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匯考三(1)
- 明倫匯編官常典勛爵部
- (清)陳夢雷
- 4990字
- 2015-12-26 18:33:45
漢一
漢承秦制爵二十等至徹侯以賞功國置相家丞門
大夫庶子
按漢書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
注
師古曰言有爵命異于士卒故稱公士也
二上造
注
師古曰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
三簪裊
注
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四不更
注
師古曰言不豫更卒之事也
五大夫
注
師古曰列位從大夫
六官大夫七公大夫
注
師古曰加官公者示稍尊也
八公乘
注
師古曰言其得乘公家之車也
九五大夫
注
師古曰大夫之尊也
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
注
師古曰庶長言為眾列之長也
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注
師古曰更言主領(lǐng)更卒部其役使也
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
注
師古曰言皆主古造之士也
十七駟車庶長
注
師古曰言乘駟馬之車而為眾長也
十八大庶長
注
師古曰又更尊也
十九關(guān)內(nèi)侯
注
師古曰言有侯號而居京畿無國邑
二十徹侯
注
師古曰言其爵位上通天子
皆秦制以賞功勞徹侯金印紫綬避武帝諱曰通侯
或曰列侯改所食國令長名相又有家丞門大夫庶
子
按杜氏通典漢初論功封列侯者凡百四十有三人
注
蕭何為冠
外戚與定天下者二人凡列侯金印紫綬大者食
縣小者食鄉(xiāng)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凡皇帝之女為公
主皆列侯尚之
注
國制王姬下嫁于諸侯以同姓諸侯主之公者
諸侯之尊稱故為之公主后漢荀爽上疏曰漢承
秦法設(shè)尚主之儀以妻制夫以卑臨尊者宜改尚
主之制以稱乾坤之位
列侯國有相
注
改所食國令長為之漢初侯王有丞相兼有相
國按史周勃破燕王盧綰得相國一人丞相二人
景帝省之
高帝二年以張良為成信侯韓太尉信為韓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jì)初項梁立韓后公子成為韓王張
良為韓司徒羽以良從漢王韓王成又無功故不遣
就國與俱至彭城殺之及聞漢王并關(guān)中而齊梁畔
之羽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二年冬十
月張良自韓間行歸漢漢王以為成信侯使韓太尉
韓信擊韓韓王鄭昌降十一月立韓太尉信為韓王
高帝四年立張耳為趙王韓信為齊王黥布為淮南
王封侯公為平國君
按漢書高祖本紀(jì)四年冬十一月漢立張耳為趙王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quán)輕不為假王恐不
能安齊漢王怒欲攻之張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
為守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齊王秋七月立
黥布為淮南王八月漢遣陸賈說項羽請?zhí)鸶?
聽漢復(fù)使侯公說羽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
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歸太公呂后軍皆稱萬歲
乃封侯公為平國君按韓信傳韓信平齊使人言
漢王曰齊夸詐多變反復(fù)之國南邊楚不為假王以
鎮(zhèn)之其勢不定今權(quán)輕不足以安之臣請自立為假
王當(dāng)是時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使者至發(fā)書漢王
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而來佐我乃欲自立為
王張良陳平伏后躡漢王足因跗耳語曰漢方不利
寧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
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fù)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
王耳何以假為遣張良立信為齊王征其兵使擊楚
項王恐按張耳傳陳余襲常山王耳耳敗走謁漢
王漢王厚遇之四年夏立耳為趙王五年秋耳薨謚
曰景王子敖嗣立按黥布傳四年秋七月立布為
淮南王十一年布反番陽人殺布茲鄉(xiāng)
按異姓諸侯王表五年十二月乙丑耳薨子敖嗣為
王(
按本紀(jì)五年正月諸侯上疏請上皇帝號乃趙王張敖高祖時以十月為歲首則年表所紀(jì)是而耳
傳五年秋耳薨恐)
高帝五年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更封韓
信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立吳芮為長沙王亡諸為
閩粵王賜有功軍吏爵拜婁敬為奉春君封盧綰為
燕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jì)五年冬十二月灌嬰追斬羽東城
楚地悉定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春正月
下令曰楚地已定義帝無后欲存恤楚眾以定其主
齊王信習(xí)楚風(fēng)俗更立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
國建城侯彭越勤勞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擊眾數(shù)
破楚軍其以魏故地王之號曰梁王都定陶二月甲
午漢王即皇帝位詔曰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
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
立以為王項羽侵奪其地謂之番君其以長沙豫章
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為長沙王又曰故粵王亡
諸世奉粵祀秦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
伐秦亡諸身帥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弗立今
以為閩粵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帝乃西都洛陽夏
五月兵皆罷歸家詔曰諸侯子在關(guān)中者復(fù)之十二
歲其歸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shù)今天
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fù)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xùn)辨
告勿笞辱民以饑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
軍吏卒會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
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
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fù)其身及戶勿事又曰七
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諸侯子及從軍歸者甚多
高爵吾數(shù)詔吏先與田宅及所當(dāng)求于吏者亟與爵
或人君上所尊禮久立吏前曾不為決甚亡謂也異
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今吾于爵非輕
也吏獨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勞行田宅今小吏未嘗
從軍者多滿而有功者顧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長吏
教訓(xùn)甚不善其令諸吏善遇高爵稱吾意且廉問有
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戍卒婁敬求見說上曰陛下
取天下與周異而都雒陽不便不如入關(guān)據(jù)秦之固
上以問張良良因勸上是日車駕西都長安拜婁敬
為奉春君賜姓劉氏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征
之九月虜荼詔諸侯王視有功者立以為燕王荊王
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功最多請立以
為燕王
高帝六年降封韓信為淮陰侯始剖符大封功臣以
蕭何為第一曹參等皆為通侯
按漢書高祖本紀(jì)六年冬十月人告楚王信謀反上
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游云夢十二
月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謁因執(zhí)之詔曰天下既安
豪杰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盡圖其功身居軍九年
或未習(xí)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憐之其
赦天下上還至雒陽赦韓信封為淮陰侯甲申始剖
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春正月壬子以太原郡三
十一縣為韓國徙韓王信都晉陽上已封大功臣三
十余人其余爭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宮從復(fù)道上見
諸將往往耦語以問張良良曰陛下與此屬共取天
下今已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愛所誅皆平生讎
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為不足用遍封而恐以過失
及誅故相聚謀反耳上曰為之奈何良曰取上素所
不快計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三
月上置酒封雍齒因趣丞相急定功行封罷酒群臣
皆喜曰雍齒且侯吾屬亡患矣按蕭何傳漢五年
已殺項羽即皇帝位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
決上以蕭何功最盛先封為酇侯食邑八千戶功臣
皆曰臣等身被堅執(zhí)兵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
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徒持文
墨議論不戰(zhàn)顧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諸君知獵乎曰
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者狗也
而發(fā)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走得獸耳功
狗也至如蕭何發(fā)縱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從
我多者三兩人今蕭何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
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列侯畢已受封奏位次皆曰
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chuàng)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上已橈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復(fù)難之然心欲
何第一關(guān)內(nèi)侯鄂千秋時為謁者進(jìn)曰群臣議皆誤
夫曹參雖有野戰(zhàn)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
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shù)矣然蕭何常
從關(guān)中遣軍補(bǔ)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shù)萬眾會上
乏絕者數(shù)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shù)年軍無見糧蕭
何轉(zhuǎn)漕關(guān)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shù)亡山東蕭何嘗全
闕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shù)何缺
于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
萬世之功哉蕭何當(dāng)?shù)谝徊軈⒋沃显簧朴谑悄?
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上曰吾聞進(jìn)賢
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千秋
故所食關(guān)內(nèi)侯邑二千戶封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
父母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常
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錢二也按張良傳六年封
功臣良未嘗有戰(zhàn)斗功高帝曰運(yùn)籌策帷幄中決勝
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
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
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
蕭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fàn)?
功而不決未得行封上居雒陽南宮從復(fù)道望見諸
將往往數(shù)人偶語上曰此何語良曰陛下不知乎此
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而反良曰陛下起布
衣與此屬取天下今陛下已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
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平生仇怨今軍吏計功天
下不足以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又恐見疑過
失及誅故相聚而謀反耳上乃憂曰為將奈何良曰
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
有故怨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功多不忍良曰今
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先封則人人自
堅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
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
患矣按功臣表曹參以中涓從起沛至霸上侯以
將軍入漢以假左丞相定魏齊十二月以右丞相封
為平陽侯食邑萬六百戶十二年薨謚懿侯子窋嗣
注
師古曰中涓親近之臣若謁者舍人之類也涓
潔也主居中掃潔也孟康曰曹參位第二而表在
首蕭何位第一而表在十三表以封前后故也
靳歙以中涓從起宛胊入漢以騎都尉定三秦?fù)繇?
籍別定江漢十二月封為信武侯食邑五千三百戶
九年薨謚肅侯子亭嗣
注
師方曰歙音翕
夏侯嬰以令史從降沛為太仆常奉車竟定天下及
全皇太子魯元公主十二月封為汝陰侯食邑六千
九百戶三十年薨謚文侯子嗣王吸以中涓從起
豐至霸上為騎郎將入漢以將軍擊項籍十二月封
為清河侯食邑二千二百戶二十二年薨謚定侯子
強(qiáng)嗣傅寬以舍人從起橫陽至霸上為騎將入漢定
三秦屬淮陰定齊為齊丞相十二月封為陽陵侯食
邑二千六百戶十二年薨謚景侯子清嗣召歐以中
涓從起沛至霸上為連敖入漢以騎將定燕趙得燕
將軍十二月封為廣嚴(yán)侯食邑二千二百戶二十三
年薨子勝嗣薛歐以舍人從起豐至霸上為郎入漢
以將軍擊項籍將鍾離昧十二月封為廣平侯食邑
四千五百戶十四年薨謚敬侯子山嗣陳濞以舍人
從碭以刺客將入漢以都尉擊項羽滎陽絕甬道殺
追士卒十二月封為博陽侯三十年薨謚嚴(yán)侯子塞
嗣陳嬰以自定東陽為將屬楚項梁為楚柱國四歲
項羽死屬漢定豫章浙江都漸定自為王壯息十二
月封為堂邑侯食邑六百戶八年薨謚安侯子祿嗣
陳平以故楚都尉漢王二年初起修武為都尉以護(hù)
軍中尉出奇計定天下十二月封為曲逆侯食邑五
千戶二十四年薨謚獻(xiàn)侯子買嗣張良以將從起
下邳以韓申都下韓入武關(guān)設(shè)策降秦王嬰解上與
項羽請漢中地常為計謀正月封為留侯食邑萬
戶十六年薨謚文成侯子不疑嗣劉纏兵初起與諸
侯共擊秦為楚左令尹漢王與項有隙于鴻門纏解
難以破羽降漢正月封為射陽侯孝惠三年薨子雎
有罪不得代
注
師古曰纏即項伯也射字或作貰者后人改也
蕭何以客初從入漢為丞相守蜀及關(guān)中給軍食佐
定諸侯為法令宗廟正月封為酇侯食邑八千戶九
年薨謚文終侯子祿嗣周勃以中涓從起沛至霸上
為侯定三秦食邑為將軍入漢定隴西擊項籍守峣
關(guān)定泗水東海正月封為絳侯食邑八千一百戶十
二年薨謚武侯子勝之嗣樊噲以舍人起沛從至霸
上為侯以郎入漢定三秦為將軍擊項籍再益封從
破燕執(zhí)韓信正月封為舞陽侯食邑五千戶十三年
薨謚武侯子伉嗣酈商以將軍從起岐攻長社以南
別定漢及蜀定三秦?fù)繇椉路鉃榍芎钍骋?
四千八百戶二十二年薨謚景侯子寄嗣灌嬰以中
涓從起碭至霸上為昌文君入漢定三秦食邑以將
軍屬韓信定齊淮南及八邑殺項籍正月封為潁陰
侯食邑五千戶二十六年薨謚懿侯子何嗣周昌初
起以職志擊秦入漢出關(guān)以內(nèi)史堅守敖倉以御史
大夫正月封汾陰侯十年薨謚悼侯子開方嗣
注
如淳曰職志官名主旗幟也師古曰志音式吏
反
武虎兵初起以謁者從擊秦入漢定三秦出關(guān)以將
軍擊定諸侯正月封為梁鄒侯比博陽侯食邑二千
八百戶十一年薨謚孝侯子最嗣董渫初起以舍人
從擊秦為都尉入漢定三秦出關(guān)以將軍定諸侯正
月封為成侯食邑二千八百戶七年薨謚敬侯子赤
嗣孔聚以執(zhí)盾前元年從起碭以左司馬入漢為將
軍三以都尉擊項籍屬韓信正月封為蓼侯三十年
薨謚夷侯子臧嗣陳賀以舍人前元年從起碭以左
司馬入漢用都尉屬韓信擊項籍為將軍定會稽浙
江湖陵正月封為費(fèi)侯二十二年薨子常嗣陳豨以
特將將卒五百人前元年從起宛胊至霸上為游擊
將軍別定代破臧荼正月封為陽夏侯十年以趙相
國反自為王十二年誅周以卒從起碭以連敖入
漢以長都尉擊項籍正月封為隆慮侯三十九年
薨謚克侯子通嗣
注
如淳曰連敖楚官號
丁復(fù)以越將從起薛至霸上以樓煩將入漢定三秦
屬周呂侯破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項籍葉為將軍
忠臣正月封為陽都侯食邑七千八百戶十九年薨
謚敬侯子嗣呂青以漢五年用令尹初從功比堂
邑侯正月封陽信食邑一千戶十年薨謚胡侯子臣
嗣郭蒙以扈衛(wèi)起薛屬周呂侯破秦軍扛里陷楊熊
軍曲遇入漢為城將定三秦以都尉堅守敖倉為將
軍破項籍正月封為東武侯邑三千戶十九年薨謚
貞侯子它嗣雍齒以趙將前三年從定諸侯功比平
定侯三月封汁防食邑二千五百戶九年薨謚肅侯
子巨鹿嗣雍齒故沛豪有力與上有隙故晚從陳武
以將軍前元年將卒二千五百人起薛別救東阿至
霸上三歲十月入漢擊齊歷下軍臨災(zāi)三月封為棘
蒲侯孝文后元年薨謚剛侯子奇反誅不代朱軫以
舍人前元年從起沛以隊師先降翟王虜章邯三月
封為都昌侯十四年薨謚嚴(yán)侯子率嗣嚴(yán)不職以舍
人從起沛至霸上以騎將入漢還擊項籍屬丞相寧
功封侯用將軍擊黥布三月封為武強(qiáng)侯二十年薨
謚嚴(yán)侯子嬰嗣合傅胡害以越戶將從破秦入漢定
三秦以都尉擊項籍三月封為貰侯食邑六百戶功
比臺侯二年薨謚齊侯子方山嗣搖母余以越隊將
從破秦入漢定三秦以都尉擊項籍三月封為海陽
侯食邑千七百戶九月薨謚齊信侯子昭襄嗣宣虎
以河南將軍漢王三年降晉陽以重將破臧荼三月
封為南安侯食邑九百戶三十年薨謚嚴(yán)侯子戎嗣
蔡寅以魏太仆漢王三年初從以車騎將軍破龍且
及彭城三月封肥如侯食邑千戶二十四年薨謚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