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窟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凡人年老齒落,其根最深,其窟最大,氣血虛衰不能長合;忽被硬物砑破,其痛切骨至心及腦,飲食不便,瘡口最難合,名曰齒窟瘡。用生肌散二三分,舊棉花托入窟內,或飯搗和塞之,過夜,亦妙。(《啟玄》)
骨槽風門主論
骨槽風王肯堂曰∶骨槽風又名穿腮毒,牙齦腫痛,寒熱大作,腐爛不已,由憂愁思慮,驚恐悲傷所致。初起生于耳下及頸項間,隱隱皮膚之內,略有小核,漸大如胡桃,日增紅腫,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牙關緊急,不能進食。先用鵝翎探吐風痰,切不可用刀針。(《準繩》)竇漢卿曰∶骨槽風,一名穿珠,一名附骨,一名穿喉,一名牙槽風,一名穿腮。
此乃憂思驚慮,太陽受證,結于大腸之間,邪毒交生,灌于經絡之內。初起生于耳下及項間,隱隱皮膚之內,略有小核,漸長如李子之狀,便覺紅腫,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牙關緊急,口噤不開。急用鵝毛攪出風痰,即服煎劑。
陳實功曰∶骨槽風初起生于耳前,連及腮項,痛引筋骨,久則漸漸漫腫,寒熱如瘧,牙關緊閉,不能進食。此得于郁怒傷肝,致筋骨緊急;思慮傷脾,致肌肉腐爛;膏梁濃味,致腫多臭穢。初則堅硬難消,久則瘡口難合。初宜艾灸腫項及耳垂下五分,各七壯,膏貼以泄內毒;牙關內腫,以線針刺去惡血,冰硼散搽之,使內外毒瓦斯得解;內服降火化痰清熱消腫之劑;潰后補托藥中加麥冬、五味。如外腐不脫,虛熱不退,堅腫不消,形焦體削者死。(《正宗》)蔣示吉曰∶治此必使水升火降,脾健金清乃愈。(《說約》)又曰∶牙槽風久而不愈,齒縫中出白膿,極難調治。甚則齒落,如上左邊門牙落者不治。治用口疳藥,(方載咽喉門。)加牛黃、倍珍珠兒茶。初起五日用之,紫色退至白色,再五日長肉,再五日自愈。
又曰∶牙槽風久而不愈,即名牙漏吹。同牙槽風法,兼服滋陰降火之劑。戒酒色、發物。
《心法》曰∶骨槽風,一名牙匕發,又名穿腮發,乃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二經風火也。起于耳前連及腮頰,筋骨隱痛,日久腐潰,腮之里外筋骨,仍然漫腫硬痛,牙關拘急,皆由邪風深襲筋骨故也。此證屬在筋骨陰分,故初起腫硬難消,潰后瘡口難合,多致不救。亦有過服寒涼,以致肌肉堅凝腐臭,非理中湯佐以附子不能回陽,非僵蠶不能搜風。如法治之,諸證俱減,惟牙關拘急不開,宜用生姜片墊灸頰車穴(穴在耳垂下五分隱中。)二七壯,每日灸之,兼用針刺口內牙盡處出血,其牙關即開。若寒熱不退,形焦體削,痰盛不食,或口內腐爛,甚則穿腮落齒者,俱為逆證。當腐爛之初,治法同牙疳施救,亦不過稍盡人事耳。
骨槽風門主方
骨槽風、牙疳奇方古廟屋上多年干貓屎白色者,取來陰陽瓦焙存性,每一錢加冰片二分,研細收貯。每用濃松蘿茶洗凈,然后吹之蝕爛處,自生肌收口。
重齦門主論
馮魯瞻曰∶重齦者,初生貼著齒齦有物脹起者是也。此候乃脾胃挾熱,氣血不能收斂。治法速宜綿纏長針露鋒,刺腫之處去其惡血則消,若再生再刺,否則有妨乳食。總緣小兒出胎之后,血氣收斂成血,則口內、舌上、喉頰皆凈;若血氣不斂,胎毒上攻,則乃成矣。(《錦囊》)
齒遲門主論
馮魯瞻曰∶男子八月而生齒,八歲而 ;女子七月而生齒,七歲而 。有齒遲者,乃稟受腎氣不足而髓不強。齒為骨余,骨之所絡而為髓,髓不足故不能上充于齒而遲也。若能調氣血,固本復元,則齒自生而骨力堅凝矣。(《錦囊》)
長齒門主方
長齒法(岐天師)雄鼠脊骨(全副,余骨不用,尾亦不用,頭亦不用,肉亦不用,新瓦上焙于,不用燒焦,留其生氣也)熟地黃(須親身用竹片挖取生地黃,用瓦器煮熟,身懷令干為末,三錢。如市賣地黃,經鐵針穿孔者,即不效矣) 北細辛 榆樹皮(各三分) 青鹽(二錢) 杜仲 當歸(各一錢)忌犯鐵器,共研細末。用一瓷瓶盛之,每日五更時不可出聲,將此藥輕擦在無牙之處三十六擦,藥任其咽下。不可用水漱口,一月如是。日間午間擦之更佳,亦如前數,但經鐵器便不效矣。
齒痛落去復生法膽礬研細,人乳和搽孔中,日三四次,俱用新汲水漱凈。久之其齒復生。
固齒門主方
擦牙散藿香 北細辛 沉香 白芷 青鹽 廣木香 破故紙(各三錢) 石膏( ,一斤)研細,早晚擦。
又方香附(一斤,去毛,用青鹽四兩煮干,炒黃色) 饅首(四兩, ) 生石膏 熟石膏(各八兩)三柰 甘松(各二兩) 研細擦。
又方青果( 存性,四兩) 旱蓮草(一斤、青鹽四兩,用淺水浸煮曬干) 研細擦。
又方臘肉骨( 灰) 石膏( ) 扁柏葉(焙) 香附 枯白礬 青鹽(各等分) 研細,擦。
又方干槐枝(端午向東南方取嫩枝風干) 鮮槐枝(嫩者) 白芷 皂角刺 猴姜(去皮搗碎) 青鹽(各等分)先將鹽入鍋內,水一盞化開入藥,焙黑色,磨細,擦。
又方熟地(酒浸) 破故紙 青鹽 地骨皮 槐角(各一兩) 軟石膏 百藥煎 側柏葉臘肉骨( ,各五錢) 香附 細辛(各二錢) 沒食子(一錢) 研細擦。
固齒法(岐天師)雄鼠脊骨(一副) 熟地 骨碎補 榆樹皮面(各三錢) 杜仲(三錢) 當歸 細辛 青鹽(各一錢)共為末裹棉紙內成條,咬在牙床上以味盡為度,用一條永不齒落矣。然亦不可犯鐵器,犯則不效。一方有沒石子,少杜仲、骨碎補。
至寶丹(《馮氏秘方》)雄鼠骨(一副,其鼠要八兩以上者,越大越好,理毛,用草紙包七層,再用稻草包緊,黃泥封固,用稻糠煨熟去肉,揀出全骨,酥油炙黃,研為細末,入后藥) 北細辛(洗凈土,曬) 真沉香(各一錢五分) 破故紙(青鹽水炒) 白石膏(青鹽水炒) 骨碎補(去凈毛,蜜水炒) 全當歸(酒炒) 旱蓮草(酒炒各五錢) 香白芷(青鹽水炒) 懷生地(酒炒各三錢) 綠升麻(焙二錢) 沒石子(雌雄一對,酒煮火烘)上為細末。同鼠骨末合在一處拌勻,用銀盒或鉛盒盛之。每早擦牙漱咽,久而不斷。牙齒動搖者,仍可堅固,不動者永保不動,甚之少年有去牙一二,在三年以內者,竟可復生,頗小而白,久則如故,妙不可言。
又方(《保元》)早蓮草陰干切碎,半斤,香附米四兩,入砂鍋共炒黑存性為末,擦牙固齒烏須。
又方(《急救》)柳椹陰干為末。日用擦牙,去風明目,烏須固齒。久用不徹,可咀金石。
齒疏陷物(《集玄》)蘆甘石( ) 寒水石(各等分)為末。每用少許擦之。忌用刷牙,久則自密。
擦牙永不疼痛。(周鶴仙方。)青鹽(三兩) 硼砂(三錢) 膽礬(三分) 皂角(鹽內者,一錢)共為細末。撿大個五倍子七枚,將藥末勻裝五倍子內,用火紙每個包過七次,又共包七次,將黃泥包裹,炭火煨煉去綠煙為止,取出研細收貯。每早晨擦牙一次,其功甚大,此曉園驗方也。
又方 肥皂肉搗爛,擦牙。
又方生石膏 生明礬(各等分)共研細末。擦牙。固齒如神。
又法 凡大小便時,將牙齒咬緊。久久行持此法,牙齒到老不落不痛。
牙齒搖動及外物所傷,諸藥不效欲落者。
川五倍 干地龍(去土微炒,各等分)研細。用生姜揩牙齦后,以藥末敷之,五日內不得咬硬物。如齒初折落時,乘熱將齒放齒槽中安好,敷藥齒之內外。即牢如故。
固齒將軍散 治牙痛牙傷,胃火糜腫,久用牢牙固齒。
青鹽(四兩) 杜仲(炒半黑) 錦文大黃(炒微焦,各十兩)為末。清晨擦牙漱口。火盛者咽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