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 白芍 白術 白茯苓 柴胡(各一錢) 粉丹皮 山梔 炙甘草(各五分)水煎,午后臨睡服。
逍遙散者,乃輕揚消散之義。蓋肝脾血虛氣郁,以致熱郁于內,不得舒泄,甚至郁陷于下焦,積久而成。發熱則照前方,如脈虛數無力,則加人參一錢,生地一錢五分,當歸五分,減柴胡五分。汗多乃包絡脾胃之火,脈實可加黃連五分,生地一錢五分,麥冬一錢,去柴胡。虛則加人參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味子一分,去柴胡。頭痛目澀加當歸一錢,熟地二錢,川芎、薄荷各一錢。怔忡不寧,實則加生地、麥冬各一錢,黃連五分。虛則加棗仁二錢,生地一錢五分,人參、麥冬各一錢,當歸五分,減柴胡五分。目赤口干,則加生地一錢五分,麥冬一錢,白芍五分,黃連五分,干葛粉一錢。虛則加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味二分,當歸、白芍各五分,減柴胡五分。月經不調,肚腹作痛,實則加山楂三錢,延胡二錢,蘇梗、當歸各一錢。虛則加熟地三錢,當歸、川芎各一錢,白芍五分,人參、延胡各一錢五分,減柴胡五分,去山梔。小腹重墜,水道澀痛,實則加澤瀉、豬苓、車前各一錢,生地、麥冬各一錢五分,黃連五分。虛則加熟地二錢,當歸、白芍、肉桂各五分,人參、黃 各一錢,升麻三分,減柴胡五分,去丹皮、山梔。陰挺突出,乃肝經虛氣挾濕熱之氣下陷也。即前方加人參一錢,黃 一錢五分,白術二錢,防風、當歸、白芍、茯苓、丹皮各五分,升麻三分。其余 腫至作渴等證,皆濕熱有余,隨氣下陷之故,加防風、車前、杜仲各一錢,金銀花三錢,黃連、當歸、白芍、茯苓、白術、丹皮、山梔各五分。
陰癢門主論
陳實功曰∶產后交骨未合,驟為風所侵作癢。(《正宗》)又曰∶陰戶作癢,四邊黃泡,乃風濕下滲,用苦參、金銀花、甘草、白芷、蛇床子煎湯熏洗。
又曰∶有抓之血出不痛者。
澄曰∶婦人陰戶作癢,乃肝脾風濕流注,亦有肝火郁結而成。
馮魯瞻曰∶陰癢陰瘡,多屬蟲蝕所為,始因濕熱,故生三蟲在腸胃間,因臟虛乃動,其蟲侵蝕陰中精華,故時作癢,甚則痛癢不已,潰爛成瘡。在室女、寡婦、尼姑多犯之,因積想不遂,以致精血凝滯釀成,濕熱久而不散,遂成三蟲,癢不可忍,深入臟腑即死。令人發熱惡寒,與癆相似。亦有房室過傷,以致熱壅腫癢內痛,外為便毒,莫不由欲事傷損肝腎,腎陰虧而肝火旺,木郁思達,肝經郁滯之火走空竅下注,為癢為蟲,當用龍膽瀉肝湯、逍遙散以主其內。外用蛇床子煎湯熏洗,再以桃仁研膏和雄黃末、雞肝研餅納陰中,以制其蟲。若肢體倦怠,陰中悶癢,小便赤澀者,歸脾湯加山梔、白術、甘草、丹皮。若徒以濕熱為事,燥濕清熱,則氣血日衰,所害不止陰癢矣。
陰癢門主方
陰戶作癢 取凈桶內置瓦一片,以破布燒煙熏之。
銀杏散 婦人濕熱下注,陰中作癢,或內外生瘡。
杏仁(去皮、尖) 水銀(鉛制) 輕粉 雄黃(各等分)研細和勻。每用五分,棗肉一枚和丸,用絲綿包裹,留下綿條捻線在外,先用塌癢湯煎洗,將藥球納入陰戶,留線在外,如小便取出再入,一日一換,重者用四五枚痊愈,仍宜兼服煎藥。
塌癢湯鶴虱草(一兩) 苦參 威靈仙 歸尾 蛇床子 野狼毒(各五錢)用河水十碗,煎數滾,濾清貯盆內,乘熱先熏后洗,臨洗和入公豬膽汁二三枚同洗,更妙。
陰癢生瘡 紫梢花一兩,胡椒五錢,煎湯溫洗數次。
陰癢三蟲作祟。
大黃(微炒) 黃 (蜜炙) 黃芩(各一兩) 山萸肉 元參 蛇床子 丹參 赤芍(各五錢)共為末。每服二錢,食遠溫酒調服。
陰戶癢極難忍 用鹽涂之即止。
陰癢生瘡蛇床子(三錢) 杏仁(炒研) 白礬(各五錢)煎洗。
又方蛇床子(一兩) 花椒 白礬(各三錢) 煎洗。
又方蛇床子(一兩) 艾葉 五倍子 明礬 杏仁(各五錢) 川連(三錢) 煎洗。
陰戶腫突門主論
陳實功曰∶陰戶忽然腫突作痛,乃勞傷血風,濕火下流。(《正宗》)又曰∶亦有陰戶半邊痛者。
又曰∶治當四物湯加丹皮、澤瀉、柴胡、花粉。
朱丹溪曰∶陰戶忽然腫而作痛者,名曰陰腫,又名蚌疽。由勞傷血分所致,宜四物湯加牡丹皮、澤瀉、柴胡、天花粉煎服,外用艾葉一兩,防風六錢,大戟五錢煎湯熏。
馮魯瞻曰∶婦人陰腫,有因胞絡虛損,風冷客之,與血氣相搏而腫者,有因郁怒傷損肝脾者,有因房勞過度濕熱下流者,有欲勝而熱甚生蟲,以致腫癢并作者,皆宜戒房室而速治之,否則邪氣漸盛,陰戶潰爛不收矣。若氣血虛弱補中益氣湯舉而升之,肝經濕熱龍膽瀉肝湯滲而清之,肝脾郁怒,元氣下陷,濕熱壅滯,朝用歸脾湯加升柴,解郁結補脾氣。夕用加味逍遙散,清肝火,生肝血,除熱去濕。
陰戶腫突門主方
陰戶疼痛 鹽三合,炒熱包熨之,立止。
婦人陰中腫痛及生瘡。(《濟生》)黃連(酒炒,二錢) 龍膽草(酒洗) 小柴胡(去蘆,各一錢) 青皮(三分)水煎服之。如腫甚加大黃一錢。
子宮大痛不可忍。(《入門》)五倍子 白礬(各等分)煎湯熏洗,又為末摻之。
產后陰戶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入門》)用四季蔥入乳香末同搗成餅,安于陰戶兩旁,良久即自愈。
產戶硬如石,衣若撞著,痛不可忍。
青魚膽(七個,或用鯽魚膽七個亦可) 絲綿(三錢,燒存性)以膽汁調勻后,用鴨毛掃上,其硬不過半個時辰,即軟陰戶腫痛大戟(一兩) 防風(二兩) 艾葉(五錢)煎湯,熱洗避風,外以鯽魚膽汁搽之。
陰脫門主論
經曰∶前陰所過之脈有二∶一曰肝,二曰督脈,足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是肝脈所過也。督脈起于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系廷孔,循陰器,男子循莖,下至纂,與女子等,是督脈所過也。
馮魯瞻曰∶產后陰脫者,多由婦人生產用力太過,致陰下脫,宜內服升補為主。(《錦囊》)《丹心》云∶陰戶脫出,蓋因努力太過所致,若脫肛狀,逼迫腫痛,清水續續,小便淋瀝,宜當歸黃 飲。
陳實功曰∶陰脫乃陰戶開而不閉,癢痛出水,乃憂思太過所致,宜逍遙散、歸脾湯,俱加柴胡、山梔、白芍、牡丹皮,外用荊芥、枳殼、訶子、五倍子,大劑煎洗。(《正宗》)
陰脫門主方
當歸黃 飲(《丹心》)治陰脫。
黃 (酒炒,三錢) 當歸 人參 升麻(各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外治(《丹心》)硫黃 烏賊骨(各五錢) 五倍子(二錢五分)研細,敷患處,即效。
產后生腸不收(《丹心》)。八物湯加防風升麻,須用酒炒黃 為君煎服,外以樗根白皮五錢,荊芥、升麻、藿香各二錢,煎湯熏洗患處,即入。
又方(《丹心》)。枳殼二兩,煎湯溫浸良久,自入。
又方(《良方》)。取大紙捻蘸油點火吹滅,以煙熏產母鼻,即上。
產后陰戶突出(《入門》)。用四物湯加龍骨,或五倍子,連服二貼,外以香油和湯洗于患處。
硫黃湯(《正傳》)。治產后玉門不斂。
硫黃(四兩) 吳茱萸 菟絲子(各一兩五錢) 蛇床子(一兩)共研末。每用五錢,水一碗,煎湯乘溫頻熏洗,自斂。
又法(《丹心》)。香油五斤煎熱,盛盆坐其中一食頃,以皂角末吹鼻作嚏,即收。
產后用力太過,陰門突出 當歸、川芎、赤芍、熟地,水煎,入龍骨末少許和勻,連服二劑。外用麻油和湯熏洗,即收。
產婦陰戶傷損門主論
澄曰∶凡產婦陰戶或一邊 腫,或兩邊均腫,難以起坐,更有陰戶兩墻爛破出膿,痛引小腹兩股,皆由分娩艱難,或者息胎,穩婆用手分理骨眼,或用手伸入,掐取胎胞,粗手指甲抓損皮肉而成。殊不知產戶皮嬌肉嫩,何堪經此損傷。再加瘀血淋漓,愈淹愈爛。況陰戶乃肝、脾、腎、沖任脈絡之地,既破之后,所以牽引少陰腰股作痛也。宜用洗藥煎洗破處,用玉紅膏、珍珠散搽之,自愈。
產婦陰戶傷損門主方
陰戶腫痛 枳殼一兩,煎洗。
陰戶腫潰 當歸、赤芍、白芷、甘草、苦參各等分,煎湯洗。
產婦陰戶腫痛 蛇床子三錢、白蘿卜五個撲碎,煎湯熏洗。
陰戶交接出血門主論
陳實功曰∶婦人交接出血者,乃肝虛有火,不能藏血,脾虛不能攝血,當以補中益氣、歸脾二湯主之。(《正宗》)又曰∶或用四物湯加龍膽草、柴胡、山梔、黃芩治之。
馮魯瞻曰∶凡交接出血者,此肝火太旺而疏泄過度,且肝虛不能藏血,脾虛不能攝血也。宜補中歸脾二法消息用之。若六脈俱洪者,此腎陰虛而不能閉藏也。宜六味湯加麥冬、五味主之。(《錦囊》)
陰戶開張門主論
陳實功曰∶陰戶開而不閉者,乃憂思過度。(《正宗》)又曰∶治當逍遙散、歸脾湯,加柴胡、山梔、白芍藥、牡丹皮間服。
女子新嫁陰戶痛門主論
陳實功曰∶新嫁傷而腫痛者,宜舒郁和血。(《正宗》)馮魯瞻曰∶新嫁孔痛,宜四物湯加香附、紅花主之。(《錦囊》)蔣示吉曰∶新交房事傷而腫痛者,珍珠散、豬脊髓調搽。(《說約》)
陰冷門主論
馮魯瞻曰∶婦人陰冷,因勞傷子臟,風冷客之,若小便澀滯,小腹痞痛,宜龍膽瀉肝湯。若小便澄清,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治以八味地黃丸。八味丸治血弱不能榮養臟腑,津液枯澀,寒客子臟陰冷者,甚效。(《錦囊》)
實女無竅門主方
實女無竅 以鉛作梃,逐日 之,久久自開。(蓋鉛能入肉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