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0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61字
  • 2015-12-26 18:09:16

《養生必用》∶小兒瘡疹始作與傷寒相類,頭痛憎寒壯熱。疑似之間,先與解肌湯。已發未發皆可服。

又名升麻湯升麻 白芍藥 干葛 甘草(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甚即連夜服。貧家緩急亦可湯點眼。身心煩熱,即溫服。寒多即熱服(《必用方》、《疹痘論》、《活人書》、《全生指迷論》、董汲方皆同。)茅先生∶小兒發疹痘。獨勝散牛蒡子(半兩) 白僵蠶(一分)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紫草二七寸同煎四分。連進三服,其痘便出。妙。

茅先生∶小兒麻痘方。

上用荊芥少許,爛研。以新井水,將布帛裂過,入一滴許麻油,打勻,令飲之,便不亂悶。麻痘已出,用黃蠟煎青膠水,飲即安。(青膠乃牛皮膠是也。)張渙安斑散 調理瘡疹方。

川升麻 赤茯苓 羌活 綿黃 (銼。各一兩) 人參(去蘆須) 枳殼(麩炒,去瓤) 桔梗甘草(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紫草、薄荷各少許,煎五分,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紅子湯 平調瘡疹方。

紅花子 紫草茸(各一兩) 麻黃(去根節) 川升麻(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薄荷湯,入酒一滴,同調下。

張渙快斑散 平調瘡疹方。

貫眾(揀凈,洗,焙干) 赤芍藥(各一兩) 甘草(炮) 川升麻 枳殼(麩炒,去瓤。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瘡疹初出,急服紫草如圣湯方。吃乳嬰兒與乳母兼服之。四、五歲以外只令兒服。

紫草(揀凈,二兩) 陳橘皮(去白,烤干,一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蔥白三寸,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疹痘論》薄荷散方家薄荷葉(一兩)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半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棗二枚,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服。日三、四次服。

《疹痘論》調中散方白茯苓 人參 紫河車 甘草(炙)上件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六分,溫溫作三、兩次服。

《疹痘論》∶天行熱氣,欲發痘瘡,作熱疼者。宜服解肌出汗葛根散方干葛 麻黃(各一兩) 石膏(二兩) 黃芩 芍藥 桂枝 甘草(各半兩)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服。取少時出汗,若先自出汗者,即去麻黃。

《全生指迷》荊芥湯方荊芥穗 薄荷葉 牛蒡子(炒) 甘草(炙。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全生指迷》小柴胡湯方柴胡(八兩) 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三兩) 半夏(二兩半)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二片,棗子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如嗽者,加五味子二兩。

《全生指迷》竹葉湯方石膏(四兩) 知母(二兩)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竹葉一握,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全生指迷》犀角飲子犀角(鎊) 甘草(炙。各半兩) 防風(二兩) 黃芩(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譚氏療小兒豌豆瘡方。

上用肉爛者,取汁洗之。干脯亦得。

《活人書》化毒湯 治小兒瘡痘。已出未出,并可服之。

紫草(嫩者) 升麻 甘草(炙。各半兩)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盞,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滓溫溫分服。《劉氏家傳》云∶麩痘瘡欲出,渾身壯熱,不思飲食,若服此一盞即內消。已有一兩顆出,即解其半;若全出,即當日頭焦,只三服,瘥。

《活人書》紫草木通湯 治小兒瘡疹。

木通 紫草 人參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炙,半分)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萬全方》治小兒發豌豆瘡。

上用豬膽和樸硝涂之。

董汲治小兒一切風熱、中暑,驚悸,瘡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發溫壯,睡中驚,搐搦不寧,脈洪數;頭痛嘔吐,小便赤黃。抱龍丸天南星(銼開里白者,生為末,臘月內取黃牛膽汁和為劑,卻入膽內陰干再為末,半斤) 天竺黃(二兩) 朱砂(二錢,研,水飛) 雄黃(半兩,水飛) 麝香(好者,一錢) 牛黃(一字)上同研極細。滴水和丸雞頭大。每二歲兒,竹葉或薄荷湯化下一丸,不拘時候。

董汲白虎湯 治小兒痘 、麩疹、斑瘡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熱,并溫熱病、中暑氣煩躁熱渴方石膏(四兩) 知母(一兩半) 甘草(炙,三分) 人參(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粳米二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候。小兒減半服。春冬秋寒有證亦服,但加棗煎,并乳母亦令服之。

《玉訣》牛蒡散 涼風解毒。

上用牛蒡,不以多少,炒為末。水煎一錢服。

《惠眼觀證》天麻散 治傷寒及疹痘。一名紅綿散。

天麻 荊芥穗(各一分) 甘草(炙,二錢) 麻黃(去節,半兩) 干蝎(全者,七個)上為末,令勻。每服一錢,水半盞,薄荷二、三葉,酒四、五滴,煎至二、三沸,帶熱服。如疹子未出,再進一服,相次又服。若得是傷風,服亦不妨。

《劉氏家傳》消毒犀角飲子 治大人、小兒內蘊邪熱,咽膈不利,痰涎壅嗽,眼赤,臉腮項結核,癰腫毒聚,遍身風疹,癉毒赤 ;及瘡疹已出未出,不能快透,并皆治療。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小兒疹痘欲出及已出,熱未解,急進此藥三四服,快透肌消毒,應手神效。(方見攻咽痛門中《活人書》鼠粘子湯同。

《張氏家傳》小兒斑瘡一出,控心散全蝎(二十四個) 雄黃 麻黃(去節。各一分)上件為細末,用園荽以酒煎,令溫調下。

《張氏家傳》小兒風壅作瘡子,解熱散毒。羌活散羌活 獨活 川芎 桔梗 蟬殼 地骨皮 前胡 甘草(炙) 柴胡(去蘆) 栝蔞根 天麻(炙) 荊芥 防風(以上凈洗。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三分,薄荷二葉,盞子內煎二分,通口服。大小加減藥水。

《張氏家傳》奪命散 治孩兒、小兒瘡麻已發未發,并宜服之。

升麻 糯米 紫草 甘草(以上各半兩) 木通(二錢半)上件銼為散。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滓溫服。六歲、五歲以下,量大小加減服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熱退瘡疹。黃 散方黃 柴胡 干葛 甘草(炙。各一錢半)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三葉,水五分,煎至三分,約三呷,空心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麻痘已出未出,便服此藥即稀。

牛蒡子(一兩,用麥麩炒令黃色,去麩) 甘草(一錢,炮)上為末。每服一字或二字,用園荽煎湯下。

瘡疹出不快第六

《養生必用》治瘡子出不快、倒 方。

紫草茸 木通(銼) 甘草(炙) 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二服,小兒斟量與。

錢乙紫草散 發斑疹。

鉤藤鉤子 紫草茸(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溫酒調下。無時。

張渙云∶小兒瘡疹,氣勻即出快,蓋血與氣相隨。若內有邪熱,即血妄行,使氣不勻。大體瘡疹氣快自勻,宜快毒丹。應瘡疹出,皆宜服之方牽牛子 木香(各一分) 肉豆蔻(半兩,去皮) 青橘皮(一兩,半兩炒,半兩生)上件搗,羅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濃煎紫草、蔥白湯下,乳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紅粉丹 治腑熱瘡疹不勻。

龍腦(細研,一錢) 南星(臘日釀牛膽中,百日內陰干者,取末一兩) 朱砂(細研,水飛) 坯子染胭脂 天竺黃(末。各一兩)上五味再研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人參湯化下。

《疹痘論》滑石散方滑石 甘草(炙。各半兩)上件為末。每服一錢半,雞子清、酒少許調下。

《疹痘論》脫齒散方上以人牙齒脫落者、不拘多少,于瓷瓶內固濟,大火 令通赤,候冷取出為末。用薄荷酒調下半錢,良久脈平和。毒瓦斯散,瘡如粟米。

《疹痘論》小兒瘟毒、痘瘡不出方。

生地黃(四兩) 淡豆豉(四兩)上以豬脂一斤和勻,露一宿,煎至六分,候冷,三分減去一分,去滓;下雄黃末一錢,麝香半錢,攪勻,量大小飲。若太多,反有所損。

《活人書》活血散 治疹子或出不快。

上用白芍藥末一錢,酒調,如欲止痛,只用溫熱水調下。

《九 衛生》紫金散 療小兒瘡疹不快,倒 。

紫草 蛇蛻皮(炒焦) 牛李子(炒。各半兩)上同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五分,去滓溫服。

《九 衛生》如圣散 療小兒斑瘡不快,欲倒 黑凹者。

上用赤芍藥,不以多少,杵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葡萄酒,冷調下。

張銳《雞峰方》∶治小兒斑瘡出不快。

上用開花蘿卜煎汁,時時與飲之。

張銳《雞峰方》∶治瘡疹熏發不快,咽喉不利。(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附方消毒散同。)董汲紫草散 治小兒伏熱,熱在胃經,暴發痘 、瘡疹一切惡候,出不快,小便赤澀,心腹脹滿。(方見瘡疹倒 門,錢乙四圣散同。)《玉訣》酒調散 治發瘡疹不出。

牛蒡子(五錢,炒) 紫草 麻黃(去節。各五錢) 臭椿子(去皮為末,一錢) 當門子(五粒,末一字)上以溫酒調下一字、半錢。

《三十六種》內瘡子候有紫草湯麻黃(去節) 人參(各一分) 杏仁(七粒,去皮)上為粗末。都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卻分為三四服,溫下。分作二日服,未可用諸藥。

《劉氏家傳》小兒發斑瘡。

大蟬蛻(二十一個,去足,洗) 甘草(一錢半)上用水半碗,煎至一盞,旋于服盡,效。已用驗。

《莊氏家傳》治小兒痘瘡出不快,并傷寒不語。

干野人糞(炭火 為灰) 腦麝(各少許)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新蜜水調下。

《王氏手集》透肌散,治臟腑蘊熱,毒瓦斯熏發肌肉,身生疹痘,喉舌生瘡,毒瓦斯未快,懊悶氣喘,煩渴多睡,精神昏塞。(方見已發未發門中。《活人書》化毒湯同。)《王氏手集》治小兒斑瘡不發方。

上以乳香研細,用豬心血為丸,櫻桃大,水磨下一丸。

《吳氏家傳》小兒瘡疹不透。

上旋取豬心血調麝香少許,兩手心中涂之,并涂些小口唇上,即出。極妙。

《趙氏家傳》至圣木星飲子 治小兒瘡子不出及不快方。

朱砂(一分) 郁金(半兩)上為細末。每用一字或二字,量兒大小入龍腦少許,以新汲水、茶腳少許,同調勻。然后刺 豬尾,血滴三點子入藥汁中,令服。不過一二時辰,瘡子出便紅活,兒無他病,神妙。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麻痘不快,紫草膏方紫草 白附子(各一錢)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二錢) 全蝎(十個) 僵蠶(炒,二個)上件為末。用蜜一兩,酒半盞,入紫草煎數沸后,令旋施;同和前藥,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粒,用紫草湯化下,續用黃 散調治。(方見瘡疹后解余毒門中。)

瘡疹倒第七

《靈苑》治時疾發豌豆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龍腦子方上用龍腦一錢細研,旋滴豬心血和丸如雞頭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湯化下。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疹發透。根據常將息取安也。《活人書》既與此方同,又與《雞峰方》、錢乙方同。仍于小豬尾尖取血三五點,研入生腦子少許、新水調下,名豬尾膏。錢乙附方用豬心血和腦子,用新汲水化下。未省,以溫酒化下。

《譚氏殊圣》治小兒瘡疹,毒瓦斯不散、出不快;及觸犯黑色。奪命膏方上用黑熟牛李子,七日八日內采于盆內。研汁,生絹裂去滓,用銀器盛。慢火熬成膏,瓷器內收,常令透風。每服一皂大,煎杏膠化下。如人行二十里,更進一服,其瘡疹自然紅色,毒瓦斯慢,此藥神妙不可說。一切瘡疹出不快,并可服。錢乙方同,名牛李膏,又名必勝膏。云至秋結實黑丸成穗,或無生者,市肆中買干者為末,水熬代用。董汲治小兒瘡疹,痘 惡候見于皮膚下不出,或出而不長及黑紫內陷,亦用此藥。仍云∶汲小年病此,危惡殆極。父母不忍視,遇錢乙,下此藥得安。因懇求得真方,遂傳于世。惟于收時不知早晚,故無全效,今并收時載之。九日后收取,研濾成膏,每膏二兩,研入好麝香半錢,收貯不津器中。《九 衛生》方同。但用桃膠半兩,牛李子一兩,炒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五分,去滓溫服,治療亦同。

錢乙百祥丸 治瘡疹倒 黑陷。一名南陽丸上用紅牙大戟,不以多少,陰干。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曝干。復內汁中煮,汁盡,焙干為末,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脂麻湯下。吐利止,無時。

錢乙又方藍根散板藍根(一兩) 甘草(銼,炒,三分)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二點,同溫酒少許,食后同調下。此二方,若無此證勿服。

錢乙附方 治瘡疹出不快及倒 ,四圣散紫草茸 木通(銼) 枳殼(麩炒,去瓤秤) 黃 (切,焙。各等分)上同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八分。溫服,無時。

錢乙附方 治瘡疹倒 黑陷。

上用人牙燒存性,研入麝香少許。每服三錢,溫酒少許調下,無時。

張渙神通散 治瘡疹毒瓦斯少,大小便利,倒伏不出。

生干地黃(炒干) 地龍(緊確者去土,微炒。各一兩)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好朱砂。(一兩,細研,水飛)上件同拌勻。每服一字,煎胡荽酒少許,同溫湯調下。

張渙山梔湯方 治麩疹及斑毒,狀如蚊蚤所嚙。若毒盛色黑者,兼宜服后方宣毒膏。

山梔子仁 白蘚皮 赤芍藥 川升麻(各一兩) 寒水石 甘草(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紫草、薄荷各少許,煎五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宣毒膏方 治毒瓦斯盛,瘡疹已出不快、倒 ,急服此藥,曾經大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洞头县| 海阳市| 景东| 临桂县| 姜堰市| 凤翔县| 太谷县| 苍山县| 万州区| 车致| 突泉县| 正蓝旗| 潍坊市| 崇仁县| 巩义市| 济宁市| 舟山市| 雅江县| 大埔县| 新田县| 兴仁县| 扶绥县| 浦江县| 托里县| 金沙县| 子长县| 庆云县| 寻甸| 汕头市| 闵行区| 清水河县| 尼木县| 铁力市| 高要市| 女性| 汤阴县| 康乐县| 政和县| 墨竹工卡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