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虛陽上攻,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濟,腰冷不知痛癢,口中痰多唇黑者,不治。
又云∶喉中如雷聲或嗆食,不治。
又云∶面赤目睛上視,不治。
又云∶心胸緊滿吐痰不出,不治。
又云∶面黑頭汗出,不治。
又云∶自利不治。
又云∶潮熱往來時發譫語,不治。
又云∶自利而喘,不治。
又云∶胸腹脹急,不治。
又云∶手足厥冷,不治。
又云∶心促四肢厥冷不治。
又云∶心中怔忡,胸前紅甚,舌卷面赤,目上視者不治。
又云∶婦人胎前咽喉痛而脈浮者,不治。
又云∶男婦法則,一般惟女人喉中有腫而色紅者,此月經不調也。經不能行則壅塞于上,故咽腫痛也。蓋由榮衛不和,但男子以氣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婦各隨其氣血之分調治,宜調榮湯可也。如病勢重,其色微白腳者,此虛陽上攻,宜服降氣湯探痰,吹藥同前,婦人有孕心頭痛者,不治。
又云∶婦人傷寒,身發潮熱咽痛者,此經行也。《活人書》云∶婦人傷寒,經水適來,晝則明明,暮則譫語如見鬼神狀,此乃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不可下也,小柴胡湯主之。今咽喉痛而潮熱往來,面赤唇紅者,此熱邪上壅也,不用小柴胡湯,宜用竹葉石膏湯,清上膈,除心煩,所以為妙,次用四物湯。
又云∶喉中有瘡,其色帶黃,探痰同前。用小刀點瘡上,出膿后即吹冰片散,宜用鼠粘子解毒湯。
竇夢麟曰∶喉腫乃毒起于脾經,因食煎 油膩等物,及飲酒太過而行房事,以致毒瓦斯不能流行,聚結于喉根,若不速治,潰毒閉急即死。治法先用醋水 汁攪去痰涎,再吹藥。
又曰∶咽喉間生肉,層層相疊,漸漸腫起,有孔出臭氣,用臭狗橘葉煎,頻服之而愈。
汪省之曰∶虛陽上攻,氣不升降,致結患咽嗌,痰涎壅塞,治以蘇子降氣湯。(《理例》)澄曰∶咽喉之病,近世最多者有數證∶曰單乳蛾、雙乳蛾,曰子舌脹、木舌脹、纏喉痹、走馬喉痹。其熱氣上行,轉于喉之兩旁,近外結腫,以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二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者為喉痹;熱結于舌下,復生小舌,名曰子舌脹;熱結于舌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舌者,強硬而不柔和也,熱結于咽喉,腫繞于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痹,暴發痰涎涌盛,水漿不入。然名雖不同,其證總不外乎手少陰君火手少陽相火為病也。二脈并絡于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痹,痹甚則不通而死矣。其危者可以咸軟之,而大者以辛散之,如薄荷、烏頭、僵蠶、白礬、樸硝之類,用之自可消除。至于走馬喉痹,則非此等所療,以其生死只在反掌之間耳。急救之法,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此上策也。后之患者,萬勿畏針以自斃其命;后之君子,萬勿執小方而曰吾藥不動臟腑,又妙于不用針砭出血,在小疾幸而獲愈,而大疾必致死亡。特為拈出,以告病者、醫者,勿自誤以誤人也。
又曰∶凡咽喉用針后,有針創者,宜搗姜塊和以熟白湯,時時呷之,則創口易合。
王奎光曰∶咽喉為人身飲食門戶,呼吸關隘,方寸之地,受病危險,其證甚繁,大約總歸于火。蓋少陰少陽君相二火,其脈皆絡于咽喉,故往往為火證之所結聚。君火勢緩,則結而為疼為腫;相火勢速,則腫甚不仁而為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火有虛實,實火因過食煎炒炙,蘊結積毒,其證口渴,二便秘塞,風痰上壅,將發喉痹,必先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去風痰,后解熱毒虛火;或因飲酒太過,或因忿怒,或因色欲,火炎上攻咽喉干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治宜補虛瀉火。凡用藥不宜純用寒涼,取效目前,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瓦斯乘虛入腹,胸前高腫,上喘下瀉,手足指甲青黑,七日以后全不進食,口如魚口者死。且治咽喉,最忌發汗,針砭出血已寓出汗之意,何堪更發其汗。凡傷寒于腎及帝中(喉名)腫者,斷不宜針。至如內傷虛損,咽喉失音,無法可治。
又曰∶喉證初起,一日寒戰即生發者,發后身涼口不碎,又無重舌,或二便俱利,不可認作熱證。皆因陰氣虛寒而發,其痰不可吊盡,此痰即身內之津液所化,與熱證乳蛾 舌之痰壅一處,以流盡則毒愈者不同,若亦流盡,則精神竭而必斃。先宜藥吹或用水換之法,使喉一通,即便服藥,初劑發散和解,第二劑即施溫補滋養之藥。
設三四日再發寒戰,或心疼、骨痛、脅疼等證,皆屬難治。
又曰∶發時牙關緊閉,舌喉俱腫,口碎而臭,或有重舌,及舌上有黃屑者,發后下午再發寒熱,二便閉塞者,即作熱證。用石膏敗毒散主之,然亦易愈之證。如漸起三四日后而寒熱者,雖極兇亦不為害。惟有證未減而牙關反不緊閉,唇口不腫,紋如好人者不治。舌腫滿口者不治。色如胡桃,如茄子,如砂紙者不治。或連重舌發寒熱者,猶可治也。舌以箸按之若色雪白,起箸即紫紅色者,此身內血已死,然口若臭猶或可生;尤忌口渴氣急,痰多而稠如桃膠者,死期已速。
又曰∶一頸俱紅腫者,亦極危也。面帶紅紫,面青帶白,神氣少者俱無救。不語者死。略能語者尚有可生之機。面色少神,喜坐低處者,亦難治。帝中(喉也)乃性命攸關,舌系下通于腎,白腫不治,傷之者死。
又曰∶凡喉證至五日即重。三日前證雖重,尚未成膿,藥能清散。若至五六日,患處多成膿,隨便穿破后爛成窩,為難愈。如爛用口疳藥多加龍骨、珍珠。
又曰∶凡喉非急證者,一二日未必發熱,病尚輕緩;若至三日發熱證必加重。須問其大小便通利與否,如二便利,證候雖加,不過浮火上攻,服解毒消風消火之藥即愈;若二便不通利,必內有實火,非用降火解毒重劑及通利二便之藥,火何從而出?病何從而解?亦須問其頭痛與否,如頭痛即兼傷寒,難治。凡喉證必俟大便去后,方可望痊;若大便秘結,未可輕許。
又曰∶凡喉證初起,大便秘結,宜大黃、玄明粉通之,則大便降而易痊。若至五六日,久而不食,大便結,用之立斃。蓋病久元氣已虛,豈宜再用硝、黃?當有善法以處之。
又曰∶凡患喉證者,無痰不治。
又曰∶凡喉證先碎者,先吹長肉藥,后吹碧丹。
又曰∶凡吹喉證,須吹藥四五管,方得痰出,三次可以痊愈。其出痰初吹宜多用金丹,必直對帝中,重吹之,急提出管,恐痰即嘔出也。
又曰∶婦人喉證腫痛,有因經閉致火上攻而成者,宜內服通經藥,月事通則愈。
又曰∶凡喉中無形紅腫者,當用燈心。
又曰∶凡喉證兇者,面發腫,白亮無光彩,脈微沉無力,是神氣外泄,無陽之證,斷不治。若面發紅腫,脈來洪大有力,證雖極重,是有元氣,火氣盛,治之易痊。
又曰∶凡吹喉嚨藥,醫家吹時,氣須和平,用管周遍為妙。
又曰∶凡初起吹藥,須令患者低頭,流出涎痰。
又曰∶凡吹喉證,欲出痰涎,藥中用皂莢末少許。
《傷寒論》曰∶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欲絕。
又曰∶咽喉干燥者,不可發汗。
咽痛門主方
竇氏添加一切咽喉、口舌等證神效方。
牛膽硝 生黃連 黑山梔 生黃 白硼砂(各三錢) 青黛(水飛去渣曬干) 青梅干(存性) 人中白( ,各五錢) 雞內金(即雞肫內黃皮) 雄黃(各一錢) 枯礬(二錢)各為細末和勻,加真麝香三分,真冰片六分,再研和入小罐內,用烏金紙塞緊罐口,每用蘆管超藥吹入患上,一日夜吹十余次,徐徐流出痰涎漸愈。如有腐臭,急用蚌水灌凈,或用豬牙草、扁柏子和搗,加水去渣灌凈,前藥五錢加牛黃二分,銅青、熊膽、珍珠各五分,兒茶八分研吹。近世喉科每每勒財,下藥者多,凡有力之家,宜修合施人,以積子孫。
附制牛膽硝法∶冬月入樸硝在黑牛膽內,掛在風處一百二十日,去皮收之。
附制青梅干法∶大青梅一斤去核,入白礬、食鹽各五錢拌和,再加蝣蜒不拘多少,層層間之,一日夜取梅曬干,收盡汁,再曬干, 灰存性,用時加入。夏月宜服冷香薷,其灌口用雪里紅搗汁灌之。
冰片散(竇太師。)真冰片 雞內金(燒存性) 生甘草 枯礬(各一錢) 黃連 玄明粉 黃柏(蜜炙) 雄黃(各二錢) 鹿角霜(一兩) 硼砂(五錢) 鈔(三張 灰) 靛花(二錢)各研細和勻,吹入口中。氣臭加人中白 三分,銅青略 ,不宜太過,五分。
紫雪(竇太師。)青礬(不拘多少,火 通紅,取出放地上出火毒) 硼砂 元明粉 冰片 麝香研極細,放舌下或喉間。
雄黃化毒丸(竇太師)巴豆仁(三十五粒) 雄黃(水飛) 綠豆粉 甘草節 郁金(如無,用蟬肚姜黃代之,各一錢)研末。醋糊為丸黍大,每服七丸,茶清下,吐出痰涎立醒。未吐再服七丸。如人死者,心尚熱,研末灌之。
牛黃清心丸(竇太師。)膽南星(一兩) 防風 川黃連 雄黃(各二錢) 五倍子 元參 天竺黃 桔梗 白茯神 當歸 烏犀角(鎊) 荊芥(各一錢) 真冰片 珍珠 真麝香(各五分) 輕粉(三分)上為細末和勻。甘草膏為丸如龍眼大,辰砂為衣,日中曬干,入瓷瓶內塞緊瓶口,勿令出氣,臨服用薄荷湯磨服一丸。
冰硼散 毋論新久咽喉、口齒腫毒,及久嗽痰火,咽啞作痛。
玄明粉 硼砂(各五錢) 朱砂(六分) 冰片(五分)研極細。吹患上,甚者日吹五六次。
柳華散 治喉瘡及口舌生瘡,走馬牙疳,咽喉腫痛。
蒲黃(炒) 黃柏(炒) 人中白( ) 青黛(各一兩) 冰片(五分) 硼砂(五錢)共為細末。吹喉極效。
漱藥山豆根 夏枯草 松羅茶(陳者) 嫩菊葉 蘇薄荷(各等分) 煎湯頻漱。
三黃解毒湯黃連(二錢) 黃芩 黑山梔 黃柏(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清胃湯生地(二錢) 升麻 連翹 牡丹皮 黃連 水煎服。
引火湯(雷真君。)熟地 元參(各一兩) 白茯苓(五錢) 白芥子(二錢) 山茱萸 山藥(各四錢) 北五味(二錢)肉桂(一錢) 水煎服。
生肌散 痧痘口瘡臭爛。
黃連(土炒) 地骨皮 黃柏 五倍子 生甘草(各等分)研細干摻之。若仍有作熱作膿而不即愈者,乃內毒未盡也。仍用大連翹飲解之。
二圣散 痧痘咽喉腫痛,不拘初起回后。
白僵蠶(二錢) 苦參(三錢)研細。吹入三四次,即腫消痛止。
敗毒散 疹后口臭口瘡唇爛,咽喉疼痛。
生地(一錢五分) 桔梗 連翹 牛蒡子 天花粉 元參 金銀花(各八分) 粉丹皮柴胡(各七分) 生甘草(三分) 黃柏(蜜水炒) 薄荷 赤芍藥(各五分) 熟石膏(一錢)加淡竹葉一錢,燈心五十寸同煎,再加生犀角磨汁和藥服。每日用米泔水洗十余次。若不頻洗,又不服藥,內熱熾甚,則變走馬牙疳矣。
喉間腫長如瓜蒂者不可刺,刺破則傷人 鹽 過研細,以雞翎蘸搽即消。
喉下諸般腫 蝸牛飛面研勻,貼腫痛。
紫袍散(周鶴仙。) 治咽喉十八種證。
石膏 青黛 朱砂 白硼砂(各一兩) 人中白( ) 元明粉 膽礬 山豆根 真冰片(三分)共乳極細末。瓷瓶密貯,急時用二三厘吹咽喉即愈。
熱痛咽痛 童便三合含咽。
咽喉破爛 倒掛塵(陰陽瓦 ,七分) 明礬(三分) 研細吹。
回生救苦上清丹(徐峨峰) 治咽喉十八種急證如神。
白僵蠶(焙存性,一錢) 生硝尖 硝尖 白硼砂(各五分) 明礬 熟礬(各二分) 海螵蛸(三分) 冰片(一分)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少許吹上,吐去痰涎,即愈。
咽喉危證 野蕎麥(春間初發紅嘴形類海棠,六七月間可長四五尺,其莖葉頗似海棠,節有紅節,葉大如掌。)每采鮮葉搗汁,入醋一匙,以綿蘸掃,涎出即活。
奎光秘傳咽喉口齒合藥法∶玉丹(此宜預先多制,愈久愈神。) 將明礬指頭大塊者入罐內,放桴炭火上熔化,以箸試看罐底無塊時,隨投火硝如礬一兩,下硝三錢為則。硼砂每礬一兩,下硼砂三錢為則。少頃又投明礬化盡,又下硝硼如前法,逐層投完。待罐口鋪地如饅頭樣,方用武火煉至干枯,用凈瓦覆罐口,一時取起,將研細牛黃少許,用水五六匙調和,以匙挑滴丹上,將罐仍入火內烘干,即取起。連罐覆凈地上,下以紙襯地上,用瓦蓋七日,收貯聽用。
制黃柏法∶揀好黃柏切片,用荊芥穗為君,甘草佐之,煎濃汁浸軟,攤瓦上緩緩炙黃,不可令焦,酒白蜜湯曬干,研末聽用。
制燈心灰法∶取白色燈心,先用水灑潮,以濃筆管將燈心塞令堅緊,筆管兩頭用紙塞實,入火緩緩燒過,去竹管塞紙開看,如燒不過則生,如燒太過則無有矣。制須得法為妙。
制豬牙皂角法∶取堅小不蛀豬牙皂角放瓦上火炙脆,去兩頭,研末。瓷瓶密貯聽用。
制硝法∶入金丹用者火硝,以溫湯蘸過綿紙挹干包好,放灶上洞內五六日,收其濕氣。入玉丹內,不必如此。
合碧丹法∶每用玉丹三分,配百草霜半匙研勻,入燈心灰一厘,甘草末三匙,蘇薄荷葉末三分,研極細。然后入好冰片五厘,多些更妙。再研勻,入小瓷瓶內,勿泄氣。此丹宜臨用旋合,不可出三日,不可過陰天。春夏宜多加蘇薄荷葉末,其色青。 秋冬宜多加玉丹,其色白。 欲出痰加皂莢少許。
合金丹法∶每用提過硝一錢八分,入生蒲黃羅細末四分,共研細。次下僵蠶末一分,豬牙皂角一分,和研成淡黃色,加冰片一分,再研。此藥可以久留,冰片臨用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