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2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3388字
  • 2015-12-26 19:08:39

張真人曰∶此病乃立而行房,風濕侵于兩膝,故成此疾。然治法絕不治腎,止治氣而自愈,亦不必治風濕也。(《良方補遺》)《心法》曰∶鶴膝風一名游膝風,又名鼓槌風。痢后得者為痢風。單生者輕,雙生者最重,潰后如出白漿,浮皮腫痛仍前,不可用蝕藥,只宜用芙蓉葉、菊花葉各五錢研末,大麥米飲拌勻貼之,亦可止痛,或豆腐渣蒸熱捏作餅,貼之亦可,此證系外證中之敗證,收功甚難。

鶴膝風門主方

神方(岐天師)黃 (八兩) 薏苡仁(四兩) 白術 白茯苓(各二兩) 防風(五錢) 上肉桂(三錢)水十余碗,煎二碗,分作二服。上午一服,臨睡一服,服后以濃被蓋之,必出大汗,不可輕去其被,令汗自干,即愈。一服可也,不必再服。(此方妙在用黃 以補氣,蓋兩足之所以能動而舉步者,氣以行之也。今鶴膝之病,則人之氣虛不能周到,行步自然艱難,今用黃 半斤,則氣旺極矣,又佐之肉桂以通其氣,又佐之防風以散邪,始相惡而相濟,又佐之白術、薏苡仁以去其寒濕之氣,邪氣去則正氣自固,此功之所以速成也。若以為人不能受,畏而不用,則反害之矣。)又方黃 (四兩) 薏苡仁(二兩) 防風 川萆 (各三錢) 牛膝(二兩) 上肉桂(一錢) 秦艽(一錢五分)水八大碗,煎四碗,作早中晚三次服,不必蓋汗,服下自有汗出,閉坐房中,不可見風,俟汗干再出房門。

又方懷生地 牛膝(各三錢) 炙黃 白術(土炒) 赤芍藥 防己 川續斷 姜黃 獨活(各一錢) 當歸 白茯苓(各一錢五分) 紅花 上肉桂(各六分)加姜二片,棗二枚,煎服,如浸藥酒,照方十倍,用木瓜酒二十斤,龍眼肉四兩浸飲。

又方生姜 蔥(去須,各三斤)共搗汁,入酒糟半盅,熬一盅聽用,先以酒調麝香分許,涂手內擦兩膝眼上紅赤令透,再用陳油紙攤前膏貼患處,其熱如蒸,拔出大小孔如針眼,其腿即可伸縮行動矣。

兩膝風。

當歸 五加皮 生地 薏苡仁 木瓜(各一兩) 牛膝(焙,八錢) 防己(二錢) 廣皮 半夏(各三錢) 嫩桑葉(炒,二兩) 秦艽 續斷(各五錢) 火酒八斤浸飲。

鶴膝風。

無名異(五錢) 地骨皮(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五分) 麝香(一分)研勻,用車前草搗汁,入老酒調敷之,五日愈。

張真人神方生黃 (一斤) 釵石斛(四兩) 遠志肉(此味最能健膝) 懷牛膝(各三兩)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銀花一兩,煎一碗,一氣服之,服后覺兩足如火之熱,教病患睡了,以濃被蓋之,汗出至涌泉,始可去被,否則斷斷不可去也。一服病去大半,再服痊愈,不分久暫,俱可如法治之。

鶴膝風。(鎮江何仁源。)當歸(二錢) 粟殼 獨活 羌活 蒿本 蔓荊子 川芎 半夏 甘草(各一錢) 明天麻(一錢二分) 白茯苓(八分) 防風(七分) 漢防己(六分)生姜三片,水二盅,煎服。

鶴膝風 真蘄艾每次半斤煎湯,乘熱熏洗,洗一次漸消,一日洗數次消盡。

鶴膝風。

番木鱉(四兩,酒泡蒸去皮,用麻油四兩熬枯浮起為度,再用陳壁土炒干研細,只用二兩) 大楓子(凈仁二兩,燈心同水煮過,研細去油,只用一兩) 穿山甲(洗凈土炒研細,一兩。) 西附子(二兩,大者童便煮過,去皮臍,切片焙干,研細用,一兩)以上四味,共五兩,和勻收貯瓷瓶中,每服七分,空心溫酒調服,極醉出汗,七服除根。

小兒鶴膝門主論

馮魯瞻曰∶小兒鶴膝如鶴之膝,又名鶴節。因稟受腎虛,血氣不充,以致肌肉瘦削,形如鶴膝,外色不變,膝內作痛,屈伸艱難。若 赤壅腫而作膿者,為外因可治;若腫硬色白不作膿者,是屬本性難療。屬外因者,以荊防為主,佐以益氣養榮;屬本性者,以六味加鹿茸補其精血,仍須調補脾胃,以助生化之源。(《錦囊》)

人面瘡門主論

人面瘡陳實功曰∶人面瘡,瘡象全似人面,眼鼻俱全,多生膝上,亦有臂上患者。據古書云∶積冤所致,先須清心告解,改過自新,內服流氣飲,外用貝母為末敷之,乃聚眉閉口,次用生肌斂口,兼服調理藥。(《正宗》)岐天師曰∶人生人面瘡,有口鼻雙眼之全,與之肉且能食,豈非怪病乎!世人有以貝母末敷之,而即愁眉閉口,人以為冤家債主也,而余以為不然。蓋亦有祟憑焉,用輕雷丸其效甚捷。蓋雷丸最能去毒而逐邪,加入輕粉深入骨髓,邪將何隱,用茯苓不過去其水濕之氣耳。(《秘錄》)又曰∶如有人臂上忽生頭一個,眼耳口鼻俱全,且能呼人姓名,此乃債主索負之鬼,結成此奇病也。此證初起之時,必然臂痛發癢,以手搔之,漸漸長大,久則漸漸露形,大如茶盅,但無頭發須眉而已。

如用刀割之,立刻死亡不救,宜服解冤神丹,服后亦宜懺經念佛為妙。

申斗垣曰∶此瘡似人而有口鼻眼,多生肘膝。一種活者能食,口眼能動;一種死者,口眼不能動。(《啟玄》)

人面瘡門主方

輕雷丸(岐天師)輕粉 白茯苓(各一錢) 雷丸(三錢)研細,敷上即消。

解冤神丹(岐天師)人參(八兩) 白術(五兩) 川貝母 白芥子 白茯苓 生甘草 青鹽(各三兩) 半夏白礬(各二兩)共為末,米飲為丸。每早晚白湯各送下五錢,自然漸縮小而愈。病雖奇而方更神也。

治人面瘡痛甚者 精豬肉切片貼之。

又方 川貝母研末小蘆筒灌瘡口,數日愈。

治死人面瘡法(《啟玄》)。 雖瘡有口眼,人面俱全,不能動,不能食,故名曰死人面瘡也。須俟人家有死人裝棺材煞釘時,斧頭敲釘一下,用手指將瘡單擊,男人患瘡用女人手按,女人患瘡用男人手按,單擊問患人一聲“瘡好了?”患人即答應一聲“好了,好了。”待敲釘聲止則止,即愈。

骨槽疽門主論

申斗垣曰∶骨槽疽生于膝蓋上并腳跗上,腕痛如刀割,癢似蟲鉆,急用艾灸疽上三五壯,治同附骨疽。(《啟玄》)。

伏兔疽門主論

《心法》曰∶伏兔疽乃胃經穴道,在膝蓋之上六寸正中,用力大如手掌一堆高肉處是也。患疽禁用針灸,如發寒熱交作,疼痛徹心,由胃火毒滯而成,潰后最難收斂。

下石疽門主論

《心法》曰∶下石疽生于膝間,毋論膝蓋及左右俱可生,堅硬如石,牽筋疼痛,腫如雞卵,皮色不變,并無 熱,難消難潰難斂。但此證腫潰俱涼,若能涼化為熱,見諸善證者始吉,否則難痊。

腿膝緩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緩疽其患熱緩慢,積日不潰,久乃赤紫黯色,皮肉俱壞,故名緩疽。

是寒氣深伏腿膝骨間而成,治宜溫補。(《準繩》)《心法》曰∶緩疽由外寒深襲,血瘀凝滯而成。生于兩膝上,或生于兩膝傍,腫硬如饅,木痛日增,其色紫黯,積日不潰。證之情形與下石疽相似,惟多 熱,腫久則腐爛肌肉皮膚,治與癰疽門法同。

下門主論

申斗垣曰∶下 又名膝彎癰,乃腎經感受寒濕,攻注膀胱,血凝氣滯,風寒不散,遂成此證。治當千金內托散加木通、車前子、何首烏、淡竹葉。(《啟玄》)

委中毒門主論

委中毒王肯堂曰∶委中毒在膝后折紋,即膝后 內約紋中,堅硬如石,微紅微腫,屬少陽膽經。由臟腑積熱流入膀胱,治之稍遲,則筋縮必成廢疾。(《準繩》)申斗垣曰∶委中毒生于膝彎內,乃腎經氣血阻滯而成。(《啟玄》)《心法》曰∶委中毒生委中穴。(穴在膝后 中央約紋陷中即是。約紋者,折紋也,又名血 穴,屬膀胱經,俗名腿凹。)經曰∶ 中由膽經積熱流入膀胱,壅遏不行而成。木硬腫痛微紅,屈伸艱難,治宜速用活血化瘀,逐下惡血為效;緩則筋縮而成廢疾。諸書皆云∶兼刺委中穴血出自消,然刺穴,必兼有腰痛不能轉移者,方可刺之,即出血亦不可過多,多則令人身撲,面色脫色。亦有 痛色赤潰速者,由濕熱凝結所致故耳。

四彎風門主論

《心法》曰∶四彎風,生于兩腿彎及兩腳拗,每月一發,形如風癬,乃風邪襲入腠理而成。其癢無度,搔破津水形如濕癬,治當大麥一升熬湯,先熏后洗,搽三妙散滲濕殺蟲之藥,其癢自止,緩緩取效。(《金鑒》)

流火門主論

凡腿上或頭面紅赤腫熱,流散無定,以堿水掃上旋起白霜者,此流火也。 流火兩腳紅腫光亮,其熱如火者是。

駱潛庵曰∶腿腳紅腫名火延丹。

流火門主方

貼骨火 天茄子搗爛,醋調敷之。

諸般火。

黃柏 草烏(各等分)研細末,用水口中漱過吐出調藥,鵝毛掃數次。

腳下火 煤炭研細,陳醋調敷。

流火(《衛生備要》)。野辣芥子五錢,研細醋調敷。

腳上流火 廣煤用紅糖醋磨敷。

流火。

當歸 生地 防己 川牛膝 知母(各三錢)生姜汁半杯,水煎。臨晚服,服后再吃晚飯。不可過飽,一劑自好。

流火。

蘇薄荷 黃柏 豬苓 赤芍 木瓜 甘草 陳皮 川芎 蒼術 川牛膝 羌活 薏苡仁 天花粉蔥姜引服一二劑,加當歸、澤瀉、木通,引換姜棗自愈。

敷流火。

雄黃 百草霜 食鹽(各等分) 蚯蚓糞塊煤炭(加倍) 醋調敷。

流火 馬前子水磨濃汁,雞翎掃紅腫上,一日五七次,其疼即止,紅自退,兩三日腫全消。

流火腿腳通紅 用炭三斤燒紅,以水一盆,將紅炭淬入水內,其水必熱,將紅處洗之,即消。

流火香港腳 取活大蛤蟆肚子合足底,以絹帛縛好,看蛤蟆眼睛紅即解下放去,另換一個再縛之,自愈。

火延丹 白海蜇皮洗凈拭干,包扎腫處一伏時,揭開看,如蜇皮黃枯,即另換一張包裹,如此者三四張,即能消散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法库县| 丽水市| 梅州市| 商都县| 从江县| 灵丘县| 富锦市| 石台县| 阆中市| 贡嘎县| 英德市| 江津市| 谢通门县| 呈贡县| 洱源县| 石嘴山市| 平顺县| 张掖市| 项城市| 沅陵县| 泗阳县| 陵川县| 久治县| 大竹县| 南汇区| 瑞安市| 洪洞县| 晋宁县| 湖口县| 鄂伦春自治旗| 滨州市| 莆田市| 太仆寺旗| 呈贡县| 三河市| 大新县| 灵寿县| 大新县| 广平县|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