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總論三(1)

家語

本命解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人之命與性何謂也孔子對曰

分于道謂之命形于一謂之性化于陰陽象形而發

謂之生化窮數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

之終也有始則必有終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

目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

微煦然后有見八月生齒然后能食囗而生臏然后

能行三年囗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

陰窮反陽故陰以陽變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是以

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齔二八而化女子七月生齒

七歲而齔二七而化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后道合

化成性命之端形于此也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

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矣而禮男子三十而有室

女子二十而有夫也豈不晚哉孔子曰夫禮言其極

不是過也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

許嫁有適人之道于此而往則自婚矣群生閉藏乎

陰而為化育之始故圣人因時以合偶男子窮天數

也極霜降而婦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農桑起婚

禮而殺于此男子者任天道而長萬物者也知可為

知不可為知可言知不可言知可行知不可行者是

故審其倫而明其別謂之知所以效匹夫之德也女

子者順男子之教而長其理者也是故無專制之義

而有三從之道幼從父兄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言無

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閨門事在供酒食而已無閫

外之非儀也不越境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

知而后動可驗而后言晝不游庭夜行以火所以效

匹婦之德也孔子遂言曰女子五不取逆家子者亂

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惡疾子者喪父長子婦有

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順父母者無子者淫僻者嫉

妒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盜竊者三不去者謂有所取

無所歸與共更三年之喪先貧賤后富貴凡此圣人

所以順男女之際重婚姻之始也

荀子

君道篇

請問為人夫曰致功而不流致臨而有辨請問為人

妻曰夫有禮則柔從聽侍夫無禮則恐懼而自竦

漢班固白虎通

嫁娶

人道所以有嫁娶何以為性情之大莫若男女男女

之交人情之始莫若夫婦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淳

男女構精萬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陰陽故設嫁娶之

禮者重人倫廣繼嗣也禮保傅記曰謹為子嫁娶必

擇世有仁義者禮男娶女嫁何陰卑不得自專就陽

而成之故傳曰陽倡陰和男行女隨男不自專娶女

不自專嫁必由父母須媒妁何遠恥防淫泆也詩云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又曰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陽數奇陰數偶男長女幼

者陽舒陰促男三十筋骨堅強任為人父女二十肌

膚充盛任為人母合為五十應大衍之數生萬物也

故禮內則曰男三十壯有室女二十壯而嫁七歲之

陽也八歲之陰也七八十五陰陽之數備有相偶之

志故禮記曰女子十五許嫁笄而字禮之稱字陰系

于陽所以專一之節也陽尊無所系二十五系者就

陰節也陽舒而陰促三十數三終奇陽節也二十數

再終偶陰節也陽小成于陰大成于陽故二十而冠

三十而娶陰小成于陽大成于陰故十五而笄二十

而嫁也一說春秋谷梁傳曰男二十五系女十五許

嫁感陰陽也陽數七陰數八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

齒陽數奇三三八二十四加一為五而系心也陰數

偶再成十四四加一為五故十五許嫁也加各一者

明專一系心所以系心者何防其淫泆也禮曰女子

十五許嫁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雁贄納征曰

元纁故不用雁贄用雁者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

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

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婚禮贄不用死雉故

用雁也納征元纁束帛離皮元三法天纁二法地也

陽奇陰偶明陽道之大也離皮者兩皮也以為庭實

庭實偶也禮昏經曰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用

雁納征朿帛離皮納征辭曰吾子有加命貺室某也

有先人之禮離皮束帛使某請納征上某者婿名也

下次某者使人名也女之父曰吾子順先典貺某重

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納采辭曰吾子有惠貺貺室

某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請納采對曰某之子惷愚

又不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天子下至士必親迎

授綏者何以陽下陰也欲得其歡心示親之心也必

親迎輪三周下車曲顧者防淫泆也詩云文定厥祥

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禮昏經曰賓升北面

奠雁再拜拜手稽首降出婦從房中也從降自西階

婿御婦車授綏遣女于禰廟者重先人之遺支體也

不敢自專故告禰也父母親男女何親親之至也父

曰誡之敬之夙夜無違命女必有端繡衣若笄之母

施襟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父誡于阼階

母誡于西階庶母及門內施鞶祭紳以母之命命曰

敬恭聽爾父母言夙夜無愆視衿鞶祭去不辭誡不

誥者蓋恥之重去也禮曰嫁女之家不絕火三日思

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感親年衰

老代至也禮曰婚禮不賀人之序也授綏姆辭曰未

教未乞與為禮也始親迎于辭曰吾子命某以茲初

昏使某將請承命主人曰某故敬具以酒父命醮子

遣之迎命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率以敬先妣之嗣

若則有常子曰諾惟恐不堪不敢忘命娶妻不先告

廟到者示不必安也婚禮請期不敢必也婦人三月

然后祭行舅姑既沒亦婦入三月奠采于廟三月一

時物有成者人之善惡可得知也然后可得事宗廟

之禮曾子曰女未廟見而死歸葬于女氏之黨示未

成婦也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

交接之時也詩云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周官曰仲春

之月合會男女令男三十娶女二十嫁夏小正曰二

月冠子娶婦之時夫有惡行妻不得去者地無去天

之義也夫雖有惡不得去也故禮郊特牲曰一與之

齊終身不改悖逆人倫殺妻父母廢絕綱亂之大者

義絕乃得去也天子諸侯一娶九女何重國廣繼嗣

也適也者何法地有九州承天之施無所不生也娶

九女亦足以成君施也九而無子百亦無益也王度

記曰天子一娶九女春秋公羊傳曰諸侯娶一國則

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之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

女弟也或曰天子娶十二女法天有十二月萬物必

生也必一娶何防淫泆也為其棄德嗜色故一娶而

已人君無再娶之義也備侄娣從者為其必不相嫉

妒也一人有子三人共之若己生之不娶兩娣何傳

異氣也娶三國女何廣異類也恐一國血脈相似俱

無子也侄娣年雖少猶從適人者明人君無再娶之

義也還待年于父母之國未任答君子也詩云侄娣

從之祁祁如云韓侯顧之爛其盈門公羊傳曰叔姬

歸于紀明待年也二國來媵誰為尊者大國為尊國

等以德德同以色質家法天尊左文家法地尊右所

以不聘妾何人有子孫欲尊之義義不可求人以為

賤也春秋傳曰二國來媵可求人為士不可求人為

妾何士即尊之漸賢不止于士妾雖賢不得為適娶

妻卜之何卜女之德知相宜否昏禮經曰將加諸卜

敢問女為誰氏也人君及宗子父母自定娶者卑不

主尊賤不主貴故自定之也昏禮經曰親皆沒已聘

命之詩云文定厥祥親迎于渭大夫功成封得備八

妾者重國廣繼嗣也不更聘大國者不忘本適也故

禮曰納女于諸侯曰備灑掃天子諸侯之世子皆以

諸侯禮娶與君同示無再娶之義也王者之娶必先

選于大國之女禮儀備所見多詩云大邦有子俔天

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明王者必娶大國也春秋

曰紀侯來朝紀子以嫁女于天子故增爵稱侯至數

十年之間紀侯無他功但以子為天王后故爵稱侯

知雖小國者必封以大國明其尊所不臣也王者娶

及庶人者何開天下之賢示不遺善也故春秋曰紀

侯來朝文加為侯明封之也先封之明不與圣人交

禮也女行虧缺而去其國如之何以封為諸侯比例

矣諸侯所以不得自娶國中何諸侯不得專封義不

可臣其父母春秋傳曰宋三代無大夫惡其內娶也

不娶同姓者重人倫防淫泆恥與禽獸同也論語曰

君娶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曲禮曰買妾不知姓

則卜之外屬小功已上亦不得娶也故春秋傳曰譏

娶母黨也王者嫁女必使同姓諸侯主之何婚禮貴

和不可相答為傷君臣之義亦欲使女不以天子尊

乘諸侯也春秋傳曰天子嫁女于諸侯必使諸侯同

姓者主之諸侯嫁女于大夫使大夫同姓者主之以

其同宗共祖可以主親也故使攝父事不使同姓卿

主之何尊加諸侯為威厭不得舒也不使同姓諸侯

就京師主之何諸侯親迎入京師當朝天子為禮不

兼春秋傳曰筑王姬觀于外明不往京師也所以必

更筑觀者何尊之也不于路寢路寢本所以行政處

非婦人之居也小寢則嫌群公之舍則已卑矣故必

改筑于城郭之內傳曰筑之禮也于外非禮也卿大

夫妻二妾者何尊賢重繼嗣也不備侄娣何北面之

臣賤不足盡執人骨肉之親禮服經曰貴臣貴妾明

有卑賤妾也士一妻何下卿大夫禮喪服小記曰士

妾有子則為之緦嫡未往而死媵當往否乎人君

不再娶之義也天命不可保故一娶九女以春秋伯

姬卒時娣季姬更嫁鄫春秋譏之適夫人死后更立

夫人者不敢以卑賤承宗廟自立其娣者尊大國也

春秋傳曰叔姬歸于紀叔姬者伯姬之娣也伯姬卒

叔姬升于嫡經不譏也或曰嫡死不復更立明嫡無

二防篡煞也祭宗廟攝而已以禮不聘為妾明不升

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何如孔

子曰婿使人吊之如婿之父母死女亦使人吊之父

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婿已葬

婿之伯父叔父使人致命女氏曰某子有父母之喪

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不敢嫁禮也婿

免喪女父使人請婿不娶而后嫁之禮也女之父母

死婿亦如之婦人所以有師何學事人之道也詩云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禮昏經曰告于公宮三月婦人

學一時足以成矣與君無親者各教于宗廟婦之室

國君取大夫之妾士之妻老無子者而明于婦道又

祿之使教宗室五屬之女大夫士皆有宗族自于宗

子之室學事人也女必有傅姆何尊之也春秋傳曰

傅至矣姆未至婦人學事舅姑不學事己父母者示

婦與夫一體也禮內則曰妾事夫人如事舅姑尊嫡

絕妒嫉之原禮服傳曰妾事女君與事舅姑同也婦

事夫有四禮焉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而朝君臣

之道也惻隱之恩父子之道也會計有無兄弟之道

也閨閫之內囗席之上朋友之道也聞見異辭故設

此也有五不娶亂家之子不娶逆家之子世有刑人

惡疾喪父長子此不娶也出婦之義必送之接以賓

客之禮君子絕愈于小人之交詩云薄送我畿天子

妃謂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謂之后明海丙小

人之君也天下尊之故系王言之春秋傳曰迎王后

于紀國君之妻稱之曰夫人何明當扶進夫人謂非

妾也國人尊之故稱君夫人也自稱小童者謙也言

己智能寡少如童蒙也論語曰國君之妻稱之曰夫

人夫人自稱曰小童國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

曰寡小君謂聘問兄弟之國及臣他國稱之謙之辭

也妻者何謂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下至庶人

其義一也妾者接也以時接見也嫁娶者何謂也嫁

者家也婦人外成以出適人為嫁娶者取也男女謂

男者任也任功業也女者如也從如人也在家從父

母既嫁從夫夫沒從子也傳曰婦人有三從之義也

夫婦者何謂也夫者扶也扶以人道者也婦者服也

服于家事事人者也配匹者何謂相與偶也婚姻者

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婦人因夫而成故曰

姻詩云不惟舊因謂夫也又曰燕爾新婚謂婦也所

以昏時行禮何示陽下陰也婚亦陰陽交時也男子

六十閉房何所以輔衰也故重性命也又曰父子不

同椸為亂長幼之序也禮內則曰妾雖老未滿五十

必預五日之御滿五十不御俱為助衰也至七十大

衰食非肉不飽寢非人不暖故七十復開房也

婦人無爵何陰卑無外事是以有三從之義未嫁從

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故夫尊于朝妻榮于室隨夫

之行故禮郊特牲曰婦人無爵坐以夫之齒禮曰生

無爵死無謚春秋錄夫人皆有謚夫人知何以非爵

也論語曰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國人稱之曰君

夫人即令是爵君稱之與國人稱之不當異也庶人

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一

夫一婦成一室明君人者不當使男女有過時無匹

偶也論語曰匹夫匹婦之為諒也

諫諍

妻得諫夫者夫婦榮恥共之詩云相鼠有體人而無

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此妻諫夫之詩也諫不從不

得去之者本娶妻非為諫正也故一與齊終身不改

此地無去天之義也

夫妻相為隱乎傳曰曾去妻黎蒸不熟問曰婦有七

出不蒸亦預乎曰吾聞之也絕交令可友棄妻令可

嫁也黎蒸不熟而已何問其故乎此為隱之也

曹大家女誡

夫婦

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人倫

之大節也是以禮貴男女之際詩著關雎之義由斯

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賢則無以御婦婦不賢則無

以事夫夫不御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理墮

闕方斯二者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婦之不

可不御威儀之不可不整故訓其男檢以書傳殊不

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禮義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

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數乎禮八歲始教之書十

五而至于學矣獨不可以此為則哉

敬順

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

強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

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然則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

順故曰敬順之道為婦之大禮也夫敬非它持久之

謂也夫順非它寬裕之謂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寬裕

者尚恭下也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媟

黷媟黷既生語言過矣語言既過縱恣必作恣縱既

作則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

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爭曲者不能不訟訟爭

既施則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

不節譴呵從之忿怒不止楚撻從之夫為夫婦者義

以和親恩以好合楚撻既行何義之存譴呵既宣何

恩之有恩義俱廢夫婦離矣

專心

禮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

固不可違夫固不可逃也行違神祗天則伐之禮義

有愆夫則薄之故女憲曰得意一人是謂永畢失意

一人是謂永訖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

者亦非謂佞媚茍親也固莫若專心正色禮義居潔

耳無涂聽目無邪視出無冶容入無廢飾無聚會群

輩無看視門戶此則謂專心正色矣若夫動靜輕脫

視聽陜輸入則亂發壞形出則窈窕作態說所不當

道觀所不當視此謂不能專心正色矣

荀悅申

時事

尚主之制非古也厘降二女陶唐之典歸妹元吉帝

乙之訓王姬歸齊宗周之禮以陰乘陽違天以婦陵

夫違人違天不祥違人不義

悅之叔父荀爽于延熹九年對策陳便宜以漢

承秦法設尚主之儀以妻制夫以卑臨尊違乾坤

之道失陽唱之義宜改尚主之制今悅復以為言

殆其家門素所商講者乎此一首所謂正尚主之

制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错那县| 玉门市| 临桂县| 中卫市| 沙湾县| 永善县| 乌苏市| 聂拉木县| 南投县| 喀什市| 甘肃省| 叶城县| 北碚区| 苏州市| 江阴市| 宣化县| 长武县| 年辖:市辖区| 文水县| 平定县| 茂名市| 乐清市| 景泰县| 望城县| 如东县| 石泉县| 安吉县| 田阳县| 克拉玛依市| 亚东县| 灌云县| 中方县| 邛崃市| 三江| 拜泉县| 疏勒县| 壶关县| 宿州市| 祁门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