。

2 郭璞云:“言敬畏黃帝威靈,故不敢向西而射也。”珂案:軒轅之丘在西王母所居玉山之西四百八十里,見西次三經。

3 郭璞云:“繚繞樛纏。”珂案:蓋護衛此丘也。

此諸夭之野1,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皇卵,民食之;甘露2,民飲之,所欲自從也3。百獸相與群居。在四蛇北。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4。

1 郭璞云:“夭音妖。”郝懿行云:“經文此字亦衍。夭郭音妖,蓋訛。夭野,大荒西經作沃野,是此經之夭,乃沃字省文,郭注之妖乃沃字訛文也。諸夭,藝文類聚九十九卷引作清沃,博物志作渚沃,淮南墬形訓有沃民。又云『西方曰金丘,曰沃野』,高誘注云:『沃猶白也,西方白故曰沃野。』案高說非也,沃野蓋謂其地沃饒耳。”珂案:郝說是也。宋本郭注“夭音妖”,妖字正作沃,藏經本同,蓋后人妄改作妖耳。然此“諸夭之野”句下,疑文字尚有闕脫。下文“鳳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與“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其“民”其“人”維何?無由知也。大荒西經云:“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則其“民”沃民也。揆之張衡思玄賦:“超軒轅于西海,跨汪氏之龍魚。”畢沅說汪氏系沃民之誤,良確;以沃民之后,記有龍魚,故曰“跨沃民之龍魚”也。知經文此句之下,當有“沃民”字樣,如以大荒西經“沃民是處”補于其下,則處與舞為韻,亦天衣無縫也。淮南子墬形篇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白民之后有沃民,以此。海外西經系自西南至西北方,方向適反,故諸沃之野之后乃有白民之國。則居于此沃野之其“民”其“人”,正當是自成一國之沃民也。

2 珂案:太平御覽卷十二引瑞應圖云:“甘露者,美露也;神露之精,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如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神異經西北經荒經云:“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里,兩腳中間相去千里,腹圍一千六百里,但日飲天酒五斗。”原注:“張華曰:天酒,甘露也。”

3 郭璞云:“言滋味無所不有,所愿得自在,此謂夭野也。”珂案:郭注夭野,藏經本作沃野。大荒西經云:“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有甘華、甘柤、白柳、視肉、三騅、璇瑰、瑤碧、白木、瑯玕、白丹、青丹。多銀鐵。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是謂沃之野。”即此。

4 郝懿行云:“亦言圖畫如此。”

龍魚陵居在其北1,狀如貍2。一曰?3。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4。一曰鱉魚5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镇雄县| 冀州市| 瓦房店市| 聊城市| 盘锦市| 定西市| 留坝县| 富宁县| 临邑县| 石景山区| 恭城| 兴义市| 柘荣县| 阿尔山市| 普兰县| 潜山县| 台北县| 湘潭市| 丰镇市| 黔江区| 开封市| 高陵县| 探索| 丰县| 米易县| 隆尧县| 漳平市| 那曲县| 垣曲县| 河曲县| 介休市| 和顺县| 综艺| 邢台县| 南投县| 南岸区| 威远县| 天津市| 宜宾市|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