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在下頦,用二陳湯加酒炒大黃、柴胡、桔梗、連翹。核在臂,二陳湯加連翹、防風、川芎、酒芩、蒼術(shù)、皂角針、白僵蠶、麝香,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jié)核自消甚捷。
風熱結(jié)核,用大連翹飲加白僵蠶、牛蒡子。如風核以去風消核散常服消之。
又曰∶凡一切風核疼痛,用大蕎麥根、葫蘆根磨末,半泔半醋暖涂之。
蔣示吉曰∶如瘰 證,男子骨蒸,女人經(jīng)閉,已成壞證,若專攻其 ,是速其斃也。理宜調(diào)理脾胃,補養(yǎng)氣血,使根本既固,然后再理其瘡,庶有可生之機也。(《說約》)又曰∶瘰 之作,七情六欲,痰飲郁熱,積久而成,實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故當以益氣養(yǎng)榮為主,而佐以治瘰之品。蓋恐榮衛(wèi)一衰,變證蜂起,雖欲治 ,而不可得矣。
又曰∶凡遇瘰 等證,須察虛實,不得盡劑攻伐,損傷元氣,致成壞病者,十有八九。此非患者之命,自出醫(yī)人之手,不得不留心斟酌。
《圣濟總錄》曰∶瘰 在耳后頤項缺盆,乃手少陽三焦經(jīng)主之。
《內(nèi)經(jīng)》曰∶陷脈為 ,留連肉腠,即此病也。
《病機》云∶瘰 不詳脈證,經(jīng)絡(luò)受病之異者,下之則犯經(jīng)禁、病禁。虛虛之禍,如指諸掌。
劉河間曰∶瘰 生于耳后及項間,一名九子包,又名者鼠瘡。其突起者,瘰也,多起厥陰少陽之二經(jīng),以其多氣少血故也。由嗜欲太甚,飲酒太過,食味太濃,思想太窮,所愿不遂,意淫于外,內(nèi)蘊七情,中傷六欲,或傳染,或誤治,種類不同,為害則一。男子患此,潮熱頓生;女子患此,月經(jīng)不調(diào),漸漸不治,神仙難救。
神方∶于初起或二三核時,耳后項下有連珠,就于初起大核之上,著艾炷灸之,每核上各灸六七壯,或十余壯,更于肩并、風池、肺俞、缺盆穴上各灸三壯,真起死回生之妙法,可收全功。今人不行艾灸之法,而聽下工敷貼鉤割,多取喪亡之咎。治宜養(yǎng)血清神,化痰散郁,更宜清心養(yǎng)性,淡味節(jié)食,可保終吉。此證生于富貴膏粱之人,多費調(diào)理,以味濃欲深故也;生于藜藿之人,可保無虞,以味淡欲少故也。古云;膏藿不同治,正此義也。
《心法》曰∶瘰 小者為瘰,大者為 ,當分經(jīng)絡(luò)。如生項前,屬陽明經(jīng),名為痰瘰;項后屬太陽經(jīng),名為濕瘰;項之左右兩側(cè),屬少陽經(jīng),形軟遇怒即腫,名曰氣。堅硬筋縮者,名為筋 ;若連綿如貫珠者,即為瘰 ;或形長如蛤,色赤而堅,痛如火烙,腫勢甚猛,名曰馬刀瘰 。又有子母 ,大小不一;有重臺 , 上堆累三五枚,盤疊成攢。有繞項生者,名蛇盤 ;如黃豆結(jié)莢者,又名鎖項 ;生左耳根者,名蜂窩 ;生右耳根者,名惠袋 ;形小多癢者,名風 ;頷紅腫痛者,名為燕窩 ;近及胸腋者,名瓜藤 ;生乳旁軟肉等處者,名 瘍 ;生于遍身,漫腫而軟,囊內(nèi)含硬核者,名流注 。獨生一個在囟門者,名單窠 ;一包生十數(shù)個者,名蓮子 。堅硬如磚者,名門閂 ;形如荔枝者,名石 ;形如鼠形者,名鼠 ,又名鼠瘡。以上諸 ,推之移動,為無根,屬陽,外治宜因證用針灸、敷貼、蝕腐等法;推之不移動者,為有根且深,屬陰,皆不治之證也。切忌針砭及追蝕等藥,如妄用之,則難收斂。瘰 形名各異,受病雖不外痰濕風熱,氣毒結(jié)聚而成,然未有不兼恚怒氣郁幽滯,謀慮不遂而成者也。
瘰門主方
紫霞膏 治瘰 初起,未成者貼之自消,已成未潰者,貼之自潰,已潰核存者,貼之自脫,并治諸色頑瘡 瘡,濕痰濕氣,新久棒瘡,疼痛不已者,并用之。
明凈松香(凈末,一斤) 銅綠(凈末,二兩)用麻油四兩,銅鍋內(nèi)先熬數(shù)滾,滴水不散,方下松香熬化,次下銅綠,熬至白煙將盡,其膏已成,候片時傾入瓷罐,凡用時湯內(nèi)燉化,旋攤旋貼。
瘰 初起,已潰未潰并治。
苦杏仁(去皮尖,三十粒) 萆麻仁(去衣,四十九粒) 松香(研細末,一兩)先將杏仁搗至無白星為度,再入萆麻仁搗如泥,方下松香,再搗千下攤貼。
千捶膏 初起貼之自消,將潰貼之,毒從毛竅中出,不致穿潰。
杏仁 萆麻仁(各四十九粒) 琥珀(燈心同研) 冰片(各三分) 珍珠(豆腐包煮) 麒麟竭當門子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銅綠 黃丹 龍骨 輕粉(各六分) 水安息(龍眼肉大,三塊)松香(入鍋內(nèi),小火化開,用麻布濾去渣,冷定,用豆腐水煮數(shù)次,再用綠豆湯煮三次,又用蔥、韭、生姜汁各一盅煮干,研細末,八錢)先將杏仁、萆麻搗如泥,次將前藥細末逐漸加入,捶千余下用大紅緞攤貼,忌見火。若內(nèi)覺有膿未熟,恐穿潰難于收功,可加木鱉子(去殼。七枚,) 黑驢蹄(研細,五分,)于膏內(nèi),即能隔皮取膿。
又方羌活 獨活 白芷 細辛 龜版 亂發(fā) 防風 當歸 全蝎 蜈蚣(各三錢)用麻油一斤浸一日,煎時柳枝頻攪,藥枯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然后下東丹水飛,炒透,半斤,白蠟、兒茶各二錢,離火片時,下麝香五分,不可多用。
琥珀膏 治瘰 及腋下初如梅李,結(jié)腫硬強,漸若連珠,不消不潰,或潰膿水不絕,經(jīng)久不瘥,漸成漏證。
琥珀(一兩) 廣木香 丁香(各一錢) 桂心 朱砂 松香(以上研細,不入油熬) 當歸 木通防風 木鱉子(凈肉) 萆麻仁 白芷(各五錢,咀片)麻油二斤二兩,浸七日,入鍋內(nèi)慢火熬至焦黃為度,絹濾凈油,徐下黃丹飛炒,四兩,以柳枝不住手攪,候至膏成,滴入水中,軟硬得中,掇下鍋來,以盆頓穩(wěn),攪至煙盡,方下群藥攪勻,瓷器盛之。臨用取少許攤貼。
蝣蜒丸 蝣蜒蟲不拘多少,焙干研末,紅棗去衣去核,共搗為丸,桐子大,每清晨白湯送下三錢。
鼠 馬刀丸 凡服此丸,宜先服六味地黃湯加益母草三劑,再服此丸。
大枳殼(七個,切作十四片,滾水泡軟,去穣,每兩片內(nèi)納斑蝥一個,大黃九分,兩片合緊,用線扎好,入砂鍋內(nèi),放半砂鍋水,煮至水干為度,去斑蝥、大黃,只取枳殼曬干研細。)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日三服,每服三分,白湯下。
鼠 土瓜丸(吳渭采) 已潰未潰并效。
土瓜根 白芨 澤蘭葉 漏蘆 胡桃肉 射干 夏枯草 沙參(各三兩) 草連翹(去心,六兩)磨細,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小兒減半,空心鹽酒下。
消 丸 此方奇效,愈者不可勝計,可刊方普送。
元參(蒸) 川貝母(去心,蒸) 牡蠣(火 醋淬,各四兩)磨細,煉蜜為丸,每服三錢,白湯下,日二服。
神效消 丸大熟地(二兩) 澤瀉 白茯苓 山藥 山萸肉(各一兩) 玄胡索 牡丹皮 牡蠣(各一兩二錢)磨細,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送下。
一方用元參,無玄胡索。
消 丸夏枯草 連翹 萆麻仁(各四兩)磨細,裝入豬大湯一段內(nèi),兩頭扎緊,酒浸蒸爛,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
瘰 未破者 大五倍子一個,挖一孔,入南蜈蚣一條,切作數(shù)段,裝入倍子內(nèi),以醋面裹作一球,用麩子半碗同炒,以麩焦為度,剝?nèi)ネ饷婷媲?,取去?nèi)里蜈蚣,只用倍子研細,醋調(diào)敷。
已潰 犍豬膽汁三個,傾入銅勺內(nèi),慢火熬至滴水成珠,再加輕粉一錢,冰片三分,攪勻攤貼。
串初起 豆腐店浸豆水濾清,用砂銚慢火熬膏,每早白湯沖服數(shù)匙, 上亦以此膏敷貼。
鼠 初起。
紫花地?。ㄋ膬桑?火酒(一斤)浸七日,飲之自愈。
加味逍遙散 治肝經(jīng)郁火,致生瘰 ,并胸脅脹痛,或作寒熱,甚至肝熱生風,眩運振搖,或切牙發(fā)痙諸證。經(jīng)云∶木郁達之是也。
柴胡 薄荷葉 白術(shù) 白茯苓 當歸 山梔仁 甘草 牡丹皮 白芍水煎服。
瘰 煎方 初起自消。
大貝母(一錢五分) 半夏 當歸尾 穿山甲(炒) 白茯苓 白附子 連翹(各一錢)桔梗 廣皮 枳殼(各八分) 白僵蠶(一錢五分) 甘草節(jié)(五分)加燈心十根,同煎服,四劑,換服海龍丸。
海龍丸海藻(酒洗炒) 昆布(酒洗炒) 白茯苓(炒) 穿山甲(炒,各二兩) 全蝎(一百個,尾全者) 龍膽草(酒洗炒,一兩五錢) 當歸身(炒,一兩) 核桃(五十個,劈開去肉,將全蝎嵌在核內(nèi),合緊 存性)研細,蕎麥面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早晚白湯送下三錢,酒下亦可。
治 奇方 全蝎七個 桃殼六個,每殼裝蝎一個,五個殼裝去五個蝎子,仍有一殼裝兩個全蝎,以面包煨熟,研末作六包,用黃酒調(diào)服,每日服一次,將兩個蝎子過一服,作個記號,留為末服。服完隔兩三日,如未全愈,可照此方再制一兩料服之,自必全愈矣。服此藥,每日須肉食滋養(yǎng)。
又方真牛黃(二錢) 全蝎(一百枚,去凈頭、尾、腳,用新瓦焙存性)研細,以核桃肉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如患處破皮,便將取下蝎頭、尾、腳焙研細末,搽上,再以膏貼二十一日即愈,永不再發(fā)。制藥須擇成、開、除日修合。
藥酒方摩羅藤 夏日用鮮者二斤,陳木瓜酒五斤,燒酒五斤;冬月用枯者四斤,陳木瓜酒八斤,燒酒二斤;入小口瓦壇,用濕面糊壇口,重湯煮一炷香為度。每食后隨量飲之,常服除根。
除 方 活鯽魚四五寸長者,竹刀剖去鱗腸,入獨核肥皂子七個,以黃泥為匣,入魚匣內(nèi),上下用炭火燒 ,無煙,取出候冷,研細,每服三錢,清晨木瓜酒下。
又方 白亮松香研極細末,以雄豬骨髓調(diào)搽即愈,三五年各藥不效者,用此方俱效。只在研調(diào)敷之手法要緊,用左手,即用左手到底,用右手,即用右手到底,研藥調(diào)藥敷藥,俱要認定一支手。忌陰人拿。
又方 夏枯草乃生血補虛消毒之圣藥,或煎湯飲,或浸酒飲, 上單用夏枯草煎濃膏涂之。
益氣養(yǎng)榮湯 治抑郁勞傷,思慮太過,心神俱憊,以致四肢頭項筋縮,結(jié)成累累如貫珠,或硬或軟,或赤或白,或痛或不痛,日晡發(fā)熱及潰而不斂者,并效。
人參 白茯苓 廣皮 白芍藥 熟地黃 香附 當歸身 川芎 白術(shù) 嫩黃 貝母(各二錢) 桔梗粉甘草(炙,各五分)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煎服。
胸膈痞悶,加枳殼、木香。飲食不甘,暫加濃樸、蒼術(shù)。寒熱往來,加柴胡、地骨皮。膿多或清,倍加當歸、川芎。膿潰作渴,倍加人參、黃 、白術(shù)、當歸。脅下痞痛,加青皮、木香。肌肉生遲,加白蘞、肉桂。痰多加橘紅、半夏。干加麥冬、北五味子。發(fā)熱加柴胡、黃芩??什恢?,加知母、赤小豆。膿不止,加人參、黃 、當歸。潰后反痛,加熟附子、沉香。虛煩不眠,倍加人參、熟地、遠志、棗仁。
桃蝎散 治憂思郁結(jié),痰留氣滯,乃生瘰 。
大全蝎二十一個,劈開去肉,將蝎裝入扎緊,火 存性,每用一枚,研末,臨臥陳酒下。
孫真人治瘰 初起,并治潰爛久不收口。壁虎一條,裹泥中,火 存性,去泥,研末,臨臥陳酒調(diào)下。
治火郁結(jié)核,不拘男婦俱效。用交媾陰精涂搽,如孀婦即以自己陰精涂之。
大紅膏 治瘰 痰核,結(jié)塊不分新久,但未穿破者并效。
鍛石(一兩,用大黃三錢切片同炒,鍛石紅色,去大黃) 滴乳香(去油) 輕粉(各二錢)銀珠 血竭 潮腦 硝石(各三兩) 天南星(二兩)上為細末。陳米醋熬稠,調(diào)藥敷核上,三日一換,敷后皮嫩微損者,另換紫霞膏貼之,其核自消。
氣瘰 北煤炭搗碎,同生桐油腳調(diào)敷自消。
瘰 驗方(孫展鴻) 多年點燈竹燈掛一個,用火點著,下置瓷器盤,使油滴入盤內(nèi),放土地上,出火氣三日,以鵝翎掃患處,不過數(shù)遍,已潰者自斂,初起者自消。
敷項下痰核 塊內(nèi)消法(《明醫(yī)集》)鮮山藥(一兩) 萆麻仁(四兩)共搗成膏,敷上即消。
冰螄散 治瘰 日久,堅核不消,及服消藥不效者,用此點落 核,如馬刀根大面小及失榮等證忌用。
大田螺肉(五枚,日中線穿曬干) 白砒(一錢二分 面包煨熟) 真番 砂(二分) 冰片(一分)先將砒、螺研細。再將 片研勻,小罐密收。凡用時先將艾炷灸核上七壯,次后灸瘡起泡,以小針挑破,將前藥一二厘,津唾調(diào)成餅,貼灸頂上,用綿紙以濃糊封貼核上,勿動,恐其泄氣,七日后四邊裂縫,再七日,其核自落。換搽玉紅膏,內(nèi)服補藥,培助完口。此藥又治癭瘤,患大蒂小,及諸般高突異形怪狀者并效。
火針法 治瘰 核,生于項間,初起堅硬,或如梅李,結(jié)聚不散,宜用此法針之,插藥易消也。
用縫衣大針兩條,將竹箸頭劈開,以針尖夾縫內(nèi),相離一分許,用線扎定,先將桐油一盞,用燈草六七根,油內(nèi)排勻點著,將針燒紅,用手指將核捏起,用針當頂刺入四五分,核大者,再針數(shù)孔亦妙。核內(nèi)或痰或血,隨即流出,候盡,以膏蓋之,次日針孔必漸作膿,輕者用黃藥插之,核堅硬者,用冰螄散糊打成條,曬干,插核內(nèi),針孔外以紙糊二重封固,次日其核發(fā)腫作痛,不妨,乃藥氣攻入于內(nèi),候至七日外,自然核外裂開大縫,再至七日,其核自落,蔥湯洗凈,孔大換用玉紅膏搽入,外以膏蓋。后服益氣養(yǎng)榮湯,或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兼戒勞動氣惱,房事發(fā)物,煎炒海腥等件。
三品一條槍 上品錠子去十八種痔;中品錠子去五漏翻花,癭瘤氣核;下品錠子治瘰 疔瘡,發(fā)背腦疽等證;此為古之三品錠子,但藥同而分兩不同,治病故有分別。今注一條槍,本方三品以下之證,并皆用之,俱各相應(yīng),況又藥品簡易而不繁,是曰三品一條槍之說也。凡同志者,隨試而用之。
白砒(一兩五錢) 明礬(二兩) 乳香(一錢二分) 雄黃(二錢四分)砒礬二味,共研細末,入小罐內(nèi),加炭火 紅,青煙已盡,旋起白煙片時,約上下紅徹,住火,取罐頓地上一宿,取出約有砒、礬凈末一兩,加雄黃、乳香,共研極細,濃糊調(diào)稠,搓成如線條,陰干。凡遇前證,有孔者 入孔內(nèi),無孔者先用針放孔竅,早晚插藥二次,插至三日后,孔大者每插十余條,插至七日,患孔藥滿足方住,以后所患四邊,自然裂開大縫,共至十四日前后,其疔核、瘰 、痔漏諸管,自然落下,隨用湯洗,搽上玉紅膏。虛者兼服健脾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