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去非云:“唐人苦吟,故造語奇且工,但韻格不高。倘能取唐人詩而綴入少陵繩墨中,速肖之術也。”詩必先意,次局,次語,去非之說倒矣。
劉禹錫《詠鶴》云:“徐引竹間步,遠含外情。”脫盡粘滯。
唐詩措詞妙而用意深,知其意固覺好,不知其意而惑于其詞亦覺也。如崔國輔《魏宮詞》,李義山之“青雀西飛”,白雪、竟陵讀之亦甚樂也。
楊誠齋謂杜詩“對食暫餐還不能”,七字有三意。余謂義山之“日兼春有暮,愁與醉無醒”,五字中有三意。
覺范謂“詩至義山為一厄”,蓋嫌其使僻事而不察其用意之深,猶是歐、蘇氣習也。詩人大抵言過其實,如子瞻所言“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唐人秘奧盡此,自所作詩,不負其言者有幾?覺范反是,所說不逮所作。詩句無定體,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葉文敏公驟卒于京師,門下士皆辭館去,余偶誦右丞”“秋風正蕭索,客散孟嘗門”,不勝悲感。此是送別,然移作哀挽尤妙。
賀黃公曰:“唐人稱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惟有高。今讀其《送田少府貶括蒼》、《贈別晉三處士》、《九日酬顏少府》、《崔司錄宅宴大理李卿》諸詩,豁達磊落,掃盡寒澀瑣媚之態。”
又曰:“盛唐諸家,雖深淺、濃淡、奇正、束密不同,咸有昌明之象。惟常建詩如入黔、蜀,觸目舉足,皆危崖深箐,其間幽泉怪石,非中州所有,而陰森之氣逼人。其‘高山臨大澤’篇,與長吉無異。此唐風之始變也。”
又曰:“詩求可喜,必先去可厭。如常建之‘諸峰接一魂’,畢竟不穩,不穩則不雅。”
又曰:“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有過于輕樸者。王季友詩磊塊有筋骨,但亦務寒苦以見長。如‘雀鼠晝夜無,知我廚廩貧’,宛然閬仙。又有‘日月不能老,化腸為筋否’,僻澀太甚,必涉鄙俚,不逮賈、孟也。”
又曰:“詩有一意透快,略不含蓄,而不害其為佳作者,沈千運、孟卿是也。沈之‘近世多夭殤,喜見鬢發白’,孟之‘為長心易憂,早孤意常傷’,語皆入妙。但讀其詞,皆羽聲色調,無宮商之音。”
又曰:“劉長卿絕句不減盛唐人,次則排律。此體初唐為工,而元和以還,牽湊重復可厭,惟隋州乃能接武前賢。至七言律之妙,有勝于盛唐人者。設機以灌,其功倍矣,抱甕者不肯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