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1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079字
  • 2015-12-26 18:09:16

《嬰孺》治少小風攣,兩腳疼痛,鎮心止驚。石斛酒方石斛(二分) 牛黃 蜀椒(汗) 白術 細辛(各四分) 秦艽 紫石英 當歸 干姜(各八分) 防風 杜仲桂心 人參 黃 甘草(炮。各六分) 獨活(七分) 附子(炮) 地黃 防己(各五分。一本有白蘚皮六分,無防己) 麥門冬(七分,去心)上二十味絹袋盛,清酒五升半浸,泥器口。春夏五日,秋冬十日。初服半合為始,日三;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張渙獨活黃 湯 治小兒中風拘攣。

獨活 綿黃 酸棗仁(各一兩) 羚羊角(屑) 桑根白皮(銼) 肉桂 麻黃(去根節,秤) 川芎(各半兩)上件都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生姜、薄荷各三片,煎五分,去滓,放溫熱服。

《劉氏家傳》治大人、小兒因驚風或寒濕,手足不舉,筋骨不舒,經絡諸疾。

延胡索(去皮) 當歸 官桂(去粗皮,不見火)上等分,為細末。大人每服二錢,小兒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空心臨臥,日三服。

中風不隨第八

( 拽附)《巢氏病源》小兒中風不隨候∶夫風邪中于肢節,結于筋脈。若風挾寒氣者,即拘急攣痛;若挾于熱,即緩縱不隨。

《外臺》∶《備急》療若身體角弓反張,四肢不隨,煩亂欲死者方。

清酒(五升) 雞屎白(一升,熬)上二味搗篩合和,揚之千遍,乃飲之。大人服一升,小兒服五合,更小者服三合,良?!吨夂蟆吠?

《圣惠》治小兒中風,半身不隨,肢節拘急,不能轉動。赤箭丸方赤箭 白僵蠶(微炒) 白附子(炮裂) 羌活 桂心(各半兩) 牛黃 麝香(并細研,各半分) 白花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子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荊芥、薄荷湯下五丸,日三、四服。

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中風,手足不隨,諸藥不效。宜服蓖麻子散方蓖麻子(二十枚,去皮,別研) 雀兒飯甕(十枚) 干蝎(三十枚) 石榴(一顆大者)以上四味,將石榴取卻子及七分,盛藥三味在內,用泥裹作球,以慢火炙干,燒令通赤,赤后聞藥氣透出即熟,候冷取出去泥,細研。次入∶干蝎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各一分) 天南星 白附子(各一分半)上件藥四味并生用,都搗,細羅為散,入前燒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下一字,其重者不過三、兩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中風,四肢不隨,心神迷悶。宜服牛黃丸方牛黃(以熟絹袋盛于黑豆一升中,炒豆熟為度,別研入) 天竺黃(細研) 犀角(屑) 天南星 白附子(各炮裂) 白僵蠶 地龍 干蝎(并微炒。各半兩) 郁金 蜣螂(去翅足,微炒) 天麻 麝香(細研。各一分) 朱砂(一兩,研,水飛過) 蟬(七枚,去翅足,微炒) 烏蛇肉(二兩,酒浸,炙微黃) 烏鴉(一枚,去翅足,泥裹燒為灰,用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溫酒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張渙漏蘆湯方 治小兒中風,半身不隨。

漏蘆 木通(銼) 白茯苓 當歸(洗,焙干) 天麻(炙) 羌活(各一兩) 甘草(微炙) 荊芥(去枝、梗。

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二片、薄荷三葉,煎五分,去滓,放溫熱服張渙又方半金散白僵蠶(炒黃) 全蝎(炒) 天麻(炙) 烏蛇肉(酒浸,去皮、骨,焙干。各一兩)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朱砂(半兩,細研,水飛) 龍腦(一錢,研)上件拌勻。每服半錢,溫酒調下。

《保生信效方》起死輕骨丹 主大人、小兒中風癱瘓,四肢不隨,風痹等疾。

麻黃(去根節,秤五斤,銼,河水二石熬之,去滓,成膏 桑根白皮須自采土下者,銼) 白芷 蒼術(去皮) 甘松(只用腿子,余者不用) 川芎(各二兩) 苦參(三兩半)上六味為末, 研勻細,以前麻黃膏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一盞研化頓服之,臨臥取汗。五、七日間再服,手足當即輕快。小兒驚風量與之。卒中涎潮,分利涎后用之。余表伯常器之博士,昔時使子弟開藥肆。所售回生輕骨丹,皆一千一粒,售者盈門。

《莊氏家傳》治小兒風濕,筋脈緩弱,腳膝無力,或手足偏 拽,語謇。羚羊角散羚羊角(屑) 白蘚皮 防風(去苗。各三分) 酸棗仁(二兩,微炒) 五加皮(刮去粗皮) 茯神 官桂(去粗皮。各半兩) 獨活 黃 (去蘆頭。各一兩)上件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服。如有熱,入竹瀝半協議服。

兼治語澀舌謇。大人亦可服,加錢數,神驗。

《嬰童寶鑒》灸法∶小兒半身不隨,灸百會,(在頭中心。) 次灸風池,次灸曲池,(肘橫紋上,曲腕取之。)次灸膝腿并三里各三壯。

中風口斜僻第九

《巢氏病源》小兒中風口 斜僻候∶小兒中風,口 斜僻,是風入于頷頰之筋故也。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手三陽之脈偏急而口 斜僻也。

《圣惠》治小兒中風,口 斜僻,手足不遂,風入于臟,或語不得,心神昏悶。防風散方防風(去蘆頭) 川升麻 桂心 羚羊角(屑) 麻黃(去節) 羌活 芎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以上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兩沸,分溫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衣蓋令汗出為效。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中風,口 斜僻。漢防己散方漢防己 防風(去蘆頭) 川升麻 桂心 芎 羚羊角(屑) 麻黃(去根節。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中風,面引口偏,身體拘急,舌不能轉。宜服生地黃飲子方生地黃(汁) 竹瀝(各三合) 獨活(末,三分)上件藥相和,煎至四合,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中風,口 斜僻。宜涂蟬殼散蟬殼(五月五日采東南枝上者) 寒食白面上件藥各等分,都研令細,以釅醋調為糊。如患左斜,右邊涂之。右斜,左邊涂之。候口正,急以水洗卻藥。

《圣惠》又方上用栝蔞瓤以水絞取汁,和大麥面搜作餅子,炙令熱。熨正便止,勿令太過。

《圣惠》治小兒中風,口眼偏斜、身上頑麻方。

蓖麻子(別研) 樗根皮(為末) 栝蔞瓤(炒干,為末。各一兩)上件藥同研令勻,以大麥面餅子摻藥末在上,左患貼右,右患貼左,以慢火 。正,急去之。身上有頑麻,津唾調藥摩之。

錢乙附方 治小兒驚風、中風,口眼 斜,語不正,手足偏舉。全蝎散全蝎(去毒,炒) 僵蠶(直者,炒) 川芎 黃芩(去心) 大天南星(湯浸七次,去皮、臍,切,焙) 甘草(炙) 桂枝(不見火) 赤芍藥 麻黃(去節。各三兩) 天麻(六錢)上件藥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七分,溫服無時,量大小與之,日三、四服,忌羊肉。

張渙防己湯方 治小兒中風,口眼 斜。

漢防己 天麻(炙) 川芎 川升麻(各一兩) 桂心 羚羊角(屑) 麻黃(去根節秤。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用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研勻同拌。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薄荷兩葉,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時時與服。

張渙又方赤箭湯赤箭(一兩) 白僵蠶 白附子 獨活 麻黃(去根節,秤)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以上各半兩,搗、羅為細末。次入∶杏仁(二十個,麩炒,去皮尖,細研)上件同拌勻。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石榴皮少許,煎五分,去滓溫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偏 風,口面 斜。

上用赤足蜈蚣一條,以竹刀子平截斷,各為末,各貼下。左動用右,右動用左者。入麝香少許同研。

中風失音不語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卒失音不語候∶喉嚨者,氣之道路;喉厭者,音聲之門戶。有暴寒氣客喉厭,喉厭得寒即不能發聲,故卒然失音也。不能語者,語聲不出,非牙關噤也。

《嬰童寶鑒》小兒中風體緩痛聲不出歌∶風冷傷筋脈,四肢全不仁。痛因冷熱氣,緩是一邊生。寒客于喉厭,啼聲似啞人。溫和湯藥進,不爾損精神。

《千金》石膏湯 治小兒中風,惡痱、不能語,口眼了戾,四肢不隨方。

石膏(一合) 麻黃(八銖,去根節) 甘草(炙) 射干 桂心 芍藥 當歸(各四銖) 細辛(二銖)上八味 咀,以水三升半,先煮麻黃三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三歲兒分為四服,日三。

《圣惠》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四肢壯熱。木通散方木通(銼) 防風(去蘆頭) 川升麻 羚羊角(屑) 桂心(以上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諸藥無效。通神方亂發(燒灰) 桂心(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咽中不利,筋脈拘急。烏犀丸方烏犀角(屑) 牛黃(細研) 白附子(炮裂)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僵蠶(微炒) 干蝎(微炒) 天南星(生用)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各一分) 膩粉(一錢,研入)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黍米大。不計時候,以薄荷生姜湯研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

《圣惠》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能啼。白丸子方白僵蠶(半兩,微炒) 藿香 干蝎(微炒) 桑螵蛸(微炒。各一分) 天南星(三分,生用) 膩粉(一錢,研入)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黃米大。不計時候,用薄荷湯入酒少許,研五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肢節拘急,腰背強直。羚羊角丸方羚羊角(屑) 防風(去蘆頭) 羌活 朱砂(細研,水飛過) 天麻(炙) 白附子(炮裂。各半兩) 蝎梢(微炒) 牛黃 麝香(并細研。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酒研下兩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舌根強硬方。

陳醬汁(半合) 人乳(二合)上件藥相和合令勻,少少與兒服之。

《圣惠》治尸厥不語。返魂丹方生玳瑁 朱砂 雄黃 白芥子 麝香(各一分)上件藥同研如粉,于瓷器中熔安息香,和丸如綠豆大。或沖惡不語,不計時候,以小便下五丸。孩子熱風只一丸。

張渙竹瀝膏方 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牙關緊急。

竹瀝(根據法旋?。?生地黃(取汁) 蜜(各半合,以上攪勻) 桂心(為末)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取末。各一兩)上件都一處調勻,慢火熬成膏,硬軟得所,如皂皂大。每服一粒,取梨汁化下。

《張氏家傳》救生菖陽湯 治小兒中風,昏困及醒后不語。

石菖蒲 天麻 生烏蛇肉 全蝎 白僵蠶 附子(炮,去皮臍) 羌活 人參 白附子(各半兩) 半夏(洗七次,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兩盞、生姜五片、薄荷五葉,煎至一盞,濾去滓。溫熱,時時服。

《張氏家傳》醒脾散 治小兒驚搐后不語。

防風 冬瓜子(各半兩) 人參(一分) 甘草(炙,三錢)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水一盞,入竹葉數片,燈心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臨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蓝田县| 耿马| 富顺县| 广东省| 马公市| 孟村| 阜城县| 康定县| 洱源县| 苗栗市| 高州市| 安远县| 横峰县| 富源县| 大名县| 调兵山市| 滨州市| 鸡西市| 桂阳县| 稻城县| 南澳县| 琼海市| 山西省| 宣武区| 庆阳市| 浦北县| 会东县| 河池市| 措美县| 蒙山县| 龙州县| 金川县| 甘洛县| 三都| 陇南市| 长宁县| 晋中市| 东方市| 晋中市|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