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02字
  • 2015-12-26 18:09:16

《靈苑》治卒中,感厥,諸癇,小兒驚風,涎滿口噤,立效。透關散朱砂 水銀(同朱砂研如鐵色,無星為度) 龍腦 膩粉(以上各一錢) 牛黃(少許)上五味同研為細末。分作三服,同煎薄荷湯調下。取出惡物,五七日后更一服,一月更一服。小兒每服一字,薄荷湯下。口噤者,拗開灌下,甚妙。

《靈苑》朱砂散 壓驚,安魂定魄,鎮心臟,退風熱、一切驚風。

朱砂(揀去石,研) 白附子(各二錢) 附子(一個,去皮臍) 天南星(去臍) 天麻 干蝎(全者)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為度。各一分)上件藥七味各細研銼碎,日曬干,杵、羅為極細散。次入朱砂末,再研合令勻,以瓷罐收之。二歲以下每服半字,四五歲以下每服一字,強六七歲半錢,十二、十五加至一錢。如是退一切驚熱、風熱、咳嗽、喉中壅隘,并宜食后用蜜和熱水調下。一切風不問急慢,咬齒、拗項、翻眼、氣粗、手足搐搦,并用冷茶清調下。

服良久,膈上有風涎則吐之,不爾汗出立瘥,亦有尋時便定也。有猛發一上者,良久再進一服,痰定后更加牛黃少許,和前藥用薄荷、蜜、熟水調下,日進三服。若要為丸子,用薄荷、生姜汁、蜜、酒煮面糊,杵合丸如綠豆大。每服用薄荷湯下五丸,更量兒大小歲數臨時加減,忌動風毒物。

太醫局潤體丸 治諸風手足不隨,神志昏憒,語言謇澀,口眼 僻,筋脈攣急,骨節煩疼,頭旋眩暈,恍惚不寧,健忘怔忪,痰涎壅滿及皮膚頑濃,麻痹不仁,小兒驚風諸癇。

雄黃 辰砂(各水飛) 牛黃 乳香 生犀(末) 羚羊角(末) 麝香(七味各別研如粉) 白龍腦(別研極細)沉香 木香 丁香 藿香葉 檳榔 肉豆蔻仁 白僵蠶(微炒) 蒺藜子(微炒) 蔓荊子(去白皮) 黑附子(炮裂,去皮、臍、尖) 防風(去蘆頭枝) 麻黃(去根節。以上各一兩) 人參 羌活(各去蘆頭) 白茯苓(去黑皮) 白附子 桂(去粗皮) 晚蛾蠶(微炒) 芎 (以上各一兩半) 干蝎(微炒) 半夏(水煮三十沸,薄切,焙干,入生姜汁炒)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尖,搗碎,炒黃。以上各二兩) 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取肉) 天麻(去苗。各三兩) 白豆蔻仁 南番琥珀(別研如粉) 膩粉(研。各半兩) 真珠(末,別研如粉) 獨活(去蘆頭。各三分) 金箔(六十片為衣)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下,荊芥茶下亦得,加至二丸。如破傷中風,脊強手搐,口噤發癇,即以熱豆淋酒化破三丸,斡口開灌下,少時再服,汗出乃愈。若小兒驚風、諸癇,每服半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服。

太醫局天麻防風丸 治一切驚風,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憒,痰涎不利及風溫邪熱,并宜服之。

天麻 防風 人參(并去蘆。各一兩) 干蝎 白僵蠶(各半兩,炒) 朱砂(研,水飛) 雄黃(研) 麝香(研)甘草(炙。各一分) 牛黃(研,一錢)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湯下。不拘時候。

太醫局八珍丹 治小兒驚風,壯熱,精神昏憒,嘔吐痰涎,驚悸恍惚,或發螈 ,目睛上視。

天麻(去蘆頭) 甘草(銼炒) 朱砂(研飛) 牛膽制天南星(以上各五兩) 牛黃(研,一分) 天漿子(微炒,三百五十個) 銀箔(七十片,為衣) 雄黃(飛研) 膩粉(研。二味各一兩一分)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煉蜜為丸如豌豆大,以銀箔為衣。每服一歲兒服一丸,薄荷湯化下,疾證未退,可再服之。更量兒大小加減,奶食后服。

太醫局太一銀朱丹 治小兒驚風,壯熱,涎盛發癇,手足搐搦,目睛上視及風壅痰實,心膈滿悶,嘔吐痰涎,大便秘澀。

黑鉛(煉十遍,秤三兩,與水銀三兩結砂子,分為小塊,同甘草十兩,水煮半日,候冷取出,研) 鐵粉(三兩)朱砂(飛研,半兩) 膩粉(研,一兩) 天南星(炮,為末,三分)上研勻,面糊丸麻子大。一歲兒一丸,薄荷蜜水下,微利為度,未利再服,乳食后。

太醫局軟金丹 治小兒驚風,壯熱,多睡驚掣,精神昏憒,痰涎壅塞,手足搐搦,目睛上視,項背強硬,牙關緊急。

青黛 麝香(各細研) 墨(燒淬,研) 膩粉 胡黃連(末) 使君子(末。各一分) 寒食面(七錢半) 天漿子(七個,炒,為末)上合研勻,以白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煎金銀薄荷湯化下。五歲以上可服二丸,更量大小虛實加減,不計時候服。

《譚氏殊圣》治小兒驚風,手足動搖,精神不爽,一切驚邪,狂叫不寧。辰砂膏辰砂(光明有墻壁者,研極細,一兩) 酸棗仁(微炒,為末) 乳香(光瑩者,細研。各半兩)上同研成膏。每服兩大豆許,煎人參湯化下,不以時候。

《譚氏殊圣》治小兒驚風,化涎。青黛丸青黛(一錢) 巴豆(五粒,去皮心,紙內去盡油) 龍腦(三錢) 水銀(一大豆) 硫黃(半錢,細研)上研為末,用粟米飲為丸如黍米大。三歲以上五丸,三歲以下三丸,煎金銀薄荷湯下。

《養生必用》大驚丸 宣利小兒熱毒涎并治潮搐搦等疾。

雄黃 青礞石 辰砂 蛇黃(并末。各一錢匕) 鐵華粉(三錢匕)上研勻,水浸蒸餅,和丸桐子大。薄荷煎湯磨剪刀水化一丸,利即止藥,未知再服。

茅先生小兒諸驚鎮心丸方朱砂(別研) 白附子 白僵蠶(酒洗) 蟬蛻(去翅足,凈洗,秤) 茯神(去皮。各半兩) 全蝎(一分,去尾) 腦麝(隨意研入)上件為末,拌合薄荷自然汁為丸○大,用銀朱拌腦、麝為衣。每服一丸,用金銀薄荷煎湯,磨下。

《嬰孺》治少小五驚及身熱。龍角丸方龍角(《圣惠》用龍骨) 遠志 牡蠣( ) 大黃(各二分) 黃芩(四分)上為末,蜜丸。二歲兒小豆大五丸,日再。一歲麻子大。成癇者,入牛黃一分。

《嬰孺》治少小兒生七日后,忽患口鼻青,微驚,胸中冷,視物高。生金湯方生金(黑豆大十粒,無生者用熟) 茯神 干姜(各一分) 甘草(二分,炙)上四味,水一升煮五合。一服一棗大,日五,夜三。

《嬰孺》治少小驚,手足皆動搖,每物驚,周身及面目皆青,已如故,休作往來。十二味人參湯方人參 當歸 甘草(炙) 桂心(各二分) 黃芩 龍骨(各四分) 蛇蛻皮(一寸,炙) 雌黃(六銖) 蜣(七個,炙,白死者) 桑螵蛸 雀甕(各五個,炙) 露蜂房(一個,炙)上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服。若搗下篩,服半方寸匕。不吐下,內牛黃。兒不能服,以乳汁和丸,日四五服。

《嬰孺》治少小兒七日以后患驚,吐 ,眼中笑。黃 湯方黃 芍藥 芎 黃芩 當歸(各一分) 細辛(半分)上六物,水八合煮取三合,用牛黃一小豆大,分為四服。若生二七日以上熱多者,加一分;生三七日而胸上惡聚唾、口青、熱甚者,加黃芩、黃 各三分,益水二合煮四合。一歲以上恣意增水藥服之。

《嬰孺》治少小生下便喜驚風。

上剪父母指甲燒作灰,井花水調一麻子大,日進三服,夜一。亦治客忤。

《嬰孺》治小兒溫壯,服細辛湯得下后,熱不瘥,口中瘡兼驚。黃芩湯方黃芩(五分) 鉤藤(三分) 蛇蛻皮(一寸,炙) 甘草(二分,炙) 芒硝(一分) 大黃(四分) 牛黃(大豆大三粒,湯成內之)上以水二升三合煮取一升二合,去滓,下硝令烊,為三服。

錢乙涼驚丸方龍膽 防風(各末) 青黛(研。各三錢匕) 鉤藤(末,二錢匕) 牛黃 麝香(各一字匕) 黃連(末,五錢匕) 龍腦(一錢匕,研)上同研,面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煎金銀湯送下,溫服。

錢乙粉紅丸方(又名溫驚丸)天南星(臘月釀牛膽中百日,陰干,取末四兩,別研,如釀者只銼炒熟用) 朱砂(一錢半,研) 天竺黃(一兩,研) 龍腦(半字,別研) 坯子胭脂(一錢,研,乃染胭脂)上用牛膽汁和丸雞頭大。每服一丸,小者半丸,沙糖溫水化下。

錢乙麝香丸 治小兒一切驚疳等病。

草龍膽 胡黃連(各半兩) 木香 蟬殼(去劍為末,干秤) 蘆薈(去砂,秤) 熊膽 青黛(各一分) 輕粉腦麝 牛黃(各一錢,并別研) 瓜蒂(二十一個,為末)上豬膽丸如桐子及綠豆大。驚疳、臟腑或秘或瀉清,米飲或溫水下小丸五、七粒至一、二十粒。疳眼,豬肝湯下。疳渴, 豬湯下亦得,豬肉湯下亦得。驚風,發搐眼上,薄荷湯化下一丸,更水研一丸,滴鼻中。

牙疳瘡、口瘡,研貼。蟲痛,苦楝根或白蕪荑湯送下。百日內小兒大小便不通,水研封臍中。蟲候,加干漆、好麝香各少許,并入生油一兩,點溫水化下。大凡病急則研碎,緩則浸化。小兒虛極慢驚者勿服,尤治急驚痰熱。

錢乙大惺惺丸 治驚疳百病及諸諸壞病不可具述。

辰砂(研) 青礞石 金牙石(各一錢半) 雄黃(一錢) 蟾灰(二錢) 牛黃 龍腦(各一字,別研) 麝香(半字,別研) 蛇黃(三錢,醋淬五次)上研勻細,水煮蒸餅為丸,朱砂為衣如綠豆大。百日兒每服一丸,一歲兒二丸,薄荷溫湯化下,食后。

錢乙剪刀股丸 治小兒一切驚風,久經宣利,虛而生驚者。

朱砂 天竺黃(各研) 白僵蠶(去頭足,炒 蝎(去毒,炒) 干蟾(去四足并腸,洗,炙焦黃,為末) 蟬殼(去劍) 五靈脂(去黃者,為末。各一分) 牛黃 龍腦(并研。各一字) 麝香(研半錢) 蛇黃(半兩,燒赤,醋淬三、五遍,放水研飛)上藥末共二兩四錢,東流水煮白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剪刀 頭研,食后薄荷湯化下。如治慢驚,即去龍腦。

張渙琥珀丹 安心神,鎮一切驚邪。

琥珀 南星(臘月牛膽釀者) 天麻 朱砂(細研,水飛。各一兩) 白僵蠶 白附子 香白芷(各半兩,為細末)龍腦(研,一錢)上件同拌勻,研細,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煎人參薄荷湯化下。

《鳳髓經》鎮心丸 治小兒驚風,心神恍惚,精神不定,渾身掣擲,手足螈 ,喉內涎響。

木豬苓(一分,燒存性) 人參 茯苓 朱砂 真珠(末。各一錢) 石菖蒲(末,二錢) 金銀箔(各三片) 水銀砂(一錢半) 腦麝(各少許)上為末,湯煎,蒸餅心為丸如○大。每服七丸、十丸至十五丸,遠志薄荷湯下。

《惠眼觀證》大驚丸 治驚氣狂躁及涎牽響,一切驚疾。

白附子(二錢) 朱砂(一分,研) 腦麝(各半字) 白僵蠶(半兩與附子并用,麥麩炒,麩黃赤,去麩不用)金銀箔(各五片)上分出一半,朱砂入前二味,同金銀箔研勻,入面糊為丸如○大,將所留出朱砂為衣。一丸分作兩服,蜂糖薄荷熟水磨下。如大 驚疾發作,一丸只作一服。

《惠眼觀證》虎眼丸 鎮心化涎,夜臥不穩,夢中驚叫,或多虛汗,并宜服之。

朱砂 白僵蠶 天南星(生。各一分)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大。每服五丸至七丸,薄荷湯吞下。

《惠眼觀證》大黃散 治驚風,貼囟。

大黃 芍藥(各等分)上為末,豬膽汁調貼之。

《保生論》乳香散 治小兒驚風,涎溢,悶絕暴死宜用。亦不吐出涎,只此壓。

甘遂 乳香(各末,一錢匕)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字,童子小便下妙。

《劉氏家傳》睡驚丸 治小兒一切驚。

使君子(五個,燈上燒成灰) 金箔(五片,一方十片) 銀箔(三片,一方十片) 腦麝(各少許,一方各半錢)膩粉(約用挑半錢,一方抄二錢) 香京墨(似棗尖大)上研如粉,生面糊丸豌豆大。每服一丸,溫熟水化破下,一方薄荷水下。或膈上有涎即吐出,腹中有積滯即瀉出,如蝦蟆青苔之類。大假驚風,一切不須三服,必效。如小兒有疾即灌,良久便睡。如睡驚常服,一丸分兩服,小兒則間日可服半丸,極妙。

《劉氏家傳》小兒驚熱和氣。朱砂散朱砂 白茯苓 人參 山藥(各等分) 甘草(減半,半生半熟)上末之。驚,金銀薄荷湯下;和氣,米飲下;熱,竹茹煎湯下。量大小下一字,或半錢或三字。

《劉氏家傳》治驚和氣,止瀉痢。

白術(一錢,切薄片,蜜略涂,紙襯銚慢火,炒) 甘草(半錢,半生半熟) 蝎(二個全用,龍腦薄荷葉裹,線系定。竹夾炙,候薄荷焦去之,只用蝎,如無生,薄荷用干者同炒,令焦用)上末之。驚,金銀薄荷湯下;和氣止瀉痢,米飲湯下。

《劉氏家傳》睡驚丸 大治小兒驚,渾身壯熱,但染著驚便與服。

粉霜 京墨(燒過) 蘆薈(各半錢) 天南星(一錢,湯浸去皮臍) 巴豆(二粒,去油) 使君子(四個,去尖,麩炒黃)上入腦麝少許,滴水丸桐子大。一歲半丸。量兒大小,金銀薄荷湯化下。三歲以上一丸。

《劉氏家傳》驚風,上吐下瀉,吐痰涎方。

朱砂(二錢) 麝香(少許) 蝎(一個)上先碾蝎為末,后研朱、麝極細。每服半字,茶調下,或奶汁下亦得。

《劉氏家傳》小童子一百二十般難驚。

天南星 青黛(并為末。各挑三大錢) 麝香(少許) 水銀(一粒,赤豆大) 輕粉(挑一大錢) 巴豆(七粒,去油)上為末,一處用煮面糊為丸如○大。十歲以下至一歲以上每服十丸,用生蔥湯吞下,早晨、日午至晚連宵空心各進一服。子母皆忌生冷、覓菜、炙爆,淹藏、花色、酒肉。又云∶十五歲以下至七歲十五丸,七歲以下至周歲十丸,周歲以下至百 七丸,皆蔥白湯下。乳母根據前。百 以下至盈月五丸,用荊芥湯下。盈月至三朝三丸,用蜜、姜汁少許調下。以上日各空心,日進三服。但是不安,看輕重加減與服。

《劉氏家傳》睡驚十寶丹朱砂 輕粉 蘆薈 青黛 京墨 寒食面 腦麝(各等分) 使君子(比等分者一倍,煨) 金箔(十片)上為末,以寒食面煮糊為丸如虎睛丸大。薄荷湯化下,臨臥后量大小與之。金箔只為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宁县| 云南省| 化隆| 永昌县| 白水县| 荔波县| 锡林浩特市| 周口市| 五峰| 甘洛县| 扎赉特旗| 独山县| 巴青县| 晴隆县| 杭锦旗| 象州县| 托里县| 镇安县| 无为县| 五家渠市| 绍兴县| 香格里拉县| 铜陵市| 新泰市| 南丹县| 自治县| 兴仁县| 广汉市| 吴川市| 岳西县| 虎林市| 甘肃省| 中江县| 电白县| 博兴县| 安国市| 紫阳县| 霍邱县| 凤山市| 陆河县| 乐平市|