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節之極、過乎中矣、故有苦節之象。雖正而不免于兇矣。兇則有悔。
然禮奢寧儉、故雖有悔而終得亡之矣。蓋苦節之悔、猶勝于不節之嗟也。
上六得正為貞、窮極故兇。兇故悔、貞故悔亡。
象曰。苦節貞兇、其道窮也。
節、道也。至于苦則窮、不可通行于世也。今卦以節為名。在學為不陵節、在禮為節文、在財為樽節、在物為符節、在臣為名節、在君師為節制。隨其事皆可為占。全彖節有可亨之道而貴于中正。六爻在他卦中可兼正、在此卦則雖中而不正亦兇。蓋不正不可為節、但恐其過中而至于苦耳。
九五居中得正、故得甘節之吉。六三不中不正、故兇咎不待言。余四爻則必以得正為善。初九得陽剛之正而無咎。六四得柔順之正而吉。上六雖以卦極致兇、亦以得正而無咎。九二雖居中、反至于兇、則以陽居陰、失正之故也。天下未有不貞亦[文瀾本“亦”作“而”]可謂之節者。故彖不必言利貞、而爻則必正乃吉也。
中孚中孚卦、下兌上巽。風行澤上、感于水中、中孚之象。以卦畫言之。
內外皆實而中虛、中孚之義。二五皆陽為中實、亦中孚之義。蓋中虛者、信之本。中實者、信之質。卦所以稱中孚也。中孚次節。按、序卦、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節制使人不越、上下信從。中孚所以次節也。全彖以誠信之極、雖無知之物可感、雖患難可涉、而皆利于以正也。六爻以孚之道在剛中、故獨二五為孚之至。初之應四、初實而四虛。至三之應上、三虛而上實。故皆未能盡孚之道。蓋他卦皆以陰陽相應為吉、此則獨以剛中同德為孚。此全彖六爻之大畧也。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孚心可相信也。以一卦言為中虛、以二體言為中實、皆孚之象。又上巽以順下、下說以應上、亦相孚之義。豚魚、江豚。至則有風、信之可必者。澤上有風、有豚魚之象。木在澤上、外實內虛、舟楫之象。誠信之至如豚魚則吉、以涉險難亦利。然必利于正固乃可、不則硜硜匹夫之諒矣、以為信可感豚魚、于義亦優。然不如以象言為當。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
以卦體言之。六三六四在內、則中虛無私主矣。九二九五剛而得中、事皆不妄矣。以卦德言之。下說以孚乎上、上巽以孚乎下、可以感化乎萬邦矣。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
以卦象言。
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天者、理之正而已。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議獄、兌象。緩死、巽象。風無形而能震川澤、誠也。議獄緩死、求之以誠也。如舜之好生洽民、舜之中孚。不犯有司、天下之中孚也。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中孚之初上應六四、度其可信而信之則吉。若有他則失所安、戒之也。
卦中二柔。四得正、三不正。初宜應四而間于三、故有此象。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志定于始、恐變于終。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
兌為正秋為口舌。鶴、感秋而鳴者。二為陰。有鳴鶴在陰之象。二五以上下位言之、則五為君二為臣。以先后之序言之、則二可為父而五可為子。二中孚之實、而五亦以中孚之實應之、有鶴鳴子和之象。好爵爾縻。
按、大全張氏謂我爵指五。五為君位、故以爵言。吾亦五也。爾指二。縻、二係于五也。今按、好爵諸家皆以為爵祿、獨本義以為懿德。蓋謂二五剛而得中、皆能修其天爵者也。如此則我吾仍指二、爾指五為順。蓋懿德之實可以相感。二之所有、吾亦繫戀之也。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九二以實感、九五以實應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敵謂上九、信之窮者也。三陰柔不中正、居說之極。與不中正之上九為應、而不能自主。互二四為震、或鼓之象。互四五為艮、或罷之象。兌澤之流、或泣之象。兌口之開、或歌之象。
象曰。可鼓或罷、位不當也。
不中不正故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六四居陰得正、位近于君。有月無光、借日之光以為光、而幾于望之象。又下卦兌互震、震東兌西、日月相望之象。又震為馬。倆馬一色為匹、猶對也。初與四為匹、四乃絕之以上信于五、有馬匹亡之象。此大臣能杜私交以事主者也、故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下絕初九之類而上從于五也。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九五剛健中正、而居尊位、孚之主也。下應九二、與之同德、故為有孚攣如之象。此彖所謂孕乃化邦者也。故無咎。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有德有位、乃為正當。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兇。
雞鳴必先振羽、故曰翰音。巽為雞、又雞之鳴有信、故于中孚言之。
上九居卦之最上。雞非登天之物、以居卦之極。信非所信而不知變、又有翰音登天之象。雖貞亦兇也、況不貞乎。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九而不變則兇也。全卦以誠信在中、則可以涉險難、然皆利于得正。
六爻在他卦皆取陰陽相應、此獨取二五中實之同德為孚。蓋中可兼正。即卦之貞也。四亦以正而無咎。初以正而吉而戒其有他。至三上則不中不正、失所謂貞。即失所謂孚矣。
小過小過、下艮上震。山上有雷、其聲小過。為卦四陰二陽、陰多于陽。
又陰居尊位、陽失位而不中。小者過其常也、故為小過。小過次中孚。按、序卦、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人之所信必行、行則有過、小過所以次中孚也。全彖以陰小過于陽亦可以亨、但利于守正、宜于小事而不宜于大事。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四陰二陽、陰過于陽。初爻上爻、陰之不中而過者也、故皆兇。二五兩爻、中而不過者也、故無兇咎。若三四兩陽爻、當四陰方過之時。四居柔在下、不過危厲。若三居剛在上、必致兇戕矣。大抵陰過則陽多傷、而陰又不宜至于太過、又圣人扶陽抑陰之微旨乎。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小謂陰也。四陰在外、二陽在內。陰多于陽、小者過也。以事言之有三義。小有所過、一也。大者不可過而小者可過、二也。所過者小、三也。
既過于陽則可以亨矣、然必利于守正。蓋不正、則所過不小矣。二五以柔得中、有可小事之象。三四以陽剛失位不中、有不可大事之象。此卦錯中孚。中孚大象離、有飛鳥之象。今錯變為小過大象坎不見離、有鳥飛已過但遺音之象。本卦中二陽爻、有鳥身之象。上下四陰爻有鳥翼之象。三四五互為兌口、有遺音之象。陽上陰下宜順其性、有不宜上宜下而大吉之象。
過非美名。大過陽多于陰、易猶許其往。小過陰多于陽、則圣人多戒辭。
此時非可以吉。然能善于自處小事而不為大事、處下而不處上、則可以大吉矣。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
陰多陽寡、小者過也。過而亨。時當小過、不順時豈能亨。惟小者過、所以亨也。此以卦體釋卦名義與卦辭也。
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
時當小過而不失其正、乃可謂與時行。失正、則非與時偕行之義矣。
柔得中、以二五言。柔順得中、則處一身之小事能與時行矣、所以小事吉。
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以三四言。凡大事、必以剛健中正君子為之。今失位不中、陽剛不得志矣、所以不可大事。
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以卦體言、飛鳥遺音、不宜上宜下。上逆下順者。上卦乘陽、四五失位、逆也。下卦乘陽[文瀾本“下卦乘陽”作“下卦承陽”]、二三得位、順也。故占此者、凡事不宜上而宜下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雷在天上為大壯。出于地而上于山、其聲小過而已。三者之過、皆小者之過。本義謂可過于小而不可過于大。蓋可過乎恭、不可過乎傲。可過乎哀、不可過乎易。可過乎儉、不可過乎奢也。又謂可以小過、而不可甚過。蓋恐其恭之甚為足恭。哀之甚而為喪明。儉之甚而為豚肩不掩豆也。
初六。飛鳥以兇。
大全以初上為鳥翼、故于初上言飛鳥。然初二五上皆翼、取象未確。
竊按、全卦有飛鳥之象。而上卦震二三四互巽、亦有鳥象。小過之時、不宜上宜下。初在下者也、乃陰柔不正、上應于四。則上而不下、猶小人附權貴以取禍者。故有飛鳥以兇之象。曰以者、初躁動援四而四以之也。洞林占謂致羽蟲之孽、亦此意。
象曰。飛鳥以兇、不可如何也。
初不安于下、兇乃自取、無可如何。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
三陽在二之上、有父象。四在三上、有祖象。五以陰居尊、有妣象。
然五尊而初二卑、又有君臣之象。二越三四而上應于五、是過其祖矣。然五陰非正應、是所遇乃妣也。然以爻位言之、五又君也。過祖、有繼世之譽。過君、則有犯分之嫌。當小過時、上逆而下順。二柔順中正、過而不過。下與初比。故有不及其君而遇其臣之象。如是則無咎矣。過祖非敢抗祖、乃遇其妣。君不敢過而與臣遇。正所謂可小事而不可大事、不宜上宜下者。故無咎也。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臣過其君、非小過之義矣。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本義以弗過防之謂不能過于防陰、然于四爻異同。今依胡氏以弗過為句。小過陰過之時。二陽皆稱弗過、謂陽不能過陰也。從、隨也。柔過之時、眾陰害陽。三雖得位而弗能過乎陰、則當離之。若不防則隨有戕之者至矣、故兇。蓋此卦不宜上。三居下卦之上、眾陰勢方上進故也。
象曰。從或戕之、兇如何也。
如何、言其甚也。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九四以剛居柔、似有咎矣。然當過之時、以剛居柔。小過乎恭者、無咎之道也。弗過遇之、亦宜從胡氏之說、弗過絕句與九三同。遇之、前遇乎陰也。三之陰在下。艮性止、故惟防之而已。四之陰在上。震性動、陽性上行、故往遇之。然小過之時、不宜上宜下。三居二陰之上而自恃其剛、故陰或戕之。四居二陰之下而以剛遇柔、未必致戕、而往則亦厲、故必在所當戒也。然往固非、固守而不能隨乎時宜亦非也、故又曰勿用永貞。蓋小過九四變而為謙、又有終吉之象矣。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以剛居柔、前與柔遇。故曰不當、不可長。他卦多于上爻言之、此言于四。故程傳以長為上聲。謂當陰過之時、陽不能長而盛也。然于終字義有未安。蓋陰陽消長、理勢自然。竊意此句即勿用永貞之意。言往厲雖在所戒、而陰之過終不可長。是以當隨時變通、不可固執也。長字如字、未知是否。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全卦有坎體。而三四五互為兌為西。六五以陰居尊、以陰過乎陽、不能和而為雨。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坎為弓、有弋象。二陰在陽之下、有在穴象。六五當陰過之時、雖居尊不能有為。下取六二以為助、兩陰相得。不能大事、所取者下、有公弋取彼自穴之象。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