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茵陳湯證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腹滿,小便小利,渴飲水漿,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陽明多汗,此為里實表虛,反無汗,是表里俱實矣,表實則發黃,里實則腹滿,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與麻黃連翹證同,然彼屬太陽,因誤下而表邪未散,熱雖里而未深,故口不渴,腹不滿,仍當汗解,此屬陽明,未經汗下,而津液已亡,故腹滿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此瘀熱在里,非汗吐所宜矣,身無汗,小便不利,不得用白虎,瘀熱發黃,內無津液,不得用五苓,故制茵陳湯以佐梔子承氣之所不及也,但頭汗,則身黃而面目不黃,若中風不得汗,則一身及面目悉黃,以見發黃是津液所生病。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傷寒七八日不解,陽氣重也,黃色鮮明者,汗在肌肉而不達也,小便不利,內無津液也,腹微滿,胃家實也調和二便,此茵陳之職。

茵陳蒿湯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茵陳稟北方之色,經冬不凋,受霜承雪,故能除熱邪留結,梔子以通水源,大黃以調胃實,令一身內外之瘀熱,悉從小便出,腹滿自減,而津液無傷,此茵陳湯為陽明利水之妙劑也。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不可下,于寒濕中求之。發黃有因瘀熱者,亦有因寒邪者,有因于燥令者,亦有因于濕化者,則寒濕在里,與瘀熱在里不同,是非汗下清三法所可治矣,傷寒固宜發汗,發之而身目反黃者,非熱不得越,是發汗不如法,熱解而寒濕不解也,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則身自黃而面不黃,以此知系在太陰,而非陽明病矣,當溫中散寒而除濕,于真武五苓輩求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仁布县| 淳化县| 九江市| 德清县| 扬中市| 武安市| 临夏市| 青田县| 沧源| 海丰县| 巴林左旗| 逊克县| 松潘县| 霍林郭勒市| 宝鸡市| 青冈县| 镇平县| 拉萨市| 习水县| 泗水县| 昭通市| 根河市| 光山县| 共和县| 射阳县| 大同市| 凌源市| 南澳县| 尼勒克县| 五原县| 屏东市| 平陆县| 曲阳县| 台山市| 望谟县| 峨眉山市| 镇远县| 长宁区| 鸡泽县| 改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