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番大租(6)
-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
- 佚名
- 4746字
- 2015-12-26 18:25:37
立給總墾佃批字霄里社通事業主蕭文華,番差天生,同眾番義生、長生、福興、阿章等,今有祖遺下山林埔地一所,坐落土名霄里坑三合水中坑小北坑,東至屋角小坑水為界,西至伯公山分界為界,南至小坑水為界,北至上頂山嵋為界;四址經踏分明。祗因離社窵遠,難以該處墾辟,前來招得漢人陳洪韶架造房屋,自備工本前去墾辟。三年后墾盡成田,按甲供租;業佃面議,每甲供納大租粟六石。所有大小坑水,系佃人作坡開圳灌溉,自行料理,倘有外人相爭坑水灌溉,亦系業主同眾番等出首料理清白。其大租粟運赴至莊公所交納,務要精燥風凈,租斗量納,給出完單付佃收執為照。其山埔給墾之后,交佃永遠耕管子孫為業,業主眾番不得異言生端滋事。倘佃人另創別業,任從佃人出退,抵回工本,業佃眾社不得阻擋,要通知業主割佃,不得私相授受。各佃家中不得窩匪等情;如有此情,任從業主隨即稟官究逐。此系業佃兩愿,口恐無憑,立給墾佃批字一紙,付執為照。
嘉慶十一年二月日。
代筆人張標元
阿進天賜興生
祖丁傳祖尚教
長生萬英新喜
業主番差義生八朝朝元
福興阿豐丹桂
阿章興隆福桂
阿東元龍
李蘭祚彭阿桂
管華鳳林有興
給總墾邱華坑
古春麟賴奇華
(五八)
立給墾字竹塹社土目衛福星,先年祖父遺下有山林埔地一所,坐落土名汶水坑莊尖山下,今因離社窵遠,自己不能墾辟,情愿給送與漢人陳開福叔自備工本,前去墾辟耕作,栽種果木雜物等項。東至彭上明、彭阿旺園尾橫崗天水流落為界,西至尖頂龍崗為界,南至范阿略園腳小坑為界,北至茅草埔山水流落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即日交付與開福叔前去墾辟耕種管業,永為己業。當日面議定墾辟成園,栽種果木出息,限五年后,每年應納大租粟五斗正。其山林埔地保系自己物業,并無別番為礙,上手來歷不明等情;倘有諸番阻擋以及上手來歷不明等情,系星一力抵擋,不干承墾人之事。此是二比甘愿,兩無反悔,今欲有憑,立給墾批字一紙,付執為照。
嘉慶(丁卯)十二年八月日。
代筆人陳向菜
立墾字竹塹社土目囗囗囗
(五九)
立給總墾批字竹塹社通事荖菜湘江、土目衛福星、番差、甲首、耆番等,承祖父遺有樹林青埔一處,東至上橫坑水為界,西至下橫坑西坑水為界,北至枋寮溪水為界,南至九芎林分水為界;四址面踏分明,坐落土名老古石。今因洋匪滋擾,各憲調撥社番隨軍前往,各番家眷日食,系通土代借,費用無征,無奈,同番耆、甲首等商議,愿將老古石埔地給與漢人江顯為、吳圓叔、林胡官等承墾,前去自備工本、牛只、種子、農具、糧食開坡鑿圳,墾成水田,帶大溪圳水,任佃上下筑坡,開圳分汴,通流灌溉。墾成之日,丈明甲聲。其丈篙號式系一丈四尺五寸為一篙,周圍二十五篙為一甲,照臺定例。其埔自丙寅年起,至丙子年止,并無供納大租。丁丑年以來,水田按甲供納大租榖,每甲供納大租榖六石;其園遞年早季照臺例一九抽的,永為定例,日后不得加減。其業意欲別創,任佃退賣,業主不得阻擋。此租業系眾社番公同合約,愿與湘江、福星收租,永為己業。其大租粟務要風搧精燥,送至業主倉前交納,不得少欠,即給完單,付佃執照。保此租業并無來歷不明;若有不明以及番耆人等生端滋事,系通土同番差、甲首等一力抵擋,不干承墾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兩無迫勒,恐口無憑,立合給總墾批字一紙,付執為照。
批明:眾番出給上下崁老古石青地埔一處,與漢人開墾,十年為期,并無供納租榖。丁丑年以外,水田按甲供納,每甲納租六石,永為定例,日后不得加減,批照。
嘉慶十一年八月日。
代筆人陳發
阿文里孛一均懶栗
一均相上廖南茅把囗〈口六〉適
文秀布建金魯吁皆
麻那吻九蚋三什班乃
魯來適獅一均麻投
萬那朥噠麻那吻比連
大里罵加己什班里孛
丁那吻里轄
竹塹社七房眾番合給總墾批字通事荖萊湘江
土目衛福星
(六○)
立給山埔墾字霄侖灣接四社阿生等,有承祖遺下四社公山一所,前年分界明白,坐落土名二甲九更寮貓葉山。今因乏銀費用,漢佃曾意向霄侖灣接四社阿生等給出荒山一所,以為牧牛之埔。當日言約時給山價銀八大員正。銀即日交收足訖。即將貓葉山一所,東至顏家山田為界,西至溪為界,南至金字面侖橫路為界,北至隆恩石埔為界;四至界址親踏明白,付曾意前去開辟管掌,永遠為業,不敢阻擋?;蚰荛_墾,所種之物付業主照例抽的。保此山埔系霄侖灣接等社之公業,并無出給他人,亦無重給他佃以及來歷交加不明等情為礙;如有等情為礙,霄侖灣接阿生等出首抵擋,不干曾意之事??诳譄o憑,今欲有憑,立給山埔墾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字內銀八大員完足,再照。
嘉慶十二年十月日。
代筆人馮榮宗
為中人周伙觀
給山埔墾字霄侖灣接四社阿生
(六一)
立給墾批字三貂社番土目朗肴,同番耆金生、大招、蚋籠等,有承祖遺下山林一所,坐落土名嘮洞胡。眾番逐年公頂無征,是以公議,愿將山林埔地踏明界址,東至海為界,西至草山尖分水為界,南至蚊仔坑大侖分水為界,北至鼻頭大侖崎分水為界,四至界址明白。茲招得漢人魏得和、張長喜、張阿桂、張觀清同出首承墾,當日三面議定時值埔底銀六大員正。其銀即日交收足訖;其山林埔地隨即三面親身踏明界址,交付與銀主用工本坎伐樹林,架屋掌管耕業,后日筑埤開鑿水圳,灌溉通流成田耕作,永為己業。若成田片段,三貂社番以及漢人等亦不得混爭滋事。其山林埔地開透成田,逐年完納社番大租照莊例抽的,系佃人交納,不敢少欠;給出完單,付佃人收存。其山林埔地系本社番物業,與別社無干,并無重給他人來歷等情;如有此情,系眾番一力抵擋,不干銀主之事。一給千休,寸土不留,倘日后退賣移居別創,眾社番不得阻擋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給墾批字一紙,付執永為照。
即日收過墾批字內銀六大員正完足,再照。
嘉慶十二年月日。
金生
在場見耆番蚋籠
大招
代筆記記漢人吳有能
立給墾批字番囗囗囗
(六二)
立給墾單字人大武郡社番通事林玉春、土目阿蒲、番差義盛、甲頭林永茂、耆番振宗、陳煥、潘生、竹發等,有曾厝侖莊先年存下埔地二處;坐在莊前一處,在東北角,東至大圳,西至牛埔,南至楊宅;北至牛埔。又一處,東至出水溝外,西至大圳,南至賴家,北至許家;四至界址明白。通事、土差、甲耆、番等招耕于曾厝侖莊眾人等承墾,出母銀八大員正。即日交收足訖;其埔園任從莊民耕作,永為福德爺香業。其埔地系曾厝侖莊人自出工本墾耕,社番、通事遍年到莊收口糧租粟銀五毫道栳正。通事給出墾單為憑,社餉為定例,倘有別業戶不得爭占等情;如有此情,系眾社番通事出頭一力抵擋,不干莊人之事。其埔園永遠給福德爺之業,其莊人不得爭耕等情。此系社莊二比存立,各無異言,口恐無憑,立給墾單一紙,付執存照,行。
批明:遍年社番到莊收口糧租粟銀五毫正,再照,行。
批明:若另外有重墾字據,日后取出無用,再照,行。
批明:即日收到給墾單字面佛銀八大員,再批照,行。
嘉慶十二年九月日。
代書人族弟林接魁
知見人兄阿懷
立給墾單字人大武郡社番通事林玉春
番差義隆
土目阿蒲
耆番陳煥
振宗
藩生
竹發
甲頭林永茂
(六三)
立給佃批字竹塹通事荖萊湘江、土目潘文起、眾社番等,承祖遺下有埔林地一處,坐落土名九芎林,東至石壁潭為界,西至旱溝為界,南至大溪為界,北至山頂為界;四至界址經踏分明。今因離社遠遠,不能自耕,招得與漢人陳登云、陳登岳自備牛只、工本,前去實力墾辟田園,年載大租向塹社交納。墾成之日,經丈田園,按甲納租,田每甲八石,園每甲四石,開荒三年之外,抑或抽的一九五按甲,永為定例。其筑陂圳系佃人之事,與業主無涉。面議定著歷年租石,早季收割之時,其大租車運到社倉口交納。務要租榖干凈搧鼓守份,不準窩藏匪類及拋荒多年,另招別佃,實宜勤力,永為己業。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今欲有憑,合立給佃批字一紙,付執存照。
即日批明:歷年早季應大租榖十石正,內抽出五石,納三王爺香燈;乃余五石,歸江起收納,給出完單,執照。
嘉慶十三年十月日。
通事囗囗囗
立給佃批字竹塹社土目囗囗囗
(六四)
立給開墾永耕字南投社土目潘元輝、通事吳天送、隘丁首眉圣爻等,有承祖上世管永平坑荒埔一處,坐址土名侖。前年佃人簡騰自備工本竭力開墾,今已成業,茲備埔底銀二員八毫五厘,前來請丈按甲納租。其銀即日同中交收足訖;其埔園隨即限同佃人逐段清丈。公館侖園一段三分,又例樟園一段三分六厘八絲,又番仔寮園一段四厘六絲,園共丈七分一厘四絲,年共配納口糧粟二石一斗四升二合,冬成之日,務須風凈,挑到公所粟倉交納,不得拖延抗欠;如有拖欠,聽憑業主起耕別招良佃。此系業佃甘愿,日后各無異言反悔,口恐無憑,合給開墾永耕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收過埔底銀二員八毫五厘正完足,再照。
嘉慶十六年四月日。
為中人囗囗囗
土目囗囗囗
立給開墾永耕字通事囗囗囗
隘丁首眉圣爻
代書人黃章贊
(六五)
立給墾批字竹塹社土目潘文起,緣有先年承祖父遺下應得土牛界外埔地,墾辟以為口糧,叨蒙大憲福中堂于乾隆五十三年奏清咨部。案據在九芎林、五股林等處地方,原系土牛界外之業,先年系起募丁堵御生番,招佃墾辟。不料佃首姜勝智、林國寶等混給爭墾,因伊互控,至嘉慶十五年間,蒙方督憲委薛理番憲前來清丈九芎林屯租足額,將姜勝智混給墾批吊銷,仍將五股林等處地方原歸與番墾辟在案。其漢佃范俊興前來換給墾批,坐落土名五股林大水圳面上埔地,系東至山頂水流內為界,西至大圳為界,南至劉呂氏毗連分水為界,北至種竹瀝為界;四至界址內前去墾辟,并山窩泉源,自筑埤塘通流灌溉,系范俊興永為己業。至墾成田之日,供丈配納按作上、中、下三等納租。保此業系起承祖父先年募丁堵御生番墾辟,與別房社番等無涉,亦無重給來歷不明等情;如有不明,系起一力抵擋,不干承給人之事。此系業佃相依,恐口無憑,立給墾批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批明:現時大租一九抽的,至墾成田之日,按丈供納,每年早季六月在埕量清,不得濕冇抵塞,亦不得小欠升合等情,批照。
嘉慶(壬申)十七年四月日。
在場男瑞雀
知見潘禮勃
代筆人劉朝玉
立給墾批字竹塹社土目潘文起
(六六)
立給墾契字竹塹社通事荖萊湖江、土目潘文起等,經蒙分憲薛勘斷屯界外山林,諭歸墾管在案。起等沿踏土名九芎林水坑內一概,茲因上年自己乏力墾辟,給與劉可富十一股等開墾。又因富股伙份管埔地墾契不能分執,今因張娘生承得莊阿,而分出半股林埔,該出銀十九大員,坐落土名石囗〈石穵〉莊,東至莊成通林埔為界,西至彭阿鳳林埔為界,南至崗頂水流落為界,北至大龍頂水流落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原帶本坑水灌溉。張娘生備出禮銀,前來補給墾契掌管,自備工本勤開辟成田,永為己業。遞年六月早季應納大租口糧銀一大員,付起收回,給出完單,付佃執照。保此埔地委系起等蒙憲諭歸掌管,與別番人等并無干涉,亦無重張典掛他人為礙不明等情;如有此情,系起等一力抵擋,不干承給人之事??挚跓o憑,今欲有憑,補給墾契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批明:遞年早季應納大租銀一員,無加減,批照。
嘉慶十七年十月日。
廖阿適
在場差甲錢魯劉
秉筆人潘雀
立給墾契字竹塹社通事囗囗囗
土目囗囗囗
(六七)
立給出永佃墾批字三貂社土目五合升已,同五桂番耆朗肴等,承祖有山林埔地一所,并帶水源充足,坐落土名巫里岸撈洞嶺,東至大海為界,西至石頂崁分水為界,南至大海為界,北至侖頂分水為界;四至界址明白。今日離社隔遠,乏力自墾,公議甘愿將此山林埔地一所招佃給墾。同日陳紅、廖采有菜友同奉佛祖,并無廟地田園所利,紅、探向社番土目給墾喜舍,公同儀定出得墾底筆資銅錢一千文正。其錢、墾兩交收訖;隨即踏明界址,交付陳紅、廖探前去掌管耕作,興廟收利,接納香油,永為佛祖之地。保此山林埔地系土目己等承祖物業,甘愿出給,與別社番無干,亦無重張出給不明滋事;如有,土目己等出首抵擋,不干佃人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難憑,今欲有憑,立給出永佃墾批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公同收過墾內筆資錢一千文正,又照。
嘉慶十九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社記朗肴
耆金生
立給出永佃墾批字三貂社土目五合升巳三馬抵
番阿兵
大招
(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