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2568字
  • 2015-12-26 19:08:39

王肯堂曰∶鼻疽生于鼻柱,屬手太陰肺經風熱及上焦郁火所致。(《準繩》)鼻疽澄曰∶鼻疽乃肺經蘊積熱邪,或憂思損傷脾肺,或過食五辛,嗜飲炙 而成。初起鼻柱壅腫,兩竅不通, 痛難經。因蘊熱嗜飲而成者,當用銀花甘草湯加麥冬、花粉、貝母、赤芍、當歸,以清肺熱,稍分其炎燔之勢。如憂思內傷而成者,又當保固肺脾為主。敗毒清涼損氣傷脾之藥,均不可濫施也。治法于癰疽門中采擇用之,毋庸另立主方。

鼻疔門主論

申斗垣曰∶鼻疔乃憂郁太過,勞傷太重,臟腑毒瓦斯傳于經脈而成。二三日神思困倦,筋骨酸痛;四五日寒熱交作,毒瓦斯攻心,頭面腫大;八九日嘔逆昏迷,痰升氣促,十難救一,醫者不可不察。初起治法,從疔瘡門施治。(《啟玄》)陳實功曰∶鼻疔生于鼻內,痛引腦戶,不能運氣,脹塞鼻竅。甚者唇腮俱腫,先宜針刺,次照疔瘡治法。(《正宗》)澄曰∶鼻疔生于鼻竅之中,乃憂郁傷肺,或房欲傳腎,火乘金位,燔灼而成。治當悉按疔瘡治法,毋庸另立主方。

鼻腫門主論

岐天師曰∶鼻腫者,乃肺經火盛也。用皂角末吹入,打清嚏數十即愈。蓋鼻因氣塞,今打嚏則壅塞之氣盡開散,故不用甘桔湯清肺而鼻腫自消也。(《秘錄》)又曰∶有人鼻大如拳,疼痛欲死,此乃肺經之火,熱壅于鼻而不得瀉。法當清其肺中之邪,去其鼻間之火可也,以解壅湯主之。此方全在群入肺經,以去其火邪,又何壅腫之不消耶。

鼻瘡門主論

澄曰∶鼻乃肺之竅,肺有蘊熱,或醇酒炙 ,胃熱薰金,或肺火亢甚,是以鼻竅生瘡,燥裂作痛,多起赤靨。當用石斛麥冬湯清之,或六味地黃湯加麥冬治之。

陳實功曰∶鼻瘡乃肺經實火郁熱,故生瘡也。(《正宗》)

鼻瘡門主方

解郁湯(岐天師)桔梗 天門冬(各五錢) 黃芩 麥門冬 甘草 天花粉(各三錢) 紫菀(二錢) 紫蘇葉百部(各一錢)水煎服。四劑鼻瘡全消。

鼻瘡宮粉 血丹 松香(各一錢) 艾葉(五錢)研細。紙卷香油浸透,火燃滴油,搽鼻內神效。

又方 杏仁研爛人乳和敷。

又方 烏牛耳垢敷。

鼻下生瘡 牛鼻中舊木卷 研,敷之。

鼻頭紅腫破裂 皂礬和灰面研勻,水調貼之。

鼻疳門主論

馮魯瞻曰∶風邪客于皮毛,是以津液不收,致流清涕,頭楚若鋸者,名曰鼻鼽。

更有金不生水,則六陽虛火上升,而成鼻干者。更有風濕之氣,壅成內熱,或因氣疳,故鼻下兩旁瘡濕癢爛,是名鼻疳,俗呼鼻 瘡。不甚痛,汁所流處即成爛瘡。(《錦囊》)又曰∶鼻下一道赤者,名曰 ,以黃連末敷之。

申斗垣曰∶鼻疳,鼻乃肺竅,鼻孔生疳,乃肺中有積熱。若不早治,蝕其鼻內關竅,令人言語不明。(《啟玄》)

鼻疳門主方

驗方(《啟玄》)兒茶(五錢) 雄黃 輕粉(各一錢) 冰片(一分)研細吹之。如臭加鍋墨五分。

又方杏仁(不拘多少,去皮、尖,搗碎,取連四紙壓去油如白粉一樣,只用二分) 輕粉(一錢)吹患處。三四次自愈。

鼻疳爛通其孔者。

鹿角(銼碎,焙焦) 枯白礬(各一兩) 頭發(五錢,燈上燒灰)共研極細末。先用椒水洗凈疳孔,然后搽之。如不收口,可用瓦松燒存性,研末搽之。

鼻痔門主論

陳實功曰∶肺氣不清,風濕郁滯,而成鼻痔也。如鼻生息肉,結如榴子,漸大下垂,閉塞孔竅,氣不宣通,宜服辛夷清肺飲,外用點藥,漸化為水,自愈。(《正宗》)馮魯瞻曰∶濕熱之氣,外郁皮毛,內應太陰,故三焦之火,得以上炎,為鼻生贅,如灶火上炎,而成煤也。又有胃中食積,熱痰流注,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猶濕地得熱,而生菌也。治宜利膈去熱,切勿因礙傷動,否則變成鼻痔矣。(《錦囊》)又曰∶鼻為呼吸之門戶,熱氣蒸于外,則為肺風赤鼻,不獨因于酒也。熱氣壅于內,則為息肉鼻瘡,故息肉者,上焦積熱,郁塞而生也。

竇漢卿曰∶鼻居面中為一生之血運,而鼻孔為肺之竅,其氣上通于腦,下行于肺,肺氣壅盛,一有阻滯,諸病生焉,故有鼻痔之患。

又曰∶亦有熱伏于腦,外寒侵襲,鼻流臭涕,所謂腦寒、腦漏、鼻淵,均由此成。

鼻痔門主方

鼻痔鼻生息肉砂(五分) 枯礬(二錢)研細,每用少許點鼻痔上即消。

驗法 先用麻油掃鼻孔四周,再以白降丹少許,清水調點其痔自落。

又方明礬(一兩) 甘遂(一錢,灰火煨) 白降丹(一分或二分) 明雄(五分)共乳細,吹痔上自愈。

又方明礬(一兩) 萆麻仁(七粒) 鹽梅(五枚,去核) 麝香(一分)共研成丸如棗核大,綿包塞鼻內自化。

又方 枯礬末和豬脂綿包,塞數日自消。

又方 藕節有毛處燒存性為末,吹之。

腦崩鼻息 甘草四兩煎湯,用有嘴壺貯,以鼻嗅之。

鼻中息肉下垂 冰片點之。

又方 黑牛耳垢敷之。

又方 雄黃塞之,十日自落。

又方 雄雞腎塞之,十日落。

又方黃連 白蒺藜煎汁灌鼻中,涕出息落。

鼻漏、鼻孔中長出一塊。

辛夷(去毛) 桑白皮(蜜炙,各四兩) 梔子(一兩) 枳實 桔梗 白芷(各二兩)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淡蘿卜湯調服。

鼻淵門主論

馮魯瞻曰∶夫鼻為肺竅。經曰∶天氣通于肺。若腸胃無痰火積熱,則平常上升,皆清氣也。肺家有病,則鼻不利,如傷熱之不散,或傷寒之久郁成熱,皆能使塞而不利。若平人而多涕,或黃或白,或帶血如膿狀者,皆腎虛所致,不可過用涼藥。(《錦囊》)又曰∶鼻淵者,謂其涕下不止,如淌水泉,故名之也。經曰∶是膽移熱于腦。蓋膽脈起于目銳 ,上抵頭角,入絡于腦。然陽明之脈亦挾鼻,絡目旁,約太陽之脈者也。今因腦熱,則足太陽逆,與陽明之脈俱盛,泊于額中,是以鼻額酸痛,涕下不止矣。

又曰∶更有寒邪未盡,虛熱漸熾,是以膿涕結聚,香臭不聞,此名鼻 。

又曰∶更有熱血入面,為寒所拂,是以污濁凝滯,則成鼻 。

又曰∶腦病有二∶若清水流出而不痛者,為寒;若流黃臭水而痛者,為熱。久而不愈,即名腦漏。治當內服清利膽熱,外于囟會、通天二穴灸之。

又曰∶鼻流濁涕不止者,名曰鼻淵。乃風熱爍腦而液下滲,或黃或白,或帶血如膿狀,此腎虛之證也。經曰∶腦滲為涕。又曰∶膽移熱于腦。《原病式》曰∶如以火爍金,熱極則反化為水。然究其原,必腎陰虛而不能納氣歸元,故火無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液之氣不得降下,并于空竅,轉濁為涕,津液為之逆流矣。于是腎肝愈虛,有升無降,有陽無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此最宜戒怒以養陽,絕欲以養陰,斷炙,遠酒面,以防作熱。然后假之良醫,滋腎清肺為君,開郁順氣為臣,補陰養血為佐,俾火息金清,降令胥行,氣暢郁分,清竅無壅,陽開陰闔,相根據相附,臟腑各司乃職,自慎以培其根,藥餌以治其病,間有可愈者。茍或驕恣不慎,或誤投涼藥,雖倉扁不能使其長生矣。

又曰∶久患鼻流濃涕極臭者,即名腦漏。氣虛者,補中益氣湯;陰虛者,麥味地黃湯。

經曰∶肺和則能知香臭矣。肺中壅遏不和,故鼻竅窒塞不聞香臭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剑河县| 武城县| 鄂托克前旗| 梁河县| 博湖县| 临汾市| 抚远县| 成武县| 福安市| 长葛市| 永城市| 淅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方市| 思南县| 桂东县| 老河口市| 镇雄县| 安福县| 锡林浩特市| 江达县| 鹤庆县| 龙泉市| 岢岚县| 梁平县| 安陆市| 泌阳县| 玛纳斯县| 洪江市| 西乌| 连平县| 平谷区| 肇庆市| 伊宁市| 安平县| 会昌县| 丰都县| 雷波县| 吉林省|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