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周禮四方邦國之志史官掌之疏者謂諸侯紀錄國內之事漢有郡國地志名德耆舊有序贊后世作述彌眾往往系天下之事而傳于今者百不一二矧微瑣哉四明舊有宋寶慶閑所修郡志與邑異編承干道圖經之舊也郡以統邑曷由而分袁文清公始用正史例合為一而類考之是謂新志二書殊制皆敘沿革于篇端誠以一郡之書上下千百年閑必識其體統之大者考證明且盡矣弗能加詳矣姑摭梗概備續編之首簡
慶元路禹貢揚州之域周禮職方氏東南揚州其鎮山曰會稽以禹嘗會計于此而得名少康封其庶子國為越今慶元地實居揚州之東南在三代時隸越國秦并天下置會稽郡屬縣有曰句章曰鄞曰鄮即今之地分也漢初王劉濞于吳三縣屬焉景帝時吳國除仍隸會稽郡自漢至陳無所改易隋開皇閑并鄞鄮入句章唐武德四年析句章立鄞州復廢州置鄮縣隸越州開元二十六年以鄮縣為明州析鄮地別置縣曰奉化慈溪翁山與鄮為四縣天寶元年改余姚郡至德二年復為明州又稱奉化郡者時不可考 【舊志云置州之時名郡曰奉化以備封爵其說非是】 后又益以象山縣縣凡五既而翁山廢縣仍為四錢镠以明州為節鎮置望海軍梁時又置定海縣宋建隆初改望海軍為奉國軍熙寧閑置昌國縣而明之屬縣有六矣紹興初置沿海制置使而州名未嘗易寧宗即位以改元之號升州為慶元府皇朝改府為路升昌國奉化二縣為州大德七年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蒞之
鄞縣古鄮縣地縣東有鄮郭即鄮縣治也隋并入句章唐初廢句章縣析置鄞州復廢州置鄮縣開元中為明州而鄮為附郭五代朱梁避祖茂諱始改鄮為鄞宋因之郡城內皆鄞縣所治皇朝始置錄事司以治城內
奉化州古鄞縣地州東舊有鄞城山寺曰鄞城院前漢志謂鄞有鎮亭鮚埼亭皆在焉隋入句章唐初置鄞州尋廢為鄮古鄞地并屬于鄮開元閑始析鄮縣置奉化皇朝元貞元年升為州
昌國州其地在古屬句章縣周環皆海地不相屬左傳注以甬東為句章縣東海中洲今其地歟唐初其地當屬鄮開元二十六年析鄮縣為翁山大歷六年廢五代改鄮為鄞則地又屬鄞宋熙寧六年始以蓬萊安期富都三鄉置縣為昌國元豐元年益以定海之金塘鄉皇朝至元十五年升為州
慈溪縣古句章地虞翻傳注句章董黯慈溪以黯得名隋并鄞鄮入句章唐初置鄞州復廢為鄮縣則慈溪之地前屬句章句章既廢則屬鄮開元二十六年析鄮置慈溪今鄞縣有句章鄉古句章城在小溪鎮豈是鄉亦句章境抑鄮鄞并入之時名之歟
定海縣亦古句章地韋昭稱句章東浹口即今定海之浹港在唐為鄮縣之望海鎮梁開平三年置望海縣既而改曰定海鄮亦改為鄞宋熙寧十年割鄞之海晏靈巖太邱三鄉隸之
象山縣古鄞地漢志鄞有天門山今象山之東門山也晉析臨海縣之北與鄞之安化鄉置寧海縣屬臨海郡隋并鄞入句章唐立鄞州復廢鄞置鄮神龍二年析寧海及鄮置象山縣屬臺州廣德二年始屬明州
土風
后稷以播種啟封其后秉周政必先稼穡也周公以勛勞祚國其后觀魯道必在禮樂也隨其地之本始所著則曰土風焉古者太師陳詩以觀民風誦訓詔事以知地俗漢班固作地理志輯風俗本末成一家言晉之深思本唐堯宋亳重厚則舜湯之澤齊魯經學則二公之教明風化所繇媺也秦俗不純本豪杰之徙魏俗剛強本商李之敝齊有魚鹽而俗侈衛有由育而俗武明風俗所繇變也涼州有寬厚之政而和氣應巴蜀有循吏之教而文辭興南陽好賈訓以本業潁川爭訟道以篤厚明風俗已變者可復正也風俗尚矣四明在三代時為越國之采地在秦漢時為會稽郡之鄮鄞句章三縣唐始為州沿革不一然其遺風余俗厥有自來隋地理志曰會稽數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并湊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淳龐里俗澄清德教隆洽亦其風氣所尚會稽典錄曰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蚌之饒海岳精液善生俊異會稽志曰其民勤于身儉于家奉祭祀力溝洫有禹之遺風焉是皆以會稽一郡風俗言者而四明于是概見焉爾舊志則曰古鄮縣乃取貿易之義居民喜游販魚鹽頗易抵冒而鎮之以靜亦易為治南通閩廣東接日本北距高麗商舶往來物貨豐溢出定海有蛟門虎蹲天設之險實一要會也山川清淑之氣發泄無余衣冠文物日以盛大躬行篤實家戶詩書觀乎慶歷諸賢淳熙大儒其言百世不能泯也若夫土地所宜風氣所生先正七觀其事有足征者矣
職官
自封建法壞而郡守縣令之制歷千余年卒莫有能改之者其僚佐則司馬別駕參軍丞簿尉是也又有部使者若漢之刺史唐之觀察得以文法督吏治之弗逮然所謂僚佐者或長官所自辟置各有分職民事不必一一與聞故名跡著在典籍者惟守令為最多國朝以仁治天下公署所蒞皆同堂列席雖庶寮佐史亦得以公議自持權任既均憲度益密夫設官以守法用法存乎人亦言其人有德一善猶足稱也紀載其可略乎巿舶海運職專理財亦附著焉
淛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題名記]至元十二年歲在乙亥天兵南平宋都以其地置江浙行省省視淛東為東南藩屏因前代觀察制置故治立宣慰使司以鎮之治于越于處繼遷婺大德六年十月四日中書奏升為都元帥府七郡兵民之政悉隸總裁命重臣渾忽圖佩金虎符開都元帥府事明年命徙治于四明明據沿海要害扼制日本諸蕃列圣重光聲教漸被島夷效賓今上皇帝御極之三年大振皇威討削奸宄更化改元治具一新歷選臺諫侍從廉明剛正材兼文武者出秉帥麾以壯國容故特命陜西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帖木哥御史臺治書侍御史大都督奎章閣學士院同知經筵事鎖南班并為淛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兵部尚書棗哈同知使事副帥職下車月余威令嚴肅邊陲晏清海波不揚民物康阜時則有若副使僉帥府事黃頭王猷老成碩望練達政機幕府元寮俱由清要辟居華選風云盛集振后光前既而首帥尋膺臺檄改擢西憲治書公念閫寄之重寢不安席閱武于招寶山下申勵邊防式遏寇沖屬群不逞依憑城社肆為民毒以惑眾聽即命有司羅捕械曉通衢懲斷斥逐廛氓安堵號稱神明同寅協恭庶務修舉掾屬彬彬是則是效明之父老歌誦而不能忘也謂自建帥治迄今踰卅載中更郁攸壁未有記咸愿紀載爵氏遷次歲月于石昭示永久俾逵文以記之若稽古昔茂簡材良腹心干城惟上所命漢魏以降重內輕外在廷公卿希寵固位為得計出國門跬步則卻顧遲回而暇以軍國政務為心以閭閻休戚為己任者幾何人哉欽惟世祖皇帝統一天下土宇至廣圣子神孫深慮遠猷內外為一股肱耳目簡在帝心出將入相聞命就道殊方萬里猶之輦轂之下澤化敷洽宗社奠安堯舜之風未之有比二三大臣仰體淵衷慎固藩屏休聲令聞其亦方叔召虎之流亞歟宜當勒名金石作鎮遐荒前政相承若賢若否路碑具存故不復書表而續之昉自今始后之覽者思以繼芳躅而垂光于無窮庶乎無媿于斯記云爾是歲復為至元之乙亥閏十二月日廬江況逵文
淛東道宣慰使司
宣慰使都元帥三員
牙安的斤 【通奉大夫延佑七年六月初三日之任】
教化 【資善大夫至治二年閏五月二十八日之任】
拜住 【中奉大夫至治二年八月十九日之任】
馬鑄 【中奉大夫至治三年八月十六日之任有威風知大體軍民畏而愛之】
不八沙 【中奉大夫泰定三年六月十二日之任】
哈剌朵兒只 【正奉大夫泰定三年九月初五日之任】
李允中 【中奉大夫泰定三年八月初九日之任安陽韓性為去思碑】
拜住 【通奉大夫天歷元年十月十二日之任奉省府札付準中書省咨照會中奉大夫前淛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拜住就帶前官元降虎符授通奉大夫淛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守不八沙滿缺為頭署事】
王都中 【中奉大夫天歷元年十月初七日之任】
禿魯迷失海牙 【中奉大夫天歷二年六月初七日之任】
完顏定兒 【中奉大夫天歷二年四月初七日之任】
赫閭 【資善大夫至順元年四月二十五日之任】
太平 【資善大夫至順二年二月初二日之任】
換住 【中奉大夫至順三年正月初九日之任】
塔哈 【鎮國大將軍至順三年七月二十二日之任】
鐵木哥 【中奉大夫至元元年八月十六日之任除江南淛西道肅政廉訪使】
鎖南班 【資政大夫至元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之任】
安童 【資善大夫至元二年六月初十日之任】
也乞里不花 【資德大夫至元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之任】
索羅不花 【榮祿大夫至元六年七月初三日之任】
贍思丁 【中奉大夫至元六年十一月十八日之任】
迷只兒 【資善大夫至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之任】
同知都元帥
德哥 【中議大夫延佑七年九月初三日之任】
暗都剌哈蠻 【亞中大夫泰定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之任】
塔里牙赤 【朝散大夫天歷元年三月十五日之任】
黑的兒 【亞中大夫至順二年二月初一日之任】
忽先 【嘉議大夫元統二年三月二十七日之任】
棗哈 【嘉議大夫至元元年十二月初四日之任】
忽剌忽兒 【太中大夫至元三年三月二十八日之任】
副使僉都元帥府事二員
沙的 【中大夫延佑七年十月十九日之任】
崔敬 【中憲大夫至治二年八月十九日之任】
姜元佐 【朝列大夫泰定二年三月初二日之任】
孛老 【宣武將軍泰定二年三月二十日之任】
卜禮亞徒 【朝列大夫天歷元年三月十五日之任】
李卜花 【朝散大夫至順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任】
廉玉居寶海牙 【至順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之任】
王猷 【中順大夫元統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之任廉慎寬厚崇尚儒雅嘗被命審囚閱實讞詳平反全活者眾省委董視巿舶一以清白奉行居官不求赫赫名而所去見思廬江況逵為碑】
黃頭 【朝列大夫元統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之任】
郭德誠 【朝散大夫至元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之任】
王安 【中奉大夫至元五年四月二十六日之任】
脫帖木兒 【朝列大夫至元三年五月二十五日之任】
九十 【朝散大夫至正元年三月二十六日之任】
經歷
董世杰 【承德郎延佑七年八月初一日之任】
丁從禮 【承務郎泰定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之任】
白湛 【承直郎泰定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之任】
李忽都荅兒 【承德郎至元元年正月二十四日之任】
賈亨 【承務郎至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之任】
宋榮祖 【承直郎至正元年四月十五日之任】
都事二員
崔克宏 【承務郎至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之任】
白湛 【承事郎至治二年八月十九日之任】
曹愚 【承德郎泰定二年正月初十日之任】
李德秀 【承直郎泰定二年七月十七日之任】
牟應復 【承事郎天歷二年三月初九日之任】
張信 【承務郎至順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之任】
張賢 【承務郎元統二年六月初八日之任】
相弼 【承務郎至元元年十一月初四日之任】
李澤 【承德郎至元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之任】
耿朵羅歹 【承德郎至元四年十月初四日之任】
宋文迪 【承務郎至元六年十月二十日之任】
石徽 【承直郎至正元年十月初八日之任】
照磨
陳昭翁 【將仕郎至治二年五月十六日之任】
鄭文瑞 【將仕郎泰定二年七月二十九日之任】
李處仁 【登仕郎至順元年二月二十六日之任】
鎖住 【元統二年六月二十日之任】
阮謙 【至元三年六月十五日之任】
李升 【至正元年九月初十日之任】
淛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分司
延佑七年 【按曰此后十三年但存空行元統以后或有姓無名或脫前半行不知何故明代郡志不列此司浙江通志所載更略無從校補姑仍舊觀又按雍正寧波志全與此同知原本固如此非傳寫有脫誤也】
囗
至治元年
囗
至治二年
囗
至治三年
囗
泰定元年
囗
泰定二年
囗 【[按曰]是年有僉事孫楫見本志學校門】
泰定三年
囗
泰定四年
囗
天歷元年
囗
天歷二年
囗
至順元年
囗
至順二年
囗
至順三年
囗
元統元年
副使曾僉事梁
元統二年
囗僉事李絅
至元元年
囗副使李端
至元二年
副使伯篤魯丁僉事李絅
至元三年
僉事張翔僉事老老
至元四年
僉事杜副使順昌
至元五年
僉事贍思丁僉事趙
至元六年
囗副使暢篤
至正元年
僉事贍思丁僉事虎都
至正二年
副使楊
本路總管府〔一〕
[題名記]明以山名州包漢會稽郡鄮縣地而盡有之其北東際大瀛海跨入洲島蕃夷琛舶跡交其中鯨呿鰲擲以渤澥為封畛中國之疆陲極于是矣今即其州為慶元路置上路總管府統二州四縣而治于鄞其官自監牧總管同知府事治中府判推官而下又別設經歷知事照磨同署一司以專理案牘佐興郡政地方千里聯于民伍眾生數十萬而元侯受命天子率時寮寀以惠養元元為其職業治刑名督賦租考圖數貢裝饋贍塞受符牒禮客事靡細如猬毛吾牧貳以十數人之精神智數酬酢闔辟于其閑幸而心跡明白誠意恢疏翼輕舟而共濟駕兩轂以并驅使上知承而下知恤以無曠其官無隳其事可謂能矣不然則舍同即異靜牽動違求牧與芻且俱失之人其謂我何哉重紀至元六年庚辰之歲總管府治中青社君總管府判官齊君方積誠合德共修其官閑相與語曰粵若治朝統一疆宇肇正官名而吾府之牧貳或以豈弟宜民昭茲休績或以協恭和衷樹成德美逮今甲子且一周吾不知其更幾政而閱幾人矣自吾黨仰而觀之蓋無非照乘之珠珍指南之車轍引之于吾前而臨之于吾左吾右者也顧瞻庭宇獨無題名以顯示方來非缺典歟吾欲稽之案牘紀次其氏名拜罷之先后镵于樂石樹之楹閑其于崇古勵今之意不亦尚有發哉二君言同復即是白于總管張侯侯曰然乃來請予文序其述作之自予曰官寺題名表年著代有史法焉雖直書其氏名爵秩拜罷之歲月而不著其行事若無與褒貶焉者然誠善誠惡之跡簡在人心固有不隨世而常存者矣然而視棠茇之有愛撫渠堰而興懷雖逝者之如斯而其所以索鑒于形似之閑尚凜乎無毫發之貸秋霜烈日吁可畏哉余所謂有史法焉者在是而已既以復于二君因即書文以冠于篇是歲二月丙申太常博士柳貫記
本路總管府〔二〕
達魯花赤
舍剌甫沙 【太中大夫延佑六年十一月之任】
阿里 【嘉議大夫至治元年四月二十七日之任】
三不都 【亞中大夫泰定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之任】
阿里牙荅思 【通議大夫泰定二年十一月之任】
壽山 【通議大夫至順二年九月二十八日之任】
速刺蠻 【太中大夫至順三年十月初二日之任】
先哥 【太中大夫至元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之任至元六年正月二十二日病故】
阿里沙 【太中大夫至元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之任至正元年八月十二日致仕】
也先 【嘉議大夫至正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任】
總管
馬澤 【太中大夫延佑六年十一月之任】
蔡衍 【亞中大夫至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之任】
郭郁 【亞中大夫泰定二年十一月三十日之任除福建轉運使郁明敏有才略在郡正賦籍定役法措置食鹽綜理倉庫皆有法修孔子廟飭弟子員征逋租撙浮費學廩不能容淛東都事曹愚為去思碑】
范忽都帖木兒
苫思丁 【正議大夫至順二年十二月之任秩將滿除兩淮都轉運鹽使公以吏部侍郎來守飲冰食檗始終一致待人寬不能令其喜怒隱惡揚善俾自遷改先有司不急細務由是化行民安如春陽膏物而無其跡渠陂修筑田無荒蕪生聚蕃庶盜賊帖息訟牒退縮學校興舉異時富商賦貨江浙省分遣屬官監賦事侵牟百出公一再監之為設方略會稽悉當每歲漕運米物十數萬斛筦倉庾者或與漕戶不相謀紛然生事公出之如納咸服其便夏旱秋雨禱之皆應郡人程端禮為去思碑教授陳廷言亦以舶司之請紀其事于石】
張塔海帖木兒 【正議大夫元統二年十二月之任】
張榮祖 【嘉議大夫至元三年十一月之任】
王元恭 【正議大夫至元六年十一月之任】
同知
怯來 【亞中大夫延佑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之任】
忽都脫臺魯因 【朝列大夫泰定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之任】
岳失哈
張文震 【朝請大夫至順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之任】
狄文秀 【朝列大夫至順三年九月十七日之任】
伯不花 【朝列大夫元統三年八月初七日之任至元四年十囗囗囗囗日致仕】
治中
許壽山 【朝列大夫至治二年三月初一日之任】
李也先不花 【朝請大夫泰定元年四月初二日之任】
張明安 【奉議大夫】
馬鈞 【奉議大夫至順二年二月初九日之任元統二年十二月初七日丁憂】
歹歹 【朝列大夫元統三年四月初二日之任】
桑兒伽思監 【宣武將軍至元二年八月初一日之任】
青社 【朝請大夫至元五年七月初一日之任】
完澤 【朝列大夫至正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之任】
判官
葉同孫 【承信校尉延佑六年十月十七日之任】
劉侃 【奉議大夫至治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之任】
王瑞 【承直郎泰定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之任】
馬祥 【承德郎】
趙德亨 【承直郎至順三年五月初一日之任】
劉肅 【奉訓大夫元統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之任】
齊謙 【奉訓大夫至元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之任廉而好禮治先教化憲司俾董學躬任其勞安陽韓性為去思碑】
張泰 【昭信校尉至元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之任】
推官二員
何肅 【承直郎至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之任】
張瑞 【承直郎泰定元年三月十九日之任】
李邦彥 【承務郎泰定四年十一月初一日之任】
徐良弼 【承直郎】
畢君諒 【承務郎至順三年七月二十五日之任元統二年二月二十九日致仕】
況逵 【承務郎元統二年四月十六日之任天臺應奎翁為去思碑】
胡潤祖 【承直郎元統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之任潤祖持己廉潔遇物寬簡蒞事詳縝治獄尤盡其職郡人程端禮為去思碑儒學副提舉陳旅亦紀其事】
成克敬 【承直郎至元三年三月十一日之任】
田恂 【承直郎至元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之任】
高仲 【承德郎至元六年二月二十四日之任至正二年三月十二日致仕】
經歷
曹時 【承務郎延佑七年十二月初二日之任】
吳敬 【承務郎至治三年十二月十八日之任】
安(王壽) 【承事郎致和元年四月二十八日之任】
閻良 【承務郎至順二年四月初一日之任】
楊致道 【承務郎至元二年三月十五日之任至元四年二月二十二日致仕】
穆惟敬 【承事郎至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之任】
祁楫 【承直郎至正元年七月十一日之任】
知事
邱世良 【將仕郎延佑七年正月二十七日之任】
皇甫儀 【將仕郎泰定元年六月二十二日之任】
鄒樂道 【將仕郎致和元年四月十一日之任】
趙傳 【將仕郎至順三年六月十六日之任】
陳遴 【將仕郎元統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之任元統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致仕】
陳遘 【將仕郎元統三年五月初一日之任】
馬也里牙祖元 【至治三年鄉貢進士登仕郎至元五年三月初十日之任】
朱淵 【登仕郎至正二年四月十六日之任】
照磨
高普 【延佑六年三月二十八日之任】
劉伯丞 【將仕佐郎至治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之任】
張維良 【將仕郎泰定二年四月十五日之任】
陳茂 【將仕佐郎】
潘禹 【將仕佐郎至順二年七月二十六日之任】
黃師憲 【元統二年六月初八日之任】
蘇仲榮 【至元三年六月十五日之任】
吳子輝 【至元六年五月初七日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