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7章 《大成禮拜雜志》(之四)(4)

答、性之為道也。神而明之。未可以言傳。故不可得聞也??鬃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顏子拳拳服膺而弗失。故孔子稱其好學。君子之道。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知遠之近。則可以入德。故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病不為耳。顏淵曰。有為者、亦若是。論語開口。教人學而時習之。學而時習之者。不亦說乎。不亦君子乎。此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也。(芻談錄)

第一百禮拜孔教無處不宜

民國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記

問、今聞先生要出游。相處不久矣。我們心中還有多少疑案。有所問難。至今論語講至六十馀星期。我們亦知論語的好處。敢請先生與我們辨難晰疑??珊醪豢?。

答、敝會設星期問談。原為辨難晰疑。前所講的論語。不過說今時各學堂。未存經學之遺風。論語一書。無論何校。都可常講。今雖講至一年有馀。不過就文字答辯。何敢以明經自詡。今各位先生。既知圣經的好處。凡人各有思想。心中所懷。亦各不同。就有一番新思想。亦必要溫故。以論語為標準。各位有所懷疑。此乃人情中事。既屬朋友。隨便談敘。何嘗不可也。

問、先生所講的論語。后學不敢贊一詞。但與朱子所講。不甚相合。朱子辟佛老。先生所講。與佛老合為一家。我們時常說朱子之學說。甚為狹隘。如此看來。朱子非真儒耶。

答、朱子解論語之時。其意在一般僅知供佛骨。鑄佛像。接天佛水。妄想長生。以致政治不修。倫常不講。每日看經念佛。如梁武帝兵臨城下。還在敲木魚。不惟有害身家。適以涂炭生靈。其為害豈不大哉。原來朱子養心之法。亦是佛家所傳。故半日讀書。半日靜坐。何嘗不知佛老。不過辟無知之徒。借佛說妄談慈悲。飾清凈以妨職業。究之滿腔惡念。不如辟佛老以歸儒。還有濟於事業。此是朱子的本心。后人不察。徒尊朱注。未悉其意向所在。凡辟佛老之事。概斥為異端。以為是朱子辟佛老之流風馀韻。似此等人云亦云之見。何嘗是辟佛老。特孤陋寡聞。不知博文約禮耳。當今儒教昌明之時。必與佛老相提并論。主張三教合源。萬教才能歸儒。不然。以為儒教僅僅一個倫常日用。不知倫常之道。其中亦是三教合源之道。故孔子云、生事之以禮。是人子盡孝之道。死葬之以禮。是人子慎終之道。祭之以禮。是人子追遠之道。即是佛老之道。幽冥一體??鬃釉啤⑽茨苁氯恕,F在之道。焉能事鬼。過去之道。未知生。過去之道。焉知死。未來之道?,F在過去未來。即是佛家三生之說也。夫子之文章。即是人生求富貴利達之道。性與天道。即是成仙作圣之本。朱子所辟佛老者。恐因后世人迷於佛老。而不重倫常。其用心亦良苦矣。朱子解釋圣經。雖未發明性與天道。究屬儒教功臣。今之士子。智不足以知朱子。亦猶朱子智不足以盡圣人??鬃又?。句句是天道。字字是倫常。分得出天道倫常者。孟子以后蓋寡矣。吾今淺談論語。一年有馀。不過將夫子之文章糟粕。解其一點皮毛耳。若夫子之性道。朝聞夕死可矣。真是萬仞宮墻。不得其門而入。安見宗廟之美乎。

問、聞先生之言。我以為論語的解釋。至矣盡矣。今方知孔子之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雖然??鬃又?。如此難解。何必拘拘以孔子立教。

答、孔子之教。因時制宜。淺而愚夫愚婦。一時不可離。及其至也。圣人有所不知。上而君相師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亦是孔子之教。下而士農工商。皆是用孔子之道。孔道不可須臾離。慢說中國用此道。即是外國。講富國。講強兵。講文明。講自由。講平權。講大同。講進化。皆是此道。圣道者、下學上達。如兜天之羅帕也。能大能小。能剛能柔。包羅天地。曲成萬物。故不可離也。大哉孔子之教。真宜古宜今。宜中宜外也。(問談錄)

問、至誠者。誠意、誠心、誠身、之謂也。

答、然。誠則幾。幾則明。唯天下上智乃能明。

問、其言也。即非禮勿言乎。

答、其言也。可以言則言也。

問、撥亂反正三十年。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答、十年抑亦可以為世矣。

問、當今之世。有恩須報者。不得而見之矣。

答、仁者出而恩滿天下。則人不愛其情矣。

問、今日之正。必道德齊禮之基定乎。

答、禮行於天下而正存。命立於天下而正定。德行於天下而正明。

問、今之學說壞矣。而人心壞焉。正學說。莫若正人心。正人心。尤莫若正官心。正官心以初等中和學堂。正民心以禮拜。正學說以大成研究會。不如是、未足以撥亂世而反正之也。答、君子之正者命也。命立而正存焉。

問、四書為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歟。

答、四書為兩間之正陽。人能遵而行之。則天地佑之。神明畏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古人所謂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忒矣。

問、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天聰明。經書亦不可不讀。

答、經者、道之華也。智者悟之。勇者行之。仁者載之。

問、天道悠久。人道好常。

答、常則久也。久則變。變則化。(芻談錄)第一零一禮拜教亦多術

民國三年四月初二日記

問、聞先生所講。舍孔子而外。不可言教耶。

答、當今之世。人道昌明。非尊孔子。不能有教無類也??鬃又獭V眷兜?。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其中天道人道。無不完全。即孔子在今時。其教育因時變通。亦要改不良而擇善。取他人之長。補己之不足。集眾思。廣眾益。我非株守孔子。不過以孔子為先師也。凡學說以孔子為體。以諸教之合時者為用。體用兼賅。儒道完善。倡言萬教歸儒者。即此意也。問、孔子言非天子不議禮。何必要天子。才可以制禮耶。

答、孔子所言之天子。非指帝王也。如指天子為帝王。其下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亦不敢作禮樂焉之謂何。天子者、聰明圣智。達天之德。修天爵以要人爵。內圣而后外王也。非帝王即天子。而今尊帝王為天子者。是逢迎帝王也。

問、孔子云。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我們想來。微生高是與人方便。反說他不直。是何言也。

答、此章書。因當世人說微生高直拗。微生高固是圓通之人也。何以見得?;蚱蝓笛伞F蛑T其鄰而與之。自己家中無有。在外去求。與人方便也??鬃庸式宕搜?。以美微生高之方便為人。并非直拗。亦非正直無私。蓋當時多半以曲意徇情。掠美飾恩為直。故孔子正之。

問、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愛人不愛物耶。

答、孔子一車兩馬。車馬是同孔子一路歸家。來人報說馬房失火。孔子明知馬不在房。何必問馬??梢娛ト酥?。雖在慌忙之中。猶曰。傷人乎。是圣人愛人如己。臨事不錯發一語。其心是常常清明如鏡。造次必於是也。從心所欲不逾矩。惟孔子為然矣。何嘗愛人不愛物耶。問、孔子之教。多半所問非所答。凡同問一事。所答不一。譬如孟懿子問孝。答無違。子夏問孝。答色難。顏子問仁。答克己復禮。司馬牛問仁。答其言也。季康子問政。答政者正也。子張問政。答尊五美。屏四惡。顏子問政。答行夏時。服周冕。乘殷輅。冉有問聞斯行諸。答聞斯行之。季路問聞斯行諸。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問同而答異。是何說也。

答、孔子之言。千變萬化。因材施教。執兩用中。因時措宜。猶之佛家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對癥發藥。故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勇者見勇。古云教亦多術矣。其斯之謂與。(問談錄)

問、忠信者、性命合一也。忠恕者、內外合一也。中和者、天人合一也。

答、三者、一以貫之也。

問、不卑不亢。即是和而不流。群而不黨。中立而不倚歟。

答、君子致廣大而盡精微。有其義矣。

問、易者內圣之書歟。其曰首出庶物??思簭投Y、何也。

答、萬國咸寧。天下歸仁之謂也。

問、上智之人。遇道則賢。不遇道則奸。何也。

答、以其有智必用。大道難逢也。

問、據亂以勇。升平以智。太平以仁。德行言語。仁之事也。見於行事曰議禮。政事者、勇之事也。見於行事曰制度。文學者、智之事也。見於行事曰考文。政事文學。仁中勇智。大同以前曰智。至於進化曰仁。至於歸化曰勇。此又天地之三達德也。三達德曰三元。合一曰中。中實曰天地。太極也。中空曰無極。北辰也。中之所空實曰道。道者即自然歟。

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變化靡窮。小德川流。川流曰三。大德敦化。敦化曰三。三者彌漫於兩間。何萬之有。三而已矣。何三之有。一而已矣。天地之道。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問、道家之精氣神。勇智仁也。釋家之佛法僧。仁勇智也。儒家之智仁勇。天地進化之次序也。儒以智。釋以仁。道以勇。天地開化之次序。勇仁智。其間變用惟辟闔。修性明天者??梢哉Z知矣。

答、孔子有言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人有言曰。一而三。三而九。九九八一。四九三六。一百零八萬二千零七三者。俱由是矣。

問、不講天道。則心術壞。不講人道。則行為亂。不講性道。則人不勇於為善。故曰三教不合源。則大道不明。

答、三教者。天地之太極也。君子法天以行道。舍三教其誰與歸。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也。問、當今天元正午。大道宏開。即大道之行。公道在人。故曰天下為公。公道初張曰反正。再張曰文明。大張曰大同。

答、公者、道也。公心者、道心也。天不愛道。人不愛情。人有公心。大道斯行。

問、紅塵之尚富貴者?;靡?。其有最真者存。當知福以集福歟。

答、君子行道而已矣。何福之云。(芻談錄)

第一零二禮拜實行孔教則昌

民國三年四月初九日記

問、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不用衣食乎。

答、此章書。真君子之學也。君子謀道。道者、有益於世道人心。社會國家天下之事也。學道非不謀食。道即食也。謀道者。修天爵也。即俗言大道生財也。只要學問一到。不謀食而食在其中。故君子憂道不憂貧。有道即不貧也。修天爵而人爵從之。善由人作。福自天申。尚有天人之判。君子謀道。即是為人謀。而受祿於天也。故君子憂道不憂貧。

問、孔子言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又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何遲速之不同。若是耶。

答、善人者改過好善之人也?;蛟缓米髟娢?。能讀圣人之文章。明大義者。又曰常學朱子的理學。亦能誠意正心。深知圣人之哲學。不敢自欺者?;蛑倚⒐澚x。與人排難解紛。得權力而循規蹈矩者。故曰善人也。信人也。入門尚未升堂也。故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鬃又潦ヒ?。神人也。有至誠之道也。不但倫常之至。后天的理學明。而先天之至道通也。常以天下為己任。悲天憫人。其性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下人心風俗。早已溶化心中。如明鏡高懸。見人如見其肺肝然。故敢言期月可矣。三年即成大同世界。問、孔子有如此之能力。何以行孔教而文弱。

答、非孔教文弱。好行孔教。而實大悖乎孔教者、文弱也。今歐西各國。雖未明行孔教。然皆暗合孔教。故能達富強之目的??捉讨卦趯嵭?。合之則昌。悖之則敗??贾T古往今來。莫不如是。即如民國反正。期月就成。諸友邦有如此數月而成功者乎。我等享孔子之幸福。有若耕田而食。鑿井而飲。不見其有功也。諸君不信。試觀列強之國。以強權為公理。強名之曰文明。實則是破壞文明的野蠻手段。你也講富強。我也講富強。強與強爭??斓督K有缺。到頭非俱傷兩敗。而競爭終不能了。常言齒堅必早折。舌軟終身在。蓋天道決不能以強權平治天下。惟以仁義安天下。以道德平治天下。故月圓終有缺。強極終有弱。天道如是。人事亦然。老子云、強者死之徒。諸公將來看強國不爭則已。一爭不息。欲求貧弱而不可得??鬃釉?、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即是當時之現象也。又何可貿然步武。羨慕他人耶。(問談錄)

第一零三禮拜性之分析

民國三年四月十六日記

問、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告子言性有善有不善。三說果何為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麻阳| 德化县| 交城县| 台北市| 唐山市| 汕头市| 延边| 闵行区| 蕲春县| 霸州市| 济南市| 深水埗区| 寿光市| 清丰县| 娱乐| 依安县| 龙游县| 灵武市| 建德市| 钦州市| 乌审旗| 绥化市| 乌拉特中旗| 巨野县| 锦屏县| 安平县| 涿鹿县| 乐东| 旺苍县| 尉犁县| 新绛县| 汉中市| 鄂伦春自治旗| 侯马市| 东阿县| 满洲里市| 沙雅县| 平昌县| 马山县|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