蔀、障蔽也。來注作草名。今按、宜作亂草障蔽為是。震為蕃草、故以取象。南北斗形皆如量、故名斗。震亦有斗象。大其障蔽、日中而昏、則斗可見矣。六二當豐之時、離明之主而上應六五柔暗之君、故有豐其蔀、日中見斗之象。二以陰居而五又陰、故有往得猜疑疾惡之象。然二有文明之德、中虛之誠。人皆信之、終當有以發其蔀而行其志、故有有孚發若之象。占者如是則吉矣。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取信於君、可以發其心志矣。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
沛、作旆、幡幔也。蔽甚於蔀矣。沬、小星也。三與上應。上柔暗失中、蔽甚於五。則三之所見甚於斗。故有豐沛見沬之象。三欲應上、而上之陰柔無位不可有為。又此爻變為艮、艮為手。未變陽爻為右。三四五互為兌為毀折。有折其右肱之象。以有用之才、置無用之地。上之不可有為、非三之咎也。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保豐大事、非柔暗者所能。人作事在右肱。上以三為右、則上為左。
右折、則左亦不可用。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九四上承六五之暗主、己又居陰、剛明不足、故象與六二同。夷、等夷也、指初九。初以下偶上、視四為配。四以上就下、視初為夷。九四剛而明不足。初剛在下、離體至明。資以輔五、則豐盛之治可保、宜其吉也。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不中不正、不當也。比陰居陰、不明也。六二中正、不得言不當。以應五、故豐蔀耳。六二以陰居陰、幽不待言。九四以陽居陰、幽與二同。
故象傳不釋於六二而於此釋之。下求於初為行。震性動、有行象。得人以事君、行則吉矣。
六五。來回。有慶譽。吉。
六五質雖柔暗、若能來致天下之明、則有慶譽而吉矣。回指二。而初與四亦在所來。二雖質柔致疑、然離體文明、亦回也。自二之五曰往、自五之二曰來。初與四雖非應、然保豐盛之治、非有剛明之才不能。四比五而初應四。四以位柔不足、求初共輔之、皆可以保豐。然使五非柔中虛己以來之、則慶譽無由致矣。慶集於身、譽流天下、所以吉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言慶則譽可兼。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
以陰柔居豐之極、動之終。所處既高、有豐其屋之象。質本柔暗、有蔀其家之象。變離中虛、又陰質空虛、有闚其戶闃其無人之象。九三正應、以上九障蔽之深、莫與為用。相去三爻、又離居三、有三歲不覿之象。全卦宜日中。二五日中之位。初四未及乎中。三上皆過乎中者也。而上又以動體之終處豐之極、故兇最甚也。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
上六之豐其屋者、不過欲以自高、如飛翔於天際而己不知、適以自蔽其家而空其門。昏昧自高、人皆棄之。非人之遠己、乃己之遠人、是自藏也。全卦以明動相資而成豐。彖有王假之言、唯有天下者可當此象。故六爻以五為主。而他爻皆宜輔五以保其豐、故不拘爻位之相應也。保豐之道宜於日中。三與上皆過中、故三折肱而上無人。獨取於初二與四也。五既陰柔、輔五者貴有陽剛之德。二雖正應而質柔、必孚而后能發。四雖材剛而位柔、必遇初乃可共濟。初雖陽剛得正、猶必待配主之遇、又凜過旬之戒。國家當全盛之日、持盈保泰之道不出於廟堂、而賴於疎遠之小臣、而遭遇之不偶又如此。欲天下之常豐、豈易言哉。
旅旅卦、下艮上離。山止於下、火炎於上。去其所止而不處、為旅之象。
又入而麗乎內則為家人、出而麗乎外則為旅。旅卦次豐。按、序卦、豐、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失居遂至覊旅、旅所以次豐也。全彖以處旅本無大通、雖亨亦小。然道無不在、不可以暫時而茍且、故必守正乃吉也。六爻則旅之道以得中為善。卑則取辱、高則召禍。初卑、故有瑣瑣之災。三居下之上、焚次喪仆。上居上之上、焚巢喪牛。皆高之過也。
四雖無太高太卑之失而未得中、故心亦不快。唯二以得中而懷資得仆。五以得中而譽命。然五不當位、猶不免於矢亡。然則居旅之善、唯六二乎。
旅。小亨。旅貞吉。
按、本義、山止于下、火炎于上。為去其所止而不去之象、故為旅。
按、大全、山止而不動、旅館之象。火動而不止、旅人之象。二說皆通。
六五得中而順上下之二陽、艮止而麗于明、占有亨道。但在旅、則雖亨亦小耳。六爻唯六二居中得正為最善。蓋道無不在、不可以偶然覊旅而茍且、必守正則吉也。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
以卦綜言之。豐下卦之離得中于外卦、順乎二剛。覊旅之人得托援、雖在覊旅可小亨矣。以卦德言之。下艮止而上離麗乎明。非賢不主、非善不與、所謂于止知其所止者、貞而得吉矣。
旅之時義大矣哉。
旅之亨小、而其時義則大。義莫大于貞。高則取禍、卑則取辱。唯貞則吉。時義之大如此、人未可忽之也。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慎刑如山、不留如火。取其止以為慎、取其火以為明也。此于旅之義無與、但取火在山上之象耳。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當旅之時、陰柔居下。不務遠大、局于瑣屑。有瑣瑣取災之象。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其志猥陋窮迫、自取災也。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六二以陰居陰得正。又艮為門、二居其中。有即次得安之象。陰主利而二居中、互巽為利市三倍、有懷其資之象。艮為少男而二居中得正、有得童仆貞之象。即次則安、懷資則裕。得童仆之貞、則無欺而有賴。旅之最吉者也。
象曰。得童仆貞、終無尤也。
童仆之貞最難、故象傳獨言之。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九三與六二相反。二柔而中正、故即次。三過剛不中、上近于離、故有棼次之象。二居中乘柔、故得仆。三過剛無徒、又下之柔已為二所得、有喪仆之象。九居三、于爻雖貞、于旅則厲也。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在旅與下過剛、義當喪仆。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九四以陽居陰、在上之下、用柔而能上[文瀾本“能上”作“能下”]者、故有旅于處之象。非其正位、故不曰次而曰處。非其次舍、暫時棲息者也。得資足以自利、得斧足以自防。四互巽為資財、又離為戈兵、有得其資斧之象。然旅雖有處、勝于三之焚次、終不若二之即次也。得資斧、勝于三之喪仆、亦不若二之得童仆貞也。九以剛明之才、處近君之地、不能得位以有為、而在覊旅之中、所以心不快也。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九居四、非所安之位。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六五處離之中。文明得中、有射雉之象。矢、剛物。六居五失剛。又坎有矢象。離、坎之反。有一矢亡之象。然柔順文明、又得中道。火體光明、其性炎上。互得兌巽。兌為口為譽、巽為命令、有譽聞外著、寵命自上之象。其始不無亡矢之費而所喪不多、終有譽命也。時解或作人君居文明之位、使賢者旅進。雖不無弓旌之費、而有得賢之譽、上承天命。或作士人覊旅以取功名、雖不無資斧之費而終得眾譽、膺君命令。按、二說皆不必拘。大抵人君無旅、旅則失位[文瀾本“位”作“國”]。故不取人君之義、唯以覊旅言之。占者則或君或臣、隨事為占。要之始雖小失、終有所獲也。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火性炎上、有上逮之象。自人臣言、上逮為得君。人君言之、自人君言之、上逮為得天、皆不必拘。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兇。
離為飛鳥又為科上槁、而火性炎上、有鳥焚巢之象。火有聲、有笑號之象。又應三為兌說、先笑之象。上變為震動、號咷之象。離為牝牛、上九驕而不順、又震為大涂、有喪牛于易之象。上九過剛、處旅之上、離之極、故象如此。三與上應、皆以剛居上。三承九四之離、他人焚之也。上居離極、自焚也。同人親也、故先號咷后笑。旅親寡、故先笑后號咷。三焚次、巢尚在、猶可歸也。喪仆、牛尚存、猶可行也。今巢焚則欲歸無所、牛喪則欲行無資、兇之甚矣。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旅而過高、豈能安居、義有焚巢之事矣。驕亢不順、禍生所忽而不自覺、故曰莫之聞也。全卦當旅之時、不宜用剛、故陽爻三皆不利。而柔又貴于得中。故初不及乎中、亦不免於災。柔順中正、唯二得貞吉之義。而五之居剛、亦不免于亡矢。則旅道之難言也。
巽巽卦、一陰在二陽之下。順于陽而善入、故名為巽。巽卦次旅。按、序卦、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于巽。巽者、入也。覊旅親寡、非巽順無以取容、巽所以次旅也。全彖以陰為主、故所亨者小。而以陰從陽、故利有所往而利見大人。六爻雖以二柔為主、而必以居中得位為善。初不如四。四得位、初不得位也。然初上位與中俱失。三四雖得位而失中。二得中而又失位。唯九五居中得位、所以為申命之大人。此全彖六爻之大畧也。
巽。小亨。利攸往。利見大人。
一陰伏于二陽之下、其性巽以入。于象為風、亦委曲善入者也。順則能亨、陰為主、故所亨者小。蓋卑巽、則才智不足以識遠任重矣。以陰從陽、有利有攸往之象。蓋巽以從人、人無不說也。然失其所從、未必利往。
必利見大德之人。此則因其從陽、教之以所從之人也。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有利見大人之象。
彖曰。重巽以申命。
風者、天之號令。柔順善入、有命令之象。申命、叮嚀反復之意。此釋卦之義也。
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論成卦則以初四之柔為主。論爻之吉兇則以二五之剛為重。二中而不正。巽乎中正、其志大行、指九五也。柔指初四也。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隨、相繼之義。命、風象。申命、隨風象。行事、即行其所命。三復申戒、然后見之行事、則民曉然于吾意之所在而易從也。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巽為進退為不果。初六重巽之下柔之過、故有進退不決之象。然以柔居剛、為巽之主。若臨事以武人之貞處之、則有以濟其不及而得利矣。此與履六三皆以陰居陽、變純乾、有武人之象。然履宜謙而三居下之上、故危之。巽不果、初又居下之下、故以武人勉之。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過疑則志亂、不武之甚。武而得正則志治矣。治、謂修立也。履志剛故兇、此志治故利。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古之尊者坐于牀上。卑者拜于牀下。九二以剛居陰、不能自安、過于卑巽、有巽在牀下之象。史、作策告神。巫、歌舞事神。九五陽剛居尊而非應之正。當巽之時。二居臣位、非丁寧煩悉其辭不能自達。又二互三四為兌為巫為口舌、三四五互為離為文明、有用史巫紛若之象。然二居中、卑巽不至已甚。九五同德、三四雖間于上、藉之為史為巫以上達于五、故占得吉而無咎也。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中則不亢不諂。
九三。頻巽。吝。
過剛不中、居下之上、非能巽者。然下既乘剛、上又臨之以巽、不得不勉而為之、而屢巽失、故有吝道也。復之六三頻復曰無咎、此則吝者。
圣人不貴無過、而貴改過。屢失屢復、復在失后、故雖厲無咎。頻巽頻失、失則巽后、故吝。又巽與復不同。復則天心之來。心本難純、故以頻復為無咎。巽不過卑巽之一節而已。乃不出于中心、失而復改、改而復失、故為可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前倨后恭、窮盛不安。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陰柔無應、承乘皆剛、宜有悔也。然以陰居陰、居上之下、其悔可亡。
三品者、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君庖。初六利武人之貞、田亦武事。
初以陰居陽、故勉之以利貞。四得位不為無悔、且于武事有功。中互離為戈兵、故有田獲三品之象。三雖得陽之正而過剛、非能巽以入者、故吝。
四得陰之正、能巽以入、故無失而有得也。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武人之功成也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有貞而得吉之象。當巽時而剛、疑有悔矣。
然中而得正、故悔可亡而無不利。有悔、是無初也。悔亡、則有終矣。庚、更也。取變更之義。十干以戊己為中。凡事過中則變、故庚有變更之義。
巽不欲其過、故二陰爻皆以武事勉之。五君位、尤不宜過于巽。命出于君。
必有所更改、乃為申命。但更新之事不可輕。必取先庚三日之丁、以丁寧于先。又取后庚三日之癸、以揆度于后。乃得吉也。巽五變蠱、亦亂極更治。此曰先庚、蠱曰先甲。此曰無初有終、蠱曰終則有始。蓋此乃事過中而更之于后、蠱則事已壞而圖之始。甲為十干之始、故曰有始。庚過十干之中、故曰有終。大抵有所變更、得此爻則吉也。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中則不過于巽。
上九。巽在牀下。喪其資斧。貞兇。
上九至高、而曰牀下者。居巽之極、又以陽居陰故也。故與二爻同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