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瘡癰下(1)
- 千金翼方
- 孫思邈
- 4966字
- 2015-12-27 00:00:05
<篇名>癰疽發背第一
內容:方九首凡發背及癰疽腫,已潰、未潰方∶取香豉三升少與水和,熟搗成強泥,可腫作餅子,濃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腫上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溫,溫熱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熱痛,急易之。癰疽當便減,決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瘡孔,孔中汁出即瘥。
癰腫發背腫并諸毒腫方∶榆白皮栝蔞(各五兩)婦人月布洗取汁胡燕窠土鼠土(各十兩)上五味,搗和作泥封之,一日漸消,五日全瘥,若壞,封四畔,瘥。
諸癰腫無聊賴,發背及癰癤已疼痛方∶蒸糜谷更遞熨之即愈。(一云薔薇殼更灸熨之。)癰疽發腹背陰隱處,通身有數十癰方∶取牛糞干者燒末,以雞子白和涂,干則易,瘥止。
又方∶以牡蠣粉大醋和涂即愈。
<篇名>占期散
內容:主消腫癰疽消膿方∶木占斯人參干姜(一云干地黃)桂心細辛濃樸(炙)敗醬防風桔梗栝蔞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藥入咽覺藥流入瘡中,若癰疽,灸之不能發壞者可服之,瘡未壞者去敗醬,已發膿者納敗醬,服藥日七夜二,以多為善。若病在下,當膿血出,此為腸癰也。諸病在里,唯服此藥即覺其力,痛者即不痛。長服,治諸瘡及疽痔,瘡已潰便早愈。醫人不知用此藥,發背無有不治者,唯服此耳。若始覺背上有不好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藥力行,覺渴止便消散。若雖已壞,但日夜服之,勿住也,服之腫自消散,不覺去時。欲長服者,當去敗醬。婦人乳癰,宜速服之。(一方無桂心。)癰疽潰漏,男發背,女發乳及五痔方∶胃皮(燒)蜂房(燒,各一具)蜀椒(汗)干姜(各一兩)濃樸(一兩半)附子(炮,去皮)桂心當歸續斷本地榆皮(各五分)上十一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加斑蝥七枚,益良。
治骨疽百方治不瘥方∶可于瘡上以次灸之,三日三夜無不愈。
又方∶久瘡不愈,瘥而復發,骨從孔出者名為骨疽,取一死烏雌雞,凈去肉取骨,熬令成灰,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單各一兩,皆別熬成灰,合導瘡中,碎骨當出數十片,愈。
<篇名>鼠第二
內容:論一首方二十一首灸法三首論曰∶一切癰疽,皆是瘡根本所患,癰之后膿汁不止,得冷即是鼠,是以漏方次之,大須急救之。
治鼠方∶馬齒草(五升,切白皮(一斤,水煮五升,取一升澄清)麝香(半臍,干之,研末)杏仁(半升,曲煎令黑搗如粉)上四味,以瓷器貯之,合和,以三四重帛密系口,病已成瘡者,以泔清煎減半,洗,作貼子涂藥貼著瘡上,日三易之,若未作瘡如瘰子者,以艾一升熏黃如棗大,干膝如棗大,三味末之,和艾作炷灸之三七壯,止。
治諸漏方∶取新生兒屎,一百日以來皆收置密器中五六日,取涂瘡孔中。
又方∶取鯉魚腸切作五段,火上暖之,先洗瘡拭干,以腸貼之,冷即易之,從旦至夜,干止覺癢,開看蟲出,即瘥。
又方∶取雞子三顆,米下,蒸半日出,取黃,熬令黑,先拭瘡汁令干,以藥納瘡孔中,不過三度。
又方∶以臘月豬脂,以紙沾取,納瘡孔中,日五度,夜三度。
風漏及鼠漏方∶赤小豆白蘞牡蠣(熬)黃上四味,等分,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蟻漏方∶取陵鯉甲二七枚,燒為末,豬膏和敷之。
又方∶取半夏一枚,屑之,以鴨膏和敷之。
漏方∶鐵屑狗頰連齒骨虎矢鹿角甲半取毛(各二兩,《千金》云∶鹿皮合毛)上四味,搗篩為散,以豬膏和納瘡孔中,須臾易之,日五六。
治鼠漏方∶死鼠(一枚,中形者)亂發(一雞子大)上二味,以臘月豬膏才得沒之,微火煎之。鼠發消盡膏成,以涂瘡上,又以酒服半分許,鼠從瘡中出。
寒熱瘰方∶連翹黃柏黃苦芩栝蔞土瓜根芍藥恒山(各一兩)龍膽(二兩)貍頭骨(一枚,炙)上九味,搗篩為散,酒服五分匕,日三。
治身體瘰及常有細瘡,又口中有瘡,薔薇丸方∶薔薇根黃柏黃黃參芍藥苦參白蘞栝蔞防風梔子龍膽鼠李根皮(各一兩)石龍芮(二兩)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飲服十丸,日三。(《千金》無黃柏。)頸漏∶搗生商陸根作餅子如大錢,濃三分,貼漏上,以艾灸之,餅干熱則易之,可灸三四升艾,便瘥。
一法∶葶藶子(二合)豉(一升)上二味,合搗大爛,熟作餅子如上,以一餅子當孔上貼,以艾柱如小指大,灸上三壯一易,三餅九柱,日三,隔三日一灸。
一法∶凡是一名瘰,有結核欲作癰癤者,以獨顆蒜去兩頭,灸之如前法,日灸三度,瘥。
一法∶七月七日日未出時,采麻花,五月五日取艾,等分合作炷,灸漏上百壯。
治方∶馬齒草(陰干)臘月淳麻燭(燼)上二味,等分,細篩,以臘月豬脂和之,先以暖泔清洗瘡,拭干涂之。
又方∶槲木皮一尺,闊六寸,去黑皮細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納白糖十挺,煎取一升,分三服,以銅器中貯之,若吐,吐著器中看之。
又方∶五月五日午時,取馬齒草一石,以水一石煮取三斗,去滓,納白糖十挺煎取九升,分三服,以銅器貯之,若吐,吐著器中看之。
<篇名>人參散
內容:主寒熱瘰,在頸脈如杏李方∶人參干姜白芷甘草(各一兩)上四味,搗篩為散,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少小半匕,以意增加。
又方∶貍骨(五分,炙)烏頭(七分,炮,去皮)黃柏(一兩)上三味,搗篩為散,先食,酒服一錢匕,日三。
又方∶連翹黃連芍藥苦參土瓜根龍膽當歸(各半兩)上七味,搗篩為散,先食,以溫酒服錢五匕,日三,稍加至方寸匕。(《千金》無當歸,有栝蔞,恒山,為八味。)又方∶取桃枝上不落子,搗末,以大醋和敷之。
鼠乳方∶常思根拭去土,勿洗,以附本系之,一日一夜便斷消。
<篇名>瘭疽第三
內容:方八首瘭疽秘方,世所不傳,神良無比。
升麻干地黃枳實(炙,各二兩)大黃(二兩半)前胡(三分)犀角(一兩半)麝香上九味,以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以瘥為度,不限劑數。
<篇名>豬蹄湯
內容:主瘭疽諸疽,十指頭赤痛癢已潰方∶豬蹄(一具,治如食法)大黃白芷川芎黃芩黃連細辛當歸本藜蘆(炙,一本無)莽草甘草(各一兩)上一十二味,以水三斗煮豬蹄,取一斗,煮藥,取五升洗漬瘡。
<篇名>湯
內容:主瘭疽浸淫欲作未成,或如桃李核,或如雞子赤方∶黃芩黃連大黃當歸芒硝甘草(各一兩)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還鐺中,納芒硝一沸,貼布帛中,以拓腫上數百遍瘭疽浸淫多日漸大方∶胡粉(一分,熬)黃連茹甘草(各二兩)上四味,搗篩為散,以粉上,日三。
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而復發方∶黃(一兩)款冬花升麻(各一兩)赤小豆附子(炮,去皮)苦參(各一分)上六味,搗篩為散,酒服半錢匕,稍增至一錢匕,日三服。
又方∶取虎矢白者,以馬矢和之,曝干燒灰,以粉之。
又方∶龍骨胡粉(燒)滑石(各半兩)青木香(二兩)上四味,搗篩為散,以米粉一升和之,稍稍粉之,日四五。
瘭疽方∶灶室塵灶突中墨灶釜下土(各一升)上三味,以水九升煮三沸,取汁,以洗瘡,日三四度。
<篇名>惡核第四
內容:論一首,方一十三首論曰∶凡惡核似射工,初得無定處,多惻惻然痛,時有不痛者,不痛便不憂,不憂則救遲,救遲則殺人,是以宜早防之,此尤忌牛肉雞豬魚驢馬等肉,初如粟或如麻子,在肉里而堅似,長甚速,初得多惡寒,須臾即短氣,取茱萸五合作末,水一升和之,絞取汁頓服之,以滓敷之,須臾更服此汁,令毒瓦斯散,不入腹,入腹則致禍,切慎之。
江南毒瓦斯惡核射工暴腫生瘡,五香散方∶甲香薰六香青木香羚羊角丁香犀角鱉甲(炙)升麻烏鶯黃芩黃柏黃連甘草(各四兩)吳茱萸(三分)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中射工毒及諸毒,皆水服方寸匕,日三,以雞子白和涂腫上,干則易之,兼以水和少許洗腫上。(疑少一香。)
<篇名>野葛膏
內容:主射工惡核,卒中惡毒方∶野葛(二升)巴豆去皮烏頭蜀椒(各五分)附子丹砂茵芋(各一兩)雄黃大黃躑躅(各二兩)上一十味,搗篩為散,以不中水豬膏十斤,煎三上三下,去滓,納丹砂雄黃末,攪至凝,以棗核大摩病上,勿近眼,凡合各膏,皆不用六畜婦人小兒見之。
<篇名>麻子湯
內容:主遍身流腫方∶麻子(五升,炊)赤小豆(三升)防風(三兩)附子(炮)當歸(各一兩)上五味,先搗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滓,納藥及豆,合煮取四升,去滓,食豆飲汁。
治惡毒腫或著陰卵,或偏著一邊疼急攣痛,牽小腹不可忍,一宿殺人方∶取茴香草搗取汁,飲一升,日三四服,滓薄腫上,此外國方,神驗,從永嘉以來用之,起死人神效無比。
凡風勞毒腫疼攣痛,或牽引小腹及腰胯痛方∶取桃仁一升去尖皮、兩仁者,熬令黑煙出,熱研如脂,以好酒三升攪令相和,一服,覆取汗,不過兩三度,作之,瘥。
若從腳腫向上,稍進入腹殺人方∶取赤小豆一斗,以水三斗煮爛,出豆以汁漬膝以下,日一,數日則愈矣。若已入腹者,不須漬膝,但煮豆食之,斷一切鹽菜飲食米面,惟只食豆一物,渴飲豆汁,瘥乃止。
大麻子赤小豆湯主毒腫無定處,或敕澀惡寒,或心腹刺痛煩悶者,此由毒瓦斯深重也。
大麻子(熬)赤小豆(各五升)生商陸(二升,薄切之)升麻(四兩)附子(炮)射干(各三兩)上六味,以水四斗煮諸藥,取二斗五升,去滓,研麻子令破。以麻子汁煮豆令極熟,去滓可得六七升,一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小盒飯利,即毒除腫減,食兼此豆益佳,如湯沃雪。凡用麻子皆不得用郁悒者,可揀擇用之。
療腫方∶狗尿珠,一名龍葵,取汁敷之,拔出根,冬用干者湯漬取汁用之。
又方∶取蒼耳燒灰,和醋泔淀作泥封之,平即涂,勿住。取拔根出乃止。
又方∶取黑牛垢封之。
又方∶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上二七壯,即消矣。
又方∶末附子,醋和敷上,燥即涂。
又方∶取生薺根汁一合,去滓,涂不過三度。
<篇名>丹疹第五
內容:方二十八首治丹毒腫,升麻拓湯方∶升麻漏蘆芒硝(各二兩)蒴根(五兩)黃芩(三兩)梔子(二十枚)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冷,分用漬拓,常令濕為佳。
丹毒方一名天火也,肉中忽有赤如朱涂,赤色大者如掌,劇者遍身,亦有痛癢微腫者方∶赤小豆二升,絹下篩,雞子白和涂之,小干即涂,逐手消也。復合漏蘆湯以防其內,其方如下∶漏蘆白蘞黃芩白薇枳實(炙)升麻芍藥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二兩)大黃(二兩)上一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五色丹,俗名油腫,若犯者多致死,不可輕之方∶縛母豬枕頭臥即瘥。
又方∶牛屎涂,干則易之。
又方∶雞子白蒲席灰涂之。
又方∶搗麻子水和涂之。
又方∶煎羊脂摩之,青羊尤佳。
又方∶赤小豆五合,末,水和,取汁一合服,滓涂五心。
又方∶以蕓苔菜末,雞子和涂之。(一云∶蕓苔葉汁服三合,滓涂丹上。)又方∶榆根皮末,雞子和敷之。
又方∶燒苦竹葉篩灰,和臘月豬脂涂之,亦治油腫。
又方∶搗蕓苔菜封,即瘥止。
又方∶搗慎火草封之,神良。
又方∶鯽魚五枚,五寸以上者去鱗,熟研朱砂一合,搗如泥,封病上,濃三分,干易之瘤病方∶取獐、鹿二肉,治如濃脯,火炙令熱,拓掩瘤上,冷更炙拓,可四炙四易,痛膿便愈,不除,更炙新肉用之。
白瘤方∶先極搔刮,以繩縛之即愈。又取東向木空中水熱刮瘡上,洗之二三遍,即愈。
又方∶硫黃礬石(燒)上二味等分末,以醋和敷上。
麻游腫方∶以生布一片油中,布入油出,以火燃之,持照病上。咒曰∶日出游游不知羞,脂火燎你頭,七遍,瘥。
白游腫方∶熟搗生羊脾涂之。
青白赤游手近微痛者方∶大黃蒲黃伏龍肝(各二兩)上三味,以水和如薄粥涂之。
治赤游方∶以鷹矢水和,涂之二三瘥。
又方∶胡燕巢灰醋和敷之,日二三。
又方∶冷水射注之。
又方∶大黃(一兩)紫檀(一兩)豉(一合兩)上三味,搗,細篩為末,大醋和敷之。
又方∶搗慎火草如泥涂之,此最大效。
火游腫方∶大黃、慎火草和為末,涂之。
又方∶胡粉一兩,和醋一合煎涂之。
火游腫流遍身赤色者入腹即死方∶以生豬肉敷上,其肉蟲鳥不食,臭惡故也。
<篇名>甘濕第六
內容:論二首方三十八首論曰∶夫甘濕之為病也,或熱或寒如病虎狀,或時下痢,或痢則斷,或常痢不止,無有時節,或時睡眠,有時思食,而氣力漸弱,日日羸瘦,腹背攣急,頭項無力,嗜臥食少,試法先指琢其脊上兩邊,若逐指即起如粟者,即是疳病,若不起者,非是疳也。若起者可漸向上琢之,若起至頸骨兩邊者,即是蟲已入腦矣,病難愈矣。療十得二,終須多灸,若未入腦,醫先以繩拘項向心壓頭,令當齊骨下尖處,即插著轉繩向背,背上當脊骨插頭,橫量病患口兩吻頭,作定于捉繩頭,脊骨上點兩處,灸,必須細意點處齊平即灸,初旦灸二壯,滿一七日至第二七日,灸二七壯,第三七日旦暮灸七壯,第四七日目只三壯,第五七日日二壯。
看初灸二三日,若灸瘡發膿者易瘥,五六日乃發者難瘥。唯得食白飯苜蓿苦苣蔓荊菜香漿少許燒鹽,瘥后百日,乃可得依常食。又須灌藥三遍,相去五日一灌。
蔥白(一握)豉(二升)蜀椒(三合)鹽(二合)上四味,又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暖灌之,取一升乃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