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青箱雜記
  • 吳處厚
  • 6430字
  • 2015-12-26 18:28:08

小說載盧攜貌陋[一],嘗以文章謁韋宙,韋氏子弟多肆輕侮。宙語之曰[二]:「盧雖人物不揚,然觀其文章有首尾,異日必貴?!购缶谷缙溲浴1境挠⒐鄧L以文章謁盛文肅,文肅曰:「子文章有館閣氣,異日必顯?!购笠嗳缙溲浴H挥鄧L究之,文章雖皆出于心術(shù),而實有兩等:有山林草野之文;有朝廷臺閣之文。山林草野之文,則其氣枯槁憔悴,乃道不得行,著書立言者之所尚也。朝廷臺閣之文,則其氣溫潤豐縟,乃得位于時,演綸視草者之所尚也。故本朝楊大年、宋宣獻(xiàn)、宋莒公、胡武平所撰制詔,皆婉美淳厚,過于前世燕、許、常、楊遠(yuǎn)甚[三],而其為人,亦各類其文章。王安國常語余曰:「文章格調(diào),須是官樣。」豈安國言官樣,亦謂有館閣氣耶?又今世樂藝,亦有兩般格調(diào):若教坊格調(diào),則婉媚風(fēng)流;外道格調(diào),則粗野嘲哳[四]。至于村歌社舞,則又甚焉[五]。茲亦與文章相類。晏元獻(xiàn)公雖起田里,而文章富貴,出于天然。嘗覽李慶孫富貴曲云:「軸裝曲譜金書字[六],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构使恳髟伕毁F[七],不言金玉錦繡[八],而唯說其氣象,若「樓臺側(cè)畔楊花過[九],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之類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一〇]?」

公風(fēng)骨清羸,不喜肉食,尤嫌肥膻,每讀韋應(yīng)物詩,愛之曰:「全沒些脂膩氣?!构使谖恼掠蓉?fù)賞識,集梁文選以后迄于唐別為集,選五卷,而詩之選尤精,凡格調(diào)猥俗而脂膩者皆不載也。公之佳句,宋莒公皆題于齋壁,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靜尋啄木藏身處,閑見游絲到地時[一一]?!埂笜桥_冷落收燈夜,門巷蕭條掃雪天?!埂敢讯◤?fù)搖春水色,似紅如白野棠花」之類,莒公常謂此數(shù)聯(lián)使后之詩人無復(fù)措詞也。

楊文公為執(zhí)政所忌,母病,謁告,不俟朝旨,徑歸韓城,與弟倚居,踰年不調(diào)。公有啟謝朝中親友曰:「介推母子,愿歸綿上之田;伯夷弟兄,甘受首陽之餓?!购蟪曛?,而希旨言事者攻擊不已,公又有啟與親友曰:「已擠溝壑,猶下石而弗休[一二];方困蒺藜,尚關(guān)弓而相射?!?

范文正公幼孤,隨母適朱氏,因冒朱姓,名說,后復(fù)本姓,以啟謝時宰曰:「志在投秦,入境遂稱于張祿;名非霸越,乘舟乃效于陶朱?!挂苑额?、范蠡亦嘗改姓名故也。又偽蜀翰林學(xué)士范禹偁亦嘗冒張姓,謝啟云[一三]:「昔年上第,誤標(biāo)張祿之名;今日故園,復(fù)作范睢之裔?!谷徊蝗粑恼小?

胡武平嘗奉敕撰溫成皇后哀冊文,受旨,以溫成嘗因禁卒竊發(fā),捍衛(wèi)有功,而秉筆者不能文其實,公乃用西漢馬何羅觸瑟、馮媛當(dāng)熊二事以狀其意,曰:「在昔禁闈[一四],誰何弛衛(wèi)?觸瑟方警,當(dāng)熊已厲?!褂[者無不嘆服。

夏文莊公竦幼負(fù)才藻,超邁不群,時年十二,有試公以放宮人賦者,公援筆立成,文不加點,其略曰[一五]:「降鳳詔于丹陛,出蛾眉于六宮[一六]。夜雨未回,儼鬢云于簾戶[一七];秋風(fēng)漸曉[一八],失釵燕于房櫳?!褂衷唬骸改幌矘O如夢,心搖若驚。踟躕而玉趾無力,眄睞而橫波漸傾[一九]。鸞鑒重開,已有歸鴻之勢;鳳笙將罷,皆為別鶴之聲。于時銀箭初殘,瓊宮乍曉。星眸爭別于天仗[二〇],蓮臉競辭于庭沼。行分而掖路深沉,步緩而回廊繚繞[二一]。嫦娥偷藥,幾年而不出蟾宮;遼鶴思家,一旦而卻歸華表?!?

公舉制科[二二],庭對策罷,方出殿門,遇楊徽之[二三],見其年少,遽邀與語曰[二四]:「老夫他則不知,唯喜吟詠[二五],愿丐賢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二六],不識可否?」公援筆欣然曰[二七]:「殿上袞衣明日月,研中旌影動龍蛇[二八]。縱橫禮樂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楊公嘆服數(shù)四,曰:「真將相器也[二九]?!?

景德中,夏公初授館職,時方早秋[三〇],上夕宴后庭[三一],酒酣,遽命中使詣公索新詞。公問:「上在甚處?」中使曰:「在拱宸殿按舞。」公即抒思,立進喜遷鶯詞曰:「霞散綺,月沉鉤,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鏁新秋。瑤階曙,金莖露,鳳髓香和云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梁州。」中使入奏,上大悅。夏公雖舉進士,本無科名。以父歿王事,授潤州丹陽簿,即上書乞應(yīng)制舉,其略曰:「邊障多故,羽書旁午[三二],而先臣供傳遽之職,立矢石之地,忘家殉國,失身行陣。陛下哀臣孤幼,任之州縣,唯陛下辨而明之。若陛下以枕石漱流為達(dá),臣世居市井;若陛下以金牓丹桂為才[三三],則臣未忝科第;若陛下以鳩杖鮐背為德,則臣始踰弱冠;若陛下以荷戈控弦為勇,則臣生本綿弱;若陛下令臣待詔公交車,條問政治[三四],對揚紫宸、指陳時事,猶可與漢唐諸儒,方轡并驅(qū),而較其先后矣?!拐鎻R再三賞激,召赴中書,試論六首:一曰「定四時、別九州島、圣功孰大論」,二曰「考定明堂制度論」,三曰「光武二十八將功業(yè)先后論」,四曰「九功九法為國何先論」,五曰「舜無為、禹勤事功業(yè)孰優(yōu)論」,六曰「曾參何以不列四科論」。是歲,遂中制科[三五]。

淮陰侯廟,題者甚多,惟諫議錢公昆最為絕唱,曰:「筑壇拜日恩雖厚[三六],躡足封時慮已深;隆準(zhǔn)早知同鳥喙[三七],將軍應(yīng)起五湖心[三八]?!?

徐州歌風(fēng)臺[三九],題者甚多,惟尚書張公方平最為絕唱,曰:「落魄劉郎作帝歸[四〇],樽前一曲大風(fēng)辭[四一]。才如信、越猶葅醢[四二],安用思他猛士為[四三]?」

臨潼縣華清宮朝元閣,題者亦多,唯陳文惠公二韻尤為絕唱[四四],曰:「朝元高閣迥,秋毫無隱情。浮云忽以蔽[四五],不見漁陽城。」

蘇為酷嗜吟詠,知湖州日[四六],有詩數(shù)十首,惟一篇足為絕唱[四七],曰:「野艇閑撐處,湖天景亦微[四八]。春波無限綠,白鳥自由飛[四九]。柳色濃垂岸,山光冷照衣。時攜一壺酒,戀到晚涼歸[五〇]。」在宣城亦有詩十首,皆以宣城為目,內(nèi)宣城花一首尤為清麗,曰:「宣城花迭嶂,樓前簇綺霞。若非翠露陶潛柳,即是紅藏小謝家?!褂殖V畚滠?,亦有小詩十首,唯一篇最善,曰:「愛重八九月,登高上下樓[五一]。樹紅云白處[五二],寒瀨泊漁舟?!?

唐路德延有孩兒詩五十韻,盛傳于世。近代洛中致政侍郎張公師錫追次其韻,和成老兒詩,亦五十韻。今錄之[五三],曰:「鬢發(fā)盡皤然,眉分白雪鮮。周遮延客話[五四],傴僂抱孫憐。無病常供粥,非寒亦衣綿。假溫衾擁背[五五],借力杖搘肩[五六]。貌比三峰客,年過四皓仙。喚方離枕上,扶始到門前。每愛烹山茗,常嫌饤石蓮[五七]。耳聾如塞纊,眼暗似籠煙。宴坐羸憑幾[五八],乘騎困亸鞭。頭搖如轉(zhuǎn)旋,唇動若抽牽。骨冷愁離火,牙疼怯漱泉。形骸將就木,囊橐尚貪錢。膠睫干眵綴[五九],粘髭冷涕懸[六〇]。披裘腰懶系,濯手袖慵揎[六一]。抬舉衣頻換,扶持藥屢煎。坐多茵易破,行少履難穿。喜婢裁裙布,嗔妻買粉鈿。房教深下幕,床遣厚鋪氈。琴聽?wèi)z三樂,圖張笑七賢。看嫌經(jīng)字小[六二],敲喜磬聲圖[六三]。食罷羹流袂[六四],杯余酒帶涎。樂來須遣罷,醫(yī)到久相延。裹帽縱橫掠,梳頭取次纏。長吁思往事,多感聽哀弦。氣注腰還重,風(fēng)牽口便偏[六五]。墓松先遣種[六六],志石預(yù)教鐫[六七]??偷轿┣笏?,僧來忽問禪。養(yǎng)茶懸灶壁[六八],曬艾曝檐椽[六九]。怒仆空睜眼,嗔僮謾握拳[七〇]。心驚嫌蹴踘,腳軟怕秋千。局縮同寒狖[七一],摧豗似飽鳶[七二]。觀瞻多目眩,舉動即頭旋[七三]。女嫁求紅燭,男婚乞彩箋[七四]。已聞頒幾杖[七五],寧更佩韋弦。賓客身非與,(去聲)兒孫事已傳。養(yǎng)和屏作伴,如意拂相連[七六]。久棄登山屐,惟存負(fù)郭田。呻吟朝不樂,展轉(zhuǎn)夜無眠。呼稚臨床畔,看書就枕邊。冷疑懷貯水[七七],虛訝耳聞蟬[七八]。束帛非無分,安車信有緣。伏生甘坐末,絳老讓行先。拘急將風(fēng)夜[七九],昏沉欲雨天。雞皮塵漸漬[八〇],齯齒食頻填。每憶居郎署,常思釣渭川。喜逢迎佛會,羞赴賞花筵。徑狹容移檻[八一],階危索減磚。好生焚鳥網(wǎng),惡殺拆漁船。既感桑榆日,常嗟蒲柳年。長思當(dāng)弱冠,悔不??耦?。」

師錫年八十余卒,又有喜子及第詩[八二],曰:「御榜今朝至,見名心始安。爾能俱中第,吾遂可休官。賀客留連飲,家書反復(fù)看。世科誰不繼[八三],得慰二親難。」蓋張氏嘗有中魁甲者[八四],故詩有世科之語[八五]。

李昉、呂端同踐文館[八六],后各登臺輔[八七]。呂公贈李公詩曰[八八]:「憶昔僦居明德坊,官資俱是校書郎[八九]。青衫共直昭文館,白首同登政事堂。佐國廟謨君已展[九〇],避賢榮路我猶妨。主恩至重何時報?老眼相看淚兩行?!?

向敏中、寇準(zhǔn)同以太平興國五年登科[九一],后向秉鈞,寇以使相知永興軍。向作絕句贈寇,寇酬之,曰:「玉殿登科四十年,當(dāng)時僚友盡英賢。歲寒惟有君兼我[九二],白首猶持將相權(quán)?!?

校勘記

[一] 小說載盧攜貌陋 「盧攜」,原作「盧樵」,抄本作「盧杞」,類苑卷四〇作「盧攜」,按新唐書卷一九七韋宙?zhèn)饔洿藶楸R攜事,類苑是,據(jù)改。

[二] 宙語之曰 新唐書卷一九七韋岫傳記此為韋宙弟岫之語。

[三] 過于前世燕許常楊遠(yuǎn)甚 「?!梗鳌疙f」,據(jù)抄本及類苑卷四〇改。

[四] 若教坊格調(diào)則婉媚風(fēng)流外道格調(diào)則粗野嘲哳 原本作「若朝廟供應(yīng),則忌粗野嘲哳」,據(jù)抄本及類苑卷四〇所引改。

[五] 則又甚焉 「甚」,原作「喜」,據(jù)抄本及類苑卷四〇改。

[六] 軸裝曲譜金書字 「裝」,詩話總龜卷一二作「傳」。

[七] 故公每吟詠富貴 「公」,原作「余」,據(jù)類苑卷四〇、詩話總龜卷一二改。

[八] 不言金玉錦繡 「言」,詩話總龜卷一二作「及」。

[九] 若樓臺側(cè)畔楊花過 「若」,類苑卷四〇「若」下有「曰」字。

[一〇]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 詩話總龜卷一二作「窮兒家有此景致否」。

[一一]閑見游絲到地時 「閑見」,詩話總龜卷一二、詩人玉屑卷三作「閑看」。)(

[一二]猶下石而弗休 「弗」,類苑卷四〇、五朝名臣言行錄卷四引作「未」。

[一三]謝啟云 抄本作「后復(fù)姓有啟謝郡守云」。

[一四]在昔禁闈 類苑卷四〇同,宋大詔令集卷二〇溫成皇后哀冊作「自頃周廬」。

[一五]其略曰 抄本「曰」下有「隋失民望唐」五字。

[一六]出蛾眉于六宮 「蛾」,抄本作「娥」。

[一七]儼鬢云于簾戶 「儼」,抄本作「濃」。

[一八]秋風(fēng)漸曉 「曉」,文莊集卷二三作「老」。

[一九]眄睞而橫波漸傾 「眄睞」,文莊集卷二三作「盻眄」。

[二〇]星眸爭別于天仗 「天仗」,原作「天伏」,據(jù)文莊集卷二九改。

[二一]步緩而回廊繚繞 「回廊」,據(jù)抄本改,文莊集卷二九作「回廊」。

[二二]公舉制科 「舉」,詩話總龜卷五、竹莊詩話卷一七作「試」。

[二三]遇楊徽之 「徽」,夏校云:原本作「微」,商本同,從類說改。按類苑卷三四、詩話總龜卷五、竹莊詩話卷一七均作「徽」。

[二四]遽邀與語曰 原本無「邀」,據(jù)抄本、類苑卷三四、詩話總龜卷五、竹莊詩話卷一七補。

[二五]唯喜吟詠 竹莊詩話卷一七作「吟詩」。

[二六]以卜他日之志 「日」,抄本作「年」。)(

[二七]公援筆欣然曰 竹莊詩話卷一七、詩話總龜卷五作「公欣然為書曰」。

[二八]研中旌影動龍蛇 「研」,竹莊詩話卷一七作「硯」?!胳骸?,抄本、類說、類苑卷三四、竹莊詩話卷一七、詩話總龜卷五作「旗」。

[二九]真將相器也 「將」,竹莊詩話作「宰」,下有注云:「真宰相器語,見百家詩選?!?

[三〇]時方早秋 「早」,夏校云:原本及商本均作「升」,從類說改。按類苑卷三四亦作「早」。

[三一]上夕宴后庭 「夕」,抄本、類苑卷三四作「多」。

[三二]羽書旁午 「旁午」,類苑卷四〇同,抄本、文莊集卷一六作「午」。

[三三]若陛下以金牓丹桂為才 「才」,類苑卷四〇、文莊集卷一六作「材」。

[三四]條問政治 「政治」,稗海本、抄本、文莊集卷一六,類苑卷四〇均作「急政」。

[三五]遂中制科 抄本「遂」下有「應(yīng)」字。

[三六]筑壇拜日恩雖厚 「日」,類苑卷三八作「處」。

[三七]隆準(zhǔn)早知同鳥喙 「早」,類苑卷三八作「若」?!给B」,詩話總龜卷一五作「烏」。

[三八]將軍應(yīng)起五湖心 「起」,抄本、類苑卷三八、詩話總龜卷一五作「有」。

[三九]徐州歌風(fēng)臺 詩話總龜卷一五作「徐州漢興歌風(fēng)臺」。

[四〇]落魄劉郎作帝歸 「落魄」,張方平樂全集作「落托」。

[四一]樽前一曲大風(fēng)辭 「一曲」,樂全集作「感慨」。)(

[四二]才如信越猶葅醢 樂全集作「淮陰反接英彭族」。

[四三]安用思他猛士為 樂全集作「更欲多求猛士為」。

[四四]唯陳文惠公二韻尤為絕唱 「尤」,類苑卷三八作「最」。

[四五]浮云忽以蔽 「以」,類苑卷三八作「已」,詩話總龜卷一五作「一」。

[四六]知湖州日 「湖州」,詩話總龜卷一二作「吳興」。

[四七]惟一篇足為絕唱 「惟」,詩話總龜卷一二作「內(nèi)」?!缸恪梗咀鳌甘恰梗愒肪砣俗鳌缸睢?。

[四八]湖天景亦微 「湖」,原作「湘」,據(jù)詩話總龜卷一二改。

[四九]白鳥自由飛 「自由」,原作「自南」,據(jù)抄本、類苑卷三六、詩話總龜卷一二改。

[五〇]此詩,詩話總龜卷一五引古今詩話以為李建中所作。

[五一]登高上下樓 抄本、類苑卷三六、詩話總龜卷一二作「登臨高下樓」。

[五二]樹紅云白處 詩話總龜卷一二「樹」作「林」,類苑卷三六引作「紅云白處起」。

[五三]今錄之 「今」,原作「合」,據(jù)類苑卷三六改。

[五四]周遮延客話 「周遮」,詩話總龜卷一四作「周回」。

[五五]假溫衾擁背 「衾」,原作「推」,據(jù)抄本、類說、類苑卷三八、詩話總龜卷一四改。

[五六]借力杖搘肩 「杖」,原作「仗」,據(jù)類苑卷三八、詩話總龜卷一四改。

[五七]常嫌饤石蓮 詩話總龜卷一四作「嘗嫌打石蓮」。)(

[五八]宴坐羸憑幾 「憑幾」,詩話總龜卷一四作「扶」。

[五九]膠睫干眵綴 「眵」,抄本作「視」,類苑卷三八作「瞇」。

[六〇]粘髭冷涕懸 「粘」,類苑卷三八作「拈」。

[六一]濯手袖慵揎 「揎」,類苑卷三八作「掀」。

[六二]看嫌經(jīng)字小 詩話總龜卷一四作「看經(jīng)嫌字小」。

[六三]敲喜磬聲圓 詩話總龜卷一四作「敲磬喜聲圓」。

[六四]食罷羹流袂 「流」,類說同,注云「一作沾」。類苑卷三八作「留」。

[六五]風(fēng)牽口便偏 「便」,抄本、類說、詩話總龜卷一四作「更」。

[六六]墓松先遣種 「遣」,夏校云:類說作「命」。

[六七]志石預(yù)教鐫 「教」,詩話總龜卷一四作「令」。

[六八]養(yǎng)茶懸灶壁 「灶壁」,詩話總龜卷一四作「土灶」。

[六九]曬艾曝檐椽 抄本、類苑卷三八、詩話總龜卷一四作「曝艾曬檐椽」。

[七〇]嗔僮謾握拳 「僮」,原作「兒」,詩話總龜卷一四作「童」,此據(jù)抄本、類說、類苑卷三八改。

[七一]局縮同寒狖 「狖」,抄本及明抄本類苑卷三八作「猬」。

[七二]摧豗似飽鳶 「摧」,抄本、類苑卷三八作「猬」。「飽」,詩話總龜卷一四作「餓」。

[七三]舉動即頭旋 原作「牽動」,據(jù)類說、類苑卷三八、詩話總龜卷一四改。)(

[七四]男婚乞彩箋 「箋」,類說、類苑同,稗海本、唐宋叢書本、古今說部叢書本作「錢」。

[七五]已聞頒幾杖 「頒」,夏校云:原本作「捐」,從類說改。按類苑卷三八亦作「頒」。

[七六]如意拂相連 「拂」,詩話總龜卷一四作「佛」。

[七七]冷疑懷貯水 詩話總龜卷一四作「冷懷疑貯水」。

[七八]虛訝耳聞蟬 詩話總龜卷一四作「虛耳訝聞蟬」。

[七九]拘急將風(fēng)夜 「急」,抄本作「孿」。

[八〇]雞皮塵漸漬 「漸」,抄本、類苑卷三八、類說、詩話總龜卷一四作「旋」。

[八一]徑狹容移檻 詩話總龜卷一四作「徑遠(yuǎn)令移檻」。

[八二]又有喜子及第詩 「及第」,詩話總龜卷一七作「登第」。

[八三]世科誰不繼 「誰」,抄本、類苑卷三六、詩話總龜卷一七作「雖」。

[八四]蓋張氏嘗有中魁甲者 「氏」,原本缺,據(jù)抄本、類苑卷三六、詩話總龜卷一七補。

[八五]故詩有世科之語 「詩」,原作「得」,據(jù)類苑卷三六改。

[八六]李昉呂端同踐文館 「李昉呂端」,詩話總龜卷二六作「李文正昉、呂正惠端。」

[八七]后各登臺輔 「各」,詩話總龜卷二六作「皆」。

[八八]呂公贈李公詩曰 類苑卷三八同,詩話總龜卷二六作「李贈呂詩曰」。

[八九]官資俱是校書郎 「俱」,詩話總龜卷二六作「但」。)(

[九〇]佐國廟謨君已展 「君」,詩話總龜卷二六作「公」。

[九一]向敏中 原作「尚敏中」,詩話總龜卷二六作「向文簡敏中」,此據(jù)稗海本、抄本、類苑卷三六改。

[九二]歲寒惟有君兼我 「君」,詩話總龜卷二六作「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滦南县| 卢氏县| 东乡族自治县| 白城市| 高碑店市| 平原县| 景洪市| 额尔古纳市| 南阳市| 凌云县| 台江县| 安陆市| 紫金县| 大连市| 济源市| 大安市| 北票市| 六枝特区| 洛川县| 杭锦后旗| 万荣县| 金寨县| 定安县| 吉水县| 宣化县| 枞阳县| 同江市| 米易县| 当涂县| 巴林左旗| 翁源县| 同江市| 怀宁县| 谢通门县| 深水埗区| 曲阳县| 丰顺县| 长垣县| 商丘市|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