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 普濟方·針灸
  • 朱棣(周定王)滕碩 劉醇
  • 4980字
  • 2015-12-26 23:54:27

陰包(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足厥陰別走。灸三壯。主腰痛。少腹痛)。

五里(在陰廉下二寸。去氣沖三寸。陰股中動脈。灸三壯。主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

陰廉(在羊矢下。去氣沖二寸動脈。灸三壯。主婦人絕產。若未會產者)。

十二經流注五臟六腑明堂

膽者。肝之腑也。兩旁一百四穴。出甲乙經。

膽出于竅陰。竅陰者。金也(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足少陽脈之所出也。

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俠溪。俠溪者。水也(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溜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于臨泣。臨泣者。木也(在足小指次指間本節后陷者中。去俠溪一寸半。足少陽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過于邱墟(在足外廉踝下。

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足少陽脈之所過也)。行于陽輔。陽輔者。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許。去邱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入于陽陵泉。陽陵泉者。土也(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竅陰(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脅痛。咳逆不得息。及喘爪甲上與肉分者。左取右右取左立已。不已。復取之。手足清煩熱。汗不出。四肢轉筋。頭疼如錐刺之。循循然不可以動。動益煩心。喉痹舌卷口干。胸內廉痛不可反側。耳聾。耳鳴)俠溪(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者中。灸三壯。主胸中支滿寒如風吹狀。寒熱。

熱病汗不出。目外 赤痛。頭眩。兩頷痛。逆寒汗不出。多汗。耳鳴。聾。目癢。胸中痛不可反側。痛無常處。 瘧狂疾)。

地五會(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后陷者中。不宜灸。使人瘦。不出三年死。主內傷。

唾血。不足。外無膏澤。亂腫)。

臨泣(在足小指次指間本節后。去俠溪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厥逆氣喘胸滿中風身汗不出而清。髖髀中痛。不得行。足皮痛。胸中滿。腋下腫。馬刀。痿。喜自嚙頰。天牖中腫。淫濼脛酸。頭眩。枕骨頷顱痛。目澀身痹。灑淅振寒。季脅下支滿。寒熱。胸脅腰腹膝外廉痛。月水不利。見血而有身。敗則及乳腫胸痹。心一痛不得息。痛無常處。大風目外痛。身熱痱。缺盆中痛。瘧日西發)。

丘墟(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目視不明。振寒。

目翳瞳子不見。腰脅痛。腳酸。轉筋。胸脅痛。善太息。胸滿彭彭然。瘧振寒。腋下腫。痿厥寒足腕不收。 坐不能起。髀樞腳痛。大疝腹堅。寒熱。脛腫。狂疾)。

懸鐘(足三陽之絡。在外踝上三寸陷者中。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灸五壯。主腸滿。胸中有熱。不嗜食。小兒腹滿。不能飲食)。

光明(足少陽絡。在外踝五寸。灸五壯。主身體寒少熱甚。惡心惕然。此與絕骨穴療病同功。主淋漓脛酸。熱病汗不出。狂痛。虛則痿 。坐不能起。實則厥脛熱。膝痛。身體不仁。手足偏小。嚙頰。不能俯仰。 )。

外丘(足少陽 。少陽所生。在外踝上七寸。灸三壯。主膚痛。痿痹。骨脅滿頭痛。項內寒熱。癲疾常嘔沫)。

陽輔(在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之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灸三壯。主寒熱腰痛如小錘居其中。沸然腫不可以咳。咳則崩綰及諸節痛。上下無常處。寒熱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挾癭。髀膝脛骨搖酸。痹不仁。喉痹)。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 。陽維 。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灸三壯主寒厥。癲疾螈 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熱。髀脛不收。喑不能言)。

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太息。口苦。咽仲介介數唾。脅下支滿。嘔吐逆。髕痹引膝股外廉不仁。筋急。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膽脹)。

陽關(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不宜灸。主膝外廉痛不可曲伸。脛痹不仁)。

中瀆(在脾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寒氣在分肉間痛上下者。痹不仁)。

環跳(在痹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十壯。主樞中痛。不可舉。腰脅相引急痛。髀筋 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

本神(在曲差旁一寸半。發際一分。直耳上入發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目眩痛。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嘔沫。小兒驚癇)。

頭維(在額角發際本神旁一寸五分。禁不可灸。主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

臨泣(當目上 直上入發際五分陷者中。足少陽太陽之會。灸三壯。主頰清不得視。口沫泣出。兩目眉頭痛。小兒驚癇反視)。

目窗(一名至宮。在臨泣后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三壯。主頭痛目瞑。遠視 。上齒齲腫)。

正營(在目窗后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牙齒痛。唇吻強。上齒齲痛惡寒)。

承靈(在正營后一寸半。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

腦空(一名顳 。在承靈后一寸半。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痛身熱。引兩頷急腦風。目瞑頭痛。風眩。目痛。鼻管疽發為厲。鼻癲風。勞疾急瘦)。

風池(在顳 后發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寒熱癲疾僵仆。狂熱病汗不出。頭眩痛。 瘧。頸項痛。不能顧。目泣出互引鼻鼽衄。目內 赤痛。氣發耳塞目不明。喉痹。腰傴僂引項。筋攣不收)。

顱息(在耳后青脈間。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身熱。頭脅痛不可反側。小兒癇喘不得息。耳鳴)。

懸顱(在曲周顳 上廉。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熱病頭痛。引目外 而痛。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皮痛)。

頷厭(在曲周顳 上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善嚏。頭痛身熱。目眩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 而痛。耳鳴)。

懸厘(在曲周顳 下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耳鳴善嚏)。

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灸三壯。主頭痛。目瞳子不可以視。俠白強急。

亦不可以顧)。

絲竹空(一名目 在眉后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及盲目眩頭痛。互引目中赤 。臍風目上插 。反目憎風。癲疾狂熱煩滿)。

瞳子 (在目外去 五分。手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青盲無見。遠視 。目中膚翳白膜。一名后曲)。

天沖(在耳上如前三分。灸九壯。主頭痛。癲疾嘔沫 。互引善驚)。

蟀谷(在耳上入發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灸三壯。主醉。酒風發。兩角眩痛。

一云頭弦不能飲。煩滿嘔出)。

曲鬢(在耳上入發際曲隅陷者中。鼓頷有空。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頸頷支滿。引邪。牙齒口噤不開。急痛不能言)。

浮白(在耳后入發際一寸。下曲頰后。灸三壯。主足緩不收。痿不能行。口不能言。

寒熱喉痹。咳逆吐疝。胸中積滿。不得喘息。胸痛耳聾。嘈嘈無所聞。頸項癰腫不能言。及肩臂不能舉。齒牙齲痛)。

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手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五壯。主管疽發厲。項痛引頸癰腫不能顧)。

完骨(在耳后入發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頭風。耳后痛。煩心。

足痛不收。失履口 僻。頭項搖 。牙車急。癲疾僵仆。狂虛面有氣。齒牙齲痛。小便赤黃。喉痹項腫。不可俯仰。俠腫引耳。 瘧狂易)。

淵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胸滿。馬刀。臂不舉。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主腫馬瘍。腹內潰者死。寒熱生馬瘍瘡)。

大包(脈出淵腋下三寸。脾之大絡。布胸脅中。九肋間。及季肋端。灸三壯。主大風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皆縱)。

輒筋(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脅。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中暴滿。

不得臥。喘息)。

天池(一名天會。在耳后一寸。腋下三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手心主足少陽脈之會。灸三壯。主寒熱胸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

章門(脾募也。一名長平。一名脅 。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足厥陰少陽之會側臥屈上足。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腹中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干燥。不嗜食胸脅支喘息而腫膈嘔心痛。及傷飽身酸 羸瘦。腰痛不得反側。賁豚腹滿。腫。腰清脊強四肢懈墮。善怒。咳少氣郁。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舉。馬刀強。身 石水胸脹)。

帶脈(在季肋下一寸八分。灸五壯。主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通)。

五樞(在帶脈下三寸。一日在水道下一寸半。灸五壯。主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入少腹痛。婦人下赤白。里急螈 )。

京門(腎募也。一名氣府。一名氣俞。在監骨腰中季肋。本俠脊灸三壯。主 。

反折腰痛。不可久立俯仰。寒熱腹 央央然。不得息。溢飲。水道不通。溺黃。少腹里急。重洞泄骨痹。痛引背也)。

維道(一名外樞。在章門下五寸三分。足少陽帶脈之會。灸三壯。主咳逆不止。

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居 (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者中。陽蹺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腰引痛少腹。在腹前兩筋間。主肩前痛。與胸相引痛。臂里攣急。手不得上舉至肩)。

后腋(在腋后廉際兩筋間。主腋外相引而痛。手臂拘攣急。不得上頭)。

轉谷(在傍骨下二骨間陷者中。主胸脅支滿。不欲食。谷入不化。嘔吐復出。舉腋取之)。

飲 (在食門下一寸骨間陷者中。主腹滿臚脹。極痛引臍傍。腹鳴濯濯若中有水聲。仰腹取之)。

應突(在飲 下一寸。主飲食不入。腹中滿。大便不得節。腹鳴泄注。仰腹取之)脅堂(在腋陰下二骨間陷者中。主胸脅支滿。臚脹賁豚。噫噦喘逆。膽視目黃。

舉腋取之)。

旁庭(在脅堂下二骨間陷者中。舉腋取之。灸三壯。主卒暴中飛尸遁。及胸脅支滿。時上攻搶心。嘔吐喘逆。咽干脅痛)。

始素(在腋脅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脅下支滿。腰痛引腹。筋攣難伸。陰氣上縮。舉臂取之。)

十二經流注五臟六腑明堂

脾者。藏也。兩旁四十八穴。出甲乙經。

脾出于隱白。隱白者。木也(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太陰脈之所出也。

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大都。大都者。火也(在足大指本節后陷者中。足太陰脈之所溜也。

為滎。春三月宜灸之)。注于太白。太白者。土也(在足內側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脈之所注也。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于商丘。商丘者。金也(在足內踝上微前陷者中。足太陰脈之所行也。為經)。入于陰陵泉。陰陵泉者。水也(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足太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隱白(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主腹中有寒氣。起則氣喘。

熱病衄血不止。煩心喜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腸熱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悶。嘔吐不欲食飲。尸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飲渴。身體痛。多唾)。

大都(在足大指本節后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厥。手足清。暴泄。厥心痛腹脹滿。心久痛甚者。胃心痛也。瘧不知所苦。大風逆氣暴泄。四肢腫。濕則唏然寒。饑則心煩。飽則頭目眩)。

太白(在足內側核骨下陷者中。灸三壯。主病先頭重頰痛。煩冤身熱。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滿兩頷痛甚。暴泄若饑而不欲食。善噫熱中。足清腹脹。食不化。若嘔泄有膿血若嘔無所出。先取三里。后取太白章門。厥心痛腹脹滿。心尤痛甚者。胃心痛也。胸脅支滿。腹中切痛。霍亂逆氣。大便難。身重骨痿。若不相知。熱病滿悶不得臥。脾脹)。

公孫(在大指本節之后一寸。別走陽明。太陰絡也。灸三壯。主瘧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實則腹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飲霍亂)。

商丘(在內踝微前下陷者中。灸三壯。主癲疾狂飲多食。喜笑不休。發于外。心中煩渴。瘧寒。腸中痛。汗出腹滿。向向不便。心下有寒痛。陰股內痛。氣癰狐疝。走上下。

腹痛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喉痹。寒熱善嘔。骨痹。煩滿癇 。手足擾。癲疾。目昏口噤。溺黃。筋攣痛。病善厭夢者。絕子。厥。頭面腫起。咳而泄。不欲食。痔疾。骨蝕管疽)。

漏谷(在足內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亦足太陰絡。灸三壯。主腹中熱。苦寒。腸鳴。

強欠。時內痛。心悲氣逆。腹滿腹脹。而氣怏然引肘脅下。皆主之少腹脹急。小便不利。厥氣上頭癲)。

三陰交(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灸三壯。主足下熱。

脛疼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腹中熱。若寒膝內痛。心悲氣逆腹滿。小便不利。厥氣上及巔。痹病者身重若饑。足厥不欲行。善掣腳下痛。虛則腹脹腹鳴溏泄。食飲不化。脾胃肌肉痛。出素問)。

地機(一名脾舍。足太陰 。別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五壯。主 疝瘡瘕腹中痛。藏痹)。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得之。灸三壯。主溏泄。谷不化。腹中氣脹嗌。脅下滿。腹中氣嗌腹脹。喘逆不得臥。腎腰痛。不可俯仰。氣癃尿黃。寒熱不節。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其股。內至膝。飧泄。婦人陰痛。少腹堅急痛重。不嗜食。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霍亂。痹痛)。

血海(在膝下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中。足太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婦人漏下苦血閉不通。氣逆腹脹)。

箕門(在魚腹上越筋間。動脈應手。陰市內。足太陰脈氣所發。一云在股上起筋間。灸三壯。主淋。遺溺。鼠鼷痛。小便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南县| 遵义市| 特克斯县| 县级市| 兴山县| 延长县| 正镶白旗| 合水县| 方山县| 余姚市| 鹤壁市| 昌宁县| 台东市| 行唐县| 汶上县| 临澧县| 普定县| 隆化县| 桂平市| 永兴县| 巢湖市| 交城县| 临邑县| 阳城县| 潞西市| 略阳县| 襄垣县| 海晏县| 卢氏县| 蒙城县| 永登县| 尚志市| 马尔康县| 涞水县| 安岳县| 都安| 寿光市| 八宿县| 抚宁县| 卢氏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