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匯考十二(64)
- 明倫匯編官常典勛爵部
- (清)陳夢雷
- 4997字
- 2015-12-26 18:33:45
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孫趙將世益衰屠岸賈
者始有寵于靈公及至于景公而賈為司寇將作難
乃治靈公之賊以致趙盾遍告諸將曰盾雖不知猶
為賊首以臣弒君子孫在朝何以懲請誅之韓厥
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今
諸君將誅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誅妄誅謂之
亂臣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屠岸賈不聽韓厥
告趙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不恨韓
厥許諾稱疾不出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于下
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成公
姊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
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
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
男屠岸賈聞之索于宮中夫人置兒中祝曰趙宗
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脫程嬰
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復索之奈何公
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
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
易者請先死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
匿山中程嬰出謬謂諸將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
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師
隨程嬰攻公孫杵臼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
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縱不能
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
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諸將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
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乃反
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晉景公疾卜之大
業之后不遂者為祟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乃曰
大業之后在晉絕嗣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
姓也中衍人面鳥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
明德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帶去周適晉事先君文侯
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嘗絕祀今吾君獨滅趙宗國
人哀之故見龜策唯君圖之景公問趙尚有后子孫
乎韓厥其以實告于是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
召而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
諸將而見趙孤趙孤名曰武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
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
作難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請立趙后今君有命群臣
之愿也于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反與程嬰趙
武攻屠岸賈滅其族復與趙武田邑如故及趙武冠
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
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后今趙武既立為
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趙武啼
泣頓首固請曰武愿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
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
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遂自殺趙武服齊衰三年
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趙氏復位十一年而
晉厲公殺其大夫三郄欒書畏及乃遂殺其君厲公
更立襄公曾孫周是為悼公晉由此大夫稍強趙武
續趙宗二十七年晉平公立平公十二年而趙武為
正卿十三年吳延陵季子使于晉曰晉國之政卒歸
于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后矣趙武死謚為文子
文子生景叔景叔之時齊景公使晏嬰于晉晏嬰與
晉叔向語嬰曰齊之后卒歸田氏叔向亦曰晉國之
政將歸六卿六卿侈矣而吾君不能恤也趙景叔卒
生趙鞅是為簡子趙簡子在位晉頃公之九年簡子
將合諸侯戍于周其明年入周敬王于周辟弟子朝
之故也晉頃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誅公族祁氏羊
舌氏分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族為之大夫晉公
室由此益弱后十三年魯賊臣陽貨來奔趙簡子受
賂厚遇之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
視之出董安于問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在昔秦
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
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
將大亂五世不安其后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
令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于是出矣
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于殽而歸縱淫
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間
間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
甚樂與百神游千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
樂其聲動人心有一熊欲來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
熊死又有一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
二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
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
姓將大敗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
虞舜之勛適余將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孫董
安于受言而書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
田四萬畝他日簡子出有人當道辟之而不去從者
怒將刃之當道者曰吾欲有謁于主君從者以聞簡
子召之曰嘻吾有所見子晰也當道者曰屏左右愿
有謁簡子屏人當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側簡子
曰然有之子之見我我何為當道者曰帝令主君射
熊與羆皆死簡子曰是且何也當道者曰晉國且有
大難主君首之帝令主君滅二卿夫熊與羆皆其祖
也簡子曰帝賜我二笥皆有副何也當道者曰主君
之子將克二國于翟皆子姓也簡子曰吾見兒在帝
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長以賜之夫兒何謂
以賜翟犬當道者曰兒主君之子也翟犬者代之先
也主君之子且必有代及主君之后嗣且有革政而
胡服并二國于翟簡子問其姓而延之以官當道者
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見簡子書藏之府異日姑
布子卿見簡子簡子遍召諸子相之子卿曰無為將
軍者簡子曰趙氏其滅乎子卿曰吾嘗見一子于路
殆君之子也簡子召子毋恤毋恤至則子卿起曰此
真將軍矣簡子曰此其母賤翟婢也奚道貴哉子卿
曰天所授雖賤必貴自是之后簡子盡召諸子與語
毋恤最賢簡子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于常山上先
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毋恤還曰已得
符矣簡子曰奏之毋恤曰從常山臨代代可取也簡
子于是知毋恤果賢乃廢太子伯魯以毋恤為太子
后二年晉定公之十四年范中行作亂明年春簡子
謂邯鄲大夫午曰歸我衛士五百家吾將置之晉陽
午許諾歸而其父兄不聽倍言趙鞅捕午囚之晉陽
乃告邯鄲人曰我私有誅午也諸君欲誰立遂殺午
趙稷涉賓以邯鄲反晉君使籍秦圍邯鄲荀寅范吉
射與午善不肯助耕巷作亂董安于知之十月范
中行氏伐趙鞅鞅奔晉陽晉人圍之范吉射荀寅仇
人魏襄等謀逐荀寅以梁嬰父代之逐吉射以范皋
繹代之荀躒言于晉侯曰君命大臣始亂者死今三
臣始亂而獨逐鞅用刑不均請皆逐之十一月荀躒
韓不佞魏哆奉公命以伐范中行氏不克范中行氏
反伐公公擊之范中行敗走丁未二子奔朝歌韓魏
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絳盟于公宮其明
年知伯文子謂趙鞅曰范中行雖信為亂安于發之
是安于與謀也晉國法始亂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
安于獨在趙鞅患之安于曰臣死趙氏定晉國寧吾
死晚矣遂自殺趙氏以告知伯然后趙氏寧孔子聞
趙簡子不請晉君而執邯鄲午保晉陽故書春秋曰
趙鞅以晉陽畔趙簡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諫周舍死
簡子每聽朝常不悅大夫請罪簡子曰大夫無罪吾
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
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
晉人晉定公十八年趙簡子圍范中行于朝歌中行
文子奔邯鄲明年衛靈公卒與陽虎送衛太子蒯瞶
于衛衛不內居戚晉定公二十一年簡子拔邯鄲中
行文子奔柏人簡子又圍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遂
奔齊趙竟有邯鄲柏人范中行余邑入于晉趙名晉
卿實專晉權奉邑侔于諸侯晉定公三十年定公與
吳王夫差爭長于黃池趙簡子從晉定公卒長吳定
公三十七年卒而簡子除三年之喪期而已是歲越
王勾踐滅吳晉出公十一年知伯代鄭趙簡子疾使
太子毋恤將而圍鄭知伯醉以酒灌擊毋恤毋恤群
臣請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為能忍詢然亦慍
知伯知伯歸因謂簡子使廢毋恤簡子不聽毋恤由
此怨知伯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太子毋恤代立是
為襄子趙襄子元年越圍吳襄子降喪食使楚隆問
吳王襄子姊前為代王夫人簡子既葬未除服北登
夏屋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
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
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
之為摩笄之山遂以代封伯魯子周為代成君伯魯
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蚤死故封其子襄子立四年
知伯與趙韓魏盡分其范中行故地晉出公怒告齊
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
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是為晉懿公知伯益驕請地
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以其圍鄭之辱知伯
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原過從后
至于王澤見三人自帶以上可見自帶以下不可見
與原過竹二節莫通曰為我以是遺趙毋恤原過既
至以告襄子襄子齊三日親自剖竹有朱書曰趙毋
恤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將使女反
滅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將賜女林胡之地至于后
世且有伉王亦黑龍面而鳥噣鬢麇髭大膺大胸
修下而馮左界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混諸貉南伐
晉別北滅黑姑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三國攻晉陽
歲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炊
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禮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禮
襄子懼乃夜使相張孟同私于韓魏韓魏與合謀三
月丙戌三國反滅知氏共分其地于是襄子行賞高
共為上張孟同曰晉陽之難唯共無功襄子曰方晉
陽急群臣皆懈唯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于是
趙北有代南并知氏強于韓魏遂祠三神于百邑使
原過主霍泰山祠祀其后娶空同氏生五子襄子為
伯魯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傳位與伯魯子代
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為太子襄子立
三十三年卒浣立為獻侯獻侯少即位治中牟襄子
弟桓子逐獻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國人曰桓子立非
襄子意乃共殺其子而復迎立獻侯十年中山武公
初立十三年城平邑十五年獻侯卒子烈侯籍立烈
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擊守之六年魏韓趙
皆相立為諸侯追尊獻子為獻侯烈侯好音謂相國
公仲連曰寡人有愛可以貴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貴
之則否烈侯曰然夫鄭歌者槍石二人吾賜之田人
萬畝公仲曰諾不與居一月烈侯從代來問歌者田
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頃烈侯復問公仲終不與乃
稱疾不朝番吾君自代來謂公仲曰君實好善而未
知所持今公仲相趙于今四年亦有進士乎公仲曰
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公仲乃進三人
及朝烈侯復問歌者田何如公仲曰方使擇其善者
牛畜侍烈侯以仁義約以王道烈侯逌然明日荀欣
侍以選練舉賢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節財儉用
察度功德所與無不充君說烈侯使使謂相國曰歌
者之田且止官牛畜為師荀欣為中尉徐越為內史
賜相國衣二襲
安王元年趙會韓魏伐楚趙侯籍薨弟武公立
按史記楚世家三晉來伐楚至成丘而還按趙世
家烈侯卒弟武公立
安王十五年趙侯卒國人立烈侯之子章
按史記趙世家武公十三年卒趙復立烈侯太子章
是為敬侯
安王十六年趙公子朝作亂趙徙都邯鄲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亂不克出奔
魏趙始都邯鄲
安王十七年趙敗齊于靈丘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二年敗齊于靈丘
安王十八年趙救魏于廩丘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三年救魏于廩丘大敗齊人
安王十九年魏敗趙于兔臺魏筑剛平侵衛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四年魏敗我兔臺筑剛平以侵
衛
安王二十年齊魏攻趙取剛平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五年齊魏為衛攻趙取我剛平
安王二十一年趙取魏棘蒲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
安王二十三年趙拔魏黃城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八年拔魏黃城
安王二十四年趙伐齊齊伐燕趙救之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九年伐齊齊伐燕趙救燕
安王二十五年趙與中山戰于房子
按史家趙世家敬侯十年與中山戰于房子
安王二十六年趙及韓魏廢其君俱酒為家人而共
分晉國趙伐中山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十一年魏韓趙共滅晉分其地
伐中山又戰于中人按晉世家靜公二年魏武侯
韓哀侯趙敬侯滅晉侯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為家人
晉絕不祀
按通鑒綱目注集覽俱酒乃靖公之名也索隱曰系
本作靜公俱家人韋昭曰庶人之家也索隱曰謂居
家之人無官職也
烈王元年趙侯章薨子種立
按史記趙世家敬侯十二年敬侯卒子成侯種立
烈王二年公子勝與趙侯種爭立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元年公子勝與成侯爭立為亂
烈王三年夏六月趙雨雪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二年六月雨雪
烈王四年趙取衛鄉邑七十三魏敗趙藺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三年大戊午為相伐衛取鄉邑
七十三魏敗我藺
烈王五年趙敗秦于高安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四年與秦戰高安敗之
烈王六年趙伐齊魏敗趙于懷趙攻鄭以與韓韓與
趙長子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五年伐齊于鄄魏敗我懷攻鄭
敗之以與韓韓與我長子
顯王元年趙侵齊與韓攻周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七年侵齊至長城與韓攻周
顯王三年趙與齊戰于阿下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九年與齊戰于阿下
顯王四年趙取衛甄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年攻衛取甄
顯王五年秦攻魏趙救之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一年秦攻魏趙救之石阿
顯王六年秦攻魏趙救之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趙救之
顯王七年魏敗趙于澮取皮牢趙侯韓侯遇于上黨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三年魏敗我澮取皮牢成侯
與韓昭侯遇上黨
顯王八年趙與韓攻秦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四年與韓攻秦
顯王九年趙助魏攻齊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五年助魏攻齊
顯王十年趙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于端氏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
端氏
顯王十一年趙侯魏侯遇于葛孽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七年與魏惠王遇葛孽
顯王十三年趙侯齊侯宋公會于平陸趙侯燕伯會
于阿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十九年與齊宋會平陸與燕會
阿
顯王十四年魏獻趙榮椽趙作檀臺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臺
顯王十五年魏圍趙邯鄲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二十一年魏圍我邯鄲
顯王十六年魏拔趙邯鄲齊救趙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鄲齊
亦敗魏于桂陵按魏世家惠王十八年拔邯鄲趙
請救于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顯王十八年魏歸趙邯鄲趙侯魏侯盟于漳水秦攻
趙藺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二十四年魏歸我邯鄲與魏盟
漳水上秦攻我藺
顯王十九年趙侯種薨公子與太子語爭立奔
韓
按史記趙世家成侯二十五年成侯卒公子與太
子肅侯爭立敗亡奔韓
顯王二十年趙奪晉君端氏徙之屯留
按史記趙世家肅侯元年奪晉君端氏徙處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