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4734字
  • 2015-12-26 18:10:52

初陽在下而近、以在下有小子象。五陽正應而遠、以君位有丈夫象。

二與五正應、宜得所隨矣。然當隨之時、以陰爻陰位為過于柔。不能自守以待正應、而係于初、有係小子失丈夫之象。人隨我為隨、我隨人為係。

曰失、惜之也。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係此失彼、不能兼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九四陽爻、亦有丈夫之象。小子亦謂初也。三近係四而遠于初、有係丈夫失小子之象。四陽當任、三則以陰隨之、有求而必得之象。三言係又言隨者、三有得、猶可言隨也。三不中正、宜失所隨矣。然以居剛稍知自主、勝于二之過柔、故猶知係四而不係初、而有得也。然六居三不正、九居四亦不正也。以不正相比、至于求而有得、不可言矣、故戒之居貞則利。

初九以陽居陽、故得貞吉。六三以陰居陽、故示以居貞而不得言吉也。

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舍初之在下者也。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四以剛居上之下、與五同德而三係之、有得人之隨之象。然勢陵于五、有雖正亦兇之象。變則為坎、有有孚之象。互三二為艮、有光明之象。

卦中三陰三陽、陰宜隨陽。初以在下不足為人所隨、故但言交。四與五同德、故人隨之。然四大臣之位、上有剛德之君。雖君信民歸、隨皆有獲。

然使恩威不自五出、雖正亦有震偪之兇矣。故必中有孚誠、動皆合道、使心跡光明、君民共諒、乃得無咎也。豫隨九四皆大臣之位、豫有得不言兇、而隨四之有獲言兇者。蓋豫卦一陽五陰、卦之所以隨者在四。五又以柔居其上、四志可行。故戒不在臣而在君、五之所以貞疾也。隨卦三陰三陽、卦能得隨之中正者在五。四偪于五而得人心、未必上安而下從之也。故戒不在君而在臣、四之所以貞兇也。然豫四曰勿疑、隨四曰有孚。居危疑之地、無論其吉與兇、宜以至誠自將則一也。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有獲豈必皆兇。有致兇之理、故曰其義兇也。有孚在道、以有明哲之功也。爻曰以明、言以此明其心跡也。傳曰明功、言有明哲之功、則不為利欲所昏、而心跡自光明也。

九五。孚于嘉。吉。

九五陽剛中正、得眾爻之隨、隨之主也。然所應唯在中正之二、是信于善者也、故有孚于嘉之象。而占則吉也。四五皆以陽居三上二陰之中。

陽內陰外、有中實之象、故皆曰孚。然四之孕、戒之也、欲其孚于五也。

五之孚、喜之也、喜其孚于二也。大亨貞無咎而天下從之、五足當之矣。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五與二皆正中、故謂孚于嘉也。然以二之正中、在五謂之嘉、在二反有失者。蓋隨之為義、貴我致人之隨、而不欲徒隨于人。隨人者有陽剛之德、猶可自主。若一于陰柔、則係于近而失正應之可隨者矣。故五孚于二、則有君臣同德之象。而二之係初、則有背公植黨之戒也。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上六以柔居柔、處隨之極、有拘係又維之之象。兌為西為巫。二三四互為艮為山。一變純乾為王、有王亨于西山之象。程傳以王為太王、亨作亨通之亨、指太王遷岐之事。謂其得民心也。本義以亨為祭享之享。今從本義、而王宜作太王。蓋六爻之義、陰宜隨陽、下宜隨上。上勢居最上無所隨、而質柔又不足以致人之隨。居五之上而非天子之位、與三非正應而兩陰同德、有固結于幽陰之象。太王避狄、去豳遷岐、我非隨人、而人之隨我者亦未廣。然誠敬以享于山川、有固結維係之意。人心從此而集、天命從此而基。占者得此、則其象亦如是也。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處隨之極故也。全卦物來隨我、我往隨物、皆貴于正。然此動彼說而至于隨、易于失身、尤以陽剛為貴。故諸爻吉兇得失別為一例、唯陽爻能為物所隨。五有陽剛之德、又居君位、當為物所隨者、故吉。四居三之上、有大臣之象、故三係之有得。而在四有偪五之嫌、竟受人之隨、則又不免于貞兇矣。初雖陽爻、為隨之主而在下位、以在下則不應為人所隨。然以陽爻為隨之主、則不肯上係于人、又不能安靜以處、故不言隨不言係、而言交。陽居陽位、故交而有功也。三陰爻皆隨物者、則不言隨而言係。然隨居陰位者柔而無主、故二以舍五係初而失。陰居陽位稍知自立、故三以舍初係四而得。至上以隨之極、陰爻陰位、所應又陰、則固結之極。然不可以人道言矣、故為享于鬼神之象。蓋他卦六爻以相應為善、此則又貴其自處之能剛。他卦陰爻亦以得正為善、此則又不欲其過柔而失主。蓋當隨之時、義當如是。隨之喜剛、亦猶履之善柔、故曰觀彖辭則思過半矣。

蠱蠱卦、巽下艮上。按、左氏、風落山、女惑男。以長女下于少男、惑亂其情、蠱之象也。風遇山而回、物皆撓亂、亦有事之象。本義謂上茍止而下卑巽、彼此怠緩、積弊致蠱。謂之蠱者、壞極而有事也。文從蟲從皿。

聚蟲皿中、使自壞爛、蠱之義也。然卦中兼治蠱意。治蠱而曰蠱、猶治亂而曰亂也。蠱卦次隨。按、序卦、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喜悅隨人、過中失正、則蠱惑壞亂之事自此起、蠱所以次隨也。全彖謂蠱治則亂極復治。而治蠱之道、有取于更新丁寧。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五為治蠱之君、下四爻為治蠱之臣、而上則為事外之臣。事外者、理亂不關、故不言蠱。

余皆治蠱者。而蠱為前人已壞之緒、故又以子道言之。治蠱以剛柔相濟為善。

初爻柔位剛故無咎。二爻剛位柔故得中。三爻位俱剛故有悔。四爻位俱柔故未得。五亦以爻柔位剛、居中有應、故用譽。而五之一爻、自處則為子、二視之為母、上視之又為君。則其取象屢遷、不可為典要者也。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蠱、本義謂壞極而有事也。壞極為蠱、有事則兼治蠱意。亂極當治、有元亨象。治蠱必勇往以求必濟、中互震木在兌澤之上、有利涉大川象。

然治蠱宜勇、亦須有道以治之。甲、日之始、事之端。先甲三日為辛。后甲三日為丁。前事已壞、取先甲三日之辛以更新之、不使至于大壞。后事方新、取后甲三日之丁以丁寧之、不使至于速壞。此治蠱而致亨之道也。

先甲后甲、按、本義及舊解皆同、于理固順。而蠱取甲、巽取庚、未見著落。來注照圓圖、但取艮巽二卦之義、亦未見的確。今按、蘇傳所解與本義異、而似可存。按、蘇傳、蠱之與巽。一也。上下相順與下順而上止為媮、一也。而巽之所以不為蠱者、有九五以干之、而蠱無是也。故蠱之彖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而巽之九五曰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陽生于子盡于巳、陰生于午盡于亥。陽為君子、君子為治。

陰為小人、小人為亂。夫一日十二干、相值支五干六而后終[蘇氏易傳“終”作“復”]、世未有不知者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世所謂六甲也。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世所謂六庚也。甲庚之先后、陰陽相反、故易取此以寄治亂之勢也。先甲三日、子戌申也。申盡于巳而陽盈。盈將生陰、治將生亂、故受之以后甲。后甲三日、午辰寅。寅盡于亥、然后陰極陽生。蠱無九五以干之、則其治亂、皆極其自然之勢。勢窮而后變、故曰終則有始、天行也。巽則不然。雖失之、后必有以起之。譬之于庚。先庚三日、午辰寅也。后庚三日、子戌申也。庚之所后、甲之所先。故先庚三日盡于亥、后庚三日盡于巳。先陰后陽、先亂后治、故曰無初有終、曰吉。不言于彖而言于九五、明此九五之功、非巽之功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剛上柔下以卦體言、艮剛居上、巽柔居下也。以卦綜言、反隨之震上為艮、兌下為巽也。上太剛則情不下接、下太柔則情難上達。上下不交以致蠱也。巽而止以卦德言、則下卑巽而上茍止、皆積弊以致蠱者也。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他解以巽而止為治蠱者、非。蓋下卑巽而上茍止、乃致蠱之由、非所以治蠱。治蠱意當于此節言之。既蠱又言元亨、亂極復治之象也。曰往有事而不言有功者。當蠱之時、宜有事以濟險、不可以無事視之。若巽懦而止、則終蠱而不能元亨矣。甲者十日之始。亂之終、治之始、天運之行如是。治蠱者終前事、始后事。一番更新、一番丁寧、亦如天之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風、物壞而有事矣。治己治人事之大者。風在內而能振動外物、則象之以振動其民。山在外而能涵育內氣、則象之以涵育其德。振者、作興人之善、新民之事。育者、培養己之善、明德之事。易言育德、多取于山、故蒙亦言育德。而巽之申命行事、亦振民之意。當蠱之時、風俗敗壞、由民之不新、民之不新、由己德之不明。故必有以振作聳動其民、而在己宜進德不已。此皆所以治蠱也。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干、木之干、枝葉所附以立者。以身任其事而不敢避、故曰干。中互震木、下巽木、有干之象。蠱之災非一日之故、必世而后見、故皆以父子言之。明父養其疾、至子而發也。子能干之、克蓋前愆、則振飭而興起矣。

初六以陰在下、所應又柔、似不足以治蠱者。然以其時言之。在蠱之初、蠱未深而事易濟。且質柔而位剛。故有子能治蠱、考得無咎之象。質柔位剛、子專父事、有厲象。知危而戒、終承己志、有終吉之象。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不承其事而承其意、所謂善繼人之志者也。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母指六五也。艮止于上、巽順于下。無為而尊于上者、父道也。服勞而順于下者、子道也。故五爻皆言干父之蠱、取艮之上爻為父也。二獨與五應。五雖艮體而質柔、故有母象。在五自處亦為子、自二親五則為母。

此又取象之變、不可為典要者也。九二剛中上應六五、有子干母蠱則得中之象。以剛承柔而治其壞、故又戒以不可堅貞、言當巽以入之也。貞者事之干。而曰不可貞、非不可正也、不可固執以為正也。母性多柔暗。以二之剛承[文瀾本“承”作“成”]五之柔、固守其正、或至傷恩害義。必巽以入之、乃得中也。若以君臣論、則周公之事成王、成王有過遇撻伯禽、亦此意也。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二以剛居柔、在下卦之中、有中道之象。得中道而以柔濟剛、善于干母之蠱者也。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晦。無大咎。

過則不中、故有小悔。巽體得正、故無大咎。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爻言無大咎、宜不免于小咎。而傳謂終無咎者、幸之也。以九居三剛之至、君之諍臣、父之諍子、不使君父陷于不義者也。蓋干蠱之道、以剛柔相濟為善。故初六六五之柔而居剛、九二之剛而居柔、皆可干蠱。不則與其為六四之裕而吝、不若九三之悔而無咎。裕而吝者、由吉而趨兇。悔而無咎、則自兇而趨吉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以陰居陰、不能有為、有寬裕以治蠱之象。如是則蠱將日深、往則見吝矣。蓋目前雖可茍安、如是以往、必致吝也。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目前以為得矣、循此以往、未為得也。欲人急于改圖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二以五為母、謂以柔居尊也。然五之上有上、則五又有子道、若繼世之君也。用譽、用陽剛之臣以致譽也。五柔中居尊、九二承之以德、能用陽剛之臣以干父之蠱者、可以致聞譽矣。譬若周宣王之用仲山甫召穆公、能用良臣而干蠱有譽者也。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二承以剛中之德。德在臣、譽在君、上下一德矣。故不見前人之蠱。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陽剛居上、在事之外、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象。初至五皆言蠱、此不言蠱者。上九蠱之終。事之壞者、六五干之已畢、則亂極而治之時矣。

故不言蠱也。初至五皆言父子、不及君臣者。臣之事君、猶子事父母。當蠱之時、身在事中、必視國事如家事乃可。故言父子、而君臣之道在其中矣。上九言不事王侯、又不言父子者。于父母無可諉之事、無一日可離之時。君臣以義合者也、則當以其位與時論之。身在其位則盡力以干、如子事父母、不以為汙。不在其位、則超然遠引。不事王侯、而不以為傲。時當艱難則鞠躬盡瘁、不避險患、不以為勞。世已昇平則功成身退、辭榮謝寵而不以為矯。上九者、無位之逸民、功成身退之耆舊也。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潔身高尚如子陵、功成身退如范蠡。其事高、其志可為法則矣。全卦名蠱而皆言治蠱。蠱之可亨、猶否極則泰。雖天運自然、而人事宜盡。所以有取于更新丁寧、以為致亨之道。家事國事皆有蠱、為子為臣無異道、總以剛柔相濟為善。然與其柔而致吝、又不若剛而免咎、圣人望人之意切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陆河县| 将乐县| 阳东县| 尚志市| 凤城市| 双柏县| 兖州市| 黄冈市| 苏尼特左旗| 金湖县| 新和县| 济阳县| 遵化市| 泉州市| 永仁县| 泽库县| 梨树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吴堡县| 丽水市| 宜章县| 尼玛县| 云和县| 舞钢市| 应城市| 平果县| 金沙县| 商南县| 浪卡子县| 伊宁县| 盐池县| 靖边县| 肥城市| 阳信县| 威海市| 太原市| 葫芦岛市| 兴国县| 晋城|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