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9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94字
  • 2015-12-26 18:09:16

《千金》龍膽湯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 者,若已能進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并諸驚癇,方悉主之。十歲以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根據此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 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多少也。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兒加半兩,余藥皆準耳。

龍膽 鉤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千金翼》作茯神) 甘草(炙。各六銖) (二枚) 大黃(一兩)上十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后節度∶藥有虛實,虛藥宜減藥與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兒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為三服。兒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為三服。兒生三十日至四十日,盡以五合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復服也。

《千金》治少小癇,心腹熱。除熱丹參赤膏方丹參 雷丸 芒硝 戎鹽 大黃(各二兩?!肚Ы鹨怼犯魅齼桑┥衔逦?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成煉豬肪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乃納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用丹參、雷丸,亦佳。

《千金》∶小兒出胎二百許日,頭身患小小瘡,治護小瘥,復發。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溫和治之,因變癇,一日二十過發,四肢縮動,背脊 ,眼反,須臾氣絕,良久復蘇,已與常。治癇湯得快吐下,經日不間,爾后單與竹瀝汁稍進,一日一夕中合進一升許,發時小疏,明日與此竹瀝湯,得吐下,發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竹瀝湯方竹瀝(五合) 黃芩(三十銖) 羚羊角(鎊屑) 木防己(各六銖) 大黃(二兩) 茵芋(三銖) 麻黃(去根節) 白薇 桑寄生 萆 甘草(炙。各半兩) 白術(炮,六銖,一方作白鮮)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藥減半,納竹瀝,煎取一升,分服二合,相去一食久,進一服。(一方無萆 。)《千金翼》治小兒癇方上將馬絆繩煮,洗兒。

《外臺》∶《備急》又療少小二十五癇。大黃湯方大黃 甘草(炙) 甘皮 當歸(各一兩) 細辛(半兩)上五味搗篩,以三指撮著水一升,煮取二合,一歲兒服一合,日二?!锻馀_》《古今錄驗》赤湯 療二十五種癇,吐痢,寒熱百病,不乳哺方。

大黃(五兩) 當歸 芍藥 黃芩 栝蔞 甘草(炙) 桂心 人參 赤石脂 牡蠣(熬) 紫石英 麻黃(去節。

各二兩)上十二味搗篩令調,盛以韋囊。八歲兒以干棗五枚,用水八合煮棗,取五合,兩指撮藥入湯中,煮取三沸,去滓。與兒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歲用棗十枚,三指撮藥,水一升,煮三沸,服之。此湯療小兒百病及癇,神驗。

《外臺》∶《備急》又療百日及過百日兒發癇,連發不醒及胎中帶風,體冷面青,反張。宜服麻黃五癇湯方麻黃(去節,二分,《嬰孺方》用一分) 羌活 干葛(各二分) 甘草(炙,二分?!秼肴妗酚靡环职耄?枳實(曲炒,二分。《嬰孺方》用三分)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碎。《嬰孺方》用四十個) 升麻 黃芩 大黃(各四分) 柴胡芍藥(各三分) 鉤藤皮(一分,《嬰孺方》用一分半) 蛇蛻(三寸,炙,《嬰孺方》用二分) 蚱蟬(二枚,炙,去足翅) 石膏(六分,碎)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并竹瀝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嬰孺方》用水二升半、竹瀝二合,煮取六合半,為五服。

《圣惠》治小兒五種癇,手足動搖,眼目反視,口吐涎沫,心神喜驚,身體壯熱。朱砂散方朱砂 牛黃(并細研) 白蘞 露蜂房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桂心(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以乳汁調下一字,日五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癇,驚惕掣 及中客忤。宜服牛黃丸方牛黃(細研) 人參 防風(各去蘆頭) 細辛 赤芍藥 栝蔞根 當歸(以上各半兩) 蚱蟬(七枚,去翅足,微炙。《嬰孺》用二分)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炙)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蛇蛻皮(五寸,炙令黃色?!秼肴娣健酚萌郑?麝香(一分,細研?!秼肴娣健酚枚郑?巴豆(三十粒,去皮心,研如膏)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麻子大。初生一月至百日兒,每服一丸;一歲至三歲服兩丸;四歲至五歲兒每服三丸;并用薄荷湯下,令快利為度?!秼肴娣健吩啤萌魞禾杼梵@,及中人溫壯發熱,腹滿有不調,增服,令快利為度。量兒大小、虛實與服。

《圣惠》治小兒未盈月及出月,壯熱發癇。宜服鉤藤散方(《嬰孺方》用鉤藤湯,分兩并不同。)鉤藤皮(一分?!秼肴娣健酚枚职耄?蚱蟬(二枚,微炒。《嬰孺方》用一枚,去頭足,炙) 柴胡(去苗) 川升麻 黃芩(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石膏(一分,細研。《嬰孺方》用二分) 蛇蛻皮(五寸,微炙。

《嬰孺方》用二寸)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嬰孺方》用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三、兩沸。量兒大小分減溫服?!秼肴妗吩啤玫美姕稣咄?。后服至五六十日,兒一服一合。若連發不醒者,加麻黃一分,去節。

《圣惠》治小兒初生百日內發癇。蚱蟬散方蚱蟬(微炙) 赤芍藥(各三分)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 黃 (銼) 細辛(各半兩) 鉤藤(半分。《嬰孺方》用二分) 蛇蛻皮(五寸,炙令黃色。《嬰孺方》用二分) 牛黃(一分,細研) 麝香(一錢,細研?!秼肴娣健酚冒敕郑?川大黃(一錢,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溫服之?!秼肴娣健吩啤弥涡何迨瞻l癇,諸藥不愈者。又云∶五十日兒,麝香、牛黃不必兩用。十一物者,治百日兒也。

《圣惠》治小兒百日內發癇,連發不醒。及胎中帶風,體冷面青,身體反張。麻黃散方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微赤,銼) 鉤藤(各一分) 羌活 柴胡(去苗。各三分)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 子芩(各一分)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葛根(銼。各半兩) 蛇蛻皮(五寸,炙令黃) 石膏(一兩半,細研) 蚱蟬(二七枚,微炙)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更入竹瀝半合,煎三、二沸。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癇,宜用固囟大黃膏方。

川大黃(三分) 雄黃 丹參 黃芩(各一分) 生商陸(一兩) 豬脂(一斤) 雷丸 附子(去皮臍,生用。

各半兩)上件藥搗碎,以豬脂先入鍋中,以文火熬令熔,以綿濾過,然后下藥,煎令七上七下,去滓。細研雄黃下膏中,攪令至凝,于瓷器中盛。每用少許,熱炙手,摩兒囟及掌中、背脅,皆使遍訖,以蛤粉粉之。

《圣惠》治小兒癇及百病傷寒。雷丸膏方雷丸(一分) 甘草(一兩?!秼肴娣健酚梦宸郑?莽草 川升麻(各一兩?!秼肴娣健酚枚陡鞫桑?防風(一兩,去蘆頭。《嬰孺》用五分) 桔梗(二分,去蘆頭) 白術(三分。《嬰孺方》用二分)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豬膏一片,先入鐺,慢火煎令熔,后下藥末,以柳篦不住手攪成膏,綿濾,入瓷合盛之。每有患者,摩其頂及背上。《嬰孺方》云∶東郡濮陽張子良不用針灸,只用此膏。小兒癇及腹中病,熱摩腹背令適,待干,粉之立愈。

《靈苑》大金箔丸 治一切風及大人小兒諸癇。解心胸壅熱,消痰墜涎。

金銀箔(各一百片) 辰砂(一兩,研) 牛黃(研) 生犀(末) 丁香 沉香 真珠(末) 木香 腦麝 琥珀(末) 硼砂 烏蛇肉(酒浸,炙,去皮骨) 天麻(酒浸,炙) 雄黃(研) 蝎梢 白僵蠶 附子(炮,去臍皮)天南星(炮) 防風 白附子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香墨(半兩,燒)上件二十四味杵,羅為細末,入研者藥同一處勻合,又將金銀箔入水銀三分,同研如泥,再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大人五丸,用薄荷酒下;小兒三丸,薄荷湯下。

《靈苑》治大人小兒一切風及久患癇病。天烏散方(一名狐肝散)臘月烏鴉(一只,去毛羽及嘴爪腸胃) 臘月野狐肝(一具,同前物入餅子內,固濟,燒為灰) 麝香(研) 天麻犀角屑(各半兩) 干蝎 白僵蠶 蟬殼 牛黃(研,更多益妙) 荊芥(取穗) 藿香 天南星(去心) 白附子膩粉(研) 桑螵蛸(須用臘月抹取 桑上者佳。各一兩) 烏蛇(二兩,酒浸,炙,去皮骨)上件一十六味并精細杵,羅為末。每服半錢,用煎荊芥湯或豆淋酒調下,空心。小兒用薄荷湯調下一字。

《嬰孺》治五歲兒壯熱發癇疹,自下痢。五癇湯方大黃(十二分) 鉤藤皮 蜂房 麻黃(去節。各二分) 柴胡 梔子仁 知母 芍藥 升麻(各七分) 蚱蟬(三個) 石膏(十分,碎) 蛇蛻皮(五寸,炙) 杏仁(六分)上水七升煮二升,去滓,稍稍如人肌暖,以拭身。

《嬰孺》治新生兒客忤、中惡、癇發,乳哺不消,中風反折,蹙口吐舌,并疰忤面青,目下垂,腹滿,丁奚羸瘦脛交,三歲不能行。麝香雙丸方麝香 牛黃 黃連(各二兩) 桂心 雄黃 烏賊魚骨(炙) 丹砂 附子(炮) 巴豆(六十粒,去皮,炒) 特生石(燒煉半日。各一錢) 蜈蚣(一個,去頭足)上十一味,別研巴豆如脂,和末勻,蜜和,杵三千下,拍合,收勿泄氣。十日至一月兒服一米許;百日至三百日兒服二麻子許,以意增減。兒雖小病甚者,增大其丸,不必根據此。小兒病率多耐藥,服當汗出。若不汗及不覺瘥,一日一夜四、五服,以汗出及瘥為限。為嬰兒中人亦為客忤。婦人月水來未盡了,觸兒子亦為客忤。若喜失子產生輒死者,兒落地啼聲未絕,便以指刮舌上,當時銜血如薤葉者,便與二丸米大,一日一服,七日乃止,無不全者。若不全合一劑,當合半劑者,用巴豆三十個。若三分合一者,用巴豆二十七粒,亦不隨余藥減。其然者,正以此為良爾。若無赤頭足蜈蚣者,只取赤者三條,斷其頭并項后二節用之。其余者,不堪用也。

《嬰孺》治小兒癇,時時發作,將成厥。宜服鎮心丸方人參 桂心 蜀椒 茯苓 附子(炮。各三分) 細辛 干姜 半夏 牛黃(各二分) 桔梗(十分) 白薇(五分) 防葵(四分)上為末,蜜丸小豆大,先食服。五歲、六歲三丸,日三。往來寒熱及虛熱者,可作知母丸。若胸上氣脹,可作杏仁煎。

《嬰孺》黃帝石室紫藥神丸 治小兒十二癇方。

丹砂(九分,別研) 大黃(六分) 桂心 半夏(洗。各四分) 牛黃 黃連(各五分) 云母(七分) 雄黃(二分) 特生 石(十二分,煉)上為末,更入巴豆(二分,心去,炒) 雷丸(三分) 真珠(一分) 代赭(二分) 干姜(三分) 各為末,新絹袋盛,蒸如十斛米熟方取。牛黃、桂、姜、代赭別為末,與前相和勻,以蜜杵丸黍大。一歲兒乳頭上下一丸,十歲小豆大一丸,日三服。

《嬰孺》治少小百癇。崇命湯方當歸 細辛 龍骨 牡蠣(各二分) 石膏 大黃 芍藥 黃芩 赤石脂 桂心(各一分) 甘草(四分) 干姜(三分)上十二味 咀,五歲兒五指撮,以水七合,大棗五個,去核,煮取三合。日三服,一服一合,若夏天二服。

自下者,用赤石脂。量兒大小增減。若有熱,若驚,加黃芩二分。以韋囊盛藥,大驗。

《嬰孺》治少小二十五癇,日數百發者,治之無不效。曾青湯方曾青 甘草(炙,二分) 當歸 細辛 芍藥 獨活 大黃 麻黃(去節,各三分)上八物,水三升,煮取七合。一月兒服如杏核;二月二杏核大小,以此為準。湯訖,要當抱兒令汗出。若先下者,勿令汗出。若自汗出,去麻黃,加麻黃根一分。若腹中急痛,加當歸、芍藥一分。若縮口聚唾、夭者,加細辛一分。若中風身強,戴眼反折者,加獨活一分。要當消息,視病所苦,根據病增減藥,藥皆令精新。

或分五服,日三夜二。小有癇候便可作服,無病候亦可服,令兒終身不病癇。日中數百發者,此湯治之,無不瘥者。

《嬰孺》治少小眾癇,乳哺不時,發溫壯,吐利驚掣,胎寒腹痛,一十五癇。四味大黃湯方大黃(四分) 芍藥 當歸 甘草(炙。各二分)上四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月兒服一杏核許,日三服;百日兒二杏核大小,以此為率。若發熱加麻黃二分,去節,有毒當切之,先煮數沸,去沫,納諸藥。若反折戴眼掣縮者,加細辛四分。若乳哺不消,壯熱有實者,增大黃令倍諸藥,不爾等分。大黃刀劈破,勿令有碎末,無其疾不須增益。兒有大小強弱,以意增減。一方諸藥等分。兒下痢者,減大黃三分之一。服湯令母抱之,令小汗出;病甚者,令大汗出,畢,溫粉粉之。下痢者,勿令出汗也。日夜可四服。兒夜啼,有微熱,口銜乳,若不安,皆可服。一方∶治下粗篩,盛以韋囊。欲合小劑,用水一升半煮,三指撮藥內湯中,更三沸,令得六合,絞去滓,服之。皆當取真新藥,方可用也。小兒氣弱,惡藥不精,非但無益,乃更損兒,可不慎乎?此方屢試有驗。王汝南方∶又戴眼中風,身體當強,增獨活二分,大妙。便是《葛氏肘后》及《元和經》四味飲子,但分兩不同及又有加減藥爾。《肘后》與《元和經》方已收溫壯門中。

《嬰孺》治少小癇,手足掣 ,十指顫,舌強。獨活湯方獨活 麻黃(去節) 人參(各二分) 大黃(四分)上四物,水二升,煮麻黃減三合,去沫;納諸藥,煎九合,為三服,大有神效。

《嬰孺》治少小生七日已后患癇。茯苓鉤藤湯方鉤藤 茯苓(各二分) 甘草(炙) 大黃(煨。各一分)上四味,水一升,煮取三合,為五服,當大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海城市| 兴义市| 海淀区| 泰来县| 肇东市| 勐海县| 会泽县| 乃东县| 石首市| 蒙阴县| 乡城县| 乃东县| 黎川县| 正镶白旗| 深州市| 志丹县| 涪陵区| 乌兰察布市| 绥芬河市| 白银市| 罗山县| 伊金霍洛旗| 崇文区| 天峻县| 宝丰县| 宁强县| 龙井市| 都兰县| 行唐县| 呼伦贝尔市| 岳阳市| 富源县| 屯门区| 原平市| 信丰县| 临颍县| 呈贡县| 筠连县| 天门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