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8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4796字
  • 2015-12-26 19:08:39

楊梅瘡經驗方(周鶴仙方。)牛角 羊角 穿山甲(各二兩) 皂角刺(三錢) 生大黃(十二兩)牛羊角、穿山甲三味用濕紙裹,煨焦取凈末如前數,同皂角刺、生大黃合為細末,每服五錢,陳酒調服。出恭時宜于空地上解完即將土掩之,恐惡氣害他人也。間二日再服一服,最重者不過三服,神驗。

又方(周鶴仙方)。土茯苓二斤,用石打碎,豬胰子一個去油,水四升,同熬成二升,去渣,再兌入好酒二斤,金銀花、生地、桔梗、當歸各五錢,熬成二升,溫服。

渣再煎減半,四服痊愈。此天下第一奇方也。

神方(周鶴仙方。)生大黃 麻黃 黃 蟬蛻 陳皮(各四兩) 豬肉(一斤四兩為六塊)作一劑,酒六碗,水六碗,煎六碗。每日食肉一塊,湯一碗,分作六日吃,三天發汗,三天長齊,三天貫漿,三天結靨,共十二天痊愈。并無回毒,屢驗。只用一劑,不可以平易忽之。

又方(周鶴仙方。)雄黃(一錢五分) 輕粉(一錢) 杏仁(去皮、尖,三十粒)共為末,先將瘡洗凈,用雄豬膽汁調搽,二三日即愈。百發百中,天下第一方也。

小兒梅瘡起于口內,延及身膚。(《外科發揮》)。土茯苓末,乳汁調服,月余自愈。

楊梅瘡神方(潘大章)。

石膏 飛滑石(各一錢八分) 生甘草(一錢) 朱砂 生明礬 血竭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六分) 冰片(一分) 麝香(八厘)上乳細末約重七錢,分作七服。每用土茯苓一斤打碎,一半鋪瓦銚內,將藥放土茯苓上;又將這一半土茯苓蓋上,水四碗,以二碗分二次,一日服完。七日七服,自效。

楊梅瘡初起先服三四劑,升發毒瓦斯。

川芎 升麻 連翹 金銀花 當歸尾 甘草節 黃芩 羌活 黃柏 生地黃 白葛根 穿山甲 白芷 蟬蛻 赤芍 防風 水酒同煎服。

后服此方三四劑痊愈。

人參(五分) 川芎 防風 薏苡仁 金銀花 牛蒡子 甘草 牛膝 蒼術(同陳皮炒,去陳皮) 土茯苓 皂角刺 生地黃 當歸 羌活 木通 水酒同煎服。

梅瘡搓藥膽礬(五錢,研碎,紙包,面裹,煨熟,取研細末一錢) 沒藥(八分) 京墨調搓。

劉氏楊瘡秘方蟬蛻(二兩五錢) 威靈仙 白蒺藜(炒,去刺,各二兩) 防風(五錢) 麻黃(頭一劑冬用一兩,夏用三錢,春秋只用五錢)先用羊肉一斤,煮爛,將羊肉取起只用湯,吹去湯上浮油,患人每歲加胡椒一粒為引,將藥入湯內,煎成一大碗。再將前煨湯的熟羊肉入醬油,用酒飯任意吃之;再服煎藥,蓋被取大汗透,次日必要洗浴,連頭發內都要洗透,不然恐有落發之患。第二劑去麻黃加大黃,(年幼、壯實者用五錢,年紀大弱者用三錢。)藥用水煎,不用羊肉湯,藥煎好,方下大黃一二十沸即服,俟行過四五次,即以溫粥補之即止。第三劑去大黃加人參(多寡聽用)煎服,渣再煎服。第四劑去人參加土茯苓半斤,犍豬肉四兩同煎服,再服三劑,共七劑痊愈。

老君丹(祁道士門人張元履傳,邵宗堯用之,屢驗。)白粉霜(一兩) 蜈蚣(去足) 全蝎(酒洗) 直僵蠶(炒去絲) 穿山甲(土炒) 朱砂(水飛) 雄黃(水飛) 廣三七 蟾酥(各五錢)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防風 荊芥(各三錢) 牛黃(三分) 或加竹青蛇末、蒼龍末各五錢更妙。

各研細末,稱準和勻,老米糊為丸如綠豆大,陰干。(凡靈藥為丸之藥,俱要陰干,不可烘曬,烘則有毒,曬則必吐,宜知之。)此丹專治楊梅結毒,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疔毒對口,痰核瘰 ,濕痰流注,每服一分或二三分,黃酒送下,看人壯弱,病之重輕,全在人之機變增減,用之如神。如治結毒,常服不比暫用,當每服數厘,以免口齒之患。升白粉霜法∶火硝、明礬、水銀、食鹽各一兩,如升藥法升三柱香,取出靈藥以紗囊包扎好,用犍豬蹄一只入鍋內,以水十五碗,煮蹄半熟,去蹄取湯,加生甘草一兩,同紗囊入湯內煮,水干為度,將靈藥袋埋土中三日,取出研細,配前藥用。

點梅瘡(丁郁文)。兼敷大毒癭瘤。

紅升丹(五分) 輕粉(一錢) 鉛粉( 紅,一錢五分) 膽礬( ,四分)乳極細,用人乳或鵝膽調,以羊毛筆蘸掃,二三次即愈。

透頂神功散(水利道憲王)。治楊梅瘡、魚口瘡、惡瘡已出者,七八日好;未出者半月后手足心起一豆大泡,即是毒從此出。

鹿茸(蜜炙) 穿山甲(炮,各一錢五分) 大貝母 知母 白芷(各四錢) 僵蠶(三錢)用河水二大碗,煎一大碗,將熟,入生熟大黃各五錢,略煎數十滾,傾出露一宿。再用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錢,麝香一分,研細末放碗內,五更時將藥溫熱沖服,蓋被出微汗,行過次,以溫粥止之。忌豬肉。

三三丸(孫北權)。 楊梅等瘡。

兒茶(一分) 輕粉(五分) 砒(八厘,壯者用一分)共研細,面糊丸,如綠豆大,分作九服。一日三服,水茶送下,三日后無形跡。

楊梅瘡。

生大黃 生地 金銀花 甘草(各五錢) 豬胰(一具) 河水煨服。

又方土茯苓(八兩) 杜仲 皂角末 金銀花(各五錢) 五加皮(一錢) 甘草(二錢)水煎服。至重者,十劑痊愈。

又方川烏 黃柏(各五錢)研細,豬膽調搓。

茯苓糕 治楊梅瘡。

土茯苓(去粗皮為末) 白礬 糯米粉(各一斤)和勻,蒸糕食之。常以土茯苓煎湯當茶。宜忌茶。

楊梅下疳臭爛不堪者。

百草霜(乃燒百草人家灶門口煙煤,輕虛成片者以雞翎掃下) 箭頭砂(各一錢)共乳極細,以桑皮紙鋪藥捻成三條。每條作三次用,每次點著,以紙遮住眉目,將煙熏入鼻中,每日熏三次。但此煙入鼻,令人心內作攪,可先煨爛肉湯,不時呷之。至重者不過三條即愈。

靈藥方(梁毓秀)。

水銀(一兩) 劈朱砂 明雄黃(各五錢) 硫黃(三錢) 白礬(一錢)上研細末,入陽城罐內,用鐵盞合好,鹽鹵和泥封固,以鐵絲扎緊,用銀炭十斤,先文后武火,升三柱香為度,取起冷定開看,取鐵盞上藥重約二兩七錢;如楊梅毒爛喉者,用靈藥五分加人中白、青黛各八分,乳香、沒藥各五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藥珠一分五厘,共研細末,吹入喉內,日五六次,三日即痊愈。

如爛嘴鼻,再加龍骨、象皮、血竭、兒茶各五錢,琥珀二分,研細摻之,外以清涼拔毒膏貼之。

清涼拔毒膏 麻油二斤,入鍋內熬至滴水成珠,再入杭粉一斤,入廣鍋內炭火炒紅黃色為度。篩下,用桃柳棍攪成膏,傾水中拔去火毒,任攤用。此膏諸瘡皆可用,但靈藥不可用。

楊梅點藥番木鱉(火炙成性) 輕粉(各五分) 杏仁霜(一錢)共乳細。豬膽調搽。

鶴頂紅 點楊梅瘡。

杏仁 輕粉 銀朱(各五分)共乳細,鵝膽汁調點。并治雞冠痔,痔干以唾津潤濕干摻,痔潮干搽。

楊梅初起 麻油四兩入蜈蚣三條,穿山甲三片,熬至山甲浮起為度,冷定,加川烏、草烏末各三分,壯實人用五分;次早將油頓熱服下,蓋被出汗即愈。愈后宜服防風通圣散以利其毒。

又方 大鯽魚一尾,半斤以上者。用紫背浮萍二三斤,包著鯽魚入甑內,蒸極熟。令患者先從魚嘴吃起,并魚鱗、肚、腸吃至魚尾,細細嚼爛,好酒飲醉,絮一條濃被蓋出汗自愈。蓋過綿絮,須于無人處以火熏透,免毒貽害他人。

又方 臭牡丹根皮干研細末每服三錢,好酒調服,濃蓋取汗,汗出透,從頭撤被,漸撤至足,不可見風,所用衣被,一概換去,方除后患。

又方生地 白鮮皮 熟地 金銀花 當歸 大楓藤 川芎 薏苡仁 羌活 五加皮木瓜 穿山甲 藿香 槐花 防風 荊芥(各一兩) 土茯苓(四兩,木槌打碎)水五碗,煎三碗。每日早晚服一碗,十劑痊愈。忌茶、牛肉、蛋、鵝、肝、腸、火酒。

又方乳香(箬葉,焙去油) 沒藥(箬葉焙去油) 銀朱 水銀 兒茶(各一錢) 冰片 麝香(各一分)共研細末。用紅棗二兩火煨去皮,搗膏。和丸,作四圓,如彈子大。每日用木斗一個,內放碗一只,碗內置灶灰,放炭火,將藥一圓放火內燒煙,將患者口含冷水,以被圍住,只將鼻孔聞藥味,如口含之水一熱則吐去,另換冷水含之,四天熏完四圓,第五日再將燒過四圓放在一處,做一天熏之,梅瘡輕者七八日愈,重者半月痊愈。忌雞、鵝、魚、肝、腸、花椒、發物。

外治楊梅。(吳 )。

血丹 輕粉(各等分)研勻,豬膽汁調搓。

楊梅秘方(吳 )。

龜板(醋炙、研末) 明礬(研)先用龜板三兩,明礬七兩,米糊為丸,每服五錢,早晚二服,服至五日,即用龜板、明礬各五兩為丸,再服四五日;即用龜板七兩、明礬三兩為丸,又服三四日;即用龜板九兩、明礬一兩為圓,服至瘡已痊愈,再以龜板為丸服數日。前后總以每日服丸藥一兩為率。忌豬首、公雞、鯉魚、雞、鴨、鵝蛋、綠豆等物,戒房事。

護面散 可保楊梅瘡不上臉。

女頭發( ) 明雄(各三分)研勻,用香油半酒盅調勻,以滾酒沖服,一日三次。

槐花蕊(張景岳)。凡棉花瘡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經久難愈者,速用新槐蕊揀凈,不必炒,每早、午、晚食前清酒吞下三錢,服至二三升,則熱毒盡去,可免終身余毒之患,亦無寒涼敗脾之慮,此經驗神方也。如不能飲,即用滾水鹽湯,但不及酒服之效捷也。

棉花瘡點藥杏仁(取霜) 輕粉(各等分)研細敷上二三日,即痂脫而落。

紫霞丹(一切楊梅惡瘡。)龜板(醋炙,十五兩) 石決明(炙,四兩五錢) 朱砂(飛,三兩)共為細末,水疊為圓,每服一錢,土茯苓煎湯下。

楊梅瘡 真水安息搽即愈。

又方(汪玉亭《普救》)。楊梅瘡者,皆由風流所致,間有侵染觸犯而得者,百無一二。治之不得其法,不但一身為害,而且殃及妻兒,甚有乏嗣,悔之莫及。然所治之法,各有不同,有遏抑其毒而不令其出者;有重用行藥而行去其毒者;有用升發之劑而發出其毒者;有用解托之劑而敗去其毒者。四者之中,惟升發解托可用,至于遏抑內收,將來必致結毒。若重用行藥,必致大傷元氣。予有一方,藥止數味,即非行托,更覺和平,且無論新久,不二十劑而收全功,不獨永除后患,更且無礙生育,但恐收功之后,視為容易,又復姿情縱欲,是誰之過歟?相勸患者全愈之后,當痛改前非,力行善事,免鬼神之鑒臨,保父母之遺體,蘇妻子之遺毒,培子孫之福壽,所得不更多乎!何首烏(忌鐵,木棒打碎) 防風 凈銀花(各三錢) 荊芥(二錢) 當歸(五錢) 肥皂子(九個、打碎) 豬胰(一付) 土茯苓(磁鋒刮去皮,木棒打碎,四兩)河水六碗,砂銚內煎至三碗,每日空心及午飯后、晚飯前各溫服一碗。忌醬、鹽、醋、茶、雞、魚、鵝、鴨、蝦、蛋、鮮物,止宜土茯苓煨肉,豆腐、青菜,其余一切當忌。用土茯苓湯代茶。

又方川芎 威靈仙 蟬蛻 大黃(各一錢) 麻黃(六錢) 羊肉(剔骨凈,一斤,切碎)水八碗,煮爛去肉,煎藥三碗,分三次服,上身多飽服,下體多饑服,三劑痊愈。

楊梅癬門主方

秘方 治梅癬,并多年頑癬。

真阿膠三錢,入桐油四兩,熬數沸,去阿膠,即下研細密陀僧二兩,收成膏藥,再入乳香、沒藥、血竭、兒茶、輕粉各凈末二錢,離火和勻攤貼。每張加紅升丹一二分,摻上貼之。百發百中。

楊梅瘡后遺癬毒,一層又一層,頑皮癢不可當。

牛油 地瀝青 香油 黃蠟(各一兩)共熔化,待冷入銀朱一錢五分,官粉二錢,麝香五分,入油攪勻,俟癬癢抓破擦之。

楊梅瘡愈后,發癬瘡及鵝掌瘋。(王中城。)牛油 豬油(各二兩) 香油 黃蠟(各一兩)共熔化,加鉛粉二錢,銀朱一錢五分,麝香五分,研細攪勻成膏,抹癬上火烤,再擦再烤,如掃。

楊梅瘡愈后紅黑疤不退門主方

驗方 生大黃、白礬各等分同研,擦之即消,肉色如舊。

又方 青果核磨汁,搓上即褪。

結毒門主論

陳實功曰∶結毒者,瘡毒方熾,未經發散;或被藥火之熏蒸;或因輕粉之內拔;或經點藥之收斂,以致毒沉骨髓,積久外攻。其始也,先從筋骨疼痛,漸漸腫起,發無定處,故有鼻崩唇缺,咽塞喉疼,手足拘攣等證。治法∶初起者宜仙遺糧湯、胰子湯;經年累月,毒竄筋骨,用五寶丹、紫金丹選用;頭痛欲破,用吹鼻碧云散主之。(《正宗》)胡公弼曰∶凡服結毒靈藥,俱以限十二日為準。(《無愧青囊》)又曰∶結毒在腳底者,名曰漏蹄風。

蔣示吉曰∶結毒者,結無定位,皆由梅瘡服藥不多,內毒未盡,以致毒瓦斯郁遏,沉伏骨髓,積久外攻,先從筋骨疼痛,漸漸腫起,發無定處,隨便可生。發在關節則損筋傷骨,縱愈曲直不便;發于口鼻,崩梁缺唇,雖痊必破相;更發于咽喉,更變聲音;發于手足,防于行動;入于巔頂,頭痛欲破,兩眼脹痛。用碧云散吹鼻中,頭自不痛。初起仙遺糧湯、金蟬蛻甲酒,虛弱者芎歸二陳湯;年久者五寶丹;不斂者十全大補湯加土茯苓煎服。毋得再熏,為禍傷人也。(《說約》)澄曰∶每見其人并未患過梅瘡,而有結毒于手足、腰胯、臀間者,必是先患濕熱癰瘡,膿毒未經提盡,急求收功,醫者遂用輕粉、鉛粉收斂完功。殊不知毒瓦斯斂伏在內,久而原疤之旁起泡疼痛,潰爛穿筋蝕骨,愈而復發,此為濕熱結毒,內宜補托,外面須用紅升靈藥提盡毒瓦斯,待紅肉長平,方可用生肌之法斂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二连浩特市| 米脂县| 石首市| 嘉义市| 包头市| 昆山市| 祁门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施甸县| 庆城县| 葫芦岛市| 杭州市| 诸暨市| 兴城市| 涞水县| 西贡区| 延庆县| 荔波县| 赤壁市| 金华市| 民丰县| 施甸县| 漳浦县| 凤阳县| 永嘉县| 徐水县| 合作市| 宁远县| 屏南县| 蕉岭县| 大足县| 外汇| 土默特右旗| 盐池县| 余庆县| 磐石市| 青海省| 固原市| 武汉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