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失編(1)

御兒呂留良晚邨評點

牿之反復二句

出入無時二句

雖有天下寒之

為是其智二句

心之官則思

任人有問全章

君子之事一節

存其心一節

所以立命也

萬物皆備全章(其一)

萬物皆備全章(其二)

萬物皆備全章(其三)

行之而不一節

易其田疇全章

堯舜性之也

君子引而一節

春秋無義戰

仁也者人一節

口之于味全章(其一)

口之于味全章(其二)

義之于君臣也

土地人民政事

牿之反復二句(其一)

五霸桓公為盛

牿之反復二句

章世純

氣不能清、則所感害深也、夫乘動之行、求以靜澄也、至于牿之深、而靜之地、動亦先之矣、欲夜氣之存也淂乎、且人實有清淑之氣。而至求之夢覺之會。斯亦微矣微而保之則可著之端也微而傷之則無余之質也而況牿之反復乎。方且據物為體。留如詛盟。其相守不合之謂也。方且造形自意。發為機括。迫欲相追求之謂也。是以有觸必往旦晝固非寧寂之時無端亦生清夜亦非恬定之候事已往矣、留之為思也、思已止矣、浮之為微細之思也、至為微細之思者、彷佛徒倚、無可適莫、是擾之甚而成為者也故維囗而形閑猶不勝其游囗之變而向覺之會度亦摠然者平無其物矣、攬往而為憶也、無其憶矣、失記而為忘也、至于失記之忘者、芒乎笏乎、莫足以歸、是擾之至極而成焉者也。故當夢而神交亦不能傳之向覺之時。而既惺之氣度亦頑然者耳。蓋氣者虛而待物者也物之虛者易撓況其數撓之無已者乎在彼者有畸重之勢而此深深者。亦將逐其紛囂而喪。夜氣者氣之無主者也物之無主者無力而況在振蕩之役者乎在此者無自擅之權。而彼擾擾者。可以影事相奪也。夫氣清則明。清象不存。明者去矣。氣明則良。明氣不存。良者又去矣。失其良。有不良好惡之汨所以遂遠人道也。又安所淂仁義之心哉。

清夜亦牿亡。不獨且晝。言旦晝牿亡易。言牿之反復于夜。極難為形容。如此。真高手也。【艾千子】

不足以存。言不足以存仁義之良心。非云夜氣不存也。日間牿亡循環不已。則夜氣所生息者漸漸消泯。牿亡。只指旦晝所為。不是夜中亦復牿亡。其刻劃極微。然中有似是而隔處。須辨之。

牿之反

出入無時二句

章世純

物之不可定者、其機危也、夫有定之物、斯可據之矣、既已無定而固莫必也、且天下之物、固無全利也、其可淂而恃者必無變妙之機其自極于通者亦必無可安之體若所謂操則存、舍則亡者、此亦可恃其常安者哉。將猶聽于操舍與。則其機未之知也。將猶可以存亡與。則其事常有兩也。其為質也虛渺。虛者無體。并鬼神以流行徒不以囗已藏害所將受則亦何所可礙也其為物也善擾。援者有附。遍萬物而皆及彼不以此一害彼一則亦何所不麗也此而合所至以觀其盡歷之機。則止可曙于其變化。此而立一至以定其內外之囗囗亦可期之為出入。夫出入之相去則其時彰而其鄉囗而此不囗也。其出入甚疾矣。捷所赴者。不淂為之期而時泯于出入之達也則夫所底之囗亦竟泯矣抑出入所劃分則其時亦章而其鄉亦著而此人不然也。其出入已亟矣。反而覆者。無以正其名而時又亂于出入之多也則夫所在之鄉亦竟亂耳是故遍處其所至也。亦遍處非其所至也無所至矣而吾烏乎定之遍處非其所至也。亦遍處是其所囗也遍所至矣而吾又烏乎定之因性以止者、在其處而死其處、此無變者也、人淂以其鄉而測其鄉、待使而往者、亦從其所而遷其舍、此時囗囗者也、人又淂以其時而測其鄉、而今皆不能、獨神也而獨妙也、

出入無鄉。就操舍論為正。就心體自然論為傍。此文不盡正囗。囗形容心體變狀。亦自圓透。【艾千子】

程子論出入二字。故曰以操舍言。然此四句。摠言心之活變囗囗捉以儆人不可不操耳。以心之自然上論為正。不必粘囗操舍囗無時。與莫知其鄉平看。此側串。似因無時。故莫知其鄉多囗囗矣其精人處。足坐王弼郭向等于門外。

出入無

雖有天下寒之

章世純

即物之有失養者、可以論大矣、夫物待生于天地也、然暴寒之不節而化事不已悖乎、且物之在天地。或恃人事或恃天道茍有所侍則機皆危也豈獨人心。雖物亦然。豈獨心之危微雖易生之物亦然生者。物之德也。易生者。物之美德也。含氣優。則從化之理速。蓄精盛。則應時之機先。其生也。華淂其數、寔淂其量。亦類智者之設施。其易生也。無屯難之勢。有解散之機。亦類智者之流敏。是可不深恃天工乎。囗囗不然也。囗化起于外不起于內之有生天地之氣襲之、而天地之能生、陰陽之事用之、陽者、物之德也、陽以文與、則囗造其所囗、而好其所新、陰者、物之刑也、陰以武取、則日奪其所有、而損其所囗、是故陽則恢而擴之、陰則執而留之、兩常爭于發斂之用、陽則樂而酥之、陰則促而危之、兩常爭于生殺之機、而大者在于四時之氣囗夏令之而百物皆出、秋冬令之而有物皆空者、是也、小者在于暴寒之間、日月恒之而百物皆舒、風雨灑之而百物皆慘者、是也、乃今而暴者止一日矣、何德用之隘狹也、寒者且十日矣、何刑用之溢囗囗、然則天地之化悖矣、彼易生者亦云取化之捷耳、化薄又何取乎。君子有以知易生之不足恃也、

凡題可用陰陽時令律歷雜方技家言者。大力每能之。若以大力入說文志。當列之雜家耳。【艾千子】

正作淂一篇暴寒泛論。題之緊要。在一日十日卻全不理會宜囗為千子所訶也。

雖有天

為是其智二句

章世純

智不必異而有不若者、其不若有故也、夫無以用之、智之事固未見也、而謂其弗若焉、誣矣、且智之為道也。誠萬事之功罪也。其能見智必有功。其不能見智必有罪無所辭之然學奕而用智不專者則固使智無罪也何謂使智無罪。戰守攻圍之方。存乎前而不曙也。遠近聚散之機。匿于勢而不窺也。則何謂使智無罪也其是智非智若與不若之形隱焉爾今兩較者必均所至均所至而不均之勢淂明焉今使志射者與志奕者。而獨較于一偏。以為未均所至也則未淂其相比者而高下不可分也求一異者必于盡同盡有同而不同之答有任焉今雖同前師。同所為。而未同所專。以為未淂其盡同者也則又有所任過者而智可以脫也。如是。則智誠相若。亦無以知其相若矣奕固不相如智固相如自兩事也此負不可以累彼勝也所謂相若之形隱也如是。則智誠弗若。亦無以知其弗若也奕之不相如囗智之相如猶兩事也此負不可以為彼負也則不相若之形亦隱也獨以不若為期。則未知其果在智與。未知其果不在智與。罪分子不專者。智與非智有以逃。獨以智為期。則未知其果為若與。未知其果為弗若與。體會于未用者。若與弗若有以藏。故曰用智不專者。是使智無罪也。有尾

原評有云。起惠施公孫龍于丸原。未知于大力何如。予謂惠子囗孫之辨。辨而無著。使其作四書題。惟有筆窘耳。大力此文固囗囗理勝也。以奇辨詁常理。圓轉不窮。可愛可愛。【艾千子】

此種文。以大力為開山。崎嶇幽渺之境。無不可縋鑿而入。千文囗絲。天裊于春風。或入花藂。或盤鳥道。或蕩漾于晴云空際。日囗耳。然奇觀也。

入之愈涕囗出之囗顯羅心靜細勝章以光囗囗畢竟大力先生之文為上【耀星】

為是其

心之官則思

章世純

心所司之大、而體大之可知矣、夫因心以存變所謂思也、心唯役思以自神、斯其所以君眾體乎、且體之接物。各稱量以相納。而隨類以相招。耳目形氣之體、固宜與形氣之物相施受。而分量已止。固不足以恭乎思之數也。若夫思。則有妙焉者矣。物之形而上者謂之道。妙形氣而為言。而人之善變通者謂之思。則虛游無以相領、此其所受攝。固天下之至微也。而孰為此者。非心之專司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故眾形之用。效于四末。而此獨隱深以自尊。其深藏者。所以獨為不可褻。其不可囗者。所以獨為不可測也。眾體之議。設于一節。而此獨大略以為司。其虛懸者。所以成其兼摠。其兼摠者。所以成其參酌也。于是而有留物之智不積聚以自滿而能憶故以為藏是故耳無駐聲之地而此獨留其響目無染色之跡而此獨欠其居夫恩者。以其往識。緣而成想者也故者之不則思之所以生端也于囗有任物之哲囗常囗乎其物而意不止如其境故聲之來者有實囗此尤達之聲之所不至色之所效有實而此尤達之色之所無與夫恩者。以其見在。推于無端者也來者之相引則思之所以極變之何也。蓋人者德流氣薄而生者也。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精神之合謂之心。是以心者。善入亦善出。而思者。能往亦能來也。

后二比稍正大。余俱句子纖鄙。刪之可也。【艾千子】

大力文實好逞其博雜。千子砭之最中其病。然如后二比卻囗囗唯識論來。偏見精警。故博雜不足病。病于此理無定盤針。便為博雜用。不能用博雜矣。

心之官

任人有問全

章世純

禮欲之辨、二之者夫之也、夫禮者養也、即食色而是也、必岐為兩以相衡、于是各以所見為輕重矣、且禮之名、先王尊其稱以范愚氏也、隆太上者、以此為人情之余也、而欲去之、執名教者、以此為人情之制也、而欲尊之、夫以為人情之余、則禮在人情之外也、以為人情之制、則禮愈在人情之外也、禮茍在人情之外、則為群情之所共排、方不可一日存于天地之間、又安淂與食之存生、色之淂妻者較哉、則以為僅輕于食色者、猶任人之恕于言禮也、何也、禮誠偽為故也、此而曰、是其重且大若岑樓然、食色寸本耳、若金囗、食色耳、其誰信之、而且以禮之屈者、持屈于情之重、而更取禮之重者、與之爭勝、取紾兄之臂者、以當夫淂之則生者、取踰墻樓處于者、以當夫不親理淂妻者、是信然乎其真足以中禮乎、夫欲食欲色人情也、不欲紾兄臂亦人情也不欲踰東家墻亦人情也究之亦情為情屈、安在其情為禮屈歟、當知為情之說者、將舉吾說而皆可推入于情、則茍欲為重禮之說者、亦舉彼說而皆可推入于禮、禮食、禮也、茍食關生死、即不以禮食、亦禮也、親迎、禮也、勢不淂親迎、即不親迎、亦禮也、禮之輕者、不能勝夫禮之重者、自禮中劑量之數、竟何是食色、竟何嘗為食色屈、如是而禮之權可以尊、可以信愚民之心、可以行之萬世不廢雖然可以名禮者、又即可以名情者、則信禮之名為圣人之假說也、彼尊太上、尚玄同者、真是也、

此章乃孟子精義之學也。權衡輕重。雖圣人復起無以易。不知大力何故極口詆之。摠由學問疏淺。不細心讀圣賢書耳。禮范愚民。禮誠偽為。摠為情屈。非為禮屈。尊太上。尚玄同。不知大力身在學官借四書五經獵一科名。何苦叛孔孟。要作老莊門下人也。【艾千子】

禮本天來。情本心來。禮未嘗不合于人情。然必合于人情至善之則。乃所謂天也。因人情而權衡輕重。其等殺節文。經權正反。皆天也。故明禮則情淂其宜。任情則天理可悖。此圣道與異端分界無頭。此處一差。以下更無是處。自良知之說熾。學士大夫。皆以木心為宗旨。而以本天之理皆屬外假。波蕩陸沉。為萬世大患。大力諸公。皆為所惑亂。蓋文人尤易陷溺。以其波淫邪道。近乎文章之詭幻也。當時有千子一爭。雖不能障其橫流。然亦狂瀾一砥矣。如此評。不可不儔為學者戒也。若去其非理。而觀其行文。真辨才之雄。可惜可嘆。

任人有

君子之事節

章世純

君子之所以事君者、要不失正而已、夫兵爭之禍、其究不可言也、藉于道與仁之說以自守、庶其可以少安乎、且夫魯與齊之勢、天下知其不敵也、釁起于人、猶將弭焉、而自為兵招。君子有以慮其后矣、領于此但言強弱之勢、則恇怯委薾之名、非魯所安受也、有術于此、一舉而名實兩附者則道與仁是矣、君子之事君也、明乎國體輕重之際、必托于其至大、以使其君可居以為美、辨乎事變始終之分、必取于其至當、而使其君可恃以為安、如是則舍道安適乎、道之所立、非獨我不以陵天下也、分有所辨、吾以自尊、而天下將共義之、道不亂常、人亦惡乎其亂之也、而我因可藉以自固矣非是必無自同之法也、與道為徒者、非仁安取乎、仁之所立、非獨我不以虐天下也、愛有所風、我以自為、而天下將共韙之、仁不安忍、人亦惡乎其為忍也、而我因藉以自全矣、非是必無自全之術也、惟持此兩端以效之君、而君可以為名焉、靜有堯舜之號、動有湯武之稱、雖使功不立而勢不張、而必可以白于其跡。而光于其名、惟持此兩端以致之君、而君可以淂實焉、退可以固吾之國、進可以致人之心、雖使干戈輯而弓矢槖、而必可以守己之下、而流入之高、吾為子之君計、計無有踰于此也、吾為子之事君計、計無有踰此者也、若夫南陽之役、竊謂思之不囗也、

專就魯上說雖是。然此題不免狹小矣。【艾千子】

豈止狹小哉。直說壞道仁矣。謂孟子私計魯必不能勝齊。又恐魯不肯受畏懦之名。而借道仁之虛言。使之有托。如此巧詐偽妄。與儀秦之類何異。直說壞了孟子矣。摠坐不識道與仁之理。便胡亂至此。

君子之

存其心一節

章世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学| 慈利县| 浦县| 唐河县| 宜君县| 屯留县| 潜山县| 新余市| 青冈县| 延长县| 东丽区| 尉犁县| 苍梧县| 鹰潭市| 保亭| 柘城县| 库伦旗| 东乌珠穆沁旗| 汉源县| 衡南县| 东辽县| 简阳市| 磴口县| 周口市| 新泰市| 青田县| 屏东市| 加查县| 治多县| 黔西县| 禄丰县| 威信县| 濉溪县| 峨山| 新野县| 浮梁县| 嘉兴市| 诏安县| 庄浪县| 包头市|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