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給開墾字業主楊振海,有戶下塭地一處,座落塭仔寮莊東畔,東至林字田為界,西至車路為界,南至武鹿溝為界,北至沙侖為界,四至界址明白。今因蔡浪前來給墾,即日收過給墾銀六大員,聽其開墾成田。先定五分配租四石,三年后按甲輸納大租,每甲照例八石;若有拖欠,聽業主起耕召佃,不敢異言生端等情。保此塭地系楊振海戶主物業,與別無干,亦無重給不明為礙;如有不明,業主出首抵擋,不干佃人之事。茲欲有憑,立給墾字一紙,付執為照。
批明:蔡浪此塭地三年開墾成田,聽業主明丈,若有出額,應照甲聲之聲貼納大租不得扼抑,再照。
道光六年二月日。
認墾人曾福再
立給墾業主楊振海
男楊應進
(七一)
業主金協利,為分給墾耕事。道光七年九月內,蒙嘉邑主王,同委員升任淡水廳杜,遵奉縣道憲孔,給管嘉屬安定里蘆竹侖中侖官丈浮復海埔一帶,永遠掌管為本業主己業,招佃墾耕,按甲完繳軍工廠費。茲據二十股內第一戶佃首蘆竹侖莊方杼分下佃人蘆竹侖莊方曾前來領墾蘆竹侖熟耕園一坵○甲五分四厘,東至陳念園,西至李首園,南至埔,北至埔,四至載明,給出玉字第四十六號墾單一紙,付該佃方曾自備牛工、種子,前去墾耕。現時收成不一,未便議定鐵租,其熟耕園從此為起,無論季分,就該園所種五谷、雜糧等項,按照二八抽的;而初耕園約三年內免的,至道光囗囗年起,亦二八抽的,俱車運到館交納,給與完單為憑。自給之后,各宜照界管耕,不得混侵他界,亦不許拋荒拖欠,致墊公項;如有等弊,先將牛只、農椇公估抵外,倘若不敷,聽業主將園招佃耕作,抵明租項,即還仍耕;倘敢頑抗,立即稟究,各宜遵守力耕,共樂豐年,此墾付照,行。
道光七年十二月日給。
(七二)
立給墾單威惠廟首事,有公置業戶藍日晃管下藍興莊界外大突寮莊租業,以為圣王公祀田,歷年收租征課。邇來田被水沖十有一、二,今據佃人羅樹成到廟報稱原界浮復,向給墾單,約有三份,四至載明林交契內明白為界,自備工本墾成田園,年應納租一石八斗,永遠為業。其租不論年豐歲歉,經風煽凈,車運到廟交納,不得少欠。今欲有憑,合給墾單一紙,付執為照。
再批明:墾成田園倘被水沖崩壞,租免認納,再照。
道光九年十二月日給。
墾佃人羅樹成
(七三)
同立給墾招佃字人墾首張居郎、潘奈正等,有先年同向水沙連社通事毛天福、社丁首黃林旺給出八杞仙管內埔地一段,座落土馬鞍侖尾,東至自己田,西至張遠園,南至李甚園,北至崁唇為界,四至界址明白,各有定界。今給付與張天球叔前去自備工本開鑿水圳,招佃收稅納租,永為己業。三面言定三年之后,開墾成田,定例每甲并年配大租粟四石正,經明丈五分零一毫四絲正,年配納墾首大租粟二石零六合正,年清年款,不得拖欠升合;如有拖欠大租者,聽墾首招佃收抵,不得阻擋。其田因佃戶自鑿水圳,工本浩大,日后價值千金,郎、正等永不得加增租粟,亦不敢滋事生端。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同立給招佃墾字紙一紙,付與永遠收存,照。
即日收過埔底墾字銀二大員正完足,再照。
再批明:其地不拘園頭園心,欲要開鑿,無分公私水圳,通流灌溉,不得阻擋刁難滋事,批照。
道光十年正月日、上字第四號。
代筆人李永成
同立給招佃墾字人張居郎
潘奈正
(七四)
立招墾永耕字墾首蘇賢彩,同男順昌,今有承父遺下石埧一所,土名石角東門外河背,東至圳崁為界,西至溪唇,南至礜外河唇為界,北至吳應標田為界,四至界址踏付分明。原帶坡圳水灌溉足蔭,情因工力浩大,不欲自墾,前來招得佃人劉連魁出首承墾。當日三面言定,備出石埧埔底銀六大元正,即交親收明訖;其埔地界即付連魁前去自備伙食、工本、農器,墾筑成田,三年以后,遞供納大租榖三碩正,按早晚二季均納,豐兇兩無加減,亦不得濕冇抵塞。其隘番口糧系墾首自理,不干佃人之事。若佃人另創別業,轉退他人,務須聲明墾首認佃。此系業佃兩愿,各無反悔。口恐難憑,立招墾永耕字一紙,付為執照。
即日批明:順昌實收到字內埔底銀六大元正,足訖,照。
再批明:北至仕直田為界,批照。
批明:咸豐三年十月十二日,劉徐氏同夫弟連芹,將西畔之水田自愿托中出賣于族弟婦劉管氏前去永遠管業,日后任從分墾各管,各不得侵界,聲明,批照。
道光十二年壬辰歲五月日。
代筆人劉海輝
立招墾永耕字人囗囗囗
(七五)
立給墾約字人墾首蘇賢彩同男順昌,今有明向隘番總給墾石角窠、青埔四圍一帶,經蒙分憲張示建莊開辟,穿鑿陂圳,招佃墾耕,已成田業,理合給墾付佃執憑。茲將莊北柵竹圍角溝背西片埔園一處,東至吳逢春埔為界,西至山面為界,南至葉家埔為界,北至吳逢春田為界,四至界址分明,自本年起,議定每年此業實納大租榖四石正,即日將此業盡界給付佃戶劉連魁前去自備工本,開墾成田,引水灌溉,永為己業。遞年供納墾首大租榖四石正。早晚均納,豐荒、闊狹兩無加減。其隘番租系墾首自理,不干佃戶之事。此系業佃兩愿,各無反悔。口恐難憑,立給墾約一紙為照。
即日墾首實收到字內埔底銀六大元正足訖,照。
道光十二年壬辰歲六月囗日,給墾約人墾首同男蘇順昌悉。
光緒辛巳七年十月批明;此墾內之大租原四石,因欠佃人劉連魁香祀會銀,情愿減收二石六斗。嗣后每年供納大租一石四斗正,批照。
(七六)
本宅有荒埔一所,址在新埔莊六塊寮,土名三股埔,東至埤溝界,西至車路界,南至柯達亨園界,北至柯連亨園界,四至界址明白。今給與七頭家莊佃戶柯爾典自備牛工種籽,前去開墾成園,年暫配納租銀三角九辮,歷年完納;俟三年耕種以外,即按甲清丈,需納課租,不得紊亂莊規,侵欠大租。如有不法竊藏匪類,抗欠大租,聽業主吊佃別耕。合付墾單一紙,付執為照。
道光十三年二月日給。
業主施囗囗
(七七)
立給墾字業主楊萬澤,照得管下武鹿莊西有荒埔水窟一處,東至林宅田界,西至周宅田界,南至顏宅田界,北至蔡宅本厝地界,四至為界詳明。經前年間,佃人蔡貞明、蔡貞吉侄成、團等開墾成田,丈明二分五厘,配食武鹿莊前溝水灌溉,茲據前來給墾為憑,時備出埔底銀八大員正,即日交過業主收訖。每年至六月冬成,輸納本業主大租粟二石正,不得短欠,給出完單執照。其田永遠以為蔡貞明等己業。此系業佃相安兩愿。今恐無憑,合立墾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親收過墾字內銀八大元正足訖,再照。
道光十四年三月日給。
業主楊囗囗
代書人楊文德
(七八)
立招墾石埔永遠管業字族叔寧壽,先年有承父遺管八分仔崁下田埔一處,除原成已管外,尚有畸零石埔格一小塊,四至界址原有,各自老界分明。茲壽因乏力自辟,親來招得族侄與宗出首承墾,即日實備有埔價銀五員正,交壽收訖。當面言定,隨將此承遺埔格依老界,踏交與興宗侄,自行備資器開辟成田,任從子孫永遠管業。保此石埔委系父遺之業。原帶大分輸納租榖物業,并無額外加征,異日倘有生端,租務及不明情弊,但壽一力抵擋,與侄永無干涉。此乃念屬叔侄情誼,墾辟自愿,日后永無再言找贖情節。招墾千休,永斷葛藤,亦無異心反悔。今欲有憑,文招墾石埔永遠管業字一紙,附侄收執存照。
即日壽實親收過字內埔價銀五員正足訖,批照。
道光乙未十五年月日。
經場姻親囗囗囗
知見代筆弟南傳
立招墾石埔永遠管業字叔同男濟堅
(七九)
立給山批字人墾戶劉世城,緣因劉連壁在城地場界內筑有土墳一穴,土名猴洞車路面,坐東向西,橫五丈為界;直墳堂透至龍身頂一十二丈為界壁。即日備出禮物、酒席,前來向城給出山批;城即將該處土墳踏明界址,交付于劉連壁前去掌管,擇吉安葬,永作佳城,日后城永遠不敢異言反悔生端等情。此系族誼相交,二比甘愿。口筆有憑,立給山批字一紙,付執永照。
即日批明:城收到字內禮物、酒席是實,批照。
道光十八年(戊戌年)十一月日。
為中人溫阿奚
在場人劉高真
代筆人劉傳芳
立給山批字人墾戶劉世城
(八○)
立出墾開辟荒埔字人堂弟陳靜,有荒埔一所,址在大過溪奶笏侖莊。今因乏工開辟,茲適當兄陳祥老來臺,只身無依,靜念至親之情,愿將浮復荒埔一所,與兄弟侄相商,踏明與堂兄陳祥前去開辟。其埔地東至圳堵溝為界,西至水汴頭公圳溝為界,南至靜自己田尾橫牛路為界,北至兩片溝墘尖尾為界;其四至界址明白為界。又帶靜田尾水過枧上流下接,通流灌溉,議定出墾銀六大元正。其銀即日同中親收足訖;其荒埔一所,立即踏明,交付與堂兄陳祥前去開辟,年配納大租榖五斗正,系堂兄運到公館支納,給出完單。日后開成或田或園,永為己業,以為祥兄日后傳嗣并香祀之費。保此荒埔系靜兄弟侄情愿出墾與祥兄開辟,與房親人等無涉,亦無交加來歷不明等情;有之,靜兄弟侄一力抵擋,不干祥兄之事。一送千休,寸工不留,日后子孫不敢異言反悔。恐口無憑,立出墾開辟浮復荒埔字一紙,付執為照,行。
即日同中親收過字內墾銀六大元正足訖,再照,行。
批明:此荒埔一所,系靜送與堂兄陳祥以為嗣業,日后子孫不得私行變賣以及轉借,永為配享,批照,行。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黃志誠
為中在場見人陳明
陳仕有
立出墾開辟荒埔字人業主堂弟陳靜
陳振佳
(八一)
立給佃批字業主黃智記,有承祖世管埤頭莊課業荒埔一帶,歷收大租完課。因前被水沖崩,國課無征,爰將本莊埔地踏明界址,給與佃戶吳返官耕作,永為己業,年帶納業主黃大租榖四斗正,限十月到館交明,不得拖延短欠。隨即踏明界址;東至路,西至鄭家,南至岸,北至路;四至明白,付吳返掌管耕作,永為己業。如有積欠租榖,仍付業主另招別佃,不得異言。保此業系記鬮分物業,與別房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財物不明;如是有,記一力抵擋,不干佃戶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合立佃批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收過佃批字佛銀十大員完足,再照。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
立給佃批字業主黃囗囗
(八二)
立給墾荒埔地基字人業主張把祿,有承祖父墾升遺下荒埔曠地基一所,址在三十張犁莊后牛埔邊,東至賴家田為界,西至牛埔為界,南至賴家田為界,北至車路為界;四至明白。張把祿自己不能開筑托中招得林龜生出首備資承墾,同中議定,給墾荒埔曠地基價銀十二大員。即日其銀把祿親收足訖;其此曠地任從林龜生自備資本,開墾成田,永為己業,把祿等不敢異言生端。面議他日倘或成田,要貼大租榖四斗,永配福德祠香費。口恐無憑,合立墾荒埔曠地基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收過字內給墾荒埔曠地基銀十二大員足重,再照。
道光三十年九月日。
業主張查某
代筆人賴長盛
為中人陳聰明
立給墾荒埔曠地基字人業主張把祿
(八三)
立出開墾字人陳平莊公館業戶陳五云,自置七張犁莊牛埔尾茅埔一段,東至鄭天定官田為界,西自大溝為界,南至鄭天定官田溝為界,北至牛埔塍為界;四至界址明白。招出陳隨觀、陳和觀同備齊牛、犁、工、種子耕作,開墾成業,限至三年,開墾無租,咸豐六年至八年止。限年既滿,若開不成,愿將該埔并帶開墾字清楚交還業戶陳五云收返,起耕掌管,定租出贌成業,以為永遠。三人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出開墾字一紙,付陳隨觀、陳和觀同收存為照。
批明:三人言約,開不得成業,日后不得異言之事,批照。
咸豐六年二月日。
業主囗囗囗
代筆人廖干
立出開墾字人業戶囗囗囗
(八四)
同立開墾盡絕根海埔曠地契字人三塊厝莊新盛館王毅記,有承祖父應得海埔曠地一處,坐落土名址在大肚中堡侖仔頂莊,東至水堀為界,西至荒埔為界,南至戴家厝為界,北至高家為界;四至界址明白。今因乏銀費用,愿將海埔地付佃開墾。茲據陳媽愿前來承墾,以及建造茅屋,當日同中面議收過墾禮八大員正。銀即日親收足訖;即將此海埔曠地,交付陳媽愿前去開墾,日后倘如成業,每年配納大租榖二斗。自此發給開墾付佃,永遠掌管,不得異言。口恐無憑,立給開墾盡根海埔地契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親收過契字內墾禮八大員正,再照。
同治元年十月日。
代筆人楊德原
為中人王春
場見人王玉堂
立開墾盡根海埔地曠地契字人王毅記
(八五)
立給墾契人陳平莊業主陳政和,有承先祖墾升遺下水田一段,經丈一分五厘,配大甲溪坡水份一分五厘,址在公館后東北角,東至曠埔墘小溝為界,西至功弟阿六田南北基為界,南至水溝為界,北至橫竹圍外何家田為界;四至界址面踏明白。今因乏銀應用,愿將此田給墾。即日同中林協豐備出給墾銀五十大員正,交和收入足訖;其田隨即踏明界址,付協豐前去掌管,永為己業,遞年免征課租。此系二比仁義交情,恐口無憑,立給墾契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和親收過給墾銀五十大員正足訖,照。
同治八年十二月日。
為中人宗弟建利
立給墾契人業主陳政和
(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