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下兌上。隨:元亨,利貞,無咎。
[疏]“隨元亨利貞無咎”。○正義曰:“元亨”者,於相隨之世,必大得亨通。若其不大亨通,則無以相隨,逆於時也。“利貞”者,相隨之體,須利在得正。隨而不正,則邪僻之道,必須利貞也?!盁o咎”者,有此四德、乃無咎。以茍相從,涉於朋黨,故必須四德乃無咎也。凡卦有四德者,或其卦當時之義,即有四德,如乾、坤、屯、臨、無妄,此五卦之時,即能四德備具。其隨卦以惡相隨,則不可也。有此四德乃無咎,無此四德則有咎也。與前五卦其義稍別。其《革卦》“巳日乃孚有四德”,若不“巳日乃孚”,則無四德,與乾、坤、屯、臨、無妄、隨其義又別。若當卦之時,其卦雖美,未有四德。若行此美,方得在后始致四德者,於卦則不言其德也。若謙、泰及復之等,德義既美,行之不巳,久必致此四德。但當初之時,其德未具,故卦不顯四德也。其諸卦之三德巳下,其義大略亦然也。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震剛而兌柔也,以剛下柔動而之說,乃得隨也。為隨而不大通,逆於時也。相隨而不為利,正災之道也。故大通利貞,乃得無咎也。為隨而令大通利貞,得於時也。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時異而不隨,否之道也,故“隨時之義大矣哉”!
[疏]“彖曰”至“大矣哉”?!鹫x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者,此釋隨卦之義。所以致此隨者,由剛來而下柔?!皠偂敝^震也,柔謂兌也。震處兌下,是剛來下柔。震動而兌說,既能下人,動則喜說,所以物皆隨從也?!按蠛嘭憻o咎而天下隨時”者,以有大亨貞正,無有咎害,而天下隨之,以正道相隨,故隨之者廣。若不以“大亨貞無咎”,而以邪僻相隨,則天下不從也?!半S時之義大矣哉”,若以“元亨利貞”,則天下隨從,即隨之義意廣大矣哉,謂隨之初始,其道未弘,終久義意而美大者。特云“隨時”者,謂隨其時節之義,謂此時宜行“元亨利貞”,故云“隨時”也。○注“震剛而兌”至“大矣哉”!○正義曰:為隨而不大通,逆於時也。物既相隨之時,若王者不以廣大開通,使物閉塞,是違逆於隨從之時也。“相隨而不為利,正災之道”者,凡物之相隨,多曲相朋附,不能利益於物,守其正直,此則小人之道長,災禍及之,故云“災之道”也?!半S之所施,唯在於時”者,釋“隨時”之義,言隨時施設,唯在於得時。若能大通利貞,是得時也。若不能大通利貞,是失時也?!皶r異而不隨,否之道”者,凡所遇之時,體無恒定,或值不動之時,或值相隨之時,舊來恒往,今須隨從。時既殊異於前,而不使物相隨,則是否塞之道,當須可隨則隨,逐時而用,所利則大,故云“隨時之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鄉晦入宴息。澤中有雷,“動說”之象也。物皆說隨,可以無為,不勞明鑒。故君子“向晦入宴息”也。
[疏]“象曰”至“宴息”?!鹫x曰:《說卦》云:“動萬物者莫疾乎雷,……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故《注》云:“澤中有雷,動說之象也。”“君子以鄉晦入宴息”者,明物皆說豫相隨,不勞明鑒,故君子象之。鄭玄云:“晦,宴也。猶人君既夕之后,入於宴寢而止息。”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居隨之始,上無其應,無所偏系,動能隨時,意無所主者也。隨不以欲,以欲隨宜者也。故官有渝變,隨不失正也。出門無違,何所失哉!
[疏]“初九”至“有功”。○正義曰:“官有渝”者,官謂執掌之職。人心執掌,與官同稱,故人心所主,謂之“官渝變”也。此初九既無其應,無所偏系,可隨則隨,是所執之志有能渝變也。唯正是從,故“貞吉”也?!俺鲩T交有功”者,所隨不以私欲,故見善則往隨之,以此出門,交獲其功?!鹱ⅰ熬与S之始”至“何所失哉”。○正義曰:言“隨不以欲,以欲隨宜”者,若有其應,則有私欲,以無偏應,是所隨之事不以私欲,有正則從,是以欲隨其所宜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俺鲩T交有功”,不失也。
[疏]正義曰:“官有渝從正吉”者,釋“官有渝”之義。所執官守正,能隨時渝變,以見貞正則往隨從,故云“從正吉”?!俺鲩T交有功不失”者,釋“交有功”之義。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陰之為物,以處隨世,不能獨立,必有系也。居隨之時,體於柔弱,而以乘夫剛動,豈能秉志違於所近?隨此失彼,弗能兼與。五處已上,初處已下,故曰“系小子,失丈夫”也。
[疏]“六二”至“失丈夫”。○正義曰:“小子”謂初九也?!罢煞颉敝^九五也。初九處卑,故稱“小子”。五居尊位,故稱“丈夫”。六二既是陰柔,不能獨立所處,必近系屬初九,故云“系小子”。既屬初九,則不得往應於五,故云“失丈夫”也。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疏]正義曰:釋“系小子”之意。既隨此初九,則失彼九五丈夫,是不能兩處兼有,故云“弗兼與”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陰之為物,以處隨世,不能獨立,必有系也。雖體下卦,二巳據初,將何所附?故舍初系四,志在“丈夫”。四俱無應,亦欲於巳隨之,則得其所求矣,故曰“隨有求得”也。應非其正,以系於人,何可以妄曰“利居貞”也?初處己下,四處已上,故曰“系丈夫,失小子”也。
[疏]“六三系丈夫”至“利居貞”?!鹫x曰:六三陰柔,近於九四,是系於“丈夫”也。初九既被六二之所據,六三不可復往從之,是“失小子”也?!半S有求得”者,三從往隨於四,四亦更無他應。己往隨於四,四不能逆己,是三之所隨,有求而皆得也。“利居貞”者,己非其正,以系於人,不可妄動,唯利在俱處守正,故云“利居貞也”。○注“四俱無應”至“小子也”?!鹫x曰:“四俱無應”者,三既無應,四亦無應,是四與三俱無應也。此六二、六三因陰陽之象,假丈夫、小子以明人事,馀無義也。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跋隆敝^初也。
[疏]正義曰:釋“系丈夫”之義。六三既系九四之“丈夫”,志意則舍下之初九也。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處說之初,下據二陰,三求系己,不距則獲,故曰“隨有獲”也。居於臣地,履非其位,以擅其民,失於臣道,違正者也,故曰“貞兇”。體剛居說而得民心,能幹其事,而成其功者也。雖為常義,志在濟物,心有公誠,著信在道以明其功,何咎之有?
[疏]“九四”至“餌咎”?!鹫x曰:“隨有獲”者,處說之初,下據二陰,三求系己,不距則獲,故曰“隨有獲”也?!柏憙础闭撸屿冻嫉?,履非其位,以擅其民,失其臣道,違其正理,故“貞兇”也?!坝墟谠诘酪悦?,何咎”者,體剛居說而得民心,雖違常義,志在濟物,心存公誠,著信在於正道,有功以明,更有何咎?故云“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也。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坝墟谠诘馈?,明功也。
[疏]正義曰:“隨有獲其義兇”者,釋“隨有獲貞兇”之意。九四既有六三、六二,獲得九五之民,為臣而擅君之民,失於臣義,是以宜其兇也?!坝墟谠诘烂鞴Α闭?,釋“以明何咎”之義。既能著信在于正道,是明立其功,故無咎也。
九五:孚于嘉,吉。履正居中,而處隨世,盡“隨時”之宜,得物之誠,故“嘉吉”也。
[疏]正義曰:嘉,善也。履中居正,而處隨世,盡隨時之義,得物之誠信,故獲美善之吉也。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隨之為體,陰順陽者也。最處上極,不從者也。隨道巳成,而特不從,故“拘系之乃從”也?!奥释林疄I,莫非王臣”,而為不從,王之所討也,故“維之王用亨于西山”也。兌為西方,山者,途之險隔也。處西方而為不從,故王用通于西山。
[疏]“《象》曰”至“于西山”?!鹫x曰:最處上極,是不隨從者也。隨道巳成而特不從,故須拘系之,乃始從也?!熬S之王用亨于西山”者,若欲維系此上六,王者必須用兵,通于西山險難之處,乃得拘系也。山謂險阻,兌處西方,故謂“西山”。令有不從,必須維系,此乃王者必須用兵通於險阻之道,非是意在好刑,故曰:“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處于上極,故窮也。
[疏]正義曰:釋“拘系”之義。所以須拘系者,以其在上而窮極,不肯隨從故也。
巽下艮上。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疏]“蠱元亨”至“后甲三日”?!鹫x曰:蠱者事也。有事營為,則大得亨通。有為之時,利在拯難,故“利涉大川”也?!跋燃兹眨蠹兹铡闭?,甲者創制之令,既在有為之時,不可因仍舊令。今用創制之令以治於人,人若犯者,未可即加刑罰,以民未習,故先此宣令之前三日,殷勤而語之,又如此宣令之后三日,更丁寧而語之,其人不從,乃加刑罰也。其褚氏、何氏、周氏等并同鄭義,以為“甲”者造作新令之日,甲前三日,取改過自新,故用辛也。甲后三日,取丁寧之義,故用丁也。今案輔嗣《注》,“甲者,創制之令”,不云創制之日。又《巽卦》九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輔嗣《注》:“申命令謂之庚”。輔嗣又云:“甲、庚皆申命之謂”。則輔嗣不以甲為創制之日,而諸儒不顧輔嗣《注》旨,妄作異端,非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上剛可以斷制,下柔可以施令。巽而止。蠱。既巽又止,不競爭也。有事而無競爭之患,故可以有為也。
[疏]“《彖》曰”至“止蠱”。○正義曰:“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者,此釋蠱卦之名,并明稱蠱之義也。以上剛能制斷,下柔能施令,巽順止靜,故可以有為也。褚氏云:“蠱者惑也。物既惑亂,終致損壞,當須有事也,有為治理也。故《序卦》云:‘蠱者事也?!敝^物蠱必有事,非謂訓蠱為事義當然也。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有為而大亨,非天下治而何也?
[疏]正義曰:釋“元亨”之義。以有為而得“元亨”,是天下治理也。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蠱者有事而待能之時也??梢杂袨椋湓诖藭r矣。物巳說隨,則待夫作制以定其事也。進德修業,往則亨矣。故“元亨,利涉大川”也。甲者,創制之令也。創制不可責之以舊,故先之三日,后之三日,使令治而后乃誅也。因事申令,終則復始,若天之行用四時也。
[疏]正義曰:“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者,釋“利涉大川”也。蠱者有為之時,拔拯危難,往當有事,故“利涉大川”。此則假外象以喻危難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者,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義也。民之犯令,告之巳終,更復從始,告之殷勤不巳,若天之行,四時既終,更復從春為始,象天之行,故云“天行也”?!鹱ⅰ靶M者”至“四時也”?!鹫x曰:“蠱者有事待能之時”者,物既蠱壞,須有事營為,所作之事,非賢能不可。故《經》云“幹父之蠱”,幹則能也?!凹渍邉撝浦睢闭摺<诪槭罩祝瑒撛熘顬樵诤笾T令之首,故以創造之令謂之為甲。故漢時謂令之重者謂之“甲令”,則此義也?!皠撝撇豢韶熤耘f”者,以人有犯令而致罪者,不可責之舊法,有犯則刑。故須先后三日,殷勤語之,使曉知新令,而后乃誅,誅謂兼通責讓之罪,非專謂誅殺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蠱者,有事而待能之時也,故君子以濟民養德也。
[疏]正義曰:必云“山下有風”者,風能搖動,散布潤澤。今“山下有風”,取君子能以恩澤下振於民,育養以德。“振民”,象“山下有風”;“育德”象山在上也。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處事之首,始見任者也。以柔巽之質,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故曰“有子”也。任為事首,能堪其事,“考”乃無咎也,故曰“有子考無咎”也。當事之首,是以危也。能堪其事,故“終吉”。
[疏]“初六”至“厲終吉”?!鹫x曰:“幹父之蠱”者,處事之首,以柔巽之質幹父之事,堪其任也?!坝凶涌紵o咎”者,有子既能堪任父事,“考”乃“無咎”也。以其處事之初,若不堪父事,則“考”有咎也?!皡柦K吉”者,厲,危也。既為事初,所以危也。能堪其事,所以“終吉”也。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幹事之首,時有損益,不可盡承,故意承而已。
[疏]正義曰:釋“幹父之蠱”義。凡堪幹父事,不可小大損益一依父命,當量事制宜以意承考而巳。對文父沒稱“考”,若散而言之,生亦稱“考”。若《康誥》云:“大傷厥考心。”是父在稱考。此避幹父之文,故變云“考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居於內中,宜幹母事,故曰“幹母之蠱”也。婦人之性難可全正,宜屈已剛。既幹且順,故曰“不可貞”也。幹不失中,得中道也。
[疏]正義曰:居內處中,是幹母事也?!安豢韶憽闭?,婦人之性難可全正,宜屈己剛,不可固守貞正,故云“不可貞”也。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