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4967字
- 2015-12-26 18:10:52
以卦德言之。內巽則沉潛觀理、外順則從容待時。以卦體言之。二有剛中之德、應五虛己之君。宜其大亨也。
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萃以五為大人。升以二為大人。聚者、下之所樂。故但見言利見大人。
進者、上之所忌。故言用見大人。勿恤、慶在得君而志在行道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本義以順作慎。謂事事謹慎乃能積小以至高大也。然按、坤巽二卦皆有順義。木之生自小至大、人莫見其跡、順其自然也。學問積小以至高大、亦順其自然、不間以私意而已。
初六。允升大吉。
以柔居下、無應于上、本不能升。而二三當上升。初巽于二陽、二陽允之。故大吉也。晉三眾允、為二陰所信也。以陰信陰、不過悔亡而已。
以陽信陰、故得大吉也。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程傳以上專指九二。然二陽皆欲上進者。初為巽主、與二陽同體、故從本義兼指二三。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萃六二以中虛為孚、此以中實為孚。二變互坎為隱伏、鬼神祭祀之象。
以剛中之臣、應柔中之主。至誠相感、可以不事文飾。猶禴祭之簡質、可達于神也。如是、則可以無咎矣。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君臣相信、有得時行道之喜也。中互兌喜悅之象。二未言升、有喜則可升矣。
九三。升虛邑。
陽實陰虛。坤為國邑。九三以陽剛當升之時、進臨于坤、故有升虛邑之象。
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
三得正應、可以無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
人積誠以達于神、有升而上通之義。故二四皆以祭享言之。五陰居尊、山象。四承之、亨于岐山之象。四未居尊位、文王在岐周時之象。又二大臣四近臣。升有偪上之嫌、故皆不言升、而以誠意上達為升。如是、則吉而無咎也。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按、本義謂以順而升、登祭于山之象。竊按、順宜就文王言之。文王三分有二以服事殷、順之至也。守人臣之位、而以積誠上達為升、所謂順也。
六五。貞吉升階。
以陰居陽、疑于不正、故言必正固則吉、如升階之易矣。坤為土、有階象。六五以陰居尊、必有正固之德以居天子之位、則正朝廷以正萬民、如升階之易也。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居尊致治、其志大得。又自下而上、至君位而極矣。故曰大得志。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以陰居升之極、務進不已、昏冥于升者也。若能反其升位之心以升其德、則純亦不已、積而愈高。故曰利于不息之貞也。使不貞、則其不息何所利哉。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陰虛不富。升極必降、長極必消。昏冥不已、不能有其富矣。全卦以卦綜言之、則坤升巽上。以二象言之、則木自地升。以六爻言之、則六五為踐阼之君。升至此而極、為升之主。而下四爻皆上升者。二應五之大臣、四承五之近臣。皆嫌于言升、積誠上達亦升也。初在下、小臣也。得上援而升。三立功任事之臣也、升而得國。上無可升而務升不已。能為不息之貞、則衛武公之髦期進德也。若徒于位求升、君則周天元、臣則莽卓之臣而已、其昏冥何如哉。
困困卦、下坎上兌。以二象言之、水在澤下。枯涸無水、困乏之象。以二體言之、兌陰在上、坎陽在下。以卦畫言之、上六在二陽之上、九二限二陰之中。皆以陰揜陽。故為困。困卦次升。按、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干進不已、必取困窮、困所以次升也。全彖以處險而說。二五剛中、有處困而亨之道。然惟大人能之。但不可尚口以取困窮。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以三柔揜三剛。大抵柔揜剛者兇、而剛之被揜者吉。下卦初三兇而二吉、上卦四五吉而上悔。蓋在困不失其亨惟君子、故剛爻多吉也。上雖有悔而不至于初三之兇、則又困極而通之漸也。此六爻之大畧也。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困、窮不能自振也。坎剛為兌柔所揜、九二為初三所揜、四五為上六所揜、所以為困。坎險兌說。處險而說、有亨之象。困而能亨、得其正矣。
二五剛中、有大人象。身困道亨、非大人不能、其占吉而無咎也。兌為口、有言象。坎為耳痛、有言不信之象。當困之時、嘵嘵有言、人必不信、徒取困窮也。他卦言亨言貞、亨由于貞。此則亨所以為貞。蓋處困能亨、惟貞正之大人能之、所以吉而無咎。有言不信、則戒之之辭也。
彖曰。困、剛揜也。
不曰柔揜剛而曰剛揜、卦為君子設。言剛之受揜、若剛自為之。亦抑陰之意也。此以卦體釋卦名也。
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困而不失其所亨、亨不于其身于其心、不于其時于其道也。剛中、指二五。凡人處困、大則失節、小則憂隕、以中不剛耳。剛中則知眀守固、居易俟命、所以貞大人吉也。兌口在上、有尚口之象。剛德在中、無藉于口。尚口欲以出困、反以致窮。蓋困時向人嘵嘵、即不能亨、即非貞矣。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水下漏則澤枯、故曰無水。致命、委致其身也。委命于天、以遂我之志。論是非不論利害、論可否不論死生、所謂困而亨也。致使有坎險之象、遂志有兌說之象。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全卦剛為柔所困、六爻柔之困益甚。蓋在困時、無剛德則不能亨故也。
人之體、行則趾為下、坐則臀為下。初六不能行而坐困者、故有臀象。株木、不可坐者。全卦水澤中互巽木、水草之區、故初三上皆以草木取象。
兌正秋。坎正比。初六在坎之下、大冬之時。蔓草凋脫、僅存株木、有困于株木之象。又坎險之最下、有入于幽谷之象。四本正應、而四亦在困中、不能振人。初距四三爻、不能遽遇于四、有三歲不覿之象。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陽眀陰暗。陰居最下[文淵本“最下”作“陽下”]、不明之極、自陷于深困也。能眀則亨矣。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兇。無咎。
坎為酒食。陽陷陰中、上無應與、有困于酒食、厭飫過宜之象。然與五同德。五雖亦在困中、緩乃終合。又二互三四為離、有朱紱方來之象。
坎中實、誠意在中、利用享祀之象。無應而在險中、行非其時、有征兇之象。然朱紱之來、正宜竭誠圖報。雖時值艱難、征則有兇、而鞠躬盡瘁、于義無咎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雖困于酒食、而有剛中之德。終能當大任、以造福于天下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六三不中不正、上無應與。將比于四而四扼之、四以兌體堅不可動、有困于石之象。乘乎九二之陽而剛銳不可倚、又坎為蒺藜、有據于蒺藜之象。六三居陽而上六居陰、故三以上為妻。互巽為入、互離而此爻變為有目不見。三求配于上、入其宮則是。而上六非正應、有入其宮不見其妻之象。上非所困而困、下非所據而據、身危而家不可保矣。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三變為大過、有棺槨象。不祥、死期將至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按、本義、初六九四正應。九四處位不當、不能濟物。而初六方困于下、又為九二所隔。故其象如此。然邪不勝正、故其占為可吝而必有終也。
今按、卦以剛掩于柔為名、則九四不宜困于九二之剛。宜合坎體言之初與四為正應。初受困而待拯于四、四以剛居柔力不能濟、故有來徐徐之象。
兌為金。坎為輪。兌之二陽皆為上柔所揜、四復乘坎之險、有困于金車之象。如是誠可吝矣。然上陰五陽有與、故有終也。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按、程傳以初之正應為與。竊按、剛揜之卦無取于陰之與、宜作上承五陽為有與。有與則亨而有終矣。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按、本義以上為陰揜、下則乘剛為劓刖。上下既傷、則赤紱無所用為困。竊按、剛揜之卦不宜以乘剛為揜。五居三陽之上、君位。宜合全卦論之。上揜于上六、有劓象。下困于坎初、有刖象。二三四互為離南方赤色。
紱、下體之衣。為君而在困中、上下被揜、則雖衣純朱之赤紱、亦無所用矣、有困于赤紱之象。然而剛中說體、誠意可格于鬼神、故有徐有說、利用祭祀之象。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志未得、在困中主威不振也。中直、有剛中之德。是非有別、不惑羣枉也。受福者至誠格天、則可祈天而永命矣。此困之亨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澤、水草之區。水枯而草木叢襍、故困。三陰爻皆取于草木。坎北方。
初、冬將盡。僅存株木。三、秋冬之交。草葉脫而刺存、故象蒺藜。兌上、初秋。蔓草未殺也、故有困于葛藟象。葛藟、在束縛之中。臲卼、不安之狀。曰動悔、言處困之極、則有悔也。有悔征吉之悔、與上不同。上言事必致悔、此言心能自悔也。言能自悔其所為、則不終于困、往而可以得吉、所謂困極而通也。九二征兇、在險中也。上六征吉、困之極出險之外也。
必曰有悔、圣人欲人之悔過也。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所行未當、所以受困、動而有悔也。然困悔而能有悔、則行為吉。行可以出困矣。全卦以剛揜為困。唯其剛、故在困而亨為貞、為大人。然剛中則亨、尚口則不信、處困之道盡是矣。六爻初困于株木、三困于石、而二之困酒食則有慶。初三兇而二吉也。四有終。五有說、而上則未當。四五吉而上兇也。蓋陽剛為能亨貞之大人、故陽爻雖困皆吉。陰爻唯上有有悔征吉、則圣人望人悔過之心。困而知悔、亦可學為君子矣。
井井卦、下巽上坎。巽入于水、汲而上之、井之象。又以卦畫論之。初柔象泉源、三二則象泉、四柔井之中、五剛泉之上出、上柔井口、有全井之象。故名井。井卦次困。按、序卦、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上升至于困、必反于下。物之最下者莫如井。井所以次困也。全彖以井有常體、猶事有常法、時異而法不異。又當敬以守之、不可垂成而敗也。六爻以三陽為泉、三陰為井。二曰射、始達之泉。三曰渫、已潔之泉。五洌、則可食之泉矣。初泥、方掘之井。四甃、已修之井。上收、則出汲之井矣。
又以六爻之序言之、初泥而二谷、井之地、在下未見于用者也。三渫而四甃、在人位、則人事盡可以待用矣。五洌而上收、則得乎天、功用及物、井道大成矣。此全卦六爻之大旨也。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
巽木入于坎水之上下、上出其水、故謂之井。邑有改而井不改、其體有定也。井卦綜困。在困為兌、在井為巽。巽為市邑。今改為巽而坎卦不改、改邑不改井也。改邑而不改井、是以無得無喪。而往者來者皆井其井、其用有常也。汔、幾也。繘、綆也。巽為繩、繘象。中爻離、瓶象。羸、弱也、墜落之意。井之為用如此、而有事于井者、又當敬以處之。使汲井幾至、未盡綆而敗其瓶則兇矣。時解以言治道、言因革貴得其宜。然一切學問人事、皆可通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
以卦象釋卦名義。木桶下汲水乃上、巽乎水而上水也。井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養而不窮也。
井、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兇也。
以綜卦言之、兌改為巽而坎之剛中不改。在困居二之中、在井居五之中也。井以得水為功。未得水而羸瓶、井之養之道廢矣、故兇。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木上有水、程子作取水木器。本義疑瓶從瓦、作草木之津潤上行。竊按、古人罇罍亦以木為之、字乃從缶。則瓶亦有木器、從程傳為順。勞民者、以君養民。勸相者、使民相養。皆井養之義。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井以陽剛為泉、上出為功。初六陰柔在下、泥象、不可食矣。舊井、未渫者。井廢則舊、旁無汲水之余瀝、禽安得而食之。坎有禽象。今在上卦、禽高飛莫顧、無禽之象。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所處污下、為時所棄。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谷、井傍穴。鮒或作鯽、或去泥鰍、皆水中小魚、喜食泥者。巽為魚、鮒象。三四五互離甕象。九二上無正應、下比初六、有井谷射鮒之象。功不上行、又巽體下斷、有甕弊漏之象。此有德無援、不能濟物者也。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上茍有與則汲而出、成井養之功矣。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竝受其福。
渫、渫去泥也。渫則清而可食矣。不食者、人不食也。九三以陽居陽、上雖正應、柔而無位。修己全潔、未為時用。二三四互兌為口。三變成震不成兌口、有井渫不食之象。坎為加憂、心惻之象。言如是則雖行道無與之人、亦為之惻然矣。然三之潔清、實有可用汲之泉。特無王眀耳。使王之眀汲之、則井養之功可成、豈獨三之遇哉。澤可大行、天下並受其福矣。
五為王位、三四五互為離、王眀之象。五非其應、故有待于王之眀也。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行惻、行道之人皆為心惻。求王明、非枉道干進。孔孟之轍環是也。
不求正應而求王眀、易之所以時也。
六四。井甃。無咎。
以六居四、陰柔非泉。然所居得正。雖未有及物之功、而能自修治者。
故有井甃之象、亦可以無咎矣。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