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如是記已者。謂記別分別解釋深密之義

如說一切有謂十二處者。此言意顯。十二處通三世。意識所緣法境。三世俱是。若去來無便違此教

三重征破中。彼宗緣無不生心。緣兔角等時。曾別見其兔。曾別見其角。合之一處。非今緣無。若爾便佛教相違說無知無故。不爾唯應有知于有。下難緣無心者。是設遮計

第四釋彼所引經有三。初釋十二處。次釋過去業。后釋有三世色等 于無法密意說有無相者。意顯無法能自持無。有此持無之法故。成密意說之為有說之為法。非顯無法如有有體 于有法中亦密意有者。有非實假說有持。故名密意

由此因緣彼行勝異相續為轉名習氣者。即此習氣行之勝異。相續間斷隱顯細粗緣不緣礙不礙等有差別故

第五三釋。名十二相。未來中可生法相。謂不得非擇滅法。不可生法相。謂得非擇滅法。生法應可求。不生法不應求相

第四破我中有五。一敘宗。二問意。三敘執。四征破。五顯正義

有我薩埵等者。此唯有六。八十三中有八。般若有四等。皆如樞要會

敘執中。初總敘二因。后別顯二因。因修不思。亦知有覺。作意思量亦知有我。故名二因

征破中有二。初別申十難。后總結之 一不覺為先難。難先任運知有我 二世間所作為以覺為因下。思覺為先難。難前作意思量亦知有我下。合難二 三為即于蘊施設有我下。于蘊假設難 四所計之我為即見者等相下。于彼立為難 五為與染凈相應下。建立染凈難 六為與流轉相相應下。生死涅槃難 七為由境界所生若苦若樂下。作受解脫難 八又汝今應說自所欲為唯于我說為作者下。施設有作難 九又汝應說自意所欲為唯于我建立于我下。施設言說難 十計我之見為善不善下。施設眾見難 下結之中有十故字。應配此文。初難有四。又字即分為四。初難云。為即于所見事起薩埵覺者。此師本計。離蘊有我故。計所見色等為我。是顛倒覺。遮即蘊計。此違教失。無別比量?;蚣刺N計師云。執有我見沉淪生死。言無我見能證得涅槃。故于色等此有我者。名為顛倒。若彼異蘊計有我者。我有形量等。不應道理。彼離蘊我?;蛉缟砹俊;蛉缃孀?。故有形量。此難我有色不成 有勝劣者。受用剎帝利等者想用。或愚智者行用?;蚰苋【辰缯咦R用。故離蘊外無別此能。總立量云。離蘊之我應無形量等互許離蘊故。如兔角等 第二難云。為唯由此法自體起此覺等者。此意問。于所覺境自體起我覺。為于余處。若于所覺法自體起我覺者。汝如何說即蘊計我。名為顛倒。于所見色。有形量等。起我覺故。色即是我。故非離色而別有我。執色為我。故非顛倒。量云。汝執色我心應非顛倒。許順所緣故。如他心智等 若由余體起此覺等者。謂亦由心等。起形量我覺。即于一切境界法。起形量覺。非唯緣色。亦應緣色得有我勝劣等覺。非唯緣受等起于彼覺。境心二種便成雜亂。一色等境。亦是受想行等覺因。量云。汝宗色等應是受等。起勝劣等覺故。如受等。余一切量準此應知 第三難中。若不緣起者即非撥現量者。現量現見遠杌為人。便于無情。起有情覺故。不起者名非現量。此中亦有世間相違。略故不說。此意難云。汝計緣色等得起受等覺。皆是真覺。非為倒覺。故于遠杌執為人覺。亦應非倒。此既顛倒。返成于無我。妄起薩埵覺。計有于非情。起薩埵覺故 第四難云。若取現量義者唯色等蘊是現量義我非現量義不應理者。義者境也。彼宗計我非現量境。今言現境。是設遮破。唯五蘊是現量義。彼此共成。我非境義。汝宗自述。今言現境。乃是違宗。此覺若取比量境者。此我之覺。童稚上起。彼未能思。不能比度。不應率爾我覺得生。量云。嬰孩我覺應不得生。無思度故。如石女兒??偭⒘吭啤H晡揖惴乾F比量境。無同喻故。如兔角等

上來四文不覺為前難訖。自下第二思覺為先難。有五又字。即為五段。數論執我體唯受者。勝論執我通作受者。下破作用。隨義應悉。第二難中。若無常者此所作因體是變異執有我等者。所作者。生義。所作之因體是變異。無常之法。我是作者。仍言有常。而有所作。不應道理。顯揚論云。執我有所作。不應道理。不說有常。今但言執我有。有通二義。一有常。二有所作。常有量云。我應非常有。有所作故。如粗地等。若是常者。我應無所作。以是常故。如虛空等。常是正難。無常設遮

第三難中。有動作我等者。數論勝論。我無動作。遍虛空故。遍出離系。執我有動作。不遍空故。作義雖同。動義別故 有動作我有所作者。是則常作。不應復作。我常有故。恒動常作。非今始作。不應復作。量云。汝動我未作先應作。恒動作故。如今所作 無動作我而有所作。不應道理。量云。無動作我應無所作。無動作故。如虛空等

第四難中。若有因作而言我作。便違自宗。若無因作。我應恒作。我恒有故。不待因故。量云。余一切事。未作此事時。亦恒應作。執我恒有不待因故。如今作時

第三于蘊假設難中分二。初敘四計。后別征斥。四計者。初即蘊計。后三異蘊。異蘊中。初我。異蘊住在蘊中。次我。異蘊住于蘊外。我仍屬蘊。謂此是色我。乃至識我。后住蘊外而不屬蘊

破第二計。難常中有四破。第三若不生起法及非法應諸蘊身畢竟不起者。我若不造法及非法。后蘊應無。以無因故。量云。應后蘊畢竟不生。執我不起法非法故。猶如兔角 又應不由功用我常解脫。以不生起法非法故。量云。汝我在生死不由功用應成解脫。不造法非法故。如涅槃位。彼說我得涅槃之時。離眾縛故。名為解脫。在生死中。便有縛縛。又于此滅壞 后于余處不作而得有大過失等者。我無常滅。業亦隨無。后余果生無因而有。是謂不作而得過也。我今佛法種剎那滅。隨本識中前滅后生。果由因起。汝無熏習我滅業亡。后果無因故成大過。量云。汝我滅已后有果應不生。以無因故。如兔角等

破第三計中。若蘊外余處汝處計我應是無為。此難乍似相扶極成。彼計常故。今此無過。六十五云。無有變異。是其常相。我既無變。當來現在有二因緣。皆不應理。若當來無變者。便無生老病死損等。為人天等。五趣流轉。若現在世無變者。便于愛非愛等諸境界中。應無苦樂愛恚癡等之所變異。乃至不應由此等故行法非法。我既有此現當變異。即是無常。體即是蘊。故實蘊有。便無此相。此相無故。應是無為。若是無為。便無此相。量云。汝受蘊我應無此等變異之相。許無為故。猶如虛空。此言應是無為者。顯我應無變異相義?;虼酥幸?。難成虛空。汝我應是虛空無為。許異蘊故。如空無為。其真如等。非定異蘊。無不定過

破第四計中。應無染污者。六十五云。若無有蘊。便無有色與身相應。乃至亦非受用境界分別意相應。既無此五。不由功用我應解脫。無有染污。又我與身不應相屬。量云。我應無染污任運解脫。又應不言我有色等。計異蘊故。不為蘊故。如虛空等。彼計實我雖不屬蘊。仍言我有色等。故為此難。不爾便有相扶極成 不應相屬者。是我有色等義。非攝屬義。第四于彼立有難中分二。初為二征。后隨別釋征。初復二。初標二門。后隨別釋。此難思覺有我中。已正當見知我有也。釋第二門中。復分為二。初標二門。后隨別釋。二門者。一所成業。二我所執具

業中有五。一如種子難。親所作故應無常。二如陶師難。別體成故應非常。三如神通難。有自在故。應無地獄貪嗔等生。四如地難。無作所依顯了業故。五如空難。色無假立。無業用故

若是我所執具者。若言如鐮等者。此意說言。謂鐮非但能斷他物。離鐮之外。亦有刀等能斷于鐮。離見等外于余物上。別有能見。能見等用。定不可得。故離見外無別有我而執見等 又釋非但鐮能斷物。更有余物能斷于物。離見等外別見業故無有我。此釋稍疏。喻不相似。難見等是我所執具故

如世間火雖能燒者亦得能燒等者。人為能燒者?;馂樗鶊?。能燒之體?;痣x于人。自能燒物故。見等見物離自能見何假我耶。此二比量。思準可知

上來合難即見者等相展轉相生。自下方難離見者等相。第六生死涅槃難中。諸行中此流轉相可得如于身牙河燈乘等者。此意說言。如于身行中流轉可得。其外法牙河燈乘者。雖無有我。亦得流轉。故身流轉。何須有我。量云。內身流轉定無有我。有流轉故。如牙河等

七作受解脫難中。設是我者我應無常者。彼受者作者等不是諸行。即是我者我應無常。有作用故。如手足等。若無變異應非受者等。無變異故。如虛空等

十施設眾見難中有三。一難我見善不善。二難無我見善不善。三難我及我見計為我邪。我見有二。一執我見彼說顛倒。二緣我慧彼說非倒。今雙問云。初難善者問緣我慧。量云。緣我之慧亦應顛倒。緣我慧故。如執我見。或設難執我見。若是善者。如文可知。若不善者。不應說正及非顛倒者。見已不善。應非順境。如何名正。我有稱心緣起我覺。所執之我說非顛倒。唯識敘彼云。若爾如何執有我者所信至教。皆毀我見。稱贊無我等。乃至廣說。故今問彼。無我之見若言是善者。外道亦贊無我見故。若言不善而一切智者。此縱彼師名一切智。贊無我見速證涅槃。今說為不善故。不應道理。若說佛為一切智者。贊無我見他不信故

第五常論中。文亦有五。我及世間皆是常住等者。世間有二。一五蘊世間。二國土世間。數論師計。二皆常住?;螂S所應。余師所計。我者自我。世間者他我。下諸常論法依此計。作者有二。一自作。謂宿作因。二他作。空時方我本際等作。此非二作者作。名非作者作。亦非自在天。及梵王等。諸變化者之所變化。名非化者化。此依八十七卷釋。由性常故不可損害。如山地等積集而住

伊師迦者。西方二釋。一近王舍城。有高大山。堅硬常住。我等亦爾?;驈陀胁?。名伊師迦。體性堅實。故喻我等

六十二見中。四十見是常見。謂四一切常。四一分常。八有想。八無想。十六非想非非想。并計極微體性常住。勝論順世。皆有此計 敘執有二。初敘四十常見所因。后敘極微執常所以。六十二見。如此卷。及后卷之五十八八十七。顯揚第九。第十。對法第一。唯識第六。別章等釋。其梵網。六十二見經。及舍利弗阿毗曇。是正量部義。長阿含經梵動品。是大眾部義。大毗婆沙第一百九十九。二百。是一切有部義。非此所宗。其大品經第十五。大智度論。說身邊見以為根本。五蘊各有四我所見。三世各成二十句見。并本合有六十二見。隨機別說。非此所明??址辈皇?

依下中上靜慮者。此四一切常論。八十七云。謂計前際三常論中。由上中上清凈差別。各宿住隨念俱行。意顯依下品定起宿住念。知過去二十成劫。依中品定憶四十成劫。依上品定憶八十成劫。皆悉是常。由執世間空劫為隱。有劫為顯。非滅壞故。四依天眼見現在世。不知生滅。或見諸識。此滅彼生。無斷絕故。見粗非細遂執為常。天眼為先。方見生死現在故。是未來前際。此中前三憶過去世。后一現在未來前故。合名前際。此諸見中。過去名前際。未來名后際?,F在通二。待望別故

或見梵王隨意成立者。一分常見。梵王立言我常子無常。有事彼者。隨彼意立此無常彼常。是初一分常見

或見四大種變異等者。聞梵王立大種常。心無常。或心常。大種無常。同彼忍可名第二一分常見。三戲忘天沒。來生此間。四意憤天沒。來生此間。得宿住通。二俱憶言在彼諸天無此二事。故是常住。我有來此故無常。故名第三第四一分常見。此中說依定得宿住念。憶色界法勝計者見故。略說初二不說后二

后際見中于想及受雖見差別等者。雖見受及想二體。我所差別。不見此二自相差別。執為我所計。我有想等三十二見。若見自相之執我所或不見自相者。顯揚第九云。不見我自相差別。謂不見我都無自性。執此想受為我有之。遂便發起三十二見。我及世間諸常見。生八有想八無想見。俱非之中。有色等四。有邊等四。小想等四。合名為想。有樂等四合名為受。至下當知 有想者。除無想天及非想非非想。余一切地 無想者。謂無想天 俱非者。謂非想非非想處

計有為先有果集起離散為先有果壞滅等者。謂彼計執。實有體性??战贂r為先。至成劫時有果集起。散常極微集成粗故。于壞劫時。粗聚眾色離散為先。有四大壞滅。還唯極微。住在空劫時。彼由宿住隨念。見壞劫未粗色散成微。成劫之初散微成聚色?;蛞娍战馘纳T微。遂執為常。此勝論師執細常粗無常

破執有二。初破。后結。破中初破三十二見。后破極微。初中復四。第二破中。若取我者憶念過去如是名等諸有情類等者。謂得宿住隨念有情。憶念我昔如是名姓。名姓既非我體。如何言念取我而生

第三難云。緣彼現前和合色境眼識起時等者。此中問意。眼識現在緣色之時。住昔曾起耳等識法。為滅為轉。若言轉者。于曾所起百千境識。由今現在一色境界。依一切時位。彼諸識皆起。便違正理

第四破云。所執之我由想所作及受所作等者。此中意顯。想受二法俱為我所。由此二種擊作于我。我或有時。有一想等。故想受二名為能作。我為所作。如世財物擊作有情。有情或時。緣少財等生貪嗔等。此亦如是。非我先無為想受作方始。有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达拉特旗| 绍兴县| 丹凤县| 历史| 贡山| 聂拉木县| 辽阳县| 北宁市| 页游| 德钦县| 乐清市| 抚宁县| 澄迈县| 方正县| 建水县| 南宁市| 丹阳市| 新干县| 建瓯市| 章丘市| 义乌市| 襄垣县| 永丰县| 江阴市| 晋宁县| 连城县| 黄梅县| 科尔| 福安市| 沅陵县| 华阴市| 措美县| 陇南市| 开平市| 丽江市| 伊春市| 通河县| 泾川县| 祁连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