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匯考十二(42)

史顆盟晉侯于河東晉郄&;#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

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質信也會所信之始也始

之不從其可質乎秦伯歸而背晉成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及

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夏四月

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

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

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

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

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

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裔而

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場我文公

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

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

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無祿文公即世穆為

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絕我好伐我

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

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

殽之師猶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

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

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剪我公室傾覆

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

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

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

我好也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

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

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

悔禍之延而欲僥福于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

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勛言誓

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

背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

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

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

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

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

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不谷惡其

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

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

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愿也其承

寧諸侯以退豈敢僥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

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

道以伐晉諸侯是以睦于晉晉欒書將中軍荀庚佐

之士燮將上軍郄锜佐之韓厥將下軍荀罃佐之趙

旃將新軍郄至佐之郄毅御戎欒針為右孟獻子曰

晉帥乘和師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

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

曹宣公卒于師師遂濟涇及侯麗而還迓晉侯于新

簡王九年冬秦伯薨子景公嗣

按春秋成公十四年

靈王八年夏秦人侵晉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九年夏秦景公使士雃

乞師于楚將以伐晉楚子許之子囊曰不可當今吾

不能與晉爭晉君類能而使之舉不失選官不易方

其卿讓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競于教其庶人力

于農穡商工皂隸不知遷業韓厥老矣知罃稟焉以

為政范&;#少于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軍韓起少于

欒黡而欒黡士魴上之使佐上軍魏絳多功以趙武

為賢而為之佐君明臣忠上讓下競當是時也晉不

可敵事之而后可君其圖之王曰吾既許之矣雖不

及&;#必將出師秋楚子師于武城以為秦援秦人侵

晉晉饑弗能報也

靈王十年冬秦人伐晉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夏四月諸侯

伐鄭鄭人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楚子囊乞旅于秦

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

伐宋九月諸侯悉師以復伐鄭冬十二月秦庶長鮑

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鮑先入晉地士魴御之少

秦師而弗設備壬午武濟自輔氏與鮑交伐晉師己

丑秦晉戰于櫟晉師敗績易秦故也

靈王十一年冬秦嬴歸于楚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十二年冬秦嬴歸于楚

楚司馬子庚聘于秦為夫人寧禮也

靈王十三年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崔杼宋華

閱仲江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

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夏諸侯之大

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六卿

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

賦匏有苦葉叔向退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

見衛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

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

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

皆從之至于棫林不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

井夷唯余馬首是瞻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

余馬首欲東乃歸下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

中行伯乎莊子曰夫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吾將從

之從帥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

多遺秦禽乃命大還晉人謂之遷延之役欒針曰此

役也報櫟之敗也役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于

戎路敢不恥乎與士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欒黡謂

士&;#曰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

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于是齊

崔杼宋華閱仲江會伐秦不書惰也向之會亦如之

衛北宮括不書于向書于伐秦攝也秦伯問于士鞅

曰晉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秦伯曰以其汰

乎對曰然欒黡汰虐已甚猶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

曰何故對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

其甘棠況其子乎欒黡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

施沒矣而黡之怨實章將于是乎在秦伯以為知言

為之請于晉而復之

靈王二十五年春秦伯之弟針如晉修成夏楚子秦

人侵吳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會于夷儀之歲齊人城郟其

五月秦晉為成晉韓起如秦&;#盟秦伯車如晉&;#盟

成而不結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針如晉修成叔向

命召行人子員行人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

應子朱怒曰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撫劍從之叔向

曰秦晉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晉國賴之不集

三軍暴骨子員道二國之言無私子常易之奸以事

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人救之平公曰晉其庶

乎吾臣之所爭者大師曠曰公室懼卑臣不心競而

力爭不務德而爭善私欲已侈能無卑乎夏楚子秦

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五月至于城

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

圍與之爭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

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

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

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頡遇王子弱焉戌

怒抽戈逐王子圍弗及楚人以皇頡歸印堇父與皇

頡戌城麇楚人囚之以獻于秦鄭人取貨于印氏以

請之子大叔為令正以為請子產曰不獲受楚之功

而取貨于鄭不可謂國秦不其然若曰拜君之勤鄭

國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其可弗從遂

行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產而后獲之

景王四年夏秦伯之弟針出奔晉

按春秋昭公元年按左傳元年夏五月秦后子有

寵于桓如二君于景其母曰弗去懼選癸卯針適晉

其車千乘后子享晉侯造舟于河十里舍車自雍及

絳歸取酬幣終事八反司馬侯問焉曰子之車盡于

此而已乎對曰此之謂多矣若能少此吾何以得見

女叔齊以告公且曰秦公子必歸臣聞君子能知其

過必有令圖令圖天所贊也后子見趙孟趙孟曰吾

子其曷歸對曰針懼選于寡君是以在此將待嗣君

趙孟曰秦君何如對曰無道趙孟曰亡乎對曰何為

一世無道國未艾也國于天地有與立焉不數世淫

弗能斃也趙孟曰天乎對曰有焉趙孟曰其幾何對

曰針聞之國無道而年谷和熟天贊之也鮮不五稔

趙孟視蔭曰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后子出而告人

曰趙孟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秋楚公

子圍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櫟郟鄭人懼子產曰

不害令尹將行大事而先除二子也禍不及鄭何患

焉冬楚公子圍將聘于鄭伍舉為介未出竟聞王有

疾而還伍舉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圍至入問王疾

縊而弒之遂殺其二子幕及平夏右尹子干出奔晉

官廄尹子&;#出奔鄭殺太宰伯州犁于郟葬王于郟

謂之郟敖使赴于鄭伍舉問應為后之辭焉對曰寡

大夫圍伍舉更之曰共王之子圍為長子干奔晉從

車五乘叔向使與秦公子同食皆百人之餼趙文子

曰秦公子富叔向曰底祿以德德鈞以年年同以尊

公子以國不聞以富且夫以千乘去其國強御已甚

詩曰不侮鰥寡不畏強御秦楚匹也使后子與子干

齒辭曰針懼選楚公子不獲是以皆來亦唯命且臣

與羇齒無乃不可乎史佚有言曰非羇何忌

景王八年秋秦伯薨子哀公立

按春秋昭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冬秦后子復歸于

秦景公卒故也

景王九年春葬秦景公

按春秋昭公六年按左傳六年春大夫如秦葬景

公禮也

敬王十四年冬楚申包胥請師于秦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定公四年冬蔡侯吳子唐侯

伐楚大敗之吳從楚師及清發五戰及郢楚子取其

妹我以出涉睢吳入郢楚子涉江入于云中斗辛

與其弟巢以王奔隨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亡也謂

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之我

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吳為封

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

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厭若鄰于君強埸之患

也逮吳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

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

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

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

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

師乃出

敬王十五年夏六月申包胥以秦師救楚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定公五年夏六月申包胥以

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子蒲曰吾

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

概王于沂吳人獲薳射于柏舉其子帥奔徒以從子

西敗吳師于軍祥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九月夫概

王歸自立也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溪氏吳師敗

楚師于雍澨秦師又敗吳師吳師居麇子期將焚之

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

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焚之

而又戰吳師敗又戰于公囗之溪吳師大敗吳子乃

敬王十九年秋秦伯薨孫惠公立冬葬秦哀公

按春秋定公九年

按史記秦本紀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

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

敬王二十八年冬十月癸卯秦伯薨子悼公立

按春秋哀公三年

按史記秦本紀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敬王二十九年春葬秦惠公

按春秋哀公四年

敬王四十三年秦伯薨子厲共公立

按史記秦本紀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厲共公立

元王元年蜀人賂秦

按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二年蜀人來賂

貞定王八年秦伐大荔

按史記秦本紀厲共公十六年塹河旁以兵二萬伐

大荔取其王城

貞定王十三年秦縣頻陽

按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二十一年初縣頻陽

貞定王十七年晉智開來奔

按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二十四年晉亂殺智伯分其

國與趙韓魏二十五年智開與邑人來奔

貞定王二十五年秦伐義渠虜其王

按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三十三年伐義渠虜其王

貞定王二十六年秦伯薨子躁公立

按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三十四年日食厲共公卒子

躁公立

貞定王二十八年南鄭叛秦

按史記秦本紀躁公二年南鄭反

考王十一年義渠伐秦

按史記秦本紀躁公十三年義渠來伐至渭南

考王十二年秦伯薨弟懷公立

按史記秦本紀躁公立十四年卒立其弟懷公

威烈王元年秦伯自殺孫靈公立

按史記秦本紀懷公四年庶長與大臣圍懷公懷

公自殺懷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

之子是為靈公

威烈王七年晉城少梁秦擊之

(按靈公立于威烈王二年則六年應敘于此)

按史記秦本紀靈公六年晉城少梁秦擊之

威烈王十一年秦城籍姑秦伯薨其季父悼子代立

按通鑒前編靈公立止十年為威烈王十一年

史記作十三年便前后不合今依前編敘于此

按史記秦本紀靈公十三年城籍姑靈公卒子獻公

不得立立靈公季父悼子是為簡公

威烈王十七年秦令吏初帶劍塹洛城重泉

按史記秦本紀簡公昭子之弟而懷公子也簡公六

年令吏初帶劍塹洛城重泉

安王二年秦伯薨子惠公立(

按通鑒前編簡公止十五年較史記少一年故

敘于此又按秦有兩惠公)

按史記秦本紀簡公立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安王十五年秦取蜀南鄭秦伯薨子出子立

按史記秦本紀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

取南鄭惠公卒出子立

安王十七年秦人弒出子而立靈公之子師隰

按史記秦本紀出子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

于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秦以往者

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

安王十八年秦止從死

按史記秦本紀獻公元年止從死

安王十九年秦城櫟陽

按史記秦本紀獻公二年城櫟陽

安王二十一年秦孝公生

按史記周本紀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

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復合

應劭曰周孝王封伯翳之后為侯伯與周別五

百載至昭王時西周君臣自歸受罪獻其邑三十

六城合也韋昭曰周封秦為始別謂秦仲也五百

歲謂從秦仲至孝公強大顯王致伯與之親合也

索隱曰按周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號曰秦嬴是

始合也乃秦襄公始列為諸侯是別之也自秦列

為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臣獻邑三十六

城以入于秦凡五百一十六年是合也云五百舉

其大數

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

徐廣曰從此后十七年而秦昭王立裴骃案韋

昭曰武王昭王皆伯至始皇而王天下索隱曰霸

王謂始皇也自周以邑入秦至始皇初立政由太

后嫪毐至九年誅毐正十七年正義曰周始與秦

國合者謂周秦俱黃帝之后至非子未別封是合

也而別者謂非子末年周封非子為附庸邑秦后

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伯戴周顯王致文武

胙于秦孝公復與之親是復合也合十七歲而霸

王者出謂從秦孝公三年至十九年周顯王致胙

于秦孝公是霸也孝公子惠王稱王是王者出也

然五百載者非子生秦侯以下二十八君至孝公

二年都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之后十四

年則成五百載

按秦本紀獻公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

史儋見獻公曰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復合

合七十七歲而霸王出

烈王七年秦桃冬花

按史記秦本紀獻公十六年桃冬花

顯王元年秦雨金櫟陽

按史記秦本紀獻公十八年雨金櫟陽

顯王五年秦晉戰于石門王以黼黻賀勝

按史記秦本紀獻公二十一年與晉戰于石門斬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南丰县| 长阳| 通州市| 霸州市| 灵川县| 中方县| 霍州市| 旺苍县| 巴楚县| 寿阳县| 靖宇县| 三台县| 德格县| 神池县| 商河县| 崇阳县| 罗江县| 吴江市| 扬中市| 晋州市| 泰来县| 林甸县| 广德县| 永修县| 周口市| 闽侯县| 延寿县| 乌兰浩特市| 古田县| 增城市| 叙永县| 余干县| 河曲县| 璧山县| 彭阳县| 聂荣县| 旺苍县| 扎兰屯市| 武威市|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