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脹滿門

〔原文〕一法∶蹲坐,住心,卷兩手發心下,左右手搖臂,遞互欹身,盡膊勢,卷頭筑肚,兩手沖脈至臍下,來去三七。漸去腹脹肚急悶,食不消化。

〔解說〕蹲坐,收心定意,卷曲兩手從心向下,然后左右搖動兩臂,交替側斜身體,兩肩盡量用力,低頭向肚,兩手沿沖脈按到臍下,上下反復二十一次。可逐漸去肚腹脹悶,食不消化。

〔原文〕二法∶腹中若脹有寒,以口呼出氣三十過止。

〔解說〕腹中若是脹滿有寒氣,以口呼氣,三十次為止。

〔原文〕三法∶若腹中滿,食飲苦飽,端坐伸腰,以口納氣數十,滿吐之,以便為故,不便復為之。有寒氣腹中不安,亦行之。

〔解說〕如果腹中脹滿,食后苦于作飽,可正坐直腰,用口吸氣數十次,氣吸足后吐出,以所苦消失為止,以后脹飽時仍可再行此法。如有寒氣腹內不適,也可以施行此法。

〔原文〕四法∶端坐伸腰,口納氣數十。除腹滿,食飲過飽,寒熱,腹中痛病。

〔解說〕正坐伸腰,口吸氣數十次。可消除肚腹脹滿,飲食過飽作脹,惡寒發熱,腹中痛等病。

〔原文〕五法∶兩手向身側一向,偏相極勢。發頂足氣散下,欲似爛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右相皆然,去來三七。始正身,前后轉動膊腰七。去腹肚脹,膀胱腰脊臂冷,血脈急強悸也。

〔解說〕兩手伸向身體一側,盡力側轉并行氣,使氣從頭頂下散腳,以意念想象就如腐爛的東西那樣使氣散開。手掌手指伸直,左右相同,來回做二十一次。然后轉正過身來,前后轉動肩臂和腰部七次。可祛除肚腹作脹,膀胱、腰脊和臂部寒冷,血脈急強悸動等病。

〔原文〕六法∶若腹內滿,飲食善飽。端坐伸腰,以口納氣十,以便為故,不便復為。

〔解說〕見本篇第三法。

〔原文〕七法∶脾主土,暖如人肉始得發汗,去風冷邪氣。若腹內有氣脹,先須暖足,摩上下并氣海,不限遍數,多為佳。始得左回右轉三七,和氣如用,腰身內一十五法,回轉三百六十骨節,動脈搓筋,氣血布澤,二十四氣和潤,臟腑均調。和氣用頭搖振,手氣向上,心氣向下,分明知去來。莫問平手,欹腰轉身。摩氣蹙回動盡,心氣放散,送至涌泉。一一不失氣之行度,用之有益。不解用者,疑如氣亂。

〔解說〕脾在五行屬土,土氣溫暖,人體便能發汗,汗出可祛除風冷邪氣。若腹內有氣作脹,要先溫暖兩腳,并按摩肚臍上下和氣海,次數不限,越多越佳。至少要左回右轉二十一次。要使氣平和,當用腰身內一十五法,回轉三百六十骨節,血脈流動,筋骨通利,氣血布澤各臟腑,就可使二十四氣調和,臟腑協調。要使氣和,須知用氣之法,頭要轉動搖振,以意念引手氣上行,心氣下行,使上下來去分明。不論是平手、斜腰、轉身、按摩行氣、動作退出,都要使心氣放散,送至涌泉,每一個動作,都要根據法而行,不能失氣營運的規律。氣不失度,用之有益,氣若失度,可致氣亂。

小結∶本篇對腹脹提出了搖手臂轉體,以手沿腹正中沖脈上下按摩的動功和以口吸氣,滿吐之,存思使氣從頭頂向下散布至腳,如腐爛東西那樣松散和自然地使氣下行的靜功。這兩種功法均有理氣舒腹,健脾除滿的作用。強調練功時要。“以便為故,不便復為”,堅持反復練習,才能收到良效。對呼吸主張以“口納氣”,“口呼氣”為主,以口大幅度的深呼吸,可使腹內充分受氣,脹滿消除。最后一條又強調指出,治脹要先理脾,理脾消脹,可先暖足,摩腹,活動腰內,搖頭,后以意引手氣向上,心氣向下,氣血和調,中焦得通,則脹自除。引氣時要使上下來去分明,各循其經,心氣始終要松散自如,如此則氣可行送于涌泉。引氣一定要根據法而行,不失其度,方可有益,若失其度,反而會使氣亂,引起頭昏、目眩、胸悶、腹脹等不良響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温宿县| 万山特区| 仁怀市| 舟山市| 崇州市| 桃园市| 抚远县| 会东县| 朝阳区| 靖江市| 郓城县| 阜南县| 林州市| 乳山市| 遂溪县| 泌阳县| 中牟县| 齐齐哈尔市| 崇州市| 汉寿县| 紫云| 仁寿县| 信宜市| 辽中县| 天水市| 台前县| 宽甸| 张北县| 清丰县| 丰宁| 万年县| 贵德县| 左权县| 佛冈县| 佳木斯市| 木兰县| 榆中县| 宣武区| 东丰县|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